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成語故事:志盈欲滿

2021-01-09 燦爛海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傅嘏傳》,時間是在曹魏嘉平四年(公元252年),主人公名叫傅嘏。原文如下:

孫權自破關羽並荊州之後,志盈欲滿,兇宄以極,是以宣文侯深建宏圖大舉之策。今權以死,託孤於諸葛恪。若矯權苛暴,蠲其虐政,民免酷烈,偷安新惠,外內齊慮,有同舟之懼,雖不能終自保完,猶足以延期挺命於深江之外矣。而議者或欲汎舟徑濟,橫行江表;或欲四道並進,攻其城壘;或欲大佃疆場,觀釁而動:誠皆取賊之常計也。

然自治兵以來,出入三載,非掩襲之軍也。賊之為寇,幾六十年矣,君臣偽立,吉兇共患,又喪其元帥,上下憂危,設令列船津要,堅城據險,橫行之計,其殆難捷。惟進軍大佃,最差完牢。兵出民表,寇鈔不犯;坐食積穀,不煩運士;乘釁討襲,無遠勞費:此軍之急務也。昔樊噲原以十萬之眾,橫行匈奴,季布面折其短。今欲越長江,涉虜庭,亦向時之喻也。未若明法練士,錯計於全勝之地,振長策以禦敵之餘燼,斯必然之數也。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自從孫權殲滅關羽奪取荊州後,他感覺目的達到了,欲望滿足了,兇殘暴虐達到了頂點。因此,宣文侯(司馬懿)制定了長遠的應對之策。如今孫權已死,將太子託付給諸葛恪。如果他能糾正孫權時期的殘暴,放棄虐待百姓的政策,百姓的災難消除,就能偷安一時,內外一心,同舟共濟,雖然不能永遠自保成功,但在長江對岸苟延殘喘還是沒有問題的。

如今有人提出要乘船過江,縱橫馳騁於江南;又有人認為可以兵分思路齊頭並進,進攻他們的城池和防禦工事;還有人主張在邊界地區大規模屯墾,伺機而動。這都是攻擊敵人的正常策略。然而,自從與吳國開戰,前後已有三年時間,我們都不能取得決定性勝利,說明我們的力量並不足以使吳國屈服。

東吳軍隊侵犯邊境,已經有六十年時間了。他們偽立君臣,吉兇與共,加上最近又失去君主,上下警惕。加入他們將戰船布防在重要港口,堅守城池,佔據險要地形。那麼,我們渡過長江、馳騁於江南的計劃就難以成功,只有大規模進行屯田比較可行。軍隊在百姓的外圍,敵人搶不到百姓的財物和糧食,軍隊可以就地解決糧食供應問題,不需要進行長途運輸,這也是當務之急。

當年樊噲提出動用十萬大軍襲擊匈奴,季布就當面批評這一計劃的缺陷。如今想越過長江,進軍到吳國的腹地,與當年樊噲的計劃一樣。不如意嚴明的軍紀操練士兵,施行萬全之策,長遠計劃對付敵人,這才是取勝之道。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文中提到的「志盈欲滿」,意為志向實現,心滿意足。這也是由傅嘏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這則三國成語故事發生在東吳開國皇帝孫權病逝之後。當時當時徵南大將軍王昶、徵東將軍胡遵、鎮南將軍毌丘儉等人紛紛上表,請求對東吳展開進攻,尚書傅嘏對此卻表示堅決反對。他認為曹魏的軍事力量雖然強大,但並不足以滅亡東吳。

因此,他上書給司馬師,指出只有展開大規模屯田,保證軍隊的糧食供應,進一步增強軍隊實力,之後才可對東吳發動攻勢。只可惜傅嘏的建議並沒有得到司馬師的採納。到了第二年正月,司馬師下令徵南大將軍王昶出兵伐吳,結果遭遇慘敗,這便是著名的「東關之戰」,諸葛恪也因此戰揚名天下。

