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高萊斯:航天科技民用化——接地氣的航天科技(下篇)

2020-09-09 華高萊斯

作者丨管婷婷

前文回顧(點擊查看)

三、航天科技與商業

在商業領域,有太多的航天科技轉化的實例。本文將主要介紹航天科技在「運動健康和出行方式」方面的兩個有趣的貢獻。

1)復健設備:航天技術幫助運動員快速復健

NASA為幫助太空人在太空中模擬重力來保持其強度和骨密度而研發的加壓氣室,被逆向設計用來製作幫助運動員快速復健的設備。

頂級運動員需要頂級科技來保駕護航。作為頂級科技的一種,航天科技向運動科技轉化由來已久,如現在已經很流行的氣墊運動鞋的鞋底製作工藝,使用的就是從航天技術轉化過來的「中空吹塑成型」技術

隨著這類層級技術的普及,更尖端的行業技術被用在了更頂尖的運動員身上,如頂級籃球運動員科比·布萊恩特曾經左腳肌腱嚴重撕裂,在他復健的時候就用到了一種儀器——Alter-G的反重力跑步機。2013年,科比曾在INS上放出自己使用反重力跑步機的視頻,那是他遭遇左腳踝跟腱撕裂重傷後復出前的一個月,在反重力跑步機上跑步,不用擔心會影響剛癒合的傷處,又能鍛鍊跟腱縮短重返賽場的時間。

Alter-G反重力跑步機,圖片來源:wikipedia @Ajglincher

反重力跑步機的專利——差壓氣壓(DAP)技術,源自NASA研發的最新技術。隨著太空人在零重力環境中停留時間的增長,體重和骨密度會減少。NASA的工程師找到了一種解決方案,通過使用加壓氣室模擬重力,來幫助太空人在太空中保持其強度和骨密度。

反重力跑步機的設計者意識到,相應減少重力對人們有著顯著的好處,因此將NASA的解決方案進行逆向設計,在反重力跑步機中使用的差壓氣壓系統。Alter-G的原理是採用氣壓平穩的舉起跑步者,跑步者下半身被固定在一個密閉氣室內,給人一種類似飄著的感覺,膝蓋和腳踝也幾乎感覺不到壓力。一旦有人在上面開始跑,Alter-G會及時校準氣壓,這樣即使有傷在身的人,也可以通過奔跑達到鍛鍊恢復的目的;肥胖的人也不必擔心大體重對膝蓋的壓迫,甚至應力性骨折的發生;馬拉松選手則可訓練速度和耐力,並且不用擔心高強度長距離帶來漫長的恢復過程。

反重力跑步機可提供高達80%的重力支持,能讓使用者的下肢在較小的負荷下進行鍛鍊,對於間接治療患者的腳踝、膝蓋、臀部受傷也有幫助。想像下你在這樣一臺跑步機上,體重仿佛憑空少了20、40斤甚至更多,懸空時與地面的高度最多30cm(含跑步機至地面的高度)。同時相比原理類似的水中奔跑,Alter-G跑步機功能和可實現效果更多,速度/坡度皆可調節,也不會像水池佔用太大面積。NBA的運動員們向來是新訓練裝備的最早一批嘗試者,許多運動員都曾藉助反重力跑步機在傷病期間用來訓練恢復。

Alter-G反重力跑步機,圖片來源:wikipedia @Antigravitytreadmill

目前,全世界已有多家機構擁有反重力跑步機,包括專業運動隊、大學體育項目、康復治療機構以及運動員個人,如西雅圖海鷹隊,邁阿密熱火隊以及美國奧林匹克訓練中心等,反重力跑步機也受到了運動員們的大力追捧,眾多職業運動員使用反重力跑步機進行物理治療和訓練

2)出行方式:航天技術正在改變未來出行方式

火星探測器的底層算法被應用在無人駕駛技術中

航天技術在人們日常出行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說到出行領域的航天技術,也許你會想到衛星的定位與導航技術。是的,衛星導航已經極大地改變了人們開車出行的方式,讓自駕變得更加容易和輕鬆,省去了認路記路的煩惱。

