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包租公,15年房產買家,愛叨叨,有乾貨,被粉絲稱為「相見恨晚的買房導師」,已為5000+人提供優化買房解決方案。包租公不像其他自媒體,只有自身實力過硬,才能把問題說通透。我的實戰經驗會轉化為對你有用的指導。
全網同名,諮詢需搜名關注,內部精選問答如下:
01
提問:包大大,您好!本人是北京土著,目前名下無房無貸款,手裡有現金800萬可用,但又不想全用。無學區需求,本著增值的目標買房,您推薦哪裡?喜歡望京,看過上京新航線?另外在雙井研究過富力城A,還有朝青、通州、西紅門,哪個好?是買一套,還是分兩套買好?感謝包大大指點。
回答:如果自己現在有自住需求,可以考慮工作單位附近的次新小區,在保證通勤便利的前提下,儘量讓增值追上大盤。你看的上京新航線和富力城A,這兩個盤都符合你的需求,但總體來看目前價格已經不低,總價千萬以下的單價在9萬多。如果是純投資,可以控制自己的無效想法,推薦分拆為兩套,一套在市區主流商圈,流通性好的兩居,例如望京、雙井,另一套近郊次新投資,城鄉結合部的選擇,內部詳解。
02
提問:包哥,目前BJ對人口流入的限制會影響其未來房價麼?2020年浙江、廣東的人口淨流入很大,這是說明那裡的房價漲幅會很值得期待麼?謝謝包租公。
回答:人口是房價的基礎。人口流入,房價就會上漲。新加入的人口可能增加一批購買力,房價需求增加,供應跟不上會導致更快的上漲。
有的人會說,並不是每一個新加入的人口,都能滿足這座城市的購房條件,或者這些人口本身並沒有在這些城市成家立業的打算,例如浙江下轄的眾多縣市,以及廣東的東莞、惠州、中山等城市。而城市本身的房產結構,也會決定市場的形態。例如東莞,本身並不是一座標準的城市,更多的是由一座座「鎮」所組成的組團狀建築群,導致被割裂成許多細分的市場。
還有人會說,人口的增加,最直接的影響是增加更多的房產購買需求可能,打破所在樓市的平衡,從而引發供不應求,市場向賣方市場轉化,價格上漲。然而不管供需再不平衡,相比2000萬人口20萬/年的增加和750萬房屋的總量來說,對價格的實質性影響依然非常緩慢,更多的是對預期的影響,甚至轉移到「降級」產品。例如北漂首付不夠,轉移到燕郊上車。
這兩類說法都有部分合理的地方,但是沒有說透。
房價上漲的大頭,是通脹。通脹才能導致物價漲上10-20倍。人口的增加,對房價的影響的不光是導致供求關係的短缺;更長遠的結果是,人口會增加一座城市財富的上限。此外,你說BJ限制RK,而有的城市在逐漸開放限購政策,其實我們研究過多方面數據,實際情況不一定是你看到的。公號諮詢。
03
提問:請問包租公,選擇在北京550萬左右的總價,純投資需求,哪些板塊比較有潛力?謝謝包租公。
回答:在北京純投資的邏輯,在於尋找稀缺且價格被低估的產品。比如選擇望京,因為阿里巴巴等行業巨頭落戶,在朝陽來看有不錯的學區加持,屬於稀缺;選擇通州運河三角區,因為北京市政府已經落戶,未來配套建設只會越來越好;選擇草橋,整體預期不錯,可以接收金融街周圍的外溢。不過也有個難點,越是短期能實現,越是明顯的利好,越難找到價格比低估的產品。需公號諮詢。
04
提問:包租公,您好,我在豐臺區三環新城有個兩居,是經適房。三環新城小區規模比較大,居住環境、交通條件一般,所以我在考慮21年換房。另外,我也有個疑問,現在的高層樓房一般都20多層,使用年限70年。我感覺這種房子從居住要求來說,一般撐不到70年。但同時20多層的高層,因為拆遷成本太高,拆遷的可能性不大。我覺得如果用了50多年的時候,這類房子就是住不得,拆不得,估計這房就沒人買了。
如果換一套低密度小區住宅,哪怕添點錢,周邊環境好點的,萬一將來拆遷,還有可能回遷。那麼,高層樓房大概在使用年限多少年的時候賣出去價值合適一些呢?期待包租公的指導!
