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人類就已經使用的量子通信,為什麼最近這麼火?

2020-11-25 騰訊網

黑洞科技觀察2020-10-27 11:15:59

關注「黑洞科技觀察」

傳遞科技背後的思考

最近很多人應該都關注到了一個熱門科技領域,那就是量子科技。

我國的一個重大會議近期更是集體學習了「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

量子科技的兩大應用場景是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尤其是量子通信,在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定產業規模,最近量子通信板塊更是迎來了一波小高潮。

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這個量子通信到底有多神秘?

先說一個顛覆大家認知的事情:假如說我們定義量子通信就是使用「量子」進行通信的話,那我們人類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開始「量子通信」了。

這裡有一個曲折的故事:1893年特斯拉(不是電動汽車是科學家)首次公開展示了無線電通信;1897年特斯拉在美國獲得無線電技術專利;但是1904年其專利被撤銷,轉而授予馬可尼;1943年,在特斯拉去世後美國最高法院重新認定特斯拉的專利有效。好悲催的馬斯克,哦不,是好悲催的特斯拉!

所以,如果使用「量子」進行通信就算「量子通信」的話,那無線電就是最早的「量子通信」了。因為電磁波傳播的基礎就是一份份不能再分割的「能量子」,也叫量子。

可事實上,量子通信不能這麼簡單的定義。說到這很多讀者可能開始暈了,到底啥是量子?啥是量子通信?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接著看,如果對理論不感興趣,可以直接跳過下面兩部分。

量子

咱們先說啥是量子?量子不是我們已知的組成物質的微粒,它不是電子、不是質子、不是中子、不是夸克.......,它什麼也不是,它是一個概念:

量子:如果一個物理量存在最小的、不能再被分割的基本單位,那麼這個物理量就是量子化的,這個最小的基本單位就是量子。

量子的概念最先是普朗克在黑體輻射研究中提出的。具體的過程大家可以去百度,我舉個例子大家可能就理解了,假設你家裡有一個空調,遙控器非常精確,精確到你隨便調溫度。你可以升高1度,升高0.1度,......,如果是一個純數學家,會認為這個溫度升高的梯度是可以無窮小的,因為數學的世界天然是連續的。而實際上,這個梯度不是無窮小的,有一個極限,就是說溫度變化不是連續的,而是臺階式跳躍的。

這個最小的臺階,就是能量子,也就是量子。

而我們上面說的電磁波,向外傳播能量也是這樣一份份的傳遞,最小的一份就是電磁波的「量子」,由於光和電磁波是一樣的,也有人就直接叫「光量子」,也叫光子。所以大家看到這些概念不用迷惑,本質是一樣的。

基於量子的不連續性,近代形成了研究微觀粒子世界的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很好地解決了物理學家在研究微觀世界中遇到的很多經典物理學無法解決的問題。

量子通信

說了量子,咱們再說說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力學的量子疊加態和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新型通信方式。

注意,不是用到「量子」就是量子通信,那樣的話咱們人類已經用了一百多年了。而是要用到量子力學的兩個重要概念量子糾纏和量子態疊加。

那什麼是量子糾纏和量子態疊加呢?

這兩個概念都和量子力學研究的微觀世界粒子的物理狀態有關。粒子的物理狀態有位置、速度、自旋、偏振、角動量等等,總之是描述一個例子某一方面的狀態。

量子糾纏是指組成量子系統的兩個粒子的狀態相互關聯,改變其一,另一個也就改變。比如兩個糾纏中的電子,他們的自旋只能是一個上旋,一個下旋,這就是量子糾纏。粒子的糾纏屬於整個系統,理論上來講不管把兩個粒子分開多遠,它們都還是糾纏。這也是很多人認為量子科學玄之又玄的根源,可實際上至少目前還無法這樣操作,理論上的東西怎麼理解都可以,就像宇宙到底是有限還是無限?對普通人來說沒啥意義。

量子態疊加是指粒子的狀態並不是基於時間確定的,而是很多狀態疊加在一起,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薛丁格的那隻倒黴貓。舉個例子,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時,軌道位置就是一個疊加態,也就是說你是沒法確定電子在哪裡,可能是這裡,也可能是那裡。當我們對粒子態進行觀測時,量子態疊加就消失了,也就是說只能觀測到一種狀態,這就是量子態坍縮。

