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第三季來漢,60多名朗讀者致敬英雄城市,首位朗讀者深情...

2021-01-08 大眾網

  16日,張定宇的妻子程琳,在朗讀亭朗讀席慕蓉的《點著燈的家》。(視頻截圖)

  長江網訊(記者萬建輝 張珺)16日上午,《朗讀者》第三季啟動儀式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行。三天裡,在北京、武漢、廈門,朗讀者將陸續走進朗讀亭分享故事,朗讀心聲。程琳是「人民英雄」張定宇的妻子,夫婦倆生死不離的愛情令全國人民動容。作為武漢的001號朗讀者程琳朗讀了席慕蓉的《點著燈的家》,她在全國觀眾面前對丈夫張定宇深情表白:如果有下輩子,我還會嫁給你。

  截至16日22時30分,共有60多名朗讀者走進位於漢口江灘三陽廣場的央視朗讀亭,通過朗讀自己喜愛的文章、自己創作的詩歌、自己寫給他人的信件,表達珍惜、期盼、關愛,也表達了經歷疫情後對自己和武漢的信心。

  武漢001號朗讀者程琳:

  如果有下輩子,我還會嫁給你

  程琳是「人民英雄」張定宇的妻子,夫婦倆生死不離的愛情令全國人民動容。作為武漢的001號朗讀者程琳朗讀了席慕蓉的《點著燈的家》,她在全國觀眾面前對丈夫張定宇深情表白:如果有下輩子,我還會嫁給你。

  朗讀前,程琳向丈夫張定宇深情表白:「我從18歲認識你到現在,我倆相守了33年,謝謝你願意陪著我一生一世走下去,如果有下輩子,我還是嫁給你。」

  程琳選擇了席幕蓉的詩作《點著燈的家》。「其實我們/所求卑微 不過只是希望/孩子都能平安長大/在每個溫暖的節慶裡/在每張泛黃的相片裡 我們/都能緊緊地摟著他……人生一世 輾轉天涯/想保有的不過就是像這樣一小間的/點著燈的房子/一小間的 點著燈的家」——婉轉柔情,凝結在字裡行間,催人淚下。

  學霸班:

  8名同學立志從醫

  市十一中李坤老師帶領「學霸班」四位同學前來朗讀。 記者楊濤 攝

  16日晚,雨停後的長江兩岸燈光璀璨,清晰如畫。從央視朗讀亭所在的臨江平臺可以看到漢口、武昌的高樓都打出「朗讀者來武漢了」「人人都是朗讀者」的字幕。

  21時30分,來自華中科技大學醫學專業的4名大一學生,和他們高三的物理老師走進了朗讀亭。他們一起朗讀的是詩人泰戈爾的《夢想》。其中一名同學說,朗讀這首詩,是要感恩母校,感謝老師,同時祝福他們武漢十一中原高三(1)班全體同學不負青春、不負韶華。

  武漢十一中原高三(1)班克服了疫情的重重考驗,今年高考全班平均分646,被稱為「學霸班」。全班8人報考了醫學專業,走進朗讀亭的4位朗讀者均在其中。

  在北京的董卿與在武漢朗讀亭的學霸班師生連線,聊疫情防控期間的高三生活。同學們說,現在,許多沒有想過要學醫的同學選擇了醫學相關專業,張定宇醫生的事跡給他們有很大的震動和影響,他們覺得選擇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專業和職業,非常有意義。

  10月16日晚,長江兩岸燈光秀打出「朗讀亭來武漢」字樣,漢口江灘三陽廣場上的朗讀亭燈火通明。 記者楊濤 攝

  原創詩歌朗讀者:

  獻給復甦的武漢

  武漢作為英雄的城市,剛剛從抗疫大戰中涅槃重生,許多來自醫院、社區的朗讀者,他們朗讀的作品,反映出這座城市的生命力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新常態。

  徐家棚街徐東社區的社區工作者汪晗,讀了汪國真的詩《熱愛生命》,把這篇文章送給在社區一起共同戰鬥過的同事。汪晗說,2020年的武漢不平凡,上半年經歷了疫情,下半年又一起上堤壩巡堤。在2020年的武漢大考中,他們誰也沒有退縮,堅守自己的崗位,守好社區的最後一道防線。

  「第一次,打樁的聲音是搖滾的節奏,而不是惱人的噪音/ 第一次,城市的燈光是陽光般耀眼,而不是光汙染的厭棄/ 第一次,堵車的間歇有愉悅的笑聲,而不是焦躁的怨懟……」

  新冠肺炎康復者,球場街工委書記羅頌華專程來參加朗讀活動。 記者楊濤 攝

  16日上午,朗讀者羅頌華走進漢口江灘三陽廣場朗讀亭,讀出她自己創作的詩歌——《76天的等待》,詩歌記錄了她疫情期間從感染新冠肺炎到治療康復的經歷,敏銳地捕捉了武漢戰勝疫情逐步走向復甦的生動細節。

