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上帝粒子」的諾獎得主Leon Lederman去世,享年96歲

2020-12-03 DeepTech深科技

Leon Lederman 是粒子物理學的領軍人物,領導著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物理實驗室之一。他曾經獲得了諾貝爾獎,並首次把希格斯粒子稱為「上帝粒子」,以強調它的重要性,此後該說法廣為流傳。他漫長而充足的生活在當地時間 10 月 3 日早上戛然而止:Leon Lederman死於痴呆症的併發症,時年 96 歲。

圖丨 Lederman(來源:Arstechnica)

20 世紀 50 年代, Lederman 首次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新型回旋加速器上工作,成為一名年輕的物理學家。1956 年 6 月,兩位理論物理學家楊振寧和李政道發表了一篇論文,探討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思想,這需要幾個實驗來檢驗他們的假設。1957 年1月吳健雄研究組的實驗為宇稱不守恆提供了無可爭辯的證據。當 Lederman 聽到結果時,他和同事正在哥倫比亞附近的一家中餐館吃飯。他通過實施自己的實驗快速驗證了他們的猜想並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1962 年, Lederman 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加速器上進行實驗,再次震驚世界。他幫助奠定了我們現在稱之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框架。 Lederman 和兩位同事 Schwartz 、 Steinberger 注意到,他們的中子束有時會產生一個μ子而不是預期的電子,這證明了 μ 子中微子的存在。

他與 Schwartz 和 Steinberger 分享了 1988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並在他的諾貝爾獎演講中開玩笑說,「兩個中微子」聽起來像一個義大利舞蹈團隊。物理學家隨後發現了第三個中微子,即中微子,它總是和另一個(甚至更重的)電子一同出現。

圖丨這位新任諾貝爾獎獲得者於 1988 年在他的費米實驗室辦公室工作(來源:Arstechnica)

對於粒子物理學而言,這是一個黃金時代,因為物理學家在幾十年的時間裡通過填充標準模型發現了一個又一個粒子。Lederman 繼續領導費米實驗室團隊,該團隊於 1977 年發現了底夸克,他於次年成為實驗室主任。隨著 1995 年費米實驗室發現頂夸克,標準模型非常完整。只剩下最後一種粒子沒有發現:希格斯玻色子。

希爾格斯非常難以察覺,Lederman 開玩笑地說他將把他所著,有關尋找這個粒子經過的書籍(與科學記者迪克特雷西合著)命名為《 The Goddamned Particle》。出版商拒絕了這一褻瀆神靈的書名,這本書後來得名「The God particle」。這個綽號並不受物理學家的喜愛,其中包括彼得希格斯本人,但玻色子正是得名於此。

六年前,Lederman 被診斷出患有老年痴呆。他的醫生建議他去更安靜的環境,所以他和他的妻子艾倫一起搬到了他們在愛達荷州提頓谷的木屋。他們拍賣了他的諾貝爾獎章以支付額外的醫療費用。它的售價僅為 765,000 美元。

