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放眼宇宙世界、
縱觀物理發展、科技人文共賞,
環球物理【名家說】!
前面我們已經分享了埃及早期的天文曆法,
今天我們將繼續跟大家分享——早期埃及的天文學
這一節我們介紹埃及人對時間的劃分和認識!
埃及人的一天從太陽升起到下一次太陽升起,並分為兩個 12 小時的時段。埃及人不僅是首先做這種劃分的人,而且是最早取同樣長度的小時時段的人。之所以選取 12 小時,是因為它適合星星在夜間穿過天空升起和降落的運動。確實,可能有某些博學的書記員審察過民用歷,他們選取了一顆星或一組星,這些星星正好是一年中每一個十天星期的第一天的黎明之前升起的。當人們知道這點時,就把這顆星或這一組星(稱為一個黃道十度分度)的偕日升到下一組星星的偕日升之間的時間間隔稱為一小時。大約在公元前 2150 年左右時,小時的數目被定為 12。因為雖然每個夜間有 18 個黃道十度分度穿過,但其中一些在太陽落山和黎明前光線微弱時看不見。我們是從研究這一時期繪在墳墓頂上的「星鍾」(starclock)上知道這點的。安排白天為 12 小時可能是為了和夜間的 12 小時平衡而定的。
白天的小時是用日晷(圖59-1),或者更準確些說是用日影鍾來測量的。這些可能是非常簡單的,在瑟特毛斯三世(公元前 1490~前 1436 年)時就有一個日影鍾可以為證。它是一根分為五段的直立的木頭,在一端有一個架起的水平臂。在中午轉過來測太陽下的影子,因為在午後影子會落在不同的方向上。不過它總共只能標註 10 個小時,由於第一個小時和最後一個小時會因光線太微弱而看不到。在阿孟霍特普三世(AmenhotepⅢ,公元前 1397~前 1360 年)統治時期,埃及已經有了確定小時的水鍾或漏壺,但是考慮到公元前 1540 年的曆法水平,更為可能的情況是,這種鍾是在第 18 王朝時(第 18 王朝是公元前 1567 年開始的。)首先製作出來的。無論如何,它的發明預示著一種新型的利用漏壺能提供出更高精度而製造出來的圖示型星鍾。這就是拉美希斯七世(RamesesVII,公元前 1142 年)墓和其他拉美希斯統治者墳墓上面的星鍾。
位於上埃及(UpperEgypt)鄧德拉(Dendera)地區的哈託(Hathor)神殿中,東奧斯裡斯教堂的天花板上,有一條環狀的黃道帶(即太陽、月亮和行星的視運動所穿過的星座帶。這些只能追溯到公元前 30 年,因此是後來傳入埃及的天文知識。這幅圖以及其他的黃道帶圖似乎是公元前 3 世紀希臘人徵服埃及之後傳入的,因為埃及人對於行星的運動和由此繪出的這種圖不太關心。另一些較晚傳入埃及的天文學知識是公元前 6 世紀波斯人入侵時帶來的,比如對個人佔星算命的信仰。雖然很早就注意到行星,但古埃及人並不太關心行星的精確運動,而只關心它的精神意義。他們把一切都看做是霍魯斯神的不同方面,他們認為木星是「照亮兩地(TwoLands)的霍魯斯」(兩地是古時埃及人和臨近民族對埃及地區的稱呼。),或者是「開啟神秘的霍魯斯」。土星是「霍魯斯公牛」或者「天空之牛霍魯斯」。火星是「紅色霍魯斯」或者是「地平線上的霍魯斯」。他們只是命名時給這些星一個頭銜罷了。這樣,他們必須考慮這些行星對民族生活的影響。確實,他們認為作為夜星出現的水星是惡意的,而作為晨星時則意義不同。但是,所有這些與依據一個人出生時恆星和行星形態用佔星圖推算個人命運是完全不同的。埃及人的這些想法有一些是源自美索不達米亞人,他們有同埃及人所知道的天文學完全不同的宇宙觀。
今天就先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明天我們繼續為大家分享!
想看環球物理名家說往期精彩:
方法一:點擊閱讀原文
方法二:後臺輸入「名家說」系統將自動給你推薦名家說往期精彩
方法三:後臺菜單欄「論壇交流」-「【名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