  羅頌華告訴記者,今年疫情之初,她也感染了新冠肺炎,經過多方支援治療得以康復,她感覺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我們所在城市從疫情到復甦的節脈是一致的,所以想借《朗讀者》提供的這個機會,給這座復甦的城市獻上一個普通人的祝福,想給新冠肺炎愈後重生的自己一股力量,想給親愛的孩子一份驚喜,也獻給家鄉武漢,期待她鳳凰涅槃。

  方艙醫院高考備考女孩:

  讀詩感謝恩人

  17歲的武漢女孩黃玉婷,高考前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在方艙醫院的46天裡,一名叫潘童的值班民警一直開導她,陪伴她備考。可她離開方艙時卻沒能和民警道別,這成為了她心中的遺憾。走出高考考場,她想向潘警官說一聲「謝謝」。昨晚,黃玉婷讀汪國真的詩《讓我怎樣感謝你》,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湖北財稅職業學院稅法老師羅旋是兩個小女孩的媽媽,羅旋說,2020年上半年的新冠疫情對每個武漢人來說都是一項巨大挑戰,工作上,她成了「80線主播」。上課時,看不到可愛的學生們,對著冰冷的屏幕,她講每一堂課都是一項工作挑戰。16日上午,羅旋參加朗讀者直播時,給全國網友讀了《追風箏的人》中的一個片段。這部分內容是有關父子的對話,這段對話表達了一個觀點:「無論怎樣,我們都是一家人。」羅旋選讀這篇文章,她想對全國網友說,武漢人會通過閱讀來把自己的心理建設得更加牢固,去面對困難。

  「背詩詞」交警:

  退休後繼續服務社會

  交警宗彬在朗讀《嶽陽樓記》。 記者楊濤 攝

  16日上午8時,朗讀者們如期抵達央視《朗讀者》第三季武漢朗讀亭。

  第一位朗讀者,來自江岸區交通大隊的宗彬,走進朗讀亭開始朗讀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宗彬今年60歲,曾在部隊服役21年,他在接受採訪時聲音洪亮,滿滿的軍人氣質。宗彬說,每年高考,他作為交警都要到考點前保駕護航,看到家長站在道路上對交通有妨礙,他就在一旁朗誦古詩詞和毛主席詩詞,把家長吸引到安全的區域,無意中被拍了視頻發到網上,點擊數百萬。能為莘莘學子做點事,他感到光榮自豪。這次參加《朗讀者》,是因為10月28日,他就要退休了,作為人生的階段性紀念,能進朗讀亭,他特別高興。他要用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勉勵自己,讓退休生活繼續服務社會,造福祖國。

  「我今年84歲,我有一個愛好,那就是喜歡穿潮服,喜歡服裝的穿搭。」這是16日晚上走進朗讀亭的武漢「康爺爺」的自我介紹。康爺爺走出朗讀亭,一身潮服:中國風球帽,中國風衛衣,胸口的圖案裡有5條龍,軍綠色工裝褲,AJ6橄欖綠球鞋。

  康爺爺讀的是楊牧的《我是青年》節選,他說永遠保持年輕的心,可以讓心情愉快、健康長壽。

  記者注意到,上午的朗讀者中,大學生和女性朗讀者不少。來自華中師大的大一學生馬理順讀完《自己寫的一封信》,走出朗讀亭。她說,從家鄉長沙來到武漢,看到疫後武漢的生機與活力,很有感慨。她想要寫給和她一樣在疫情中被保護得很好的青少年們,要熱愛國家,在以後可以用自己的行為來報效祖國時,要挺身而出,感恩前輩與保護下一代。

