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蘭波與男人痴戀寫下曠世奇作,法國圖書館花千萬尋他手稿

2021-01-09 網易

  法國詩人蘭波的傳記電影《心之全蝕》裡,萊昂納多飾演的蘭波英俊瘦削,他和同xing伴侶魏爾倫有一場對話:

  蘭波:你愛我嗎?

  魏爾倫:愛。

  愛我的身體還是靈魂?

  身體。

  蘭波用手中的利刃,狠狠扎進了魏爾倫的手掌。

  而在現實中,魏爾倫連開兩槍,射穿了蘭波的手腕。

  從此,兩個人走向了決裂,蘭波扔下了筆,不再寫詩。

  那一年,他不過十九歲。

  有人再跟他談詩,他用四個字回覆:「荒謬,噁心。」

  1891年11月9日,深秋,馬賽陰雨綿延。病床上的蘭波蒼白虛弱,被截斷的下肢疼痛難忍,只有那雙眼睛依舊漂亮,他對床前的妹妹說:

  

「伊莎貝爾,秋天了,是時候離開了,太陽,它會治癒我。」

  第二天,他帶著肉體的痛和靈魂的傷,永遠合上了眼睛。

  這一年,他三十七歲。

  當他對詩歌說出「噁心」兩個字的時候,他絕不會想到,很多年以後,他的名字,會成為法國人心中的偶像

  

  (《心之全蝕》中萊昂納多飾演的蘭波)

  離經叛道的少年:"謝天謝地我一樣也不想要去TMD"

  早慧、叛逆、天才,形容少年蘭波,我只能想到這樣的詞,總覺得遠遠不夠。

  1854年10月,蘭波出生在夏爾維勒。父親是一個軍官,喜歡冒險,在蘭波六歲時離家出走。獨自帶四個娃的母親性情孤僻,對孩子們管教非常嚴厲。這樣家庭出身的蘭波,從小就離經叛道,充滿了個性。

  不羈的風,怎能甘願做一隻伏在母親羽翼下的幼崽呢?不屈、反抗,不事雕琢,用最直接的方式,帶著天然的藝術氣息,從他的胸腔裡溢出來。

  十歲那年,他就寫下了貫穿他一生的叛逆,向世界宣布自己是個異類:

  

你總得去通過考試
而你得到的工作要麼是擦鞋
要麼是放牛
要麼是趕豬
謝天謝地我一樣也不想要去TMD"

  在《七歲詩人》中,他寫道:

  

母親合上作業本,滿意地走了,
很為兒子感到驕傲,卻沒有看見
他高額頭下的藍眼睛裡
那充滿厭惡的神情。

  作為一個修辭班的學生,蘭波本來是可以上大學的,可是他在那個宗教社會裡,膽大包天地在校園外牆上寫下「殺死上帝」,老師說他是個壞小子,而後他離家出走,去參加巴黎公社運動。

  

十二歲那年我被關在穀倉裡
於是我了解了世界我給人間喜劇畫上了彩圖
我是那聖徒在空地上祈禱
就像溫順的動物埋頭吃草直到巴勒斯坦海濱
我是那智者坐在陰暗的椅子上
樹枝和雨點投在書房的窗上
……
鳥與清泉遠在天邊
再往前走想必到了世界盡頭

  是童真,又像是野性;是狂,又充滿詩韻。這才是蘭波,矛盾的蘭波,渾然天成的蘭波。作家木心感嘆:「蘭波從一誕生就十足蘭波了,這些事跡裝在別的詩人身上是不合適的。」

  

  (《心之全蝕》劇照)

  15歲那年,蘭波憑藉《元音》和《醉舟》名揚法蘭西,他的詩人生涯就此真正開始。

  十六歲那年,他寫下著名的長詩《奧菲莉亞》

  1871年,蘭波十七歲,他突發奇想,覺得詩人都應該是通靈的,只有通靈的詩歌,才能達到「未知」的世界,寫出真正的詩。《元音》和《醉舟》就是在「通靈說」理念下創作的,成為了象徵派詩歌的代表作。

