每一個平凡的故事都充滿感動,「生命的朗讀者」引起醫學生共鳴

2021-01-15 湘湘帶你看社會

長江網12月6日訊(通訊員孫苗 記者田巧萍)19位來自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分享了他們在疫情防控期間的19個平凡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引起臺下的特殊聽眾——一群醫學生強烈的共鳴。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大二學生徐君妍說:「這就是我未來從業時的榜樣。」

12月6日,由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湖北廣播電視臺發起的「生命的朗讀者——湖北衛生健康系統『醫學·人文·傳承』抗疫專題分享活動」在武漢科技大學黃家湖校區學術報告廳舉行。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操冬梅、李黎講述抗疫故事。 孫苗供圖

此次分享活動分為五個章節,每個章節通過舞臺劇的形式,還原了醫患互助的一幕幕感人場景。

19位分享人來自湖北省各級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護士吳曼、黃如嫻分享了一碗長壽麵讓76歲患者重拾戰勝病毒信心的故事;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的趙雪醫生將一對新冠肺炎患者夫婦出生17天的孩子帶到隔離點,給孩子當「寶媽」。金銀潭醫院的程文濤醫生現在仍在「紅區」參與輸入性病例的救治,他的故事由同事餘姣代為講述。

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ICU主任郭紅榮在抗疫期間寫給兒子的信,由著名配音、演播藝術家李立宏朗誦。孫苗供圖

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ICU主任郭紅榮在抗疫期間寫給兒子的信,由著名配音、演播藝術家李立宏朗誦播出後,不僅給兒子帶去信心,也給人們帶去希望,12月6日的分享活動上,李立宏再次朗誦了這封信,仍然催人奮進。

