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投資WeWork虧損477億元 創始人諾伊曼起訴軟銀

2021-01-12 新浪財經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軟銀投資WeWork虧損477億元,創始人諾伊曼起訴軟銀

投資WeWork讓軟銀集團損失了720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77億元)。

5月18日,軟銀集團發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19年財年及第四季度財報。財報數據顯示,軟銀集團2019年第四季度經營虧損1.35萬億日元,創歷史新低。歸屬軟銀母公司的淨虧損為9615.76億日元,2018年同期的淨利潤為1.4112萬億日元。

對於虧損原因,軟銀稱主要系旗下願景基金的投資項目出現巨額虧損。

財報數據顯示,2019財年軟銀願景基金虧損高達1.9萬億日元,而其2018年同期實現利潤1.26萬億日元。僅在2019年第四季度,願景基金投資虧損就達到1.1萬億日元。

軟銀集團在2017年成立了願景基金一期,總規模高達1000億美元。而在願景基金的投資中,美國共享辦公企業WeWork使得其承受了大規模的虧損。

在軟銀集團的財報中提到,與WeWork投資相關的部分損失為7208億日元,WeWork目前的估值已經跌至29億美元,而其巔峰時期的估值曾高達470億美元。

在經歷了2019年10月份宣布從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正式撤回招股說明書,無限期推遲IPO、高達470億美元的估值大幅暴跌、創始人離任、業務和人事的重整等一系列的事情之後,這家曾被認為是美國獨角獸公司之一的共享辦公鼻祖的公司至今仍未走出困境。

作為WeWork的大股東軟銀集團曾計劃在2019年11月份按照19.19美元/股的價格收購價值高達30億美元的WeWork股票,其中包括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前任執行長亞當諾伊曼(Adam Neumann)手中高達9.7億美元的股份。

當時路透社報導稱,軟銀集團對收購要約文件需要進行技術性修訂,因而收購要約被略微推遲。按照軟銀和WeWork此前籤署的協議,軟銀同意了一份95億美元的拯救WeWork計劃。包括從公司股東手中購買價值約30億美元的股份,軟銀購買的價格是2015年以來最低的水平。另外,軟銀還向該公司提供了65億美元的債務和股權融資。當時,軟銀還計劃對WeWork的合資企業進行換股,即軟銀旗下願景基金(Vision Fund)除日本合資企業之外的區域性合資企業所持有的所有權益,將以每股11.6美元的價格換取WeWork股份。在所有的交易完成之後,軟銀將獲得WeWork大約80%的股權,換股計劃本應在4月1日完成。

但此後軟銀決定放棄30億美元對WeWork的要約收購,這對還在遭遇資金鍊危機的WeWork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打擊。因為只有在軟銀完成收購之後,WeWork才能從軟銀這裡獲得11億美元的債務融資。

在軟銀決定終止該筆要約收購之後,目前仍是WeWork聯合創始人、董事的諾伊曼選擇起訴軟銀集團,原因則是其終止了此前向WeWork股東提出的30億美元股票回購要約。諾伊曼在訴訟中指控軟銀及其軟銀願景基金在4月1日正式宣布放棄股票回購要約前「秘密採取行動破壞」了這一認購協議。而諾伊曼已經在5月4日向美國德拉瓦州法院遞交了訴訟書。

諾伊曼提起的訴訟指控軟銀和願景基金通過向其投資者施壓,要求其不要放棄本可以讓重組得以通過的某些權利(包括優先購買權和共同銷售權),從而「破壞」了在中國合資企業的擴張進程。

軟銀首席法務官羅布·湯森(Rob Townsend)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針對這些毫無根據的指控,軟銀將積極為自己辯護。根據亞當·諾伊曼同我們籤署的協議條款,軟銀沒有義務完成諾伊曼先生,也就是這一股票收購交易的最大受益者,尋求出售近10億美元股票的要約。」

