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版政府獎揭曉 浙江獲獎的這本書還是用英文寫的

2020-11-30 浙江在線

2018-01-20 07:1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李月紅 通訊員 劉瑾

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剛剛公布的 「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中,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李蘭娟領銜撰寫、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感染微生態學:理論與實踐》獲圖書獎。

這一獎項,是在全國近三年60萬種新書中挑出最優秀的57本。

《感染微生態學》是此次浙江省唯一入選圖書獎的圖書。值得注意的是,它還是一本用英文寫作的學術專著。

此外除了這一重量級獎項,浙大社還收穫先進出版單位獎等多項榮譽,創歷史最好成績。

治病也要講「環保」

中國是出版大國,每年新書品種數在20萬左右。作為三年一評的獎項,能在60萬種新書中成為這「1/57」,也就是萬中挑一,實屬不易。

作為一本英文著作,它的英文名為「Infectious Microec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這是全球第一本系統闡述感染微生態學的英文原創專著。

感染微生態學,聽起來很專業,但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用李蘭娟院士的話說,這是一門關於 「治病也要講環保」的全新學科。

現在,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但不少人對自身體內的「環保」卻並不重視,有些人一生病,就喜歡用抗生素,結果導致體內菌群失調,引發難以控制甚至致命的感染。

在世界人口死因中,感染性疾病死亡佔1/3。它的防治已成為21世紀的重大課題,急需新的理論加以指導,探索研究。

李蘭娟院士帶領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專家們,摸索出了應用微生態幹預理論對病人進行治療的新思路。

作為我國人工肝的開拓者,早在1994年,李蘭娟就關注到肝衰竭患者,同時伴有嚴重的內毒素血症,或出現腸道菌群嚴重失衡、有害菌種顯著增多。

每個人體內約有1.5公斤細菌。其中有1公斤分布在人體腸道內。這1公斤細菌對人體到底有哪些功能?為尋求答案,李蘭娟帶領團隊對肝病微生態和細菌耐藥進行系列研究。

今天,微生態學研究已經成為國際熱點。但20年前,當李蘭娟決定投身微生態學研究時,沒有人看好她,甚至有人私下認為「這樣的研究看不到希望」。

李蘭娟帶領團隊,創立了「感染微生態學」新理論,首次探明了人體內微生態失衡與重型肝炎發生、發展的密切關係;又採用最新的科學技術,通過宏基因組的全基因測序,進一步探索肝病微生態的規律,合理使用抗生素。

2008年,在北京召開的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李蘭娟主持完成的「感染微生態學建立及應用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3年春天,H7N9禽流感肆虐。將此前的人工肝技術和微生態平衡原理用於H7N9病人的治療,創建「四抗二平衡」的治療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將危重病人從死亡線上救回,使浙江重症患者的病死率比全國低40%。

她的研究成果第一時間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上頭版頭條發表,為政府決策和幹預、控制傳染源提供了科學依據。

WHO助理總幹事福田敬二博士稱:「中國科學家對H7N9禽流感疫情的防控研究堪稱國際典範。」

最近,相關科研成果還獲得了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這是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和教育系統首次獲此殊榮,也是浙江省至今為止獲得的最高國家科技進步獎。

她的研究成果,也極大地提升了我國在國際微生態領域研究的國際地位。在盧森堡舉行的第五屆國際微生態聯盟大會上,李蘭娟出任大會主席,這也是中國人乃至亞洲人第一次當選這一領域的主席。

正是在這些背景下,2008年,浙大社啟動了本書的出版計劃,2014年正式出版。

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

採用全英文寫作,是立項之初就確定的雄心。

可以說,這是一本「中國之書」——是中國感染微生態研究隊伍對感染微生態幾十年研究成果的全面的梳理和精華集結,代表了中國在相關領域站在世界學術前沿的研究水平。

全書由李蘭娟院士組織國內外感染微生態領域專家撰寫,浙江大學出版社和德國Springer出版社合作出版,全球發行。歷時6年完成。

全書共計650多頁,近140萬字,分23章。內容從人體微生態平衡整體的觀點出發,提出對可能導致微生態失調的疾病及治療措施採取相應的調節方法,使其恢復或維持微生態平衡,預防由生態失調引起的疾病。

它既為預防控制感染提供了理論依據,又提供了一系列有效認識疾病致病機理、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研究策略。

同時,圖書還系統描述了感染微生態在胃腸道、肝病、口腔、器官移植、免疫缺陷性疾病、放療與化療、呼吸系統、血液系統、皮膚、外科與創傷等方面的應用,介紹各系統感染微生態學特徵及預防處理方法等,為烈性傳染病、危重急症中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提供新的理論和方法。

作為國務院新聞辦「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資助項目之一,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獲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並獲第24屆浙江省樹人出版獎。

