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日的飛行,嫦娥最終回到了小夥伴們的身邊。她不僅完成了我國「探月」三步走戰略的最後一個環節,還「蟾宮折桂」為我們帶來了月球的土特產「月壤」,作為這44年來最年輕的一份月壤,從嫦娥落地地球後,科學家們就開始對月壤進行了檢測,並與2020年12月17日給出了初步鑑定結果。
研究月壤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呢?它能夠種菜嗎?答案是不能
科學家研究結果表示,月壤與地球土壤所含的微生物以及養分不同,月壤不含任何有機物養分,而且非常乾燥,無論是種菜還是種土豆都不行(為什麼我們到每個地方見到新鮮的物品都問能不能吃,能不能種菜呢)。但是,科學家發現,長期的太陽風給月壤注入了氦-3,這是一種未來有可能進行「熱核聚變發電」的清潔能源。
月球和地球距離太陽的距離差不多,為什麼只有月壤有這一物質呢?由於地球上有厚厚的大氣層和較強的磁場,大部分的太陽風都被阻擋在了大氣層以外了,所以地球上的氦-3就很少。據研究,地球上的氦-3隻有500公斤左右,而月球月壤中則含有100萬到500萬噸的氦-3,大概是地球含量的百萬到千萬倍級。研究顯示,100噸氦-3所創造的能源相當於全世界一年消耗的能源總量。
目前,氦-3的存在也是很多國家爭前恐後奔赴月球的重要原因之一。紐約時報對此表示,中國把月壤帶回地球,開啟了「太空競賽新時代」。
月壤長什麼樣呢?
月壤表面的形態不同於有大氣、水、植物等自然形成,而完全是由撞擊作用塑造的。大塊的基巖在小天體的撞擊下被不斷地打碎、混合、翻動,最終在月球表面形成了細膩的沙土層,看起來像一層細細的水泥,平均的粒徑為100微米,厚度大概在幾米到十幾米。
其主要是由橄欖石、輝石、鈦鐵礦和斜長石等礦物及膠結質的玻璃組成,這是1972在阿波羅17號任務中發現的橙色月壤的特寫。之所以呈現出橙色,是由月球早期火山過程中產生的微小橙色玻璃珠造成的。
目前,嫦娥帶回的月壤樣品已經被封裝在一個密閉的容器內,被送往位於北京的中國國家天文臺的中國月球樣品實驗室,另一部分將於明年六七月份送往韶山已經建成的存儲地。
如果這張圖是在月球上,那該是多麼自豪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