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澤茂:把論文寫在魚塘的水產學博士
顧澤茂:把論文寫在魚塘的水產學博士2010-10-18 08:2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荊楚網-湖北日報 講座結束後,周亞武擠上前去,提了自己的問題,得到滿意地解答,他還在小本上寫下了這位年輕水產博士的電話。 講完課已是正午,漁民們紛紛邀請顧澤茂到自己的魚塘去看看。在一家鱘魚養殖基地,顧澤茂熟練地解剖起了鮮魚,為漁民們現場分析起魚的肝膽綜合症的症狀。「這個病的最好的辦法是『飢餓療法』,要控制投食。」顧澤茂說。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博士李恆德:醉心水產的「碼農」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博士李恆德:醉心水產的「碼農」2019-01-24 11:2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團結報 瀏覽量: 3036 次 我要評論 在項目的六位完成人中,有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也有企業的研究人員,而李恆德的作用,就是承上啟下,將這些實驗室技術順暢的導向生產應用。他架起了從實驗室到企業的橋梁,使扇貝育種成為水產育種領域首個研發並應用基因組選擇技術的案例。
-
才華橫溢的重大機械博士:做得了科研,寫得了歌曲!
人物名片:向果,機械工程學院2016級博士研究生(碩博連讀),曾參與國家科研項目並獲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目前發表SCI/EI 15篇;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會員,擔任多個摩擦學國際期刊的審稿人。
-
院士王乃彥:從未離開科研一線
原標題:王乃彥:從未離開科研一線(做精神文明表率) 人物簡介:王乃彥,核物理學家 「第一次把我的個人材料寄到聯合所,竟被退了回來,附言寫的是:『請你們派有副博士學位以上的人來。』」在錢先生的堅持下,對方最終同意接收。於是,1959年,年僅24歲的王乃彥,開始了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長達6年的工作歷程。
-
博士寫不出好論文?上海交大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來分享經驗了!
為激勵博士研究生專注於高水平、創新性科學研究,鼓勵導師對博士研究生的悉心指導和精心培養,建立崇尚學術、勇於創新的氛圍和導向,進一步提高我校博士學位論文質量,上海交通大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特制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辦法。優博論文評選活動每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出博士學位授予數3%左右的論文入選校優博和提名論文,其中校優博論文不超過15篇。
-
研究生寫不好科研論文的原因分析
科研論文是根據有價值的生產實踐或科研課題寫作的,具有原創性和獨到性的論文。對研究生而言,科研寫作是他們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展現給大家最佳途徑,也是他們能否順利完成學業的基本要求。但很多研究生由於寫作能力不足,以至於論文寫作存在著很多問題。
-
文科博士寫好論文的10條建議!
……這不是一篇畢業論文,只是我出於興趣和分享的態度想要寫出來的文字,但是我的思考過程中涉及選題、架構、舉例、字數分配、邏輯關係、時間截點等等要素,這些在寫博士論文的過程中間非常重要。我寫的是文科英語系的博士論文「Exploring Academic Socialization and Identity of Chines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U.S.」,去年6月16日正式開寫第一個字,今年6月12日上交了最終稿,獲得了美國華盛頓大學英語系博士學位,論文被ProQuest資料庫和華大校方圖書館收錄 。
-
鍾南山等十人獲稱「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多來自戰疫一線
,評比公示,評選出鍾南山等10位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張忠德最美科技工作者之一、廣州市預防醫學會專家組組長王鳴表示,能夠榮獲「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感到很鼓舞,自己在疫情防控工作上,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抗疫科普,錄視頻、寫科普文章、
-
這樣的 SCI 論文不要再寫了!
據 SCI 資料庫最新檢索結果顯示(至少包含一位中國作者的論文),去年中國科研人員發表 SCI 論文的總數已累計 39 萬餘篇,較 2017 年(33 萬餘篇)約增長 18.2%,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各高校在 JCR 一區期刊上發表的論文總數超過 51000 篇,較 2017 年(43000 餘篇)增長約 18.6%。
-
本科生不寫畢業論文,行嗎?