  1873年,蘭波的詩集《地獄第一季》出版,後來又完成了《彩圖集》,從此以後,他就放棄了詩歌創作,唯一與文學扯得上關聯的,就只剩下一些書信了。

  十五歲到十九歲,最好的年華,他恣意揮灑輕狂,卻也以最大的熱情,完成了他一生的創作。

  期間,他遇到了他摯愛的魏爾倫,他激發了他最大的創作靈感,卻也掐滅了他作為詩人的天賦。

  更鮮為人知的是,他的另一部詩集《靈光集》,也因為魏爾倫,遲遲未能問世。

  

  (《心之全蝕》劇照)

  不顧一切的愛:「我的生命不過是溫柔的瘋狂」

  鮑勃·迪倫(2016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賈伯斯偶像)在他的歌曲《You're gonna make me lonesome when you go》裡唱道:「這人間如此殘破,如同魏爾倫與蘭波」。

  憑藉著詩歌的天賦,蘭波本來可以擁有令人豔羨的人生,然而,世俗意義上的圓滿,遠遠成就不了天才的曠世之歌。正如人們所說:「天才都是極端的個人主義者,他們的自我意識吞併了周圍的世界。

  蘭波和魏爾倫的相遇,要從他那次出走開始說起,當他從夏爾維勒來到巴黎,17歲的天才詩人,遇到了另一個天才詩人,26歲的魏爾倫。他們臭味相投,恃才傲物,簡直是天才搭檔。他們出雙入對,留長髮、吸菸、酗酒,嘲笑上帝,簡直驚呆了巴黎的芸芸眾生。那時的魏爾倫剛剛結婚,妻子懷有身孕,這一切,仍然無法阻擋他們驚世駭俗的腳步,魏爾倫帶著蘭波,私奔了,只因為蘭波說:

  

「只有和我在一起,你才能自由。」

  

  (《心之全蝕》劇照)

  他們的逃亡之路,明亮而又頹廢,兩年的顛沛流離之後,他們用慘烈的方式,打破了自己營造的夢境。在一次激烈的爭吵後,酒醉的魏爾倫,憤怒地向蘭波開槍,打穿了他的手掌,為此他鋃鐺入獄,蘭波則返回家鄉,將自己反鎖在閣樓,兩人關係終結。

  走出閣樓的蘭波,選擇了去非洲流浪、探險、參軍、航海、經商。1880年,他到達衣索比亞的哈拉辦事處,當起了咖啡商,月薪150盧比,外加1%的紅利,他終於活成了自己曾經痛恨的那種人。

  他的前半生,恣意挑戰世俗;他的後半生,卻沉醉在俗世生活裡,稱詩歌「荒謬、噁心」。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種酒後的長眠」(亨利米勒)

  37歲那年,他受傷染病,便再也沒有跨過生命的坎。

  

我的生命不過是溫柔的瘋狂,眼裡一片海,我卻不肯藍。

  這是蘭波在十幾歲時寫下的詩,仿佛是對自己一生的預言。

  二十幾歲時,蘭波寫下對魏爾倫的懷念:

  

我永恆的靈魂,注視著你的心,縱然黑夜孤寂,白晝如焚。」

  這是蘭波對自己一生的總結:

  

「我是被天上的彩虹罰下地獄,幸福曾是我的災難,我的懺悔和我的蛆蟲。」
「要麼一切,要麼全無。」

  這是對自己和魏爾倫戀情的一語成讖。

  

  (《心之全蝕》劇照)

  兩年以後,魏爾倫出獄,蘭波和他在德國斯圖加特見了一面,交給他一本叫《靈光集》的手稿。魏爾倫把這本詩集寄給了布魯塞爾的朋友,請他幫忙找書商出版,可惜並沒有找到。1877年,手稿才回到魏爾倫手上,他接著又把它給了給了另一個朋友西夫裡,但他沒有想到,這些手稿再也沒有回到他手上。

