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航天科技成果精彩亮相

2020-11-02 金臺資訊

人民網-人民日報

應用了衛星太陽能電池的全光譜智能護目鏡,僅用0.1秒就能自主調節鏡片透光率;源於航天固體發動機技術、能穿在身上的滑雪防護氣囊,讓運動員第一時間得到有效保護……前不久,在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舉辦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二屆創新創意大賽上,一批前沿航天技術及其民用創新成果精彩亮相。

大賽共有60項科技成果進入半決賽,涵蓋電子信息、物聯網、新材料、無人系統等領域。最終,新型鋰電池熱失控預警及自動滅火裝置等3個項目獲得金獎,基於無人機邊緣計算平臺的有限像素目標識別算法與模型量化技術研究等6個項目獲得銀獎。

雙手懸空,不需藉助任何裝備,屏幕上的無人機隨手勢起伏而變化,手部皮膚還有著明顯的觸感。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究發展部帶來的視觸覺融合交互混合現實系統摘得金獎。「系統通過視線追蹤 手勢識別 超聲觸感,用超聲波刺激人體表麵皮膚,仿佛觸摸到了滑鼠鍵或者操作屏。」一院研究發展部高級工程師陽佳說,這種人機互動新模式,能夠打造視覺觸覺雙重體驗,在航天員模擬訓練、汽車輔助駕駛等領域大有可為。

「未來,我國航天員或許能利用3D列印技術,在太空中快速製備出太空飛行器維修所用的零部件。」航天科技集團八院149廠研究室主任趙凱介紹,此次獲得銀獎的智能化七軸聯動金屬粉末精密增材製造裝備及其工程化應用項目,實現了3D列印技術新突破,能夠實現鈦合金、高強鋼、高溫合金等高性能金屬材料零件的直接成形,滿足運載火箭、太空飛行器和核電等高端裝備的快速發展需求。

另外一項銀獎科技成果,脫胎於空間站艙內抗菌防黴研究成果的航天長效抗菌消毒劑產品開發項目,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專家介紹,這種消毒劑能形成一層持久的抗菌高分子膜層,在較長時間內持續殺滅接觸到表面的細菌和病毒。

作為新興科學技術,太赫茲技術能在成像上實現「明察秋毫」。由航天科技集團九院航天長徵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太赫茲焦平面陣列成像系統,兼具微波成像系統和紅外成像系統的優勢,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高解析度實時成像能力,能夠探測到隱匿物品且對人體無損傷,在智能製造等領域具有優勢。

此外,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上海航天控制技術研究所打造的智慧河道一體化監測雲平臺,實現河道日常巡檢、突發汙染溯源和快速處理;樂凱華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納米銀線透明導電膜,具有高透光率、更好的導電和導熱性等,在柔性顯示器等領域頗受歡迎……參賽的一系列航天科技成果都展示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已與多家企業、投融資機構探索合作。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保華表示,要以市場為導向牽引創新和轉化工作,建立能夠應對市場環境變化的創新發展和開放合作機制,增強產業發展後勁。還要用好各類資源,加強協同合作,加強與地方政府、投融資機構、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的溝通協作,推進航天科技成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相關焦點