但你知道嗎?曾應用於航天領域的一項技術如今正在加速地發展,並有極大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對人們的出行方式造成翻天覆地的變化。是的,那就是無人駕駛技術,確切的說,是無人駕駛的底層算法——motion planning and decision making(運動規劃和決策)——無人車的大腦」,即在不確定的、動態的環境下,如何讓無人車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計劃。比如從A點到B點,全程100公裡,如何確定遠程、中程和近程計劃?

無人車在過去十多年的應用,主要在軍方和航天上,比如火星探測器。NASA的火星探測器用的是motion planning(運動規劃)的算法中D* Lite算法的優化變種。最早研究無人車「運動規劃和決策」的史丹福大學教授塞巴斯蒂安·特倫,在2007年加入Google擔任副總裁,並創建了Google X(谷歌研究院),領導無人車項目。無人車領域的探索進入了谷歌時代。2015年,谷歌無人車已經在加州城市街道測試中,實現30萬英裡無重大事故,完全超越保險公司所定義的最安全的駕駛員人群的駕駛平均紀錄。

對於火星探測器來說,motion planning(運動規劃)的算法面臨著兩個大問題:

第一:要節能。節能主要是因為火星探測器的太陽能板功能比較弱,只有在陽光垂直照射,偏差不超過十幾度的情況下,火星探測器有足夠的功率前進。所以,不可能把所有功率放在CPU上去運算路徑,這個算法必須非常節能。

NASA火星探測器,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NASA/JPL-Calech/University of Arizona, Corby Waste

第二:運算要快。火星地面不比城市路面,如果每次遇到什麼情況的時候,如路面有坑、石頭時,火星車都要停下來,運算完了再走,那這個火星車運行效率就太低了。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運動規劃的算法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對於無人車來說,運動規劃和決策的難點主要在兩點:

第一,運算量非常大,search space(搜索空間)呈指數型增長。

第二,不確定的因素很多,整個運動規劃和搜索出來的結果,要不斷隨著信息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在高速上,無人車沿著一個車道行駛,突然發現有一頭鹿橫穿馬路。這時候,如何在毫秒級別的時間裡,把之前規劃的路線和速度,進行最安全的調整,這將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也是非常關鍵的技術。

這裡用到的主要技術有:Incremental Search-Based algorithm(基於增量搜索的算法),sampling based planning algorithm(基於抽樣規劃的算法)等。基於增量搜索的算法在運動規劃領域,主要指的就是如A*,D*,D* Lite, MT-D* Lite等算法,這一算法就是解決在未知、不確定、動態的環境下,如何從A點到達B點。在從實現上,就是通過新的信息,更新搜索空間,在更短的時間裡,維持那些不需要更改的信息和計劃,只是局部的把那些危害到生命健康的計劃進行修改。基於抽樣規劃的算法:簡單來講,通過抽樣把比較複雜的運算進行簡化,加快搜索和運算的速度。但是這個算法的問題是會犧牲最優性,兩種算法都在不同的系統有應用。

無人車經歷了多年的發展歷程,從2004年DARPA(美國的國防科工委)舉辦第一屆無人車拉力賽,來促進無人車的發展(沒有一支隊伍完成挑戰),到2015年左右,Google無人車30萬英裡道路測試沒有重大事故,無人駕駛技術的底層算法,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谷歌自駕車,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Steve Jurvetson

四、娛樂方式:航天技術也可以很浪漫

用於探測與科研的立方體衛星被用來運送人造流星雨的原料

對於航天科技的娛樂性,我們都停留在很初級的、科技館裡的一種展示,並沒有一些深入航天科技的體驗。但現在航天科技已經可以實現這些了,一個有趣的例子便是人造流星雨。日本初創公司Ale開發了一項人造流星技術。根據顧客的需求發射數量、顏色不同的流星,每顆定價100萬日元(大約59,000元),預計整個項目耗資約為3億美元。