分享人的親身經歷、深情講述,深深感染著現場的每一個人,現場掌聲不斷。

湖北醫護人員代表、醫學生代表等500多人現場聆聽。分享活動通過央視頻、央視新聞客戶端及微博、長江雲等平臺同步網絡視頻直播,2000多萬人次在線觀看。

【編輯:張玲】

【來源:長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匠人匠心「朗讀亭」,郎酒工匠平凡故事展魅力
    如今,闊別800多天的朗讀者回歸,董卿在現場動情道:「向光歸來,不負期待」,新一季節目除了一以貫之的文學底色和人文情懷之外,更為側重突出「平凡的故事」。 16-18日,央視新聞直播朗讀者-朗讀亭「一平方米」活動,通過北京國家圖書館、武漢江灘公園、廈門音樂廣場三個地方的朗讀亭,進行了72小時不間斷的直播。
  • 董卿《朗讀者》:讀到最心愛的文字時,那般歡暢
    《中國詩詞大會》第六期節目中,一位孩童清脆地唱著《春夜喜雨》,父親輕輕地和著,主持人董卿被這一幕感動,眼裡閃著淚花,隨口念出了葉賽寧的《我記得》。這樣的董卿讓人動容,也難怪選手王若西誇讚董卿道:「美人當以玉為骨,雪為膚,芙蓉為面,楊柳為姿,更重要的是以詩詞為心。」  猶記春晚時,董卿莫名的因為口紅顏色上了熱搜,都贊她說被這唇色映襯的膚白貌美。
  • 《朗讀者》: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平等的朗讀機會
    可以說是朗讀幫大家開啟了認識世界的大門,為每一個孩子鋪就了看這個世界的道路。1月18日,在北汽新能源的支持下,央視《朗讀者》啟動朗讀亭計劃。與此同時董卿作為節目的製作人和主持人出席了此次發布會。目前,國家圖書館門口已經設立了第一座「朗讀亭」,讓更多人在步伐匆忙的日子裡暫停一下,走進「朗讀亭」,感受文字的力量,表達內心的情感,並且之後還會在上海、廣州等全國各大城市設立「朗讀亭」。
  • 文化綜藝節目《朗讀者》的創新與成功之道
    一、《朗讀者》的創新點探析 (一)回歸人性本真,注重情感共鳴 在內容上,《朗讀者》遵循「內容為王,受眾至上」的原則和理念,致力於打造有思想、有溫度的時代綜藝。《朗讀者》恰好把這兩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正如主持人董卿在首期節目的開場介紹中所說:「朗讀是文字的傳播,人是生命的展現。」《朗讀者》節目通過嘉賓的朗讀,展現人文價值,凸顯人文底蘊,彰顯人文關懷。
  • 《朗讀者》特別節目「一平方米」溫暖首播獲贊
    11日晚播出的首期節目中,74歲程俊玲奶奶、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陵川縣臺北村第一書記郭子涵等多位「朗讀者」帶給我們無限溫暖和感動,在第二期節目中,不僅有更多普通人走進朗讀亭分享內心湧動的感情;疫情期間引發千萬網友關注的「小石榴」一家也走進朗讀亭,吸引董卿化身「大姨」首度獻聲帶來一段繪本朗讀,可鹽可甜的形象讓網友們大呼「太萌了」;「人人都是朗讀者」活動則收到
  • 生命的故事,醫學生畫給你看!
    《生命之花》作者:竺芊芊 18級臨藥4班 指導老師:張志遠作品簡介:心臟,是人體的泵血器官,是生命、情感、智慧的象徵;心臟,亦是一枚被精緻雕琢的藝術品,一條條血管,一片片肌肉,其形態結構都讓人賞心悅目,跳動出綺麗的生命之花。
  • ...卻與丁一舟活出了愛的高貴,而這個無法挽回的死亡故事會喚醒愛嗎?
    1、生命或許短暫,但愛的高貴卻閃耀著光芒相信說到賴敏,大家會一定還記得在不久前播出的《朗讀者》中,那個身患企鵝病,卻擁有傳奇愛情故事的女孩。她和丁一舟的故事,像一個傳奇一樣,她21歲發現得了家族遺傳的罕見疾病遺傳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病,俗稱「企鵝病」。
  • 平凡的世界充滿魅力,平凡的人生深具意義
    原標題:平凡的世界充滿魅力,平凡的人生深具意義1988年,思索中的路遙 鄭文華攝路遙(左一)在銅川煤礦採訪 何志銘攝2015年版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劇照「我決定要寫一部規模很大的書」在準備和正式寫作《平凡的世界》的6年間,路遙幾乎犧牲了全部的個人生活,他與整個文壇徹底隔絕,無法與父母妻女共享天倫之樂,甚至不能在養父病危和離世之時略盡孝道……長時間的離群索居心繫一處,就是為了傾生命之全力完成《平凡的世界》。生活的極度艱苦、生命的過度損耗,甚至是死亡的威脅也不能阻擋他奮進的步伐。
  • 人人都是朗讀者:願早日通過讀書發現內在力量,綻放美麗生命之花
    董卿在《朗讀者》裡曾經說過,「朗讀屬於每一個人」,我覺得讀書亦然。今天我們將朗讀的概念換成讀書又何嘗不是對文字和生命的另一種體現和延伸呢。01 讀書:因共鳴而產生的力量有的人說,挑自己喜歡的書看就好了何必糾結。
  • 推特上,一個美國大三醫學生的帖子火了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已經突破1100萬、累計死亡接近25萬,單日新增連續數日超過10萬……疫情日漸失控的陰影之下,一位醫護人員感嘆生命消逝、美國民眾卻忽視疫情的推文在推特上火了。
  • 都說學醫苦,誰解其中味?一名在讀博士醫學生說……