根據他妻子的說法,Lederman 的最後幾年過得很安詳,即使他越來越記不住他曾經漫長而充實的生活。

相關焦點

  • 「杜撰」上帝粒子的諾獎得主萊德曼去世,享年 96 歲
    10月4日消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前費米實驗室負責人Leon Lederman因痴呆併發症去世,享年96歲。他是粒子物理學領域的一位重要人物,曾經管理著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實驗室之一。他在1988年因為中微子的研究與Melvin Schwartz和Jack Steinberger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獎。
  • 創「上帝粒子」說法的諾獎得主萊德曼去世,享年96歲
    網易科技訊10月4日消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前費米實驗室負責人Leon Lederman因痴呆併發症去世,享年96歲。他是粒子物理學領域的一位重要人物,曾經管理著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實驗室之一。
  • "上帝粒子「的命名人去世!享年96歲!
    10月4日消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前費米實驗室負責人Leon Lederman因痴呆併發症去世,享年96歲。
  • 20世紀物理學巨人、諾獎得主菲利普安德森逝世,享年96歲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教授William Bialek等多位科學家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Warren Anderson)於當地時間3月29日逝世,享年96歲。
  • 粒子物理學一生的信徒:諾獎得主維爾特曼去世,享年89歲
    在科普圖書《神奇的粒子世界中》,199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馬丁努斯·維爾特曼(Martinus Veltman)寫道,如果說,20世紀前半葉由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所主導,那麼毋庸置疑,後半葉的明星就是粒子物理學。其他諸如超導領域的發現,都只是寬度上的,而非深度上的,不足以改變我們理解自然本質的方式。
  • 日媒: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享年94歲
    共同社11月13日消息,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東京大學特別榮譽教授小柴昌俊12日去世,享年94歲。東京大學透露了該消息。小柴因觀測來自宇宙的基本粒子「中微子」,開拓了中微子天文學的成就,獲得了諾獎。
  • 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小柴昌俊去世 享年94歲
    日本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小柴昌俊去世 享年94歲】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當地時間12日晚,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小柴昌俊逝世,享年94歲。
  • 物理學家戴森去世:曾提出「戴森球」構想,享年96歲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美籍英裔數學物理學家、數學家,曾提出「戴森球」構想的弗裡曼·戴森,於當地時間2月28日,不幸於新澤西去世,享年96歲。 據《紐約時報》報導,戴森的女兒米婭,當天確認了他的死訊。他的兒子喬治表示,父親上月25日,於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內餐廳摔倒,隨後被送往醫院救治,但最終醫治無效,享年96歲。
  • 發明DNA測序法的兩次諾獎得主桑格逝世
    原標題:發明DNA測序法的兩次諾獎得主桑格逝世  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日前在醫院去世,享年95歲。  桑格完整定序了胰島素的胺基酸序列,同時證明蛋白質具有明確構造;他還提出了快速測定DNA序列的技術雙去氧終止法(桑格法)。
  • 「上帝粒子」預言者摘諾貝爾物理獎被指無懸念
    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今年物理學獎授予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和比利時物理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以表彰他們對希格斯玻色子(又稱「上帝粒子」)所做的預測,上帝粒子是賦予其他粒子質量的粒子。  1964年首次提出該理論  諾貝爾物理學獎原定於北京時間8日17:45公布,推遲1小時後於18:45公布。
  • 他80歲才會用電腦,險遭大學開除,卻終因發現「上帝粒子」獲諾獎
    80歲才有電腦的諾獎獲得者希格斯在英國有一段廣為流傳的佳話:1964年的一個周末,希格斯在凱恩戈姆山中散步時發現了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理論——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是一個住在象牙塔裡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沉醉粒子物理研究的物理學家,他既沒有電視,也沒有手機,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了他80歲那年——他獲得了人生中第一臺電腦作為禮物。因此在諾貝爾公布的那天,他沒有呆在家裡焦急地等待著電話鈴響,而是悠閒地在外面散步時被鄰居攔下恭喜時,疑惑地詢問:是什麼獎?"
  • 96年諾貝爾獎得主菲利普·安德森去世,享年96歲
    菲利普·安德森是戰後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於3月29日在普林斯頓大學溫德羅斯分校逝世,享年96歲。 安德森是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名譽教授約瑟夫 · 亨利。安德森的理論預先考慮了諾貝爾獎得主彼得·希格斯和弗朗索瓦·英格倫特的工作。197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菲利普 · 安德森和他的前研究生 f · 鄧肯 · 霍爾丹一起慶祝2016年霍爾丹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日子。1967年,安德森開始在貝爾實驗室和英國劍橋大學任教。
  • 上帝粒子發現者獲諾物理學獎 公布時間幾度推遲
    比利時理論物理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因成功預測希格斯玻色子(又稱「上帝粒子」)而獲得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恩格勒今年81歲,希格斯84歲,兩人1964年各自提出了希格斯玻色子理論。(圖片來源:CFP)【環球時報駐瑞典特派記者  劉仲華  李玫憶】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等待,201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終於在當地時間12時45分公布。
  • 錢學森堂侄、諾獎得主錢永健逝世 享年64歲(圖)
    原標題:錢學森堂侄、華裔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錢永健在美去世中新網9月1日電據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官網消息,該校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華裔科學家錢永健(Roger Tsien)於當地時間8月24日在俄勒岡州去世,享年64歲。
  • 2007年圖靈獎得主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享年75歲
    2007年圖靈獎得主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享年75歲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20-12-24 13:30 來源:澎湃新聞 當地時間12月23
  • 諾獎得主約翰·納什因車禍去世 終年86歲
    另據新華網 5月19日,納什剛剛從挪威國王手中接過被譽為數學界諾獎的阿貝爾獎,並成為有史以來唯一一位諾獎和阿貝爾獎雙料得主。事故發生時,他和妻子剛領完獎回到國內。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主人公的原型、美國數學家約翰·納什遭遇車禍去世,終年86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警方的話說,計程車司機當時試圖超車,車輛卻失控,撞上防護欄。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但這些奇異的物體仍然提出了許多問題,需要得到答案,並推動未來的研究。不僅是關於它們內部結構的問題,還有如何在黑洞附近的極端條件下檢驗我們的引力理論的問題。」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David Haviland表示。這是諾獎連續兩年關注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去年諾獎頒布給了宇宙學理論和地外行星的發現者。
  •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休姆去世,享年83歲
    1998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的休姆(John Hume)、北愛爾蘭「社會民主工黨」(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SDLP)創始成員之一的休姆去世,享年83歲。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虎嗅網
    但這些奇異的物體仍然提出了許多問題,需要得到答案,並推動未來的研究。不僅是關於它們內部結構的問題,還有如何在黑洞附近的極端條件下檢驗我們的引力理論的問題。」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David Haviland表示。這是諾獎連續兩年關注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去年諾獎頒布給了宇宙學理論和地外行星的發現者。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但這些奇異的物體仍然提出了許多問題,需要得到答案,並推動未來的研究。不僅是關於它們內部結構的問題,還有如何在黑洞附近的極端條件下檢驗我們的引力理論的問題。」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David Haviland表示。這是諾獎連續兩年關注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去年諾獎頒布給了宇宙學理論和地外行星的發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