介紹這幾個概念有啥用呢?因為量子通信就是要利用粒子的這些特點進行通信。

這些特點保證了一個系統的不確定性、測量坍縮和不可克隆。所以理想狀態下這個通信系統不可能被竊聽和破解。因為你一測量,量子態就坍縮了,也就不能再重新構建對應的信息。

量子通信最理想的方式應該是利用通信兩端處於糾纏中的粒子對的狀態變化,來傳遞信息。這種方式能實現瞬間傳輸,其實不是瞬間,而是沒有延時,比光速還快。這個方式也叫量子隱形傳態。很多人被量子科學吸引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太神秘了,理論上甚至是人也可以瞬間傳送到另外一個 地方。可遺憾的是,目前的技術,這還只是個科幻夢想。我們還沒有辦法製備這樣的粒子糾纏對、分發並測量。

那現在科研領域的量子通信是怎麼回事?

現在處於研究階段的量子通信,實際是指量子加密通信,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量子密鑰分配。

通信還是採用普通的傳輸方式來傳輸信息,只是在信息傳輸前加密的過程中,採用的是所謂的量子密鑰。而量子密鑰的分發,是通過量子傳輸信道中的糾纏光子對進行的,這樣的好處是能夠產生隨機的、無法監聽和篡改的密鑰。

依靠光子的偏振、路徑和角動量等物理態,對密鑰進行編碼,將處於糾纏中的光子對分發給通信雙方,這樣雙方對物理態進行隨機量測,就會得到密鑰。雙方再通過普通的傳輸方式對密鑰進行核驗,如果不一致,那就是信息被攔截了,需要重新分發密鑰。如果一致,那雙方就用這個密鑰完成一次普通方式下的通信。

看,量子通信通俗地說,就是這麼簡單!

然而,實際上哪裡這麼容易,科學家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怎麼產生光子,而不是一束光,怎麼量測光子物理態,怎麼編碼......

量子加密通信的路還很遠,遠到我們現在只是剛剛穿上了鞋,邁出了第一步!

量子加密通信的優缺點

優點:

不得不說,真的比普通的通信安全,首先量子加密信道就不容易被監聽,因為密鑰的確定是根據雷射的偏振角度,一旦截獲再發送,偏振角度就變了。至少可以這麼說,目前量子加密通信是被理論證明無法破解的!

缺點:

量子加密通信仍然是基於現在的信息傳遞架構。一次一密,每次密鑰分發都要至少3次普通的信息傳遞來輔助,所以量子加密通信的效率肯定更低。而且現實中還沒有方法製備單光子進行密鑰分發,取而代之的是雷射脈衝,再加上密鑰識別率,通信效率可能更低。

量子加密通信的應用場景

既然量子加密通信這麼安全,那能不能各行各業都用呢?

其實,現階段的量子加密通信,從效率到準確性都註定了不可能像5G一樣廣泛應用。

量子加密通信有一個悖論大家應該知道。為啥要更安全的加密方式?是因為科學家認為現在的通信加密方式(如RSA)不安全,因為一旦量子計算機實現了,那麼破解這些傳統密鑰易如反掌。而現實是量子計算機的發展速度,遠不如現在的量子通信。

所以對於普通的行業,根本沒有必要為了追求「絕對的安全」,以犧牲效率為代價去搞量子通信。所以當我看到下面這樣的新聞時,一眼就能看出背後的不靠譜。

那誰需要量子加密通信?答案就是軍事用途、以及國家核心機密部門。

其實量子加密通信,更像是一個威懾手段,有他在,使得對手要投入無法承受的代價去升級自己的情報系統。

總結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量子科技領域註定是所有科普達人的滑鐵盧。

所以本文不是科普,沒有太多的配圖,也沒有通過太多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去講解量子。

只是對量子通信領域的一個思考。

現在的量子通信科技領域的狀況,就像是一鍋美味誘人的佳餚,而我們現在只是把鍋蓋揭開一個縫隙偷偷聞了一下味道,而且由於太熱,還沒聞到啥味道。

現實就是這麼尷尬,量子科技的路還很遙遠。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科學家如果不能把精力放到科研本身,那又怎麼能期望更多的產出?