相關焦點

  • 軟銀arm虧損_軟銀 - CSDN
    2016年7月18日,軟銀以溢價43%即32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國的ARM。這也是該企業自 Sprint 收購案以後最大的一筆併購交易案。 當時孫正義就表示,軟銀集團正在捕捉物聯網帶來的每一個機遇,ARM則非常符合軟銀的這一戰略。似乎這是一樁很理想的收購買賣,但事實卻不經意打了軟銀集團的臉。
  • 3D雲平臺開發商Improbable虧損轉型,此前曾獲軟銀、網易投資
    1月11據外媒The Times和CNBC報導,支持多人在線虛擬世界開發的SpatialOS雲平臺的開發公司Improbable World在2019年曾遭遇大規模虧損,目前正經歷轉型。據悉,Improbable在2019年共虧損1.04億英鎊,其中前五個月共虧損3900萬英鎊,另外7個月虧損6500萬英鎊。據青亭網了解,Improbable成立於2012年,它曾經是英國倫敦最熱門的遊戲初創公司之一,累計融資達6.041億美元,領投方包括網易、軟銀、維港投資、a16z等知名公司。
  • 「納斯達克巨鯨」擱淺:軟銀科技股巨虧37億美元
    今年以來,美股科技公司股價大幅波動,這令有著「納斯達克鯨」之稱的軟銀公司投資「折戟」:該公司今年夏季成立的部門SB Northstar迄今已累計虧損37億美元。「納斯達克巨鯨」投資折戟軟銀向媒體透露,其今年夏季秘密成立新部門「 SB Northstar」,目的是進行科技股投資。
  • 迫於投資者壓力 軟銀正逐步減少期權交易
    這一消息招致了公司股東的反對,他們擔心軟銀投資衍生品會造成巨額虧損,一度引發公司市值縮水高達170億美元。投資者們對一家以長期押注科技初創企業而聞名的公司涉足公共證券,尤其是衍生品交易的合理性提出了質疑。他們還對公司創始人孫正義個人參與這些交易提出了批評。
  • 軟銀擬出售140億美元阿里股份,以應對疫情對自身業務的影響
    410億美元)資金,以充實其資金儲備並償還債務,此舉旨在解決投資者對該公司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期間業務虧損敞口的擔憂。 其中,軟銀集團希望出售價值約140億美元左右阿里巴巴的股份,這是軟銀集團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採取的410億美元融資計劃的部分內容。軟銀集團還考慮出售對軟銀移動公司、Sprint Corp的持股。 籌資計劃發布後,軟銀股價周三盤中一度大漲超18%,飆升至近12年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 ...小米設立中國區,聯合創始人王川擔任總裁;合源生物完成1.63億元...
    在給Lazada全體員工的公開信中,彭蕾表示,「作為Lazada創始人之一,皮爾·彭龍廣受尊敬,過去6年來為公司做出突出貢獻。之前整個東南亞沒有人相信電商,他和其他創始人有遠見地從零開始搭建起物流網絡,這些寶貴資產令Lazada在如今的競爭中領先。多年來,皮爾·彭龍在各個崗位中持續超乎預期地履行了職責。」
  • 『燒錢機器』DeepMind持續多年虧損後,谷歌還能養多久?
    近日,DeepMind向英國公司註冊局備案提交了最新財務報告,報告顯示,DeepMind2019年虧損達4.77億英鎊(約合人民幣42億元),相較於2018年4.70億英鎊的虧損
  • 軟銀中國投資神念科技
    2013年11月6日,軟銀中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神念電子科技(無錫)有限公司。
  • 華為回應美國的打壓;馬雲即將退出軟銀董事會;馬化騰因身體原因將...
    C1輪由人保股權投資2億元、C2輪由大鉦資本領投2億元,C3輪由鍇明資本投資3000萬美金,總金額超過6億元。   目前,驛公裡智能立足杭州、布局全國,已經鋪設1400多家門店,遍布全國21個省市,總計38座城市。
  • ARK是WeWork的「新騙局」嗎?
    即便軟銀在新一輪注資中砍了88%,而他說起自己和軟銀的關係時,用詞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積極」「他們是非常好的人」。他說起WeWork估值高的原因,稱是因為它的「精神和靈性」。彭博商業周刊這篇文章還引用了他在一次演講中的話——「最有力量的詞語,是We。」 這篇文章隱含著對紐曼理想主義和偏執化的調侃。其中,彭博商業周刊提到的ARK基金引起了我的注意。
  • 年內暴跌逾80%,共享辦公巨頭WeWork接連水逆
    入駐WeWork世茂大廈辦公點的有較多外企,包括軟銀的團隊、億滋(奧利奧、趣多多等品牌的母公司)、GHC Asia等公司。而入駐優客工場陽光100辦公點的公司多為國內文創公司,以及沙畫工作室、思清音樂等學習室。財經評論員嚴躍進認為,價格確實是影響企業選擇的一個因素。