參考書籍:《三國志》

相關焦點

  • 三國成語故事:萬人之敵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張飛傳》,這是作者陳壽對蜀漢猛將關羽和張飛的一句評價。本文要說的三國成語故事,便是文中提到的「萬人之敵」, 意為一個人就可以抗擊成千上萬的敵人,也比喻善於統率軍隊抗擊強敵。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中的「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眾所周知,三國時期將星薈萃。
  • 劉備是如何消除曹操懷疑的,這則成語故事說明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華陽國志劉先主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故事的主人公分別是曹操和劉備。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劉備口中的「良有以也」,意為某種事情的產生是的確有些原因的。這也是劉備所首創的一句成語。說完了成語,再來說說這個故事的歷史背景。當時,漢獻帝劉協以衣帶詔的形式密令忠於自己的大臣誅殺曹操。其嶽父董承便秘密聯絡了劉備及種輯、吳子蘭、王子服等人。
  • 劉禪是大愚若智還是大智若愚,這則成語故事說明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後主傳》注引《漢晉春秋》,時間是在蜀漢帝國滅亡後,主人公是後主劉禪。原文如下: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
  • 與三國24名將相關的成語眾多,有五條被如今的段子手徹底玩壞了
    所謂的三國24名將,在民間之所以流傳很廣,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這些角色的知名度,而不是單純的依靠其能力或者說武力值,如果單純看「武評」的話,在這24名將之外,還有很多人可以替換,老樂在此前的文章中也做過相應的不少介紹,比如曹操的兒子曹彰,即使他排不進前十,但是前二十總是應該佔據一席之地的,像曹彰這樣的猛將之所以沒能入圍
  • 顏良和文丑的能力如何,這則成語故事說明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荀彧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主人公是荀彧。原文如下:三年,太祖既破張繡,東禽呂布,定徐州,遂與袁紹相拒。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荀彧口中的「一夫之勇」,意為懂策略單憑個人勇氣。這也是荀彧首創的一句成語,與「匹夫之勇」的意思非常接近。這則成語故事發生在著名的官渡之戰前夕。漢末朝廷有不少大臣對於曹操與強大的袁紹集團為敵非常擔憂,認為曹操不是袁紹的對手,時任少府的孔融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 湖北成語知多少?省內這個地方就孕育出155個成語
    《成語湖北》一書收錄了500多則湖北成語故事,通過參閱大量文獻和成語故事集,從故事發生地、發生時間、主要人物等不同角度加以考證而來,突出了與湖北的關聯性:有的故事發生在湖北,有的故事與湖北密切相關,有的主要人物是湖北人,有的主要人物在湖北生活或工作過。
  • 胡肥鍾瘦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胡肥鍾瘦,胡:三國時的胡昭;鍾:三國時的鍾繇。胡昭的字體肥,鍾繇的字體瘦。形容書法各擅其美。出自:唐·張彥遠《法書要錄》:「三國魏劉德升字君嗣,以造行書擅名,胡昭、鍾繇並師其法,而胡書體肥,鍾書體瘦,亦各有君嗣之美。」胡肥鍾瘦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形容書法各有其美。
  • 中華成語故事:「談笑自若」和「彈冠相慶」
    「談笑自若」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形容在危急、緊張的時刻,也跟平時一樣,說話笑容非常自然。「自若」,跟平時一樣。這則成語來源於《三國志吳書·甘寧傳》:寧受攻累日,敵設高樓,雨射域中,土眾皆懼,唯寧談笑自若。三國時,東吳的名將甘寧,因有戰功,被任命為西陵太守、折衝將軍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敗後,孫權和劉備的聯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南郡。駐守南郡的魏將曹仁以逸待勞,擊敗了吳軍的先頭部隊。吳軍大都督周瑜大怒,準備與曹仁一決雌雄。甘寧上前動阻,認為南郡與夷陵互為犄角,應該先襲取夷陵,然後再進攻南郡。周瑜接受了他的建議,命他領兵攻取夷陵。
  • 跟著成語遊合肥第七期、第八期:探尋「周郎顧曲」 「刮目相看」的...
    尋訪合肥多地,體味成語魅力!近日,由合肥報業傳媒集團合肥晚報承辦的全新視頻欄目 " 跟著成語遊合肥 " 正式推出。本期 " 跟著成語遊合肥 " 遊到了周瑜故裡廬江縣,找尋成語 " 周郎顧曲 " 背後的故事,在古與今的 " 對望 " 中體味城市讓人 " 刮目相看 " 的發展與變化。
  • 成語故事-一丘之貉
    成語解釋成語一丘之貉
  • 瘋狂猜成語之引狼入室的成語故事