所以當我看到現在量子通信產業化這麼如火如荼,我就知道量子通信或者說量子科技領域,將來註定和現在的晶片領域一個結局。

相關焦點

  • 最近熱議的量子科技,為什麼這麼重要?
    量子信息技術則是量子力學的最新發展,代表了正興起的「第二次量子革命」。在量子信息技術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量子科技有多牛?可以說,量子科技就是人類科學認知的極限,會讓你的想像力都開始顯得匱乏……加快發展量子科技,為什麼這麼重要?近年來,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
  • 量子通信這麼火,但你是否真正理解什麼是量子?
    那到底什麼是量子呢?本文就跟大家分享下有關量子的一些概念吧。量子是什麼?查找一下量子出現的歷史,量子最早是被一個叫普朗克的德國物理學家在1900年提出來的,後來經過愛因斯坦等許多科學家的努力,最終形成了量子科學體系。
  • 量子科技刷屏!為什麼量子計算機的計算速度能這麼「壕」?
    而現在我們談的量子計算機和量子通訊則是第二代的量子技術,將極大地改變和提升人類獲取、傳輸和處理信息的方式和能力。雖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但也不是這麼個神法。我們要說的「量子科技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當然也不是這個意思。
  • 為什麼要進行量子通信協議的異構化
    中國實現量子計算最難攻克的一道難關:全新異構並行處理和異構通信協議。量子計算在真正應用上困難眾多,其中一大障礙是異構架構並行化。關於異構架構並行化,google已經付出了近10年的艱辛努力。為什麼要進行量子通信協議associateroute的異構化,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認真了解一下異構架構並行化的原因,看一下有沒有辦法突破。量子通信協議associateroute異構化的一大障礙主要是資源,在單一架構下,每臺量子計算機還要分配一個並行運算資源。
  •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最近悄無聲息了,是失敗了嗎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最近悄無聲息了,是失敗了嗎?曾幾何時,潘建偉和量子通信這兩個名字,成了中國的一張名片,如今,談潘建偉和量子通信的人越來越少,這是怎麼回事呢?1,科研需要寂寞。其實,所謂的科學研究,絕不可能一直在聚光燈之下。我在高中時曾被一位同學告誡——在穿越時空時,要耐得住寂寞。
  • 量子糾纏是什麼?為什麼近些年會這麼火?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人類每天都在發展進步,其中科學研究更是人類科技發展的助推器。縱觀人類科學發展史,物理學最初都是宏觀層面,之後物理學才進入微觀層面,量子物理學等學科開始興起。隨著人類更進一步了解了微觀粒子,人類的科學發展又有了一個嶄新的方向。在微觀世界中,「量子糾纏」無疑是人類的一個重大發現。我們知道,量子物理擁有著非常神奇的特性,即一對相互糾纏的量子可以不受時間和距離的影響,但其中一個量子發生改變時,另一個也會隨之改變。這也讓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成為當今的科技熱門,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在大力研究量子物理,希望可以通過量子來改變世界科技的格局。
  • 徐令予:反對高鐵的邏輯,要用到量子通信上了?
    今日天空中的飛機和家中的電視機比上世紀的都要精密複雜得多,誰說它們沒有以前的穩定可靠?我是做計算機出身的,七十年代出廠的DJS-130小型計算機,使用單位必須組建一個小組來維護,今天你我手中的計算機不知要比它精密複雜多少倍,哪裡又不穩定不可靠了,難道你家中也請了一個電腦維護班? 下面作更深入一點的分析,以證明量子通信實際上是可以做得穩定可靠的,至少一點也不比傳統通信方式差。
  • 直道超車,量子通信跑在世界前列
    高冷的量子物理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其實,過去的一百多年,量子力學的發展,所催生的各種技術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時鐘回撥至三年前,那年8月我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 量子通信又火了!這篇就講講量子通信第一股及行業解析
    量子計算,Quantum Computing,利用量子態的相干疊加性質,通過製備、操作、測量多體量子態實現並行計算,以大幅改善計算效率、提高信息處理能力的計算技術。4,量子保密通信與數學算法保密非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基於數學算法,現有技術成熟度已經很高,技術標準 體系齊全,部署的成本相對較低,活躍在社會經濟生活的信息和數據保護中,但其廣泛使用的公鑰密碼所依賴的因子分解和離散對數問題,可被量子計算Shor算法破解。
  • 量子糾纏記:量子通信,解決了人類保密通信巨大難題
    但基於量子糾纏理論的量子通信,解決了人類保密通信的巨大難題。2016年8月,中國成功發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作為航天大國,中國幾乎每年都會成功發射幾顆衛星,這次雖然不會再像當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那樣,出現舉國歡慶的激動與興奮,但在國際上仍然引起很大轟動。「墨子號」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 量子力學又又又火了,哪家大公司有機會?