  • 東南亞打車平臺Grab獲滴滴軟銀20億投資 估值超60億美元
    (原標題:東南亞打車平臺Grab獲滴滴軟銀20億投資 估值超60億美元)
  • 愛奇藝遭美國證監會調查 淨虧損收窄至14億元
    財報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愛奇藝總營收達到74億元人民幣(約合10億美元),同比增長4%。淨虧損14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20.48億元大幅收窄。愛奇藝創始人、董事兼執行長龔宇表示:「上半年新冠疫情對我們的業務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導致了用戶行為異常,數據波動和前所未有的挑戰。」他稱依託豐富的IP資產、內容和技術平臺,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不確定因素並實現反彈。
  • 盈虧險企佔比「平分秋色」 四家虧損超10億元
    其中,有34家盈利,合計淨利209億元;33家出現虧損,合計虧損9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壽險公司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出現分化。其中,泰康人壽、華夏人壽、陽光人壽、恆大人壽均實現超10億元的淨利潤。但也有4家險企出現超10億元的淨虧損,大額虧損的險企中,個別險企償付能力逼近監管紅線。
  • 寶馬虧損裁員六千;威馬創始人離職;本田暴跌
    寧德時代創始人、董事長曾毓群表示:「寧德時代將與施耐德電氣攜手向前,優勢互補,共同探索智能化生產、鋰電化應用和整體化解決方案,推動傳統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型升級,為綠色可持續未來做出貢獻。」施耐德電氣集團主席兼執行長趙國華表示:「此次籤約是雙方夥伴關係的一個裡程碑式進展,相信這也將推動鋰電等新能源產業向綠色、智能、高效與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 軟銀正逐步減少期權交易
    來源: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提起日本軟銀集團,提起孫正義,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是願景基金和一連串科技初創企業的名字。不過,軟銀在今年也多了一個稱號:「納斯達克巨鯨」,特別是花費了幾十億美元購買與其所持股票相關的期權。
  • 納指暴漲背後推手是軟銀?打造500億美元「巨鯨」豪賭科技巨頭上漲...
    &nbsp&nbsp&nbsp&nbsp外媒稱,日本軟銀集團上月買入價值40億美元美股科技股看漲期權,推高了交易量,引發交易狂潮。媒體將軟銀視為科技股暴漲的幕後推手之一,稱其為「納斯達克巨鯨」。
  • 兩年半累計虧損近9億 諾輝健康如何講述癌症早篩生意經_產業經濟...
    在這種市場背景,有人看到了其中的機會,專注於做癌症早期篩查的諾輝健康應運而生——2015年11月,諾輝健康成立於杭州,專注於中國高發癌症居家早期篩查和檢測服務,隨後,其獲得了資本支持:  2016年,諾輝健康於完成A輪融資,由君聯資本、軟銀中國、普渡科技等機構共同投資;  2017年8月,諾輝健康完成B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君聯資本、軟銀中國、普渡科技跟投
  • 軟銀投資貝殼回報高達375%;新加坡將建海上數據中心|地產科技周報
    2020-11-14 地產科技動態 投資回報高達375%,貝殼幫助軟銀渡過WeWork困境 去年11月,日本軟銀向北京貝殼控股有限公司投資13.5億美元,後者於今年8月上市。
  • 青海國資30億元兜底虧損資產包 *ST鹽湖2019年預計虧損 未來有望...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作者:張玉潔1月11日晚間,*ST鹽湖發布2019年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全年虧損432億元-472億元。而2018年,公司全年虧損金額為34.47億元。公司預計2019年基本每股收益為虧損15.51元-16.94元,歸屬於母公司的所有者權益為-286.20億元。公告同時披露了公司資產包第六次拍賣結果,在本次拍賣中,按照此前相關約定,青海國資背景的青海省匯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後簡稱為匯信資管)以30億元承接了這一資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