相關焦點

  • 《朗讀者》第二季增加科學家面孔 致敬"中國驕傲"
    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節目自第一季以一段總年齡加起來有1200歲的西南聯大功勳級校友的朗讀「燃」遍網絡之後,第二季的嘉賓尤為擴大了科學家群體的比重。包括已經和觀眾見面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冰川地貌學家崔之久,科學植物畫家曾孝濂,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等科學家等,第二季節目裡將出現將近20位做出了卓越貢獻的科學家面孔。
  • 《朗讀者》特別節目「一平方米」溫暖首播獲贊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和央視創造傳媒聯合打造的《朗讀者》第三季特別節目「一平方米」第二期將於12月18日晚在央視綜藝頻道20:30檔繼續播出。「一平方米」精編版也將於12月20日晚22:30登錄央視一套。
  • 《朗讀者》的「一平方米」,小空間裡展現天地人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和央視創造聯合打造的《朗讀者》第三季「一平方米」特別節目,近日於央視綜藝頻道和綜合頻道先後播出。當然,走進朗讀亭、走上「一平方米」是核心部分,從朗讀者講述自己的故事,到朗讀經典讀本,再到與主持人的互動、溝通,都呈現得很好。但「走出」朗讀亭這一瞬間,在經歷了朗讀和溝通之後,朗讀者「走出」一平方米,他們的狀態會發生什麼變化,又如何帶著這樣的心靈淨化走向生活和未來,也是值得關注的。
  • 《朗讀者》"一平方米"特別節目:公眾教育與自我教育的廣闊平臺
    原標題:一平方米:公眾教育與自我教育的廣闊平臺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和央視創造聯合打造的《朗讀者》第三季「一平方米」特別節目,已於央視綜藝頻道和綜合頻道先後播出。
  • 凝聚紙張與文字力量遇見生命的朗讀者
    通過央視綜藝《朗讀者》以文字的力量回歸紙質閱讀時代!就在這幾天,央視推出文化類節目《朗讀者》。節目中嘉賓們透過自己的人生經歷對文字加以解讀,用豐沛的感情將文字飽含深情娓娓道來。「書信像一扇扇窗戶,讓人窺視作者的熱情、美麗、痛苦和幽默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與早前的《見字如面》有些類似,《朗讀者》旨在「朗讀打動人心
  • 《朗讀者》第九期定位"感謝" 數學家丘成桐展文人"學問觀"
    圖:《朗讀者》嘉賓馬伊琍圖:《朗讀者》嘉賓丘成桐人民網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李巖)前晚,央視綜藝《朗讀者》第二季播出了以「謝謝」為主題的第九期節目。「我父母沒有受過多好的教育,但是他們教我的做人的原則終生受用」,現場,她回憶,父親曾教育她和男生出去吃飯要自己買單。父母教給馬伊琍的自尊自愛讓她一生受用,心存感激。對於馬伊琍父親的教育方式,網友們也表示十分認同並紛紛為其點讚,有網友評論:愛和教育的確會影響一生。
  • 《朗讀者》在知識的海洋中迎來希望和曙光
    哈嘍大家好,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討論一下關於主持人董卿你能想到的是什麼,也許有人會想到教養兩個字,也許有人會想到春晚,但肯定也有不少人想到的是《朗讀者》,董卿憑藉她的外貌和才能吸引了無數粉絲,而小編也是其中的粉絲之一。
  • 【小朗讀者】414 鹿角鍬形蟲
    遇見更美好的自己為童年留下珍貴且溫暖的聲音記憶 《鹿角鍬形蟲》【朗讀學生】林嘉能(向西小學五年級)徵稿 | 向西小學家委會小朗讀者活動向西小學家委會長期致力於閱讀推廣,按要求參與本期小朗讀者活動,即送校服1套,活動截止時間2019年12月31日。
  • 文化綜藝節目《朗讀者》的創新與成功之道
    一、《朗讀者》的創新點探析 (一)回歸人性本真,注重情感共鳴 在內容上,《朗讀者》遵循「內容為王,受眾至上」的原則和理念,致力於打造有思想、有溫度的時代綜藝。《朗讀者》恰好把這兩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正如主持人董卿在首期節目的開場介紹中所說:「朗讀是文字的傳播,人是生命的展現。」《朗讀者》節目通過嘉賓的朗讀,展現人文價值,凸顯人文底蘊,彰顯人文關懷。
  • 《朗讀者》: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平等的朗讀機會
    1月18日,在北汽新能源的支持下,央視《朗讀者》啟動朗讀亭計劃。與此同時董卿作為節目的製作人和主持人出席了此次發布會。目前,國家圖書館門口已經設立了第一座「朗讀亭」,讓更多人在步伐匆忙的日子裡暫停一下,走進「朗讀亭」,感受文字的力量,表達內心的情感,並且之後還會在上海、廣州等全國各大城市設立「朗讀亭」。