  1886年,魏爾倫的妻子終於和他離婚,因為對蘭波的恨,她禁止西夫裡把蘭波的手稿還給魏爾倫。後來,西夫裡將它們交給《風行》雜誌,這些詩歌終於得以發表。

  只是,《靈光集》的手稿卻開始散落四方了。

  法國國家圖書館花1142萬收購《靈光集》手稿

  1891年2月,蘭波患上了滑膜炎,很快轉化成了癌症,半癱瘓的他,坐著落魄僧人的駱駝,艱難地穿越衣索比亞沙漠,並且僱了16個黑人,將他抬到了海邊,乘船回到馬賽。在馬賽醫院,他截去了下肢,卻仍然無法阻止癌細胞的擴散。11月10日,他走完了生命最後的時光。

  那時的他根本不會想到,幾十年後,他會成為無數人的偶像,他的詩集和畫像,被擺在巴黎書店最顯眼的位置,他的故事,被改編輯成話劇、歌劇、舞劇,長演不衰。

  象徵主義詩歌領袖馬拉美說:「蘭波是藝術史上獨特的奇蹟,橫空出世的一顆流星,毫無目的地照亮自身的存在,轉瞬即逝。」

  曇花一現,人們才格外想要留住它的美麗。1957年,法國國家圖書館斥巨資1142萬法郎,收購《靈光集》散落的手稿。

  人們對蘭波的愛,正如蘭波自己的愛:

  

「要麼一切,要麼全無。」

  1996年,中國詩人、法文翻譯何家煒,歷時二十多年,經過多次研讀和修訂,終於將《靈光集》完整翻譯出來,這份辛苦,只能用梁宗岱先生的話來表達:

  

「它猛烈逼人的光芒,斷非倉猝間能用別一國文字傳達出來。」

  

  (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靈光集》)

  現在,歷時20年翻譯的《靈光集》,終於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透過這本小書,我們能盡情品味蘭波的文字,體會一個少年的狂熱與頹廢,理解一個「通靈者」的傲慢轉身,一個「冒險家」的往事隨風。我們仿佛看到他翹起嘴角,自信而驕傲地說:

  