    導讀 【醫脈通獨家策劃】「醫生生命周期」系列03:「讀博的迷茫」 誰來治癒、幫助、安慰傷痕累累,心灰意冷的醫生呢?
  • 72小時慢直播,在這一平米的「朗讀亭」,讀我的故事給你聽
    這是《朗讀者》第三季「一平方米」朗讀亭直播活動,每一位走進朗讀亭的人,都能通過直播分享自己的聲音和故事,並有機會與董卿現場連線。 他們中有得了阿爾茨海默症的古稀老人,有在疫情中接受人生第一次大考的高考生,也有因為在東莞圖書館的一段留言成為「網紅」的那位打工者……在這裡,他們說出了心中的故事,用一段朗讀,呈現心中最想表達的情愫。
  • 《朗讀者》第三季來漢,60多名朗讀者致敬英雄城市,首位朗讀者深情...
    (視頻截圖)  長江網訊(記者萬建輝 張珺)16日上午,《朗讀者》第三季啟動儀式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行。三天裡,在北京、武漢、廈門,朗讀者將陸續走進朗讀亭分享故事,朗讀心聲。程琳是「人民英雄」張定宇的妻子,夫婦倆生死不離的愛情令全國人民動容。
  • 薦書|這是真人版《平凡的世界》!
    這是一本非常難得的書,書中的每一人都代表了一個行業,一個職業,一個家庭,一個個體。但是,就是這些普通人構成了大國崛起的眾志成城。我為這本書點讚,我被這本書感動,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自己。在書裡,你可以依稀看到自己的身影,看到民族的身影,看到國家的身影。書中沒有豪言壯語,但它的故事足以打動你。就算今生不再相見,我們也有故事和精神留傳於世。
  • 豆瓣評分9.1,《平凡的世界》在評論界一片差評,卻獲茅盾文學獎
    然而,興奮勁很快就消失了,當周昌義讀完《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書稿時,他的感受很直接:"三十多萬字,還沒來得及感動就讀不下去了。我感覺就是慢,囉嗦,那故事一點懸念也沒有,一點意外也沒有,全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實在很難往下看……"就這樣,他就將《平凡的世界》拒之門外。這對路遙的打擊是巨大的。
  • 《愛的帕斯卡》廣州座談會 師生動人情誼引共鳴
    《愛的帕斯卡》是以我國著名物理學教授侯伯宇(影片化名戴景林)的真人事跡改編而成,影片聚焦於他生前最後一段時光,講述了發生在他們師生、父子、夫妻之間的感人故事。尤其戴景林教授與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幾位學生之間發生的故事,師生之間的動人情誼,以及他們共同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對學術使命的共同堅守,讓觀影者為之動容。
  • 看電影學創意寫作:《超大號美人》之人物故事的情緒共鳴
    51種案戀對於一部能引起廣泛關注的電影來說,創造你的主人公,是創作出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兼具商業性和藝術性的故事的重中之重。而這部女主角的有趣之處,就在於她是一個看似平凡的大碼美眉,為了自己大碼的體型而自怨自艾,甚至幻想上天能給她換一副容貌,然而有一天她遭遇了一次意外,於是她對於自己的認知完全改變了,她覺得「老娘真是太美了」,而後來她的生活也出現了巨大的驚喜......電影的前半部分都是在講述,芮尼因為自己的平凡普通,遭遇著一些生活中的不愉快,那這些片段是如何打動我們、產生強烈的情緒共鳴的呢?
  • 評論:地震中平凡人帶給我們許多感動
    四川汶川地震後,救災行動迅速展開:總理第一時間奔赴災區,指揮抗震救災;武警部隊官兵克服重重險阻,徒步趕往災區……如果說政府的快速反應,使人信心倍增的話,那平凡的人在災難面前,用團結、堅強、溫情,帶給我們更多的是感動——地震發生時,教師用身體為孩子擋住了水泥板;廢墟下,兩同學手牽著手互相勉勵,發誓絕不放棄生存;公路上,許多成都計程車打著應急燈
  • 麥家的書《人生海海》:董卿含淚朗誦,一場告別感動了所有時間
    在經歷生命種種的無奈、消磨、笑柄與罪過之後,「人生海海」不僅是一句感嘆,還意味著一種英雄主義。既有生命的殘忍,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在外人面前永遠優雅端莊的董卿,被一段文字感動地不能自已,淚流滿面。這封信戳中了她內心最脆弱、最敏感的部分,那是一段刺痛的回憶,也是一份錯位的愛。後來,在董卿主持的《朗讀者》節目中,麥家又朗讀了一封寫給兒子的信。
  • 黃大發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貴陽舉行 感人故事引起強烈共鳴
    當地群眾說這條渠是「生命渠」,並稱它為「大發渠」。「大發渠」的故事,口口相傳。「大發渠」盤繞在大山之間,已成當地最壯麗的景觀。黃大發,這位已有57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不僅帶領群眾鑿水渠,還帶領群眾坡改梯、修路、修學校、架電線搞建設,把一生都付諸在團結村的發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