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4億美元!這家軟銀投資的生物公司通過研究蛋白質運動開發新藥

2020-12-05 DeepTech深科技

北京時間 7 月 17 日,Relay Therapeutics(NASDAQ: RLAY)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IPO 上市,並宣布首次公開發行 2000 萬股普通股,定價為 20 美元 / 每股,預計募資 4 億美元。開盤首日,公司股票漲超 75%,達到 35.05 美元 / 每股。

(來源:谷歌財經)

早在 2018 年 12 月,該公司已經完成了 4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由軟銀旗下的 SoftBank Vision Fund 領投,投資金額高達 3 億美元。根據招股書顯示,軟銀旗下的 SVF Pauling (Cayman) Limited 持股 41.73%,為第一大股東。

Relay Therapeutics 成立於 2016 年,總部位於麻薩諸塞州,是一家處於臨床階段的精準醫療公司。該公司聲稱利用不斷擴大的計算能力和不斷增加的實驗洞察力來更好地理解蛋白質運動的動態本質,重點聚焦於治療腫瘤過程中的難以藥物靶向的小分子藥物研發,不過該公司認為它在設計一系列疾病領域的變革性藥物方面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潛力。

該公司由四名科學家聯合成立,包括 Matthew Jacobson 博士,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兼藥物化學系主任;Dorothee Kern 博士,布蘭代斯大學的生物化學教授,霍華德 · 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員,也是德國國家科學院 Leopoldina 的成員;Mark Murcko 博士,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工程系的高級講師;David E. Shaw 博士,DE Shaw Research 的首席科學家。目前團隊成員 122 人。

該公司的核心技術是一個叫做 「Dynamo」 的新藥設計平臺,平臺的核心是了解蛋白質的構象如何與功能相關。該平臺還使用了 「室溫晶體學」 和冷凍電鏡等實驗技術以及長時間尺度下的分子動態學模擬和機器學習等計算技術,通過對於蛋白質結構和運動的差異化理解,開發針對特異性和效力優化的藥物。

(來源:Relay Therapeutics 官網)

Relay Therapeutics 聯合創始人兼布蘭代斯大學教授 Dorothee Kern 博士此前在接受 Endpoints News 採訪時曾表示:「酶的美妙之處在於他們會運動。如果他們不運動了,也就是『死』掉了,這就是在低於 180 開爾文的環境中不會存在生命的原因」。Dynamo 平臺的獨特之處就在於通過蛋白質動態研究進行藥物設計,即動態模型的藥物研發 (MBDD)。

Dynamo 平臺專注於精準腫瘤領域,針對 SHP2、FGFR2 和 PI3Kα 等靶點開發出了 3 種精準腫瘤候選藥物,目前正處於臨床前和臨床 I 期階段。此外,公司還在推進罕見的遺傳性疾病靶點研究。

(來源:Relay Therapeutics 官網)

迄今為止,該公司從 Third Rock Ventures、Biotechnology Value Fund、GV 等等知名風投機構融到了 5.2 億美元。關於此次 IPO 到的 4 億美元,該公司將拿出其中的 1.2 億美元用於加速其領先的藥物 RLY-1971 的早期和中期試驗,再拿出 2.4 億美元用於該公司的另外兩款藥物。

目前,不止 Relay Therapeutics 在開發針對 SHP2、FGFR2 和 PI3Kα 靶點的藥物。

Revolution Medicines 與賽諾菲合作開發的 SHP2 抑制劑 RMC-4630 正處於臨床 I 期研究中;2020 年 6 月,北京加科思與艾伯維達成合作關係,雙方共同開發 SHP2 抑制劑 JAB-3068 和 JAB-3312。SHP2 是 PTP 家族中唯一被證實的原癌蛋白,是理想的癌症幹預靶標。SHP2 通過轉導受體酪氨酸激酶(RTK)下遊的信號,經 RAS 通路促進癌細胞的存活和發展。作為關鍵的信號轉導和調節因子,SHP2 驅動癌細胞的增殖,並在癌細胞對靶向療法產生耐藥性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目前,布局 FGFR 靶點的藥企很多,包括因賽特、強生、衛材和 Otsuka 子公司 Taiho,以及中國藥企 InnoCore。2019 年 4 月,強生 FGFR 激酶抑制劑 Balversa 已獲得獲美國 FDA 加速批准。2020 年 4 月,因賽特 Pemazyre 獲得 FDA 批准治療轉移性膽管癌。FGFR 是一種細胞表面的絡氨酸激酶抑制劑受體,可調節細胞的存活和增殖。包括 3 種亞型(FGFR1、FGFR2 和 FGFR3)。FGFR 通路的異常信號傳導和多種惡性腫瘤的發生密切相關,FGFR 靶點也是癌症靶向治療的一個重要靶點。