    瘋狂猜成語之引狼入室的成語故事 2013-08-23 12:26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成語中的合肥文化:聆聽成語故事 品味廬州經典
    比如古老的神話傳說、民間典故,還有精彩的人物傳記、歷史戰役等,其中衍生出的大量成語故事,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文脈氣象,彰顯出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魅力。你知道這些熟悉的成語涉及哪些歷史人物嗎?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和合肥有著什麼樣的淵源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華成語中的合肥文化。
  • 成語故事:一衣帶水
    【成語】: 一衣帶水 【拼音】: yī yī dài shuǐ 【解釋】: 一條衣帶那樣狹窄的水。指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離不遠,不足以成為交往的阻礙。
  • 2018重慶小學語文成語故事13
    2018重慶小學語文成語故事13   61、出類拔萃   孟子是春秋末期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回答學生的提問時說:「麒麟和一般走獸是同類,鳳凰和普通飛禽是同類,聖人和百姓也是同類;而孔子作為聖人,遠遠超越同類人中的佼佼者,沒有人比他更偉大了。」   [注釋]出:超出。類:同類。
  • 成語故事:富弼「詬如不聞」
    這就是「富弼詬(gòu)如不聞」的故事,這個成語如故事一樣,意思是被人辱罵卻好像沒有聽見一樣,不動聲色。形容寬宏大量(近義詞),有涵養。看歷史故事,就能讀懂成語,讓我們、讓孩子們能在生活、學習中活學活用,這並不難,因為今天特地給大家推薦這套《一口氣讀懂中華經典語文》。
  • 對症下藥(成語裡的中醫)
    而成語是約定俗成、廣泛使用的短語,其中有不少反映了中醫治病救人的內容,如病入膏肓、對症下藥等;有的是文人學者借用中醫概念來說明社會現象的,如諱疾忌醫、無病呻吟等;還有一種情況,是其他領域的用語被中醫拿來改造後賦予了新內涵的,如起死回生、不寒而慄等。我們想通過介紹一個個與中醫有關的成語,來說明廣義的醫學、廣義的健康概念在中國文化中源遠流長、根深葉茂。
  • 【成語故事 · 春秋】後生可畏
    成語出處:《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成語釋義:後生,年輕人,後輩;畏,敬畏。年輕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過前輩。成語故事:春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經常外出遊歷嘔心瀝血地宣揚他的政治思想,有一天,孔子外出乘車的路上,看見有一個小孩兒站在一旁觀看其他幾個孩子玩耍。孔子很奇怪地問他為什麼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認真地回答孔子說:「因為他們在一起玩就是廝打在一起搞得汗流浹背,這樣身體很容易受到傷害,如果撕破了衣服也沒有一點好處。
  • 小屈大申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小屈大伸,小屈大申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小屈大申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小屈大申(xiǎo qū dà shēn)成語釋義:猶言先稍受委屈而後大有作為。成語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志·隙正傳》:「小屈大申,存公忽私,雖尺枉而尋直,終楊光以發輝也。」近 義 詞:小屈大伸成語用法: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 孫權首創一成語,盛讚一江東神童,孩子的父親卻憂心忡忡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恪傳》注引《江表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年間,故事的主人公為孫權和諸葛恪。原文是這樣:「恪少有才名,發藻岐嶷,辯論應機,莫與為對。權見而奇之,謂瑾曰:『藍田生玉,真不虛也。』」
  • 2020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成語積累:與「鼠」有關的成語
    那各位可愛的小夥伴,就跟隨中公教育專家一起在鼠年到來之際學學與「鼠」有關的成語吧!這個成語背後有這樣的故事:三國初期,漢獻帝與丞相曹操、皇叔劉備一起去打獵。曹操為了顯示自己的武力,竟跟漢獻帝齊頭並進。漢獻帝見不遠處有隻兔子,就叫劉備射,說是要看看皇叔的箭法。劉備連忙彎弓射箭,正好命中兔子,獻帝連誇好箭法。獻帝又看見一隻大鹿,連射三箭不中,就叫曹操射。曹操拿過獻帝的金比箭,一箭就射中了鹿。將士們見射中鹿的是金比箭,以為是獻帝射的,都高呼「萬歲」,曹操得意地站到獻帝前接受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