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侍》劇照
    《好萊塢報導》中文站4月6日報導(作者:Scott Feinberg)
    2016年第一季度已經過去,在這三個月內上映的影片中,是否有哪一部能讓奧斯卡的評委們在年底想起來呢?目前來看,應該說前景渺茫!
    大部分發行商都認為,奧斯卡評委更容易記住和感動於那些靠近「頒獎季」的電影,特別是靠近奧斯卡提名投票期的電影(今年是12月31日),這也就導致每年新年過後的電影都有些「單薄」。不過近些年來也有例外,比如1972年3月24日上映的《教父》(The Godfather)、1991年2月14日上映的《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6年3月8日上映的《冰血暴》(Fargo)、2000年3月17日上映的《永不妥協》(Erin Brokovich),以及2014年3月7日上映的《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這些影片雖然上映的時間很早,但最後都捧回了一些奧斯卡的重要獎項。
    然而從今年來看,這樣的情景卻不會再次出現。
    截止目前,今年在口碑和票房上最成功的無疑是迪士尼的動畫片《瘋狂動物城》(Zootopia),該片今年3月4日上映。在爛番茄網站上,《瘋狂動物城》的評分達到了接近完美的99%,全球票房也已經接近8億美元,這部影片應該是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的大熱門。
    真人電影中最大的贏家是福斯公司的《死侍》(Deadpool),這部由瑞恩·雷諾茲主演的漫畫電影自2月2日上映以來,在爛番茄網站的評分是83%,全球票房達到了7.527億美元,美國國內票房也高達3.55億美元,目前該片票房位居北美年度第一位。不過雖然觀眾們很喜歡這部電影,但感覺這卻不是電影學院的「菜」,該片恐怕只能在奧斯卡拿幾個技術類獎項。
    有三部音樂傳記片目前口碑還不錯——湯姆·希德勒斯頓主演、3月25日上映的《我看見了光》(I Saw the Light);伊桑·霍克主演、3月30日上映的《生為藍調》(Born to Be Blue);唐·錢德勒主演、4月1日上映的《勇往直前》(Miles Ahead)。但問題是,這三部影片要麼講述的是天才陷入困境的故事,要麼就是描寫一個普通人的故事。克里斯多福·普盧默和馬丁·蘭道講述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的《記住》(Remember),雖然評價很高,但上映的範圍卻非常有限。
    在由女性主演的電影中,蒂娜·菲主演的《威士忌、探戈、狐步舞》(Whiskey Tango Foxtrot)已經在3月4日上映,奧斯卡得主海倫·米勒主演的《天眼行動》(Eye in the Sky)3月11日上映;凱薩琳·弗洛主演的《瑪格麗特》(Marguerite)3月11日上映;兩屆奧斯卡得主莎莉·菲爾德主演的《你好,我叫多蕾絲》(Hello, My Name Is Doris)也在4月1日上映。
    獲得一致好評的劇本中,包括《威士忌、探戈、狐步舞》、《克利夏》(Krisha)、《午夜逃亡》(Midnight Special)和《各有少年時》(Everybody Wants Some!!),科恩兄弟的《凱撒萬歲》(Hail, Caesar!)雖然被認為力度較輕,不過該片也有一批忠實的追隨者。
    動畫片方面除了《瘋狂動物城》以外,1月29日上映的《功夫熊貓3》(Kung Fu Panda 3)也可能獲得奧斯卡提名,這部系列電影的前兩部都獲得了小金人提名。
    1月15日上映的《危機13小時》(13 Hours: The Secret Soldiers of Benghazi),以及3月25日上映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則有可能獲得聲效、混音等技術類提名,麥可·貝和扎克·施耐德的電影不總是技術類提名的常客嗎?
    當然,2016年第一季度還有兩部電影非常有望出現在奧斯卡評委的選票上,只不過這兩部電影目前都只在聖丹斯電影節展映過——一部是肯尼斯·羅納根執導的《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另一部是內特·派克執導的黑人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值得關注的是,如果《一個國家的誕生》沒有獲得提名,那是否會再度引起外界對奧斯卡缺乏多樣性的抨擊?
    (翻譯:嘟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