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再不保護環境,100年後人類可能無魚可釣了

2021-01-08 天元釣魚技巧

小時候的我們,水很清澈魚蝦很多,每到夏天我們都會到小河小溪邊戲水玩耍。那裡有我們的童年記憶,有水的地方都會留下我們歡樂的笑聲,那個時候水很清澈,但是現在已經回不去了,到處都是垃圾,觸目驚心!

有人曾經說過,按照現在的惡勢繼續發展(垃圾和非法電捕撈),100年後,我們的子孫只能從書上和電視上看到魚了。

看到這樣的釣魚場地,真的很讓人痛心,如果再不從我們釣魚人做起,100年以後可能真的無魚可釣了。

釣魚對我們來說,肯定是非常愜意的事情。希望廣大釣魚愛好者在享受垂釣快樂的過程中,能保護好自然環境,垂釣過後隨身帶走垃圾,還要提醒自己身邊的釣友愛護環境,讓我們永遠都能享受垂釣的快樂,盡到我們釣魚人的義務和對社會的一種責任!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為了你,我,他,請大家垂釣過後一定要清理自己的垃圾,做一個有責任的釣魚人。

相關焦點

  • 長江無魚之困:再不保護「四大家魚」基因庫,中國人將無魚可吃
    「長江魚是四大家魚的基因庫,如果不保護好魚類基因庫,將來我們就真的會面臨無魚可吃的局面,那是多麼可悲又可怕的事情」湖北石首市天鵝洲自然保護區內,飼養員給長江江豚餵食物著名魚類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曹文宣是最早提議「禁漁十年」的學者,他解釋,魚類在人工養殖時,必須不斷補充野生的魚卵資源進行繁殖飼養,而長江魚是四大家魚不可或缺的基因庫,「如果不保護好魚類基因庫,將來我們就真的會面臨無魚可吃的局面,那是多麼可悲又可怕的事情。」而面臨「無魚可吃」的,不僅僅是人類,還有長江裡的珍稀水生生物。
  • 這些魚可都是國家保護動物,意外釣獲後千萬要及時放生掉
    這兩種鱘魚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意外釣獲或者捕獲後一定要第一時間放生哦。白鱘為大型兇猛性魚類,以獵捕其他魚類為食。白鱘體長可達2-3米,成年體重200-300千克,最大的體長可達7.5米,重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噸(2000斤)重。它是體形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因體色較淺而得名。又名琴魚、朝劍魚,古名鮪。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8期:再不保護魚類基因庫 我們將無魚可吃
    長江無魚之困:再不保護魚類基因庫將無魚可吃 近日,據媒體報導,長江正面臨魚類種群下降、品種減少的問題。
  • 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人類再不重視環境保護就要晚了!
    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人類再不重視環境保護就要晚了!時間:2020-07-21 14:42   來源:上海熱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人類再不重視環境保護就要晚了!
  • 在自家池塘釣起「怪魚」,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家都要重視了
    江寧公安分局湖熟派出所接到群眾潘師傅報警,稱在自家池塘釣到一條非常奇怪的魚,自己釣了二三十年魚從來沒有見過原來潘師傅也是一位老釣友,當天在自己門口魚塘垂釣,結果就釣到了這條從未見過的「怪魚」。
  • 釣魚釣到中華鱘?湖南網友湘江釣獲怪魚,網友:放心吃
    然而,「意外」未必就是驚喜,有時候還可能是一場麻煩……比如下面這位湖南網友,在湘江支流垂釣時,意外釣起一條稀奇古怪的「尖頭魚」,他們從未見非常驚奇,但卻可能給他帶來不小麻煩……尖頭無鱗、背上有骨鰭,關心生態的朋友,一看就知道,這條魚「來頭不小」——很可能是長江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
  • 這幾種魚釣到可千萬別放生!否則以後很難釣到魚,可就地掩埋
    可以說最近幾年釣到的稀奇古怪的魚越來越多,各種長相奇特還沒法下口的魚也是屢見不鮮。當然這個鍋我們釣魚人肯定不能背!而是某些「善心」信仰的人作祟:管它三七二十八,先放生了再說!
  • 釣了這麼多年魚,還是頭一次釣到大鱷龜
    到達釣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架起釣竿,打下重窩,坐起幻想著各種魚獲。但自始至終沒想過會釣上烏龜。開始無魚咬鉤,半小時後,魚浮出現不規則抖動,像是小魚鬧鉤,就耐著性子等,怪了,不送漂也不拉漂。準備換食,卻拉不動,幾經周折後竿能拉動了,不像魚,以為是掛著塑膠袋,誰知拉到邊上是一隻五六斤重的烏龜。
