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人叫我幫忙推薦相機,說實話這種事情我是打心眼兒裡拒絕的,相機這種東西是很主觀的,是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的,我認為好的你未必認為好,你認為好看的我未必就喜歡。
而且這麼多種品牌這麼多種型號,都能把人眼給看花了,說實話我是認為很多型號推出的意義就是換個殼加個無關痛癢的設計刺激一下銷量,但是不得不說廠商這一招玩的很好。
不過我倒是能談談我對相機的一些看法,也許能夠幫助你根據你的需求選擇你喜歡的相機。
Photo by Felix Russell-Saw on Unsplash
Photo by Michael Mroczek on Unsplash
膠片相機自不用多說,我之前也說過很多,無非就是選擇一個系統,然後在這個系統內選擇自己喜歡的相機。
今天來簡單談一談數位相機。
Photo by Miss Zhang on Unsplash
到底是應該買 APS-C 甚至是更小的 M43 畫幅,還是全畫幅相機?無疑 APS-C 畫幅相對於全畫幅來說是有價格優勢的,但是相對來說,除了一些定位高端的機型,大部分的 APS-C 畫幅相機都是作為入門機型來定義的,在功能設置上可能會比較基礎,儘管如此,也足夠很多初學者日常使用。
如果要說全畫幅的優勢,雖然說全畫幅必然會提供給我們更好的畫質,但是如果說並不是想要列印出超大幅面的照片,而單純只是在屏幕上來看照片,或者僅僅只是列印日常家用大小的照片的話,畫質上其實可以忽略不計。全幅最大的優勢在對於高感的控制,由於幅面更大,在同一解析度下,較大畫幅的感光元件的像素密度相對於較小畫幅要低,可以讓傳感器製造廠商在電子線路方面有更多的空間,所以大畫幅相對於小畫幅在高 ISO 的情況下會有較好的表現。
當然這個比較也是建立在相對應的基礎上的,你不能拿 2018 年出的 APS-C 傳感器和 2008 年出的全幅傳感器來比,科學永遠是進步的,其實現在大部分的小幅面傳感器的高感的控制對於我們大眾來說已經足夠出色可以接受了。
另外有些人說全畫幅可以拍出更淺的景深,其實這個雖然是跟幅面有點關係,但其實並不完全是因為幅面,拍出淺景深的原因是因為淺景深的控制要素之一——焦距——的關係。在同等焦距視角下,比方說 75mm,全畫幅就是 75mm 的鏡頭,而 APS-C 畫幅的等效 75mm 視角的實際焦距只有 50mm,全畫幅的實際焦距較長,自然也就能拍出更淺的景深了。
Photo by Anete Lūsi?a on Unsplash
至於到底是選擇單反還是無反,我覺得沒有那麼重要,雖然現在無反的勢頭很兇,但是短時間內,單反市場還不至於被無反給顛覆,主要還是由於現階段來說,生產高端無反的廠商還是太少,雖然最近尼康官方表態,明年春天要推出全幅無反,不過尼康這個態度都表了好幾年了,儘管沒有官方認可,但是總是不停有小道消息說尼康要出全幅無反,聽多了也就無所謂了。佳能倒是正兒八經的在布局無反市場了,因為誰都看出了無反的潛力。
有些單反黨,就是見不得無反,我經常看一些攝影網站,只要一出無反的新聞,單反黨就在下面評論裡那個罵喲,酸的不得了,要多難看有多難看。不就是一臺相機嘛,你喜歡什麼你用不就得了,幹嘛要說別人的不好。你說好也沒看你拍出好照片,你說不好的倒是不斷有佳作。
其實都是心態和性格使然。
我的態度很簡單,我喜歡的,我一定會認為好,我就會去用,我不喜歡的,只是因為我不喜歡,並不能代表那個產品不好。
有些人用口袋機拍照成了大師,有些人買了幾十萬的設備也只能穿上馬甲拎著板凳去公園拍麻雀。一張好照片重要的是內容,影響內容的永遠是拿相機的那個人。
Photo by nitin pariyar on Unsplash
Photo by Kawin Harasai on Unsplash
單反相對於無反的一個優勢在於電池壽命,由於無反相機使用需要使用電子取景器取景,為了保證電子取景器的穩定輸出需要保證穩定的功率,尤其是對於那些高解析度的 EVF,而單眼相機的反光板直接取景就避免了電子取景器的大功率耗電,而且單眼相機的大體積的結構也有助於設計更大容量的電池。但是最近的大法三代 α7 都更換了電池增加了續航,也讓我們看到無反在這方面還是有潛力的。
關於是光學取景器還是電子取景器,看個人喜好了,對有些人來說,稜鏡系統直接取景看到的是真實的世界,這一點電子取景器永遠無法取代。而喜歡電子取景器的人也認為,電子取景器可以在取景器上高解析度顯示更多的信息,像是峰值對焦啊斑馬紋啊雙重曝光預覽啊甚至是 100% 縮放預覽等等功能,這些都是光學取景器所不能夠提供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沒有絕對的好不好,只有喜不喜歡,我就很喜歡無反的放大對焦,這對於使用手動頭來說相當方便,可以很精準的輔助對焦。
同樣的,體積和重量也是一個個人喜好的問題,有些人就喜歡單反系統的大體積,顯得有氣勢,看起來就很帥,而有些人就喜歡無反的小巧靈活。都是個人喜好問題,都沒有毛病。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單純就技術上而言,在同等價格段位檔次下,現代數位相機之間的差距其實並沒有那麼大。選擇什麼相機無非就是一個入門,說到底也就是選擇品牌的問題,入門才知似海深。在選擇相機的時候,不應該僅僅只局限於機身,而是應該看得更加長遠一些,擴展遠比機身重要。
而如果你僅僅只是想要一臺消費級相機而不考慮將來的升級,其實現在來說,什麼相機對你來說差距都不大。不要指望買了一臺相機就能拍出那些高大上的照片了,影響照片的永遠是人,相機說到底只是一個工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