    ,量子這個東西雖然看起來高深莫測,但它已經出現在我們老百姓生活中很長時間了。、量子襪、量子針灸……這些騙局也都印證了那句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其實這種說法還真的跟量子的一個特性有關,了解了這一點,就能了解量子計算為什麼比普通計算機厲害,量子科技以及量子商業為什麼有那麼多想像空間。
  • 中國量子通信成功建立,量子科技將會對人類未來具有顛覆性影響?
    量子科技,特別是量子計算科技的突破和實用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將會是方方面面的,甚至是顛覆性的,這是為什麼?量子最早由M·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是現代物理的重要概念。普朗克提出:像原子作為一切物質的構成單位一樣,「能量子」(量子)是能量的最小單位。凡事涉及到能量的領域,都是很值得科學家的關注,也是未來人類生產生活必須重視的問題。量子科技既是新的機遇也是挑戰。量子科學和技術其實已經在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 「京滬幹線」構建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
    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示意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  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傳輸了32釐米。而今,經過兩年多不間斷運行,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的穩定性、安全性均得到了驗證。今天凌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以「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為題,報導了這項中國量子科技的又一重要成果。
  • 量子糾纏的量子通信原理以及多重態和量子多粒子通信
    量子通信是一種新型通信方式,是在光傳播的狀態下可測量發送和接收的光信號的特定頻率的狹義量子基態的能量演化的多重態的糾纏態通信,包括向不同方向發送光,只要有一個方向是穿透了的,就可以達到分布式的量子糾纏態。
  • 「量子通信被破解」 ,帶病上崗的京滬幹線怎麼辦?
    這還真不是杞人憂天,上海交大破解團隊的論文就是這麼說的:「然而,我們希望在此提供的主要信息是,當我們認為MDI-QKD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且商業化的解決方案時,可能存在許多其他未發現的物理漏洞。」 「量子通信」被破解是好事還是壞事?這得看對誰而言。此事對於「量子通信」的科學研究工作可能是好事,破解-反破解本是量子通信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失敗和教訓是科學成長的維它命。
  • 我國量子通信就是這麼牛,從32cm突破到4600Km
    說到量子大家可能並不陌生,什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成像等等一些方面都有量子技術的支撐,今天我們就著重講述一下量子通信,以及我國是怎樣將量子通信從32cm突破到4600Km? 圖為 量子通信 據《央視新聞》1月8日的報導稱,中國科技技術大學成功實現了4600公裡的量子密鑰分發。這標誌著人類從此前32釐米的傳輸距離一下子就上升到4600公裡。那麼中國電子科技大學的量子通信究竟是怎樣做到的呢?
  • 量子通信不可破解?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量子通信面臨兩大挑戰
    對於物理學家而言,量子領域還存在很多令人困惑的難題沒有解答。最近幾年,量子通信愈發火熱,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很多爭議,有人甚至認為量子通信就是偽科學,畢竟現在沒有人能對量子通信進行很好的理解和解讀,所以公眾不免要對其產生懷疑。
  • 中國量子通信是精心謀劃的騙局?這是胡扯!
    可以說,中國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最近有人公開指控中國量子通信的領軍人物潘建偉教授是騙子,將之與當年搞「水變油」的王洪成相提並論,這就過分了!移動網際網路的基礎是電信網絡,現在全球約有500多萬座4G基站,而中國就佔據了300多萬座,剩下的不足四成的4G基站由美國等其他190多個國家所擁有。
  • 漲知識|量子是什麼?為什麼可以用來給通信加密?
    但這不妨礙我們抽象地領會關於量子力學一些最核心的內涵,形成最基礎的「量子化思維」。為什麼很難用日常思維來理解?1900年,當人們歡慶經典物理學大廈已經基本落成,美麗而晴朗的天空中只剩下兩朵「烏雲」。後來,這兩朵「烏雲」一朵演化成了描述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廣義相對論,一朵演化成了描述宇宙微觀世界的量子力學。
  • 徐令予:量子通信京滬幹線——歐美沒有的,讓我先來做
    跨入2017年,中國科技向前邁進的步伐有著進一步加快的跡象,兩千公裡長的京滬量子通信幹線建成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目前的量子通信實質上就是量子密鑰分配技術(又稱QKD),它是利用「單量子不可克隆定理」來實現密鑰配送的絕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