  • 南方科技大學多項科研成果亮相高交會
    2020年11月11日至15日,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本屆高交會以「科技改變生活,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南科大攜20餘項師生科研創新成果亮相,成為本屆展會的亮點之一。
  • ...實驗室首批概念驗證項目亮相 跑好科技成果轉化「最先一公裡」
    科技研發要面向經濟社會主戰場,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吸附式加工機器人關鍵技術與裝備、面向機器人安全的電子皮膚技術研究、柔性機器人和新型人工肌肉……近日,一批來自清華、北大、中科院、北航、北理工、北工大的中關村開放實驗室項目集中亮相。
  • 高校成果推介!東南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科技成果精彩亮相馬鞍山!
    為深入推進南京都市圈科創一體化建設,打造南京都市圈城市技術轉移共同體,積極營造良好的技術轉移服務生態,促進區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9月29日,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聯合南京市科技局以及南京都市圈相關城市科技主管部門成功舉辦2020年南京都市圈首屆科技成果拍賣季馬鞍山專場路演活動。
  • 【知名企業】西安航天恆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航天恆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第五O四所等七家單位共同發起設立的微波通信與衛星應用高科技企業,註冊資本5000萬元,擁有多項國家專利,國內一流的設計軟體和測試設備,產品被列入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國家重點技術創新項目和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專業從事衛星通信、微波通信、微波圖像傳輸、衛星導航終端、衛星定位系統、寬帶無線接入、智能建築弱電系統集成及醫療電子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 「天宮號」「墨子號」「悟空號」齊齊亮相北京科技周
    本報訊(記者張航)坐進「殲15艦載機」的座艙,戴上頭盔,在指揮員的引導下開啟加力,從航空母艦的甲板上一躍起飛;置身無重力的太空艙實驗室,觀察漂浮的小球如何進行單擺實驗……2018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場活動昨天啟動,市民與一批最新科技成果零距離接觸。記者注意到,航空、航天依舊是本次科技周活動的熱門元素,模擬艦載機、虛擬實境太空實驗室等體驗活動受到參觀者的追捧。
  • 海南「十三五」期間科技成果蓬勃湧現 科技創新優勢漸顯
    不到一周時間裡,兩項航天、深海領域的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相繼在海南「亮相」,不僅讓公眾看到,「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正一點點化為現實,也成為我國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勇於進取、銳意攻關的有力見證。「這反映出海南在國家重大科技創新中的重要地位,也表明海南具有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科技創新的有利基礎和比較優勢。」
  • 15項科技成果精彩亮相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10月20日,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隆重開幕,當日下午,「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在烏鎮網際網路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行,2000多名嘉賓現場觀看了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旨在展現全球網際網路領域最新科技成果,大會成立了由中外方專家共同組成的「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推薦委員會」,委員包括來自全球網際網路領域的39名知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擔任中方主任
  • 航天元素亮相安陽航空文化節 帶您「遨遊太空」感受科技魅力
    亮點一:航天科技展首次舉辦,深入體驗太空科技  5月25日,航天科技展首次亮相安陽航空運動文化旅遊節,從航天文化、航天產業、航天技術三個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普及航天科技知識,展示我國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及未來發展方向,同時激發大眾的探索創新精神。
  • 航天科技成果普惠大眾走進千家萬戶—中國經濟網
    航天科技成果普惠大眾走進千家萬戶 2021-01-05 13:42
  • 2020青島海科展啟幕,炫酷海洋「黑科技」集體亮相
    本屆展會以「科技經略海洋,創新實現夢想」為主題,吸引到了500餘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參展,為參觀觀眾帶來一場精彩的海洋科技盛宴。新奇炫酷海洋「黑科技」集體亮相2020青島海科展展覽面積達到3萬平方米,分為涉海科研院校、海洋探測技術與裝備、海洋信息技術與裝備、海洋牧場及養殖技術與裝備、海洋船舶技術與裝備、海洋能源利用技術與裝備、海水淡化技術與裝備、海洋通用技術與裝備八大展區,全方位展示海洋科技各領域的最新發展成果。