人造流星雨發射示意圖,圖片來源:star-ale.com

這個人造流星的項目名叫「天幕」Sky Canvas,由創始人兼CEO岡島禮奈(Lena Okajima)負責。該公司將用一顆23英寸左右的立方體衛星來攜帶大約300-400個豌豆大小的金屬球抵達距離澳洲500公裡左右的上空,然後在合適的時間向地球發射。這些金屬球將經過15分鐘左右抵達日本廣島上空,進入大氣層時通過跟空氣摩擦而燃燒,發出流星一樣的光亮。

人造流星 圖片來源:star-ale.com

在這種技術原理下,一個高度極高的軌道被設置在一個高度和角度上,使得衛星每天恰好在同一時間飛越地球上的一個點。這原本是監測衛星使用的一種技術,以確保他們的目標在被拍照時一直處於全天候狀態,但對於Sky Canvas,則是確保流星到達固定軌道。

金屬球焰色反應示意圖,圖片來源:star-ale.com


據介紹,這些人造流星的 「原料」 是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流星的顏色可以通過改變原料的成分而不同。燃燒時,銅元素會發出綠色光;鋇元素髮出藍色光;而鉀、銣和銫元素會發出深淺不一的紫色光。人造流星的速度可達到每秒8公裡,可以持續10秒鐘,方圓100公裡都可以看到。

沒想到,航天科技也可以如此浪漫。

總結

本文從農牧業生產、公眾安全、商業和娛樂這四個方面,展示了航天科技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應用。其實,在航天尖端技術和民用技術的相關科技成果轉化中,可開發的空間非常大。現如今,我們認為的最高冷的航天科技都下凡了,還有什麼科技不能用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呢?


事實上,航天技術的轉化是國家軍民融合戰略的一部分,也是如今的大趨勢。現在,不論多麼尖端的技術,也開始越來越重視融合及轉化,把軍用技術運用到民用,可以促進民用技術的發展,也將促進整個國家工業體系的發展。軍民融合,正是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 引領生活的旗幟——航天科技

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15-12/14/c_134913683.htm

[2] 「北鬥」技術助中國西部草原實現「數字牧場」

http://m.sohu.com/n/405210654/

[3] 【衛星應用】中國遙感衛星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現狀與未來發展

http://www.taikongmedia.com/Item/Show.asp?m=1&d=25410

[4] 200顆衛星24小時監控,遙感+AI正成為美國農民種地的標配

http://wemedia.ifeng.com/56015659/wemedia.shtml

[5] 從「氣象特警」到「隨身空調」 航天技術來到你身邊

http://scitech.people.com.cn/n1/2017/0524/c1007-29296759.html

[6] 飛彈消防車、再生呼吸器……這裡好多「黑科技」!

http://news.sina.com.cn/c/2017-05-24/doc-ifyfqvmh8752687.shtml

[7] 火災來了?別怕!這款航天神器助你逃出火場

http://wemedia.ifeng.com/66994960/wemedia.shtml

[8] 科比姚明們都用它——Alter-G反重力跑步機

http://iranshao.com/articles/1481-alter_g

[9] 無人車涉及的核心技術淺談_「智能無人駕駛技術」現在發展到什麼階段了?

http://www.elecfans.com/d/670604.html

[10] 個性化「人造流星雨」了解一下?請先準備好錢

http://tech.sina.com.cn/d/s/2018-03-29/doc-ifysqfni2136330.shtml

[11] 日本計劃2019年發布全球第一場人造流星雨 每顆賣6萬元

https://t.qianzhan.com/caijing/detail/171123-2dc01a01.html

華高萊斯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不得擅自修改、歪曲或篡改,侵權必究。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影像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相關焦點

