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辛辛烈竄透,有通陽氣、散寒結之功。
1
細辛在仲景書中配伍有:辛溫發散治風寒,溫通陽氣解寒結,溫髒祛寒又止痢,溫通經絡蠲痺證,散寒通脈除厥逆,化飲行水消咳逆。
筆者在臨床上也確實按仲景的用法,用在這幾方面都有較好的效果,尤其配伍恰當,療效更為顯著。
細辛配人參,治少陰頭痛,專長引經搜風;
配牙皂,治氣閉陽脫,貴在開竅回蘇;
配肉桂,治風寒腰痛,藉以溫經活絡。
2
細辛用量問題,久為人們所重視,習慣稱常用量最好不超過一錢(即3克),也有過于謹慎者,則用量不過五分(即1.5克)。
我認為要重視體質差異,注意地域氣候,分辨是否頑疾。
如頑固頭痛,證屬陰虛者,沙參45克,天冬、川芎各10克,細辛15克,水煎服,療效甚佳。
治頑固性痰飲咳喘,用小青龍湯,其中細辛可用至12~15克,甚至長服至1個月之久,亦未見有任何流弊。
細辛對中樞神經具抑制作用,因此具有明顯的鎮痛、鎮靜、解熱、抗驚厥、抗炎作用,如腦部腫瘤頭痛劇烈用量可在3~12克,又血管神經性頭痛可用大劑量15克。
3
我多年來從事癲癇病的研究,發現細辛可以用於搶救癲癇持續狀態,用量一般1次5克,水煎服,煎服為一般方法,其理由是解除持續痙攣狀態,此可能與細辛的有效成分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有關。
我治療癲癇病一般採用定癇丸(《醫學心悟》方),有時我也根據不同症狀加減,如內熱痰盛,加牛黃;肝熱神昏,加羚羊角粉;痰溼盛,加黑白醜;連續發作不解,常加細辛,一般用5克,常能逐漸達到穩定狀態,而解除連續發作之苦。
助陽解表的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解表散寒,附子溫裡散寒,細辛解表之裡、裡之表的寒邪,起到溝通內外的作用,也可以稱為解半表半裡之寒邪水溼痰飲的良藥。
註:本文僅供參考,具體用藥請遵醫囑!
本文摘自《謝海洲論神經科》,朱世增主編,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