出版後,圖書還被歐美主流專業圖書館和機構館藏,比如美國國會圖書館等。

英文講述中國學術故事

用英文寫作中國學術著作並向海外輸出的,不止這一本。

在浙大社,有一個「中國科技進展叢書」的項目計劃。其設立的初衷,就是通過英文出版講述包括浙大在內的中國科學家的科學研究。

這個項目,也是浙大社自成立以來的第一批「走出去」項目。

英文寫作尚難,英文寫學術著作更是難上加難。作為《感染微生態學》一書的責任編輯,回憶整個出版過程,張鴿和張凌靜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醫學專業英語寫作與編輯。

我們都知道,用英語撰寫的醫學類文獻,醫學術語多,且較其他學科的術語構詞複雜,書寫難度大,易出錯;句子也多用長句、複句,書寫難度和理解難度都大,從而使編校難度也大大增加。

這就要求編輯不僅能熟練運用英語,並且在醫學英語寫作與翻譯方面具備一定的技能。由此,浙大社組建了專業互補的編輯小組,編輯的知識背景結構包括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英語、科技英語翻譯等,促使編輯在本書的編輯加工中實現優勢互補,發揮各自的專業特長。

張凌靜說,這本書就像她的又一個孩子。2013年下半年,本書進入正式編輯階段,那時她也剛好進入早孕期,所以之後的編輯加工就伴隨著孕期一點點完成,到了2014年6月她的女兒出生了,月子裡仍然堅持和張鴿老師一起為本書的出版做最後的努力,最終本書於同年7月順利出版。

「所有的努力,只為希望這本書能成為國際感染微生態史上的經典之作。」兩位責編告訴記者。此次入選政府獎,無疑是一個極大的肯定。

事實上,在此次政府獎名單中,除圖書獎外,浙江大學出版社被評為先進出版單位,並在優秀出版人物獎、圖書提名獎、期刊提名獎、印刷複製提名獎、裝幀設計提名獎等獎項中,均有斬獲,是歷次中國出版政府獎評選中收穫最豐的一次,尤其是獲得先進出版單位獎、圖書正式獎兩大重量級獎項,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1516403405000