回答:一直有人在討論類似的疑慮。沒有統一的標準,基本都是考慮建築質量和設備老化相關的。更正一下,所謂的70年指的是土地的使用期限,與房子無關。房子的設計年限一般是50年,也就是確保50年主體結構不出問題。可如果是鋼筋水泥的壽命來說,只要維護的好,至少可以保證100年。因此,從理論上講,如果維護的好,只要鋼筋不被滲水腐蝕,大樓是可以長久存續下去的。
真正可能出問題的是各種配件,尤其那些管線一類的,基本上20-30年就出毛病,50年就是絕對極限了。現在的老舊小區主要解決的就是這些問題,主體結構容易維護,內部管線的更換才是難題。而多層建築容易維護,更換起來也相對容易。而高層建築可就難辦多了,多年之後,很有可能因為成本過高,難度過大。
看到這,有人就擔心像歐美等發達國家一樣,出現高層建築被遺棄的現象,就是成本太高,居民們住不起了,索性逃離。這大樓就成了流浪者的樂園,真正的貧民窟。中國是否會出現這種狀況一直在爭論。從今年開始的大規模老舊小區改造來看,還是很為百姓著想的。拆遷確實拆不起,那就維護,甭管怎麼著,又能再湊合個十年八年的,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吧。
在全國範圍內來看,高層建築估計以後也會這樣,等業主們維護不起的時候,就只能等著政府用財政稅收來維護了。相關部門肯定能承擔起這個責任,否則指著百姓是不可能的。那點兒維修基金也起不到什麼作用,過幾年沒準兒貶值的連部電梯都換不起了。拆遷更別指望,拆不起的。甭說什麼翻建的成本了,就連這垃圾清運就是天價數字。如何處理這些建築垃圾也是現在無解的難題,只能盼著以後科技發展來解決吧。
在一線核心區域來看,以上均不適用。隨著科技發展、經濟發展,改造的成本與收益是不斷發生微妙變化的。只要有足夠的商業價值,推倒重建也未嘗不可。
對你來說,不必考慮三環新城的未來,畢竟還不到20年。這何時應該置換的年限也沒法說,沒有標準。但如果是為了升級改善,到可以置換,畢竟經適房小區不如商品房。像附近的萬年花城,同時期的商品房,其品質就比三環新城強得多。自住考慮的因素就相對個性化,不再那麼務實。
05
提問:包租公,本人坐標上海,1000萬投資的房產有什麼推薦?現在是入市的時機嗎?謝謝包租公。
回答:從一線城市來看,當下深圳已經完成新一輪的調整,而上海的時機也轉瞬即逝,需要快步入場。中期來看一線城市的京、滬、深,談不上誰一定勝過誰。
主要還是明確你的購房需求。上海總價1000萬次新三房,可以考慮中環附近為主,像西面的天山路、長風公園板塊,北側的大寧、新江灣,以及東側的前灘、三林、張江、金橋,南側的浦江鎮一帶都是非常好的選擇。一般情況下,次新房的租金收益率不會特別好,畢竟高總價房產的租客人群也相對少了一點,不過投資主要看的是增值,租金並不是特別大的考量點。上海買房建議,內部詳解!
全網同名,諮詢需搜名關注,有問必答。
房地產買賣註定只是小部分人的牌局,我們已經跑在前面,手把手教你實現從零到千萬的資產積累。提供選盤、砍價、資金、資格等針對性意見,全流程買房指導。
近期更新文章:
《乾貨!代持操作手冊》
《乾貨!免息貸款科技樹解密!》
《獨家!如何做出不被識破的流水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