  • 微納星空亮相第三屆雁棲航天論壇並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國防科技創新特區空間信息技術創新工作站和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雁棲航天論壇在航天工程大學開幕。,為航天技術發展和航天人才培養建言獻策。為更好服務一流人才培養和航天事業發展,開幕式上,航天工程大學與北京微納星空科技有限公司等
  • 航天科技月報|Capella Space發布第一批Sequoia雷達衛星影像,高分...
    編者按:行業月報,縱覽本月商業航天遙感行業焦點。受到國慶節假日影響,十月商業航天領域熱度有所回落,國內融資方面沒有重大進展。美國商業衛星公司Capella Space公布了第一批Sequoia雷達衛星影像,繼續追趕歐洲SAR衛星企業,中國SAR衛星公司必須提速發展了。
  • 宇航食品航天應用科技成果推廣新聞發布會在濟南圓滿舉辦
    2018年6月8日,由山東萃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辦、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宇航食品產業聯盟指導、北京神飛航天應用技術研究院支持、中國縣域電商專家指導委員會及217家媒體聯合支持的《宇航食品航天應用科技成果推廣新聞發布會》在濟南隆重召開。
  • 盡顯「科技範兒」!——圖說「人民星雲」亮相服貿會
    今年的服貿會盡顯「科技範兒」,各類新技術、新成果、新服務集中亮相,涵蓋人工智慧、衛星等新興產業諸多領域。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兼國際部主任趙嘉鳴視察參加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人民日報社展臺。期間,他仔細詢問了關於人民網·人民數據進軍衛星大數據領域的相關情況。2020年9月4日,國家會議中心綜合展區現場,媒體記者拍攝北鬥衛星系統模型圖。
  • 愛思達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簡介
    ——愛思達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簡介愛思達航天科技(天津愛思達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愛思達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是為響應國家軍民融合號召而成立的一家高科技企業。愛思達航天科技以「讓未來更輕快」為使命,專注於輕質化結構機構、功能機構及其新材料的研發設計與生產製造,致力於成為航空航天領域輕質化結構機構、功能機構產品的創新引領者。公司為合作夥伴提供技術先進、質量可靠、成本優化的複合材料結構機構設計、研發及生產服務,定位為面向多產業的複合材料及其結構件供應商和專業支撐服務平臺。
  • 「月季試管花」等航天育種新成果亮相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
    在「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上,這樣的月季試管花吸引了不少目光。該展覽於18日在福州開放,是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的系列科普活動之一。常見的月季品種植株比較高大,而經過航天育種的微型月季株高僅20至30釐米,適合家庭小盆栽。「相比地面育種,航天育種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提供更多優質的種質資源,讓我們有更多選擇。」神舟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李亞平說。此次與太空微型月季同時展出的,還有航天育種的黃瓜、豆角、苦瓜等。
  • 中國航天育種卅三載學術成果在穗發布
    ,是我國航天育種事業33年發展歷程的系統性學術總結成果。為大灣區發揮「雙循環」引領獻智當天,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分別與國家花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何鴻燊航天科技人才培訓基金會進行戰略合作籤約,向7位聯盟專家委員會新聘專家頒發了聘書,為14個聯盟新成員授牌,還分別頒授1個「航天育種核心示範基地」、4個「航天育種產業創新示範基地」、2個「航天育種試驗推廣基地」牌匾,為促進航天育種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 航天科工203所時頻產品亮相商業航天高峰論壇
    本報訊 (王秀梅 記者王惜純)近日,航天科工203所(以下簡稱203所)小型星載銣鍾、空間藍寶石主動氫鍾等時頻產品在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線上展廳精彩亮相,展示了該所時頻計量和航天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能力。203所此次亮相的小型星載銣鐘模塊作為典型的星載原子鐘,在滿足星載原子鐘高性能的基礎上,具有重量輕、體積小、功耗低等工程搭載優勢。
  • 航天機電將攜新品Milkyway Plus+隆重亮相
    作為亞州乃至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國際化、專業化、規模化的光伏盛會,航天機電(N1-510)將攜新品Milkyway Plus+、「天問一號」同款砷化鎵太陽電池等隆重亮相。近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讓我們倍感自豪,同時其使用的太陽能發電方式也引發大家的關注。
  • 前沿 | 航天育種「上天入地」 助力「科技興蒙」
    關注我喲☀定期推送科技事件,政策解讀 ,項目進展,成果信息 ,科普知識等科技動態,提供政策查詢、專利檢索、需求對接、專業課程等諸多優質服務隨著試驗船的順利返回,科研人員也將對內蒙古自治區範圍內徵集的9家單位26個品種74份育種實驗搭載材料開展空間輻射生物學研究、空間誘變和航天育種研究,以航天技術優勢助力「科技興蒙」,促進科研成果在內蒙古的落地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