「我不再寫詩,巴黎就不會再有震驚;我不再流浪,世間就不會再有浪子。因為,我是蘭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蘭波的詩歌是一個謎,《靈光集》更是一個謎
    1875年2月底,魏爾倫出獄後,在斯圖加特見到他的朋友,蘭波可能是在那裡將《靈光集》的手稿交給魏爾倫的。還有的研究者認為,或許《靈光集》的寫作時間更遲一些。所以,這部散文詩集被研究者認為是蘭波受到「靈啟」而寫就的,這也符合蘭波作為一位「通靈詩人」的詩風。在《地獄一季》最後一篇《永別》裡,蘭波與自身的「地獄」做了告別,「必須絕對地現代」,從而走向新的生命(「在一個靈魂和一具身體裡擁有真實」)。《靈光集》從主題上應當作為《地獄一季》之後詩人的新生之作,這反過來又契合了部分研究者關於蘭波受到「靈啟」而寫下這些散文詩的論點,從而將之稱作「靈光集」則是恰當的。
  • 全男班音樂劇《蘭波》演繹叛逆天才的傳奇一生!
    在這個夏日必看的音樂劇——中文版音樂劇《蘭波》將於8月22日至9月1日在北京隆福劇院上演。在繼上海首演之後,該劇收穫多方好評,本次是在北京的首輪演出。以法國著名詩人蘭波跌宕起伏的一生為創作藍本的音樂劇《蘭波》,在餘音繞梁絕美的旋律中,以全男班的方式演繹了這位法式「作男」、疾風少年的傳奇一生。
  • 《心之全蝕》魏爾倫資助蘭波的生活,蘭波為魏爾倫擦亮生命的靈感
    他打碎精美的小狗雕像,投入爐火中,將珍貴的蝴蝶標本,隨意別在襟上。蘭波熱愛美好的事物,卻並不懂得珍惜它們,如同對待自己美豔絕倫的肉身和舉世無雙的才華。《心之全蝕》魏爾倫資助蘭波的生活,蘭波為魏爾倫擦亮生命的靈感都說是少年天才和才華橫溢的詩人之王之間的愛情,可在我看來蘭波和魏爾倫之間的關係若非要定義成愛人也難免牽強。蘭波少年早慧,用詩人的話來說他通靈了。
  • 年僅21歲,一個智商碾壓同期數學家,但為情所困數學天才的隕落
    ——悼念一位數學天才天才居然被迫留級破解得了百年難題,卻在愛情路上一去不返,天妒英才!沒錯,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數學系同學的噩夢——伽羅瓦。1811年,埃爾瓦斯特.伽羅瓦出生於一個法國巴黎的中產階級家庭。
  • 中日韓聯合製作音樂劇《蘭波》8月首度來京演出
    以法國著名詩人蘭波跌宕起伏的一生為創作藍本的音樂劇《蘭波》,在餘音繞梁絕美的旋律中,以全男班的方式演繹了這位法式「作男」、疾風少年的傳奇一生。蘭波的故事早在電影《心之全蝕》中就被顏值巔峰的萊奧納多卡普裡奧傾情詮釋過,而這部音樂劇去年在韓國連續演出三個月,一票難求,蟬聯多日票房冠軍,同時中日韓聯袂推出本土化版本,是近年最熱的現象級小劇場音樂劇作品。
  • 他真的是演技派,只可惜長得太帥了
    天才只是輕蔑的回答:你的心靈和外表一樣醜陋。1873年7月10日,在布魯塞爾一家旅店,蘭波和魏爾倫發生矛盾,蘭波憤然起身離去,酒醉的魏爾倫情急下朝他連開兩槍,將蘭波的手臂打傷了,結果魏爾倫落魄入獄。在1873年,在魏爾倫因打傷蘭波入獄之後,蘭波回到法國阿登母親家中養傷,兩個月後完成了詩作《地獄一季》,一躍成為法國著名詩人兼象徵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那年他才19歲。
  • 「通靈人」蘭波:在銀光閃閃的瀑頂上我認出了女神|一詩一會
    這涉及通過打亂所有感官抵達不可知……」 1871年,被譽為超現實主義鼻祖的法國詩人蘭波在寫給老師喬治·伊藏巴爾的信中,首次使用了「通靈人」(voyant)這一措辭。隨後,他又在《致保爾·德莫尼的信》中重申了自己將成為通靈人的意圖。
  • 天才少年伽羅瓦傳奇
    今天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這位早逝的年輕數學家創造了數學史上的幾個奇蹟,第一、他並非著作等身,他只寫了幾篇數學論文以及在決鬥前夜倉促寫下的一個潦草的大綱。第二、他研究數學才五年,事實上他不過是個大學肄業生,他的重要成果都是在他十七、八歲時做出的,那時他還是一名中學生。
  • 柯西:法國數學家,科學院為他修改規則,卻毀掉兩名天才數學家
    柯西是法國著名數學家,出生於一個官僚家庭,其父親在當時動蕩的政治局勢中一直擔任公職。柯西在學生時代有個外號叫&34;,因為柯西平常總是不與其他人交流,即使同別人說話也是十分簡短,惜字如金,令人很難理解。他的同學們認為與這種人交流時很痛苦的,於是給他起了個綽號叫&34;也正是因為柯西的這種性格,在學生時代時柯西幾乎沒有什麼朋友,只有一群嫉妒他才能的人。