有人認為,不允許本科生寫綜述類畢業論文,降低了論文拼湊、抄襲的可能,對本科畢業論文的創新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也有一些人表示不能寫綜述類論文是強人所難,一些學科本身就很難作出獨創性的研究成果,對於缺乏學術訓練的本科生而言,能夠寫出一篇高質量的綜述類論文就已經不錯了。
-
【動科學院】校內外專家共把博士學位論文開題質量關
11月19日,學院邀請校內外同行專家共同為博士研究生開題報告進行全面審核,嚴把博士學位論文開題質量關。 論證會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學院院長姚軍虎教授主持召開開題論證預備會,向全體專家詳細解讀了學校及學院關於做好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論證的相關規定,重點強調了博士生統一開題是學院強化博士生培養過程管理的重要舉措,目的是讓校內外專家為博士生的科研計劃給予系統指導,切實提高博士學位論文水平。 本次開題分2組同時進行,分別由陳德坤教授、童德文教授擔任主席。
-
雙胞胎學霸:他們一起讀研,發SCI論文13篇,又一起考取廈大博士
當這種習慣遇上勤奮的汗水時,成功就是這樣的:哥哥:白玉麒水產與生命學院2016級漁業專業碩士研究生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準博士研究生2018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得主弟弟:白玉麟水產與生命學院2016級水產養殖專業碩士研究生廈門大學地球海洋與科學學院準博士研究生2018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得主
-
一川大博士被華為以200萬年薪錄用!分享以下科研及論文寫作經驗
8月8日,又一位博士畢業生劉大一恆入選了華為「天才少年」計劃!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軟體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劉大一恆入選西南地區首位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第一檔的學生,畢業起薪為200萬元。劉大一恆與導師呂建成教授剛進行學術論文寫作的時候,劉大一恆缺乏經驗與歷練,寫好的論文被一次次拒稿。後來,在導師呂建成教授和朋友的鼓勵下,他收拾好心情,一遍遍修改打磨自己的論文。一次、兩次、三次……做實驗、寫論文、投稿……論文投出去一次,又被退回一次……到後來,劉大一恆漸漸習慣了這樣的流程。
-
在職博士的論文寫作是否有最低字數要求?
我們都知道在職博士學員想要拿到博士學位證書,論文答辯是一定要通過的。當然,論文答辯的前提就是在職人員要先把論文寫完。然而一篇好的在職博士論文不是那麼好寫的,所以一般在職博士院校都會留出很多時間讓在職人員撰寫論文。
-
博士抄襲論文被取消學位!告訴你寫論文四大陷阱不要踩
高等教育從本科生(部分高等院校專科也須寫論文)開始進入論文書寫、答辯階段,就意味著學生即將完成本階段學習任務,有的同學離開曾經溫暖的象牙塔,有的繼續提升學歷,曾經的捨不得,留戀即將成為過去,憧憬著美好未來!那麼論文如何書寫,有哪些坑千萬不能踩呢?
-
36歲高中物理老師把科學課寫進博士畢業論文,獲答辯委員...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蘇鈞天石曉明在英國學習時的留影上周,一場博士答辯在雲端舉行。寧波外國語學校高中物理老師石曉明在經歷一個半小時的答辯後,被專家組一致授予無條件通過。這是對一篇博士論文的最高評價。不出意外,今年夏天他將如期從寧波諾丁漢大學博士畢業,成為一名教育學博士。
-
「我的扶貧故事」理論聯繫實踐,將論文寫在養殖場裡丨貴州省農科院...
「我的扶貧故事」理論聯繫實踐,將論文寫在養殖場裡丨貴州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楊明舉2020-11-13 15:2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天眼新聞 瀏覽量: 986次 我要評論 我叫楊明舉,2018年1月,我作為省級科技特派員到施秉縣開展科技服務,三年來,作為一名基層科技工作者,我不斷探索符合現代農業產業的研究目標和科研發展方向,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
不寫SCI論文的三甲醫生,活路在哪裡?
這或許存在不合理之處,但是以影響因子來評估其科研水平的高低,也有合理的一面。醫生必須要發表 SCI 論文嗎?這個問題也是近年來熱議的話題。自從南京大學率先將 SCI 論文引入教授學者評價體系後,國內高校也紛紛效仿,對教師的科研成果發表 SCI 論文提出了要求。
-
博士論文和碩士論文到底有啥區別?
博士論文和碩士論文到底有啥區別?看到這個問題,有點興趣說一說,我是文科博士,和理科的博士論文範式不太一樣,我就是說說文科的吧,博士論文和碩士論文到底有啥區別?記得剛讀博士的時候,管科研的院長我和說,讀一個博士差不多相當讀10個碩士,當時沒有這個概念,現在深有體會。談一談。
-
碩博士們是如何在疫情下做實驗,寫論文的
今年2月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在學研究生(包含碩士和博士)共計286.4萬人。其中,園林、生物、化學等專業成了受實驗室關閉影響的「重災區」。「可不可以讓具備防疫條件的碩博士生先回去做實驗啊?這次疫情太突然了,好多人在家沒條件,連畢業論文都寫不了,尤其是畢業年級的學生……」陳子旭的同學群裡,悲觀情緒瀰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