2019 年 5 月,諾華的 PI3Kα 抑制劑 BYL719 經 FDA 批准用於治療乳腺癌;今年 6 月,羅氏 PI3Kα 抑制劑羅氏 GDC-0077 在中國申報臨床並獲受理。PI3Kα 是細胞信號通路的重要調節因子,與多種與癌症相關的細胞功能(包括細胞生長,增殖和存活)密切相關。多種數據顯示將 PI3Kα 是腫瘤中最常見的突變激酶。

現階段,Relay Therapeutics 暫無營收,2018 年和 2019 年分別淨虧損 4878 萬美元和 7531 萬美元。此外,Relay Therapeutics 在產品研發上競品很多,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東南亞打車平臺Grab獲滴滴軟銀20億投資 估值超60億美元
    (原標題:東南亞打車平臺Grab獲滴滴軟銀20億投資 估值超60億美元)
  • 45.4億美元投資超300家公司,小米一季度獲利3200萬美元
    本周(2020.5.24-5.30)重要出海事件如下:45.4億美元投資超300家公司,小米一季度獲利3200萬美元;字節跳動2019年營收超過170億美元,淨利潤超過30億美元;快手旗下 Zynn 登頂美國 iOS下載總榜;阿里速賣通開啟全球網紅孵化計劃;華為視頻與法國Dailymotion達成合作;印度電商BigBasket計劃籌集2億美元融資,曾獲阿里投資
  • 用水泥塔存儲電能,Energy Vault獲軟銀願景基金1.1億美元B輪融資
    這比投資標誌著這個價值1000億美元的基金髮生了某些變化,此前願景基金專注於向Uber、WeWork和Slack等大型科技公司注資,並因此名聲大噪。當日願景基金表示,它已經完成了對瑞士初創公司Energy Vault價值1.1億美元的投資,後者能夠生產可再生能源存儲產品。
  • 泛素化新藥開發 華人科學家獲投種子輪1500萬美元
    ,專注於開發泛素化蛋白降解機制新藥。本輪融資由中國科研圈密切關聯的日本投資集團GNI Group注資。Cullgen是一家自北卡羅來納大學(UNC)拆分獨立的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利用泛素介導的蛋白降解技術平臺uSMITETM ,開發首創的新藥, 用於治療缺乏有效治療方法的疾病,最初專注於腫瘤學領域,然後計劃擴散到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 軟銀擬出售140億美元阿里股份,以應對疫情對自身業務的影響
    軟銀集團希望出售價值約140億美元左右阿里巴巴的股份,這是軟銀集團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採取的410億美元融資計劃的部分內容。410億美元)資金,以充實其資金儲備並償還債務,此舉旨在解決投資者對該公司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期間業務虧損敞口的擔憂。
  • ...AR獨角獸Magic Leap將獲超5億投資;基因測序獨角獸23andMe 獲...
    這筆融資將用於擴張其治療團隊,並投資於其眾包遺傳研究平臺(有世上最大的DNA樣本存儲庫)。截止目前,23andMe融資總額達到4.91億美元。據知情人稱,23andMe目前的估值達到17.5億美元,依舊是估值最高的個人基因檢測創業公司。
  • 物業公司獲紅杉、騰訊$2.44億戰略投資;達觀數據獲¥2.7億融資 |...
    蘇州微創骨科學獲得5.8億元戰略投資微創骨科學是一家骨科產品生產商,是微創醫療旗下的子業務,致力於開發、生產和銷售創新的骨科關節重建產品。目前主營業務為開發、生產並銷售用於人體髖、膝關節產品以及用於人體脊柱的內植入產品、器械和生物材料及運動醫學、新型創傷產品。
  • 軟銀投資WeWork虧損477億元 創始人諾伊曼起訴軟銀
    僅在2019年第四季度,願景基金投資虧損就達到1.1萬億日元。軟銀集團在2017年成立了願景基金一期,總規模高達1000億美元。而在願景基金的投資中,美國共享辦公企業WeWork使得其承受了大規模的虧損。在軟銀集團的財報中提到,與WeWork投資相關的部分損失為7208億日元,WeWork目前的估值已經跌至29億美元,而其巔峰時期的估值曾高達470億美元。
  • 【大公司晚報】富士康1.2億美元投資滴滴;戴爾完成600億美元與EMC...
    今天大公司晚報的主角是:富士康、戴爾和特斯拉。富士康1.2億美元投資滴滴;戴爾完成600億美元與EMC併購交易;特斯拉說荷蘭的死亡車禍跟自動駕駛沒關係。 富士康1.2億美元投資滴滴出行 富士康科技集團周四宣布,公司已經通過旗下子公司向滴滴出行投資1.199億美元,將持有滴滴0.36%的股份。滴滴出行官方表示,富士康是全球電子行業領軍企業。
  • 3D雲平臺開發商Improbable虧損轉型,此前曾獲軟銀、網易投資
    1月11據外媒The Times和CNBC報導,支持多人在線虛擬世界開發的SpatialOS雲平臺的開發公司Improbable World在2019年曾遭遇大規模虧損,目前正經歷轉型。據悉,Improbable在2019年共虧損1.04億英鎊,其中前五個月共虧損3900萬英鎊,另外7個月虧損6500萬英鎊。據青亭網了解,Improbable成立於2012年,它曾經是英國倫敦最熱門的遊戲初創公司之一,累計融資達6.041億美元,領投方包括網易、軟銀、維港投資、a16z等知名公司。