相關焦點

  • 力學所楊亞政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出版人物獎
    3月17日新聞出版總署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評選結果正式揭曉,最終從各省、各部委推薦上來的3066份符合條件的參評材料中評出 240個獲獎作品、單位和個人,其中出版物獎120個、先進出版單位獎50個、優秀出版人物獎
  • 傅雷翻譯出版獎揭曉,寧春豔、汪煒、曾昭曠獲獎
    11月21日下午,第十二屆「傅雷翻譯出版獎」在京揭曉,寧春豔、汪煒、曾昭曠分別為文學類、社科類和新人獎獲獎譯者,譯作分別為貝爾納-瑪麗·科爾泰斯創作的戲劇《孤寂在棉田》、讓·斯塔羅賓斯基的《透明與障礙:論讓-雅克·盧梭》和埃馬紐埃爾·德·瓦雷基耶爾的《審判王后:1793年10月14-16日》。
  • 中國數學會揭曉華羅庚獎、陳省身獎、鍾家慶獎:8人獲獎
    中國數學會今天揭曉了第十三屆華羅庚數學獎、第十六屆陳省身數學獎和第十三屆鍾家慶數學獎的獲獎名單。其中,中南大學教授侯振挺及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龍以明榮獲華羅庚數學獎;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戴彧虹、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朱小華榮獲陳省身數學獎。今年獲得鍾家慶數學獎的分別是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樊玉偉、首都師範大學的張蕊、西南財經大學和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周嶺、浙江大學的周青龍等4名博士生。
  • 2017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2017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美國行為經濟學家理察·塞勒獲獎  2017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9日揭曉,美國經濟學家理察·塞勒憑藉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卓越貢獻而摘取這一獎項。中國學者認為,塞勒的獲獎堪稱行為經濟學的勝利。  塞勒現年72歲,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東奧蘭治,是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行為經濟學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心理學、經濟學等交叉學科,被認為是「現代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先鋒經濟學家」。  瑞典皇家科學院9日評價,塞勒使經濟學「更人性化」。「整體而言,理察·塞勒所作貢獻在經濟學與個體決策的心理學分析之間架設了一座橋梁。」
  • 「飛天獎」「星光獎」揭曉!湖北3部作品獲獎
    4月3日晚第31屆電視劇「飛天獎」和第25屆電視文藝「星光獎」頒獎典禮在浙江寧波揭曉咱們湖北有3部作品獲獎哦~>國內歷史最悠久的電視獎項「飛天獎」是中國電視劇政府獎,始評於1981年,是國內創辦時間最早,歷史最悠久的電視獎項。
  • 「中國諾獎」揭曉:清華薛其坤、港中文盧煜明獲獎
    9月19日,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生命科學獎花落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物質科學獎花落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獲獎者是從收到的700份提名中不斷縮短名單選出的。
  •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2名經濟學家獲獎
    原標題: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2名經濟學家獲獎 摘要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獲獎的是這2人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2日中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獲獎者為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 (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兩名美國經濟學家獲獎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兩名美國經濟學家獲獎 @中國青年報、海外網 2020-10-12 17:51
  • 中國數學三大獎獲獎名單今日揭曉
    中國數學會今天揭曉了第十三屆華羅庚數學獎、第十六屆陳省身數學獎和第十三屆鍾家慶數學獎的獲獎名單。­  其中,中南大學教授侯振挺及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龍以明榮獲華羅庚數學獎;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戴彧虹、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朱小華榮獲陳省身數學獎。
  •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他可能是史上意想不到的獲獎者……
    瑞典文學院終於在13日晚上7點公布,美國唱作人、藝術家和作家鮑勃·迪倫獲得了201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他「用美國傳統歌曲創造了新的詩意表達」。美國人上一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還是在23年以前,所以今年美國人翹首企盼。
  •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揭曉 醫學領域4人獲獎
    第十五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在這裡正式揭曉。10位獲獎者分別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馬瑜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牛書麗、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小華、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穎、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楊慧、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研究員張曉丹、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口腔科教授陳莉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教授趙維蒞、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袁媛
  • 第九屆中國製冷北極熊獎揭曉
    備受關注的第九屆中國製冷北極熊獎於2020年11月30日晚揭曉。  商務部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會長袁再青  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分會 副理事長、上海建築設計院總工程師壽煒煒先生指出,「本屆冷博會上創新、創造亮點眾多,『第九屆製冷北極熊獎』頒獎典禮是今天的亮點之一,目睹這麼多優秀企業獲獎,尤其是獲得創新獎的企業我在這先表示祝賀,並為您們對國家科技的創新和貢獻表示感謝!
  • 「大白鯨」優秀作品揭曉,浙江作者何曉寧摘得銀鯨獎
    」優秀作品徵集活動獲獎名單的揭曉。其中,浙江作者何曉寧的《大象馬戲團》從833部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被評為銀鯨作品。《大象馬戲團》是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也是每個孩子的夢,以童話的方式講述了故事中每個人物的夢想與面對夢想的選擇。作者何曉寧生於1991年,現居杭州,曾獲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文學之新大賽全國36強等。
  • 「沒有譯者,各國文學將沒有交集」——第十二屆傅雷翻譯出版獎揭曉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小茹)第十二屆傅雷翻譯出版獎頒獎典禮11月21日在法國駐華大使館舉辦。第十二屆傅雷翻譯出版獎獲獎譯作。(北京法國文化中心供圖)傅雷翻譯出版獎始創於2009年,旨在促進法語文學及學術作品在中國的翻譯和傳播。法國駐華大使羅梁在本屆頒獎典禮致辭中特別強調了譯者在這方面發揮的作用。「在互相結識和發現的過程中,是他們讓我們能有機會閱讀國門之外的世界。」
  • 最最最權威的文津獎pick了這九本書,你確定不看看嗎?
    如果你也對液體好奇,就讓這本書為你解惑:如何泡出一杯完美的茶?唾液為什麼令人感到噁心?空調是怎麼利用液體來製冷的……第十四屆「文津圖書獎」獲獎圖書 作為去年我司的文津獎獲獎書籍,這本書完美詮釋我司的做書理念——做趣味和嚴謹並存的科普書。
  • 揭曉!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出爐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緒紅、中國科學院院士卞修武獲科技突出貢獻獎,外籍科技專家周家足獲國際科技合作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據了解,科技突出貢獻獎和國際科技合作獎為每兩年評審一次,其中科技突出貢獻獎主要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科學技術發展卓有建樹或在產業技術創新中創造巨大效益的科技工作者。國際科技合作獎主要授予對我市科學技術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外國人或外國組織。此次揭曉的科學技術獎有何特點?一是基礎研究能力逐步增強。
  • 丹·布朗也寫童書了,《動物狂想曲》中文版明年初出版
    經過十年發展,「99童書」已經聚集了一批高質量的外國童書出版資源。「除了維護和鞏固好以託芙·揚松姆咪故事全集為代表的引進版塊,還會繼續追蹤國際大獎作家和暢銷書作家的最新作品,」上海九久讀書人總經理黃育海介紹,「明年年初就將推出世界頂級暢銷書作家、《達·文西密碼》作者丹·布朗為孩子寫的第一本書《動物狂想曲》,以及亞洲首位國際安徒生獎作家獎得主窗道雄童詩繪本。」
  • 中國社科院專家:石黑一雄得諾獎出乎意料
    石黑一雄,我看過他的小說,他是個非常老練的作家,他的敘述對象極其豐富,考慮歷史問題多角度,我看過他的《長日留痕》(又譯作《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寫得特別好,他對英國的生活了解得太細緻了,裡面講一個管家,男管家是負責人,英國大家庭,男管家跟女管家關係非常細膩的。還有《上海孤兒》講這個戰爭期間的上海,中國孩子跟日本孩子的微妙的關係。
  • 共50人獲獎!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
    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共50人獲獎,頒獎典禮將於11月14日在北京舉行。獲獎名單如下「科學探索獎」是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的、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一個公益性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