  • 華高萊斯:航天科技民用化——接地氣的航天科技(上篇)
    作者丨管婷婷在很多人的認知中,航天科技高端、神秘,是距離我們很遙遠的一種科技。,航天科技已經越來越接地氣了,它正在從不同的方面來改善、提升我們的生活。在此進程中,航天技術扮演了重要角色,為農牧業生產數據化、管理精細化、生產智能化提供了大量的技術支持。
  • 航天民用,有名無實?
    Cor-poration)和高通公司(Qualcomm)倡導發起的無縫隙覆蓋全球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美國是當今世界導航衛星數量最多的國家,而美國的GPS(全球定位系統)幾乎成了這個概念的代名詞,GPS佔了全球導航應用市場的95% 36的份額。
  • 加強科技創新 建設航天強國 弘揚航天精神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辦,並得到眾多媒體的大力支持。正是這種確保萬無一失的高度責任心,使得中國航天在沒有美國那麼強的科技能力和經濟實力的情況下,依然取得了連續成功率超過美國人的光榮業績。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鑄就偉大的事業。在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航天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發展道路,形成了博大深厚的航天精神,包含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北鬥精神和探月精神。
  • 愛思達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簡介
    ——愛思達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簡介愛思達航天科技(天津愛思達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愛思達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是為響應國家軍民融合號召而成立的一家高科技企業。愛思達航天科技以「讓未來更輕快」為使命,專注於輕質化結構機構、功能機構及其新材料的研發設計與生產製造,致力於成為航空航天領域輕質化結構機構、功能機構產品的創新引領者。公司為合作夥伴提供技術先進、質量可靠、成本優化的複合材料結構機構設計、研發及生產服務,定位為面向多產業的複合材料及其結構件供應商和專業支撐服務平臺。
  • 給「馬甲」瞬間充氣 用火箭防雹增雨——航天科技集團四院讓「上天...
    ,這些也都是航天科技集團四院的傑作。  如今這些「上天」的航天產品和技術不只是被仰望,通過不斷將航天技術成果轉化應用,航天科技集團四院開發出了一系列方便實用、「接地氣」的民用產品,讓航天技術「下凡」,助力美好生活。  保障安全:撐起百姓生活「防護傘」  交通事故、瓦斯爆炸、老人跌倒……這些生活生產中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 【治國理政新實踐 陝西篇】 航天科技進軍民用環保產業 可幫助減少...
    【治國理政新實踐 陝西篇】 航天科技進軍民用環保產業 可幫助減少大氣、土壤汙染 新聞頻道 來源:央視網 2016年05月17日 18:11
  • 航天科技集團「跨界」生產的口罩、護目鏡框什麼樣?
    4月初,在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06所湖州航天精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潔淨的廠房內,機器聲此起彼伏一條全自動口罩機生產線正在高速緊張運行▲ 視頻:運行中的口罩機工人們正在有序地對口罩進行檢查、清點、打包航天企業精細化的管理和長期積累的良好口碑令合作方十分滿意合作迅速展開為了購置口罩的「核心原料」——熔噴布806所精細公司發動全體職工四處奔忙尋找貨源不僅買到了急需的原料還為隨後持續生產做好了儲備合作剛剛開始口罩生產線設備就進入現場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袁潔調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董事長
    1986年7月至1996年12月,任航天工業部(後為航空航天工業部、航天工業總公司)八院805所一室設計員、副主任、副所長;1996年12月至2000年4月,任航天工業總公司(後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院長助理;2000年4月至2002年1月,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副院長、
  • 航天科技九院:「航天電子」的創業故事
    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電子產品在航天產品中所佔的比重不斷加大。21世紀初,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五院、九院、十院等的相關科研力量,匯聚到「航天電子」旗幟下,經歷了兩次變革重組,形成了今天的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被航天人稱為「新九院」。2009年成立的「新九院」,在此後近十年的時間裡成為了中國航天電子更廣闊、更有利於發揮系統集成優勢的科技創新平臺。
  • 航天科技集團資產證券化提速 旗下上市公司擬收購航天五院9.68億資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5月29日,康拓紅外(300455,SZ)公告稱,將以現金+股權方式收購航天五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衛星技術應用子公司軒宇空間和軒宇智能100%股權,交易作價共9.68億元,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7.94億元。