  • AI藥物研發公司晶泰科技獲超3億美元C輪融資,家庭金融科技創企...
    「晶泰科技」完成3.188億美元C輪融資◆「太美醫療科技」完成超過12億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雲天勵飛」完成新一輪超10億人民幣戰略融資◆聚焦腫瘤早篩產品,「康立明生物」完成6億人民幣C輪融資◆「Nuvia」完成2.4億美元新一輪融資,目標打造基於ARM的伺服器◆家庭金融科技創企「Greenlight」獲2.15億美元C輪融資,估值達
  • 融資併購日報:知乎完成約4.5億美元F輪融資 由快手百度聯合投資
    光場全息顯示Light Field Lab完成2800萬美元A輪融資全息顯示初創公司Light Field Lab已經完成了由博世旗下的Robert Bosch Venture Capital和臺杉投資領投的2800萬美元A輪融資。這家位於美國聖何塞的公司計劃利用所述資金來開發全息顯示器,並最終生產出可以重建3D全息圖的電視產品。
  • 扎克伯格夫婦投資6億美元繪製人類「細胞地圖」
    扎克伯格夫婦不久前宣布,10年內捐資30億美元幫助科研人員攻克各種難以治癒的疾病。這一舉措使他們成為繼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之後第二大私人基礎生物學研究投資方。據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雜誌網站近日報導,這一宏偉醫學目標啟動了首個項目:出資6億美元,創建一家全新的「生物中心(BioHub)」,幫助繪製人類「細胞地圖」。
  • 「納斯達克巨鯨」擱淺:軟銀科技股巨虧37億美元
    今年以來,美股科技公司股價大幅波動,這令有著「納斯達克鯨」之稱的軟銀公司投資「折戟」:該公司今年夏季成立的部門SB Northstar迄今已累計虧損37億美元。「納斯達克巨鯨」投資折戟軟銀向媒體透露,其今年夏季秘密成立新部門「 SB Northstar」,目的是進行科技股投資。
  • 市值19億美元獨角獸Vir Biotechnology (VIR.US)上市首日暴跌三成...
    美股 市值19億美元獨角獸Vir Biotechnology (VIR.US)上市首日暴跌三成!這家生物醫藥公司到底犯了什麼錯? 2019年10月12日 17:40:09 DeepTech深科技本文來自 「DeepTech深科技」微信公眾號,作者為苗正,原文標題為《市值19億美元獨角獸上市首日暴跌三成!這家生物醫藥公司到底犯了什麼錯?》。
  • 阿部扎比戰投Mubadala Investment擬向軟銀科技基金投資150億美元
    阿聯報章《The National》報導,阿聯阿部扎比持有的戰略投資公司Mubadala Investment,計劃在未來5年內向日本軟銀的科技基金投資最多150億美元。
  • 完美日記獲1億美元戰略投資;京東數科收購金融科技公司海益科技
    3、建立「投資速遞」長期發布合作,請發郵件到 hello@itjuzi.com。2020 年 4 月 2 日,IT 桔子(itjuzi521)收錄 35 起投資/收購/IPO排隊事件近日,原創化妝品電商品牌完美日記獲得 1 億美元戰略投資,投資方為老虎全球管理基金、厚樸基金、博裕資本。
  • A輪融資2300萬美元,這家公司開拓CRISPR基因編輯新應用!
    ——Mammoth Biosciences近日宣布完成了2300萬美元的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Mayfield領投,NFX和8VC參與投資。該公司使用的CRISPR技術源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獨家授權。據悉,Mammoth將利用這筆融資資金進行平臺的開發、人才招聘和智慧財產權組合的擴充。除了這筆融資,該公司還宣布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傳染病專家Charles Chiu教授和蛋白質工程專家Dave Savage教授將加入公司科學顧問委員會。
  • 一年共獲7500萬美金融資,這家公司計劃治療100種分子遺傳疾病
    例如,輝瑞製藥開發的萬艾可,最初以治療心血管疾病為目的,但卻因其完全不同的療效在市面上廣受歡迎。如果製藥公司能先行一步升級機器人顯微鏡技術和圖像處理軟體,同時通過實驗發現潛在新藥靶標,這對他們在精確製藥上的幫助是毋庸置疑的。
  •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生物新藥開發人員
    一款最近剛剛獲批上市的降膽固醇新藥(anti-cholesterol medications)給長長的重磅炸彈型生物藥品清單又增添了一個新的成員。這些巨星般的生物藥品不僅給製藥公司創造了驚人的利潤,同時也給有志於新藥開發工作的青年科研人員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機會。不過這些年輕才俊們如果想要加入這個行列,就首先得錘鍊好自己,讓自己具備生物製藥產業所必需的各種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