  •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冬季筏竿釣鯽魚,天氣越降溫越冷魚越好釣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受地區和作釣水域的影響,我們這兒冬季野釣鯽魚,主要以岸笩和七星漂傳統釣為主。二、越降溫越冷,讓鯽魚的釣層越好找岸笩遠投釣鯽魚,我們主要搭配串鉤使用,一般一個釣組為3至5枚鉤。在晴天氣溫高的時候作釣,中魚後釣友們會發現,有時是底鉤中魚,有時是中間鉤或上鉤中魚,這說明魚不只是貼底覓食。
  • ...小明釣了6條無頭魚,爺爺釣了9條無尾魚,爸爸釣了8條半截魚,請問...
    這是小學一年級作業題:今天小明和爸爸、爺爺去釣魚,小明釣了6條無頭魚,爺爺釣了9條無尾魚,爸爸釣了8條半截魚,請問他們一共釣了幾條魚?小學生「奇葩」作業題咋這麼多 這是小學一年級作業題:今天小明和爸爸、爺爺去釣魚,小明釣了6條無頭魚,爺爺釣了9條無尾魚,爸爸釣了8條半截魚,請問他們一共釣了幾條魚?
  • 它是魚卻長了一張「鴨嘴」,作釣分享:零基礎進黑坑釣鴨嘴魚
    不過今年,我倒是往黑坑跑的挺勤,原因有兩個:一是塘主老放些不怎麼常見的魚種,我忍不住想去「嘗嘗鮮」;其次是該黑坑相對我們這邊的其他收費塘而言,價格還算公道,偶爾玩幾次還是可以接受的(環境不錯,水質也過得去)。前兩天,老闆在群裡又發通知,說是周四要放600斤鴨嘴魚,個體大小為3~6斤,收費100元5小時,更重要的是提前報名的人可以贈送一條5斤左右的。
  • 總說鯽鯉難釣上?不如改用這幾招釣黃尾魚,漁獲猛增好幾倍!
    可將帶泥的線蟲撈出後,放在盆內,在淤泥表面放一張窗紗布,然後蓋上盆蓋,片刻後,線蟲爬滿窗紗布,這時把窗紗布上的線蟲放入水中再淘洗乾淨。若線蟲在第二天或以後幾天用,可將其放在陰涼潮溼的水泥地上,每天在上面灑幾次水即可(它團聚在一起,不會亂爬)。也可放在水中養著,但要勤換水,線蟲最怕缺氧和高溫。
  • 天氣對釣魚影響不小,關係到你的出釣時間還有能不能釣上來魚……
    自古以來,釣魚都是講究看天氣的,天氣不同,所釣的對象魚就會有所不同,所選的施釣水域也會有所差異,也就是說,我們要根據天氣決定什麼時間出釣、釣什麼魚種、選擇什麼樣的水域施釣。看魚星打窩和確定釣組看魚星,就是觀察水面有無氣泡出現以及水波紋的變化情況。
  • 為什麼魚長大後就釣不到了?野釣大魚不容易,選對路子最重要
    喜歡野釣的人都有一個大魚夢,總期待著下一竿能夠帶來驚喜,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大魚那麼難釣呢?   理論上來說小魚總要長成大魚的,即使被釣走一部分,水裡也還有相當大的數量,可根據實際的作釣發現,魚總是越大越難釣,這些長大後的魚究竟去了哪裡?
  • 至今仍無魚可捕,成為歷史的世界漁場,紐芬蘭漁場
    這些天然的海洋漁場匯聚了各種豐富的海洋資源生物,魚蝦蟹及貝類等。對於人類來說,這無疑是一座巨大的海洋金礦,極具商業捕撈的價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由於過度捕撈而消失的漁場——紐芬蘭漁場。曾經輝煌一度的世界級漁場,有著幾百年漁業捕撈歷史,如今已經消失殆盡,20多年後的今天仍無魚可捕。這是人類對海洋資源不敬畏而造成的一場悲劇。
  • 魚不靠岸就把餌送出去,筏竿配串鉤遠投,輕輕鬆鬆就把魚釣了
    如果漁獲能夠有保障,我想誰都希望用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去垂釣,比如拿個短竿釣近點操作起來不得輕鬆點麼。但事實上,野釣不可能有保障,某些地區甚至在進入冬季後魚就像消失了一樣,咋釣咋沒口,水質好一點的地方近岸三五米的水底都清晰可見,有魚沒魚一目了然。冬釣並非一定要釣遠釣深,但釣遠釣深是你不可忽略的一個選擇。
  • 廣西村民,懸崖下釣獲「巨型鰟鮍魚」,疑似二級保護動物
    近日,廣西一位村民,在當地(河池)山中釣獲一種「巨型鰟鮍魚」,體重超過半斤一個,令人目瞪口呆! 鰟鮍魚竟能長到半斤重? 常見的鰟鮍魚 半斤重的鰟鮍魚,如果真實存在,那絕對是鰟鮍魚裡的「魚精」了!
  • 山頂大湖野釣,離底作釣極品紅尾魚,收穫一盆10多斤野生白條魚
    下午四點向著深山大湖出發,到了釣點山腳下的農家樂已經是晚上八點,老闆給我們留了飯萊,吃了就開始去山頂野生大湖試試夜釣。山頂大湖夜釣結果一晚無口,心想完了,看來魚情的確很差,於是下山休息明天早起早釣野生大湖野魚。
  • 釣到魚不認識?釣友常問的幾十種魚盤點,老釣友都不超過5種
    野釣最大的魅力就是: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桿是什麼魚,有可能不認識,也有可能超出意料的大或者小。中國魚類品種繁多,確實有很多老手都不認識的魚。有的還是保護品種,一不小心的話可能會被處罰哦!釣魚人經常釣到奇怪東西今天蓑笠哥來盤點一下我們野外經常釣到卻又不認識的魚。
  • 原來楞巴魚就是「胖頭魚」,釣上來了可別扔,好吃著呢……
    只要水裡有楞巴,無論釣場的環境怎樣,無論釣手的喜好如何,用很隨意的釣法,包括手把線、懶鉤釣都能把它們釣上岸來。釣回來的楞巴魚摘洗乾淨,準備下鍋隨著環境氣候的變化及沿海建設的推進,楞巴魚的數量越來越少,這些早年不受待見的魚現在成了酒店和老百姓餐桌上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