  • 多項航天技術有望民用化應用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中國航天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將進行為期33天的太空科學實驗之旅,據航天專家介紹,此次載人航天活動將進行四大類十六項在軌實驗,包括腦機交互技術在軌適用性研究、在軌飛行對航天員視功能影響研究等科技的系統研究。
  • 西安航天科技助力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組建
    海洋一號D衛星將和當前服役中的海洋一號C衛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承擔研製的數傳分系統,在衛星與地面之間搭建了一條信息傳輸通道,能夠將衛星獲取全球海洋水色、水溫等重要數據傳回地面。海洋一號D衛星是我國海洋水色系列衛星的第四顆衛星,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中的海洋業務衛星。
  • 眾拓航空航天科技(江蘇)有限責任公司AS9100D諮詢項目
    企航顧問啟動 眾拓航空航天科技(江蘇)有限責任公司AS9100D航空航天及國防工業管理體系諮詢項目眾拓航空航天科技(江蘇)有限責任公司是由機械製造、自動化、計算機信息多學科的專家、博士與工具機行業的資深企業家和工程技術人員聯合創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從事數控科技領域的技術開發、裝備生產和技術服務。
  • 一批航天科技成果精彩亮相
    ……前不久,在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舉辦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二屆創新創意大賽上,一批前沿航天技術及其民用創新成果精彩亮相。另外一項銀獎科技成果,脫胎於空間站艙內抗菌防黴研究成果的航天長效抗菌消毒劑產品開發項目,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專家介紹,這種消毒劑能形成一層持久的抗菌高分子膜層,在較長時間內持續殺滅接觸到表面的細菌和病毒。
  • 與中國航天「零距離」——走進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
    臺海網9月19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神舟飛船返回艙、降落傘、艙外航天服等航天珍貴實物,嫦娥四號任務著陸器、長徵運載火箭等太空飛行器模型公開亮相;依託VR、AR、3D等先進技術的互動展示展品,特色鮮明的航天文創產品……18日,「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活動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
  • 航天科技與航天科工加速推動全領域深度融合
    據悉,這次籤約是航天科技與航天科工在2014年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基礎上的深化合作,也是結合新的形勢要求、新的時代背景拓展合作空間、加強合作深度的重要舉措。值得注意的是,兩大集團在兩年前出現過高管換防的情況。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航天科技共有13家上市公司,而航天科工共9家上市公司。
  • 南洋科技「投奔」航天科技集團
    停牌四個多月的南洋科技果然是玩出了「大動作」,公司今天披露重大資產重組方案,收購標的公司為彩虹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和航天神舟飛行器有限公司,兩家標的公司的控股股東為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實際控制人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簡稱「航天科技集團」)。
  • 航天科技集團完成改制並變更企業名稱(附航天科技下屬上市公司)
    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有限公司、廣發軍工團隊 關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完成改制 及名稱變更為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通告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民所有制企業基本完成公司制改制的重大決定和國務院國資委有關工作部署,經國務院國資委批覆同意,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 [公告]航天科技:關於公司放棄控股子公司航天科技控股集團山西有限...
    航天科技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於2015年11月10日上午以通訊表決的方式召開了第五屆董事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公司放棄控股子公司航天科技控股集團山西有限公司優先受讓權的議案》。特別風險提示: 1.
  • 2020航空航天(渦噴)嘉年華拉開序幕 西安市民過足「飛行癮」
    古都長安的少陵塬上,西安航天基地迎來大派對,翱翔天空,俯瞰瓊樓,為全國航空航天愛好者帶來了一場驚險刺激的科技盛宴。8月7日上午,由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管委會主辦的2020航空航天(渦噴)嘉年華在西安航天基地通用機場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