  • 董卿轉居幕後擔任《朗讀者》製片人原因公開:想嘗試新事物
    甚至有很長一段時間,董卿沒有出現在央視屏幕中,也因此,網上流出多個「她遭到央視開除」的版本,流傳比較多的說法包括,因為移民美國,遭到開除。甚至還有報導稱,董卿曾含淚道出被解聘的背後原因,年齡偏大,在央視工作精力、體力跟不上慘遭淘汰。被新的央視一姐取代的傳聞同樣在網上滿天飛。
  • 數百朗讀者 用文字傳承文化
    ……這些朗讀者們,他們以團隊為單位,或師生或同學聯袂,或父子、母子、爺孫等家庭成員組成團隊,用聲音講述自己獨特的經歷、講出了朗讀者自己的故事。新穎獨特的表演形式,也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朗讀者們表示,文字的有著特殊的魅力,他們會堅持不懈的去朗讀,在聲音的抑揚頓挫中,體驗文字的溫度,並以聲音寄寓情感,用心去讀,去體味生活,去觸摸人生。
  • 《朗讀者》展現溫暖情懷 董卿:文字之美難以抗拒
    新華網北京2月24日電(記者張淳)《朗讀者》,一檔生逢其時的節目,在籌備一年多之後驚豔亮相。承繼了《中國詩詞大會》熱度的《朗讀者》在主持人董卿的帶領下,款款走來,娓娓而談,清爽宜人。在《朗讀者》節目錄製現場,董卿一身黑色西服套裝現身接受了新華網的採訪,輕聲軟語,細膩優雅,一如舞臺上的不凡氣度。
  • 高考滿分作文素材:《朗讀者》生命,獻給在迷霧中砥礪前進的人!
    生命如果有態度,是不是聽上去就是貝多芬的《田園》和《英雄》。生命的意義是如此厚重,無論我們怎樣全力以赴都不為過,因為我們生而為人,生而為眾生。:我最大的獎勵就是不死他是畢業於復旦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高材生;他放棄世界最頂尖諮詢公司工作機會、創立中南屋ChinaHouse,致力促進中非交流;他是以身涉險、臥底調查象牙走私案的「中國英雄」,他就是朗讀者黃泓翔。
  • 電影朗讀者(生死朗讀)演員表名單及劇情介紹
    生死朗讀/朗讀者/我原意為你朗讀BD中英雙字1024/1280高清迅雷下載地址和劇情:  ◎譯  名 《朗讀者/生死朗讀/我原意為你朗讀》第81屆奧斯卡獲獎大片DVD中英雙字  ◎片  名 The Reader  ◎年  代 2008  ◎國  家 美國/德國
  • 陝師大實驗小學——「實小朗讀者」用孩子們的聲音傳頌經典
    從2018年3月份開始,陝西師範大學實驗小學面向全體師生和家長,在學校微信公眾平臺每晚八點打造推出了一檔大型配樂朗讀音頻節目——「蒲公英課程之實小朗讀者」。  自該節目開播以來,已推出朗讀作品近1000餘期,分為個人朗讀、師生共讀和親子共讀等多種形式,得到廣大家長、師生的喜愛和積極參與,同時,也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門、兄弟學校以及業內朗讀藝術家們的一致好評和高度認可。
  • 董卿轉居幕後原因曝光,主持21年想嘗試新事物,做朗讀者製作人
    對於董卿轉戰幕後做《朗讀者》製作人的原因,她說自己做主持人已經21年,文藝綜藝領域她幾乎都已經做過,她渴望觸碰新鮮的東西,說這話的董卿眼裡好像有光,她從容不迫的回答著自己的想法,讓別人也不得不誠服。成為《朗讀者》製作人的期間,董卿工作極其認真負責,罕見的頻繁在錄製場地露面,親臨一線,事無巨細,與《朗讀者》全體工作人員共同努力著。這也可能是為什麼《朗讀者》能夠漸漸地開始吸引那麼多年輕人開始喜歡朗讀,並成為忠實粉絲的原因。
  • 董卿《朗讀者》:讀到最心愛的文字時,那般歡暢
    正因父親的「魔鬼」教育,董卿自小熟讀詩詞歌賦,浸潤她的精神世界,從小培養的良好品格鑄就她的德性骨骼,歲月的積澱歷久彌香,董卿一步步走來,越發透著知性魅力。曾經讀過一次又一次的文字和真實的生活相交融,成為精神的引導力,也成為揮之不去的情結。  2016年3月,董卿開始醞釀一檔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
  • 有聲作文《吃得文明》朗讀者:侯明佳
    朗讀者:重慶北碚區西大兩江實驗學校初二年級7班  侯明佳  指導老師:楊迎春《吃得文明》重慶市外國語學校高一  金弋楚  指導教師:餘悅       2020年的序幕是由疫情於暗處霧鱗雲爪地偷伸出手來拉開的。疫情像個降噪器般,鈍重了城市的歡聲笑語。城市吃力地呼吸著,戴著藍色口罩對疫情作著無聲的反抗。
  • 每一個平凡的故事都充滿感動,「生命的朗讀者」引起醫學生共鳴
    12月6日,由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湖北廣播電視臺發起的「生命的朗讀者——湖北衛生健康系統『醫學·人文·傳承』抗疫專題分享活動」在武漢科技大學黃家湖校區學術報告廳舉行。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操冬梅、李黎講述抗疫故事。 孫苗供圖此次分享活動分為五個章節,每個章節通過舞臺劇的形式,還原了醫患互助的一幕幕感人場景。19位分享人來自湖北省各級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