  • 牛頓、達爾文、達文西的秘密手稿​
    達·文西的手稿後來成為一些世界頂尖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羅浮宮、大英圖書館、米蘭安布羅修圖書館都有收藏。安布羅修圖書館擁有的收藏最多:包括1119頁的《大西洋古抄本》。這部無所不包的手稿由達·文西於1478—1519年間彙編而成。唯一一部科學主題的手稿集——《哈默手稿》現在則由私人所有。1994年,比爾·蓋茨以308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買下。
  • 《心之全蝕》不羈少年與猥瑣大叔的羅曼史
    本片是關於兩位法國象徵派大詩人魏爾倫和蘭波的傳記片,內容大多都建立在真實的歷史記錄基礎上。 1871年,17歲的詩人蘭波接受當時已是著名詩人魏爾蘭的邀請,去往巴黎。當時魏爾蘭已經結婚,妻子家境富有。但他偏偏對這個恃才傲物,舉止怪異,放浪不羈的蘭波,著迷不已。他因此而拋下妻子,與蘭波流浪到倫敦,同居在了一起,過著放縱不羈又貧困潦倒的生活。在瘋狂的兩年同居生活中,兩人相互追逐,彼此傷害,紛爭不斷。1873年,在最後一次爭執中,魏爾蘭開槍打傷了蘭波逮捕並被判入獄兩年。之後蘭波一人孤身返鄉,四處漂泊,經歷繁雜,甚至販賣軍火,最終37歲時病逝於非洲。
  • 柯西:法國數學家,科學院為他修改規則,卻毀掉兩名天才數學家
    柯西是法國著名數學家,出生於一個官僚家庭,其父親在當時動蕩的政治局勢中一直擔任公職。柯西在學生時代有個外號叫「苦瓜」,因為柯西平常總是不與其他人交流,即使同別人說話也是十分簡短,惜字如金,令人很難理解。
  • 《心之全蝕》:美哉少年,罪哉愛情
    注視著你的心,縱然黑夜孤寂,白晝如焚——蘭波 《地獄一季·永恆》片子的最後魏爾倫看到的情節是神來之筆。那一刻他們愛情中幾十年不可化解的矛盾部分仿佛被空前的弱化,某種天真幸福的東西得到強調。蘭波問你愛我麼,魏爾倫說愛。蘭波說把手放到桌上,手心朝上。他沒有像幾十年前一樣狠狠把水果刀插進那雙撫摸著別的女人的肉體的不真誠的手上去,而是把它拿起來,輕輕吻了一下。
  • 被時代辜負的天才——21歲即去世的數學家伽羅瓦
    ,時不時在一旁寫下 「我沒有時間」、「我沒有時間」。                             第二天,這位智力值滿點幸運值為零的年輕人,死在了決鬥現場,但是他在黎明前絕望的最後時刻寫下的東西,一勞永逸地發現了一個折磨了數學家幾個世紀的謎團的答案:在什麼條件下一個方程有解?」        他就是數學天才伽羅瓦。
  • 徵服男人的方法,不是花他的錢,而是花他的心
    花掉男人的錢,他很可能沒有太多的感覺,若他很有錢的話。 然而,花掉男人的心,他就不太好受了,要麼痛徹心扉,要麼蝕骨疼痛,反正他需要承受一點點的代價。 低層次的女人,不捨得花男人的錢,不捨得花男人的心,只捨得花自己的時間、錢和心去維護一段未知的愛情。
  • 愛因斯坦其實是天才少年,小時候成績不好並非事實
    人們傳說他小時候學習成績不好 但解密檔案顯示事實並非如此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19日宣布開設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網上檔案館,將陸續在網上展出愛因斯坦的手稿和書信等文件,包括他親手撰寫的6封情書、給母親的明信片、一大堆粉絲來信,以及著名的相對論的手稿全本等,以期更完整地向世人展示這位科學天才鮮為人知的一面。
  • 蟾蜍嘔吐物藥方治鼠疫 牛頓手稿拍賣12萬美元
    這份由牛頓親筆寫下的手稿已有逾350年歷史,近日在網上拍賣,成交價可高達12萬美元。當時正就讀劍橋大學的牛頓受瘟疫影響,開始研究化學,並在化學家範赫蒙1667年的書中,寫下了兩頁從未出版的手稿。當中包括他對鼠疫病徵、感染源、傳播途徑、避疫建議等觀察,還包括了令人驚訝的「蟾蜍嘔吐物藥」抗疫藥方。
  • 提要鉤玄留指爪——讀《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有感
    代以「可」字,筆者揣測,晝夜抄錄借來之書,不是果真可以取代圖書館或別人的藏書而化為自己的腹中之書嗎?  2016年3月,《外文筆記》全部出齊,48卷,皇皇巨著一字排開,果然一座圖書館出現在眼前,能不令人激動?我於激動之餘,還想做兩點補充,寫下供同好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