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苗百年紀實

2020-12-04 中國文明網

  

  

  

  書名:中國疫苗百年紀實

  作者:江永紅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02 

  ISBN9787010216768

   

  內容簡介

  《中國疫苗百年紀實》是第一部以紀實文學方式寫成的中國百年抗疫史,由著名軍旅作家、解放軍報原副總編江永紅撰寫。該書以1919年北洋政府成立「中央防疫處」,現代醫學進入中國防疫史為開端,生動講述了現代中國在「防疫戰場」上的代表性重大事件與人物,從一個特殊角度展現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對於今天的讀者特別是廣大黨員幹部具有重要啟迪意義。

  本書撰寫歷時兩年,作者採訪利用了一大批疫苗研製領域老專家、老學者的珍貴口述史料,並得到中國生物技術集團黨委的全力支持,確保了全書質量。該書對於當下的我們正確把握疫情,科學應對,汲取經驗教訓,樹立信心決心,打贏防疫阻擊戰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作者簡介

  江永紅,軍旅作家,《解放軍報》副總編,第二屆範長江新聞獎獲得者,作品三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著有長篇報告文學《藍軍司令》《軍營升起的群星》《看不見的回歸線》《名將解甲》等。

   

  

   

  

   

   是誰為我們驅走了瘟神

   1910—1911 :哈爾濱的鼠疫與伍連德博士

  ——我國第一次現代醫學意義上的防疫戰

  1910 年,東北發生大鼠疫

  伍連德發現人傳人的肺鼠疫

  是否該戴口罩?法國醫生賭掉了性命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集體火葬

  鼠疫鬥士醫學進士

   

  第一編 萌芽紮根

  1919—1949

  第一章 中央防疫處,中國生物製品的發祥地

  萬國鼠疫大會的敦促和綏遠鼠疫的逼迫  

  中央防疫處最初的編制與職能

  俞樹棻——首位犧牲在防疫第一線的科學家

  經費受制于洋人,處長 8 年換 10

  天花天壇株和狂犬病北京株

  第二章 抗戰時期在昆明創造的輝煌

  抗日烽火中,湯飛凡臨危受命 

  重慶國民政府一毛不拔

  服務抗戰,打響了 NEPB 的國際聲譽

  中國的第一支青黴素

  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成就

  第三章 歷史關頭的選擇

  次日就可飛往美國,湯飛凡突然不走了

  處長還是處長,但換了人間

  西北防疫處:藏好設備等解放

  第四章 解放區的疫苗故事很精彩

  窯洞裡出品的痘苗、疫苗和抗毒素

  ——晉綏衛生試驗所紀事

  來的日本專家——貞子憲治

  ——東北衛生技術廠紀事

  特殊解放區的特殊貢獻——大連衛生研究所紀事

   

  第二編 花開千樹

  1949—1966

  第五章 新中國的防疫第一戰——撲滅察哈爾鼠疫紀事

  鼠疫,從一個村到察哈爾省會

  毛澤東親自出馬,董必武掛帥防疫

  在天壇趕製鼠疫活疫苗的功臣們

  第六章 六大生研所格局的形成

  預防為主方針的提出

  六大生研所——中國生物製品的國家隊

  海納百川,人人爭先

  第七章 愛國衛生運動的呼喚 ——研製斑疹傷寒疫苗和森林腦炎疫苗的故事

  斑疹傷寒疫苗:人蝨的傳奇

  森林腦炎疫苗:從抓草爬子開始

  第八章 偉大的天花殲滅戰

  免費種痘,打響消滅天花的戰鬥

  《戰的青春》

  天壇株險些毀於一旦

  「200 個雞胚一頭牛

  挨家挨戶找麻臉,通過 WHO 證實

  第九章 一項離諾貝爾獎最近的發現

  為什麼要研究沙眼?

  沙眼病毒在哪裡?

  沙眼病毒終於被逮住了

  用自己的眼睛做實驗

  第十章 艱難的麻疹攻堅戰

  湯飛凡與「M9」

  朱既明與47」

  194中國疫苗百年紀實·上卷

  張菁與191」

  嬌小姐從此不再耍嬌

  連續 15 年的免疫持久性觀察

  10 天接種近 1 億人的世界奇蹟

  第十一章 消除脊灰,又一個漂亮的圍殲戰

  去蘇聯學做脊灰疫苗

  中國脊灰疫苗,誕生在北京所

  糖丸爺爺不止一個

  二倍體疫苗解放了猴子,造福了孩子

  研製最後消滅脊灰的王牌——sIPV

  第十二章 既可恨又可愛的肉毒素

  肉毒素中毒事件

  享受專機待遇的專家

  第十三章 控制結核病的持久戰

  舊中國十有九癆,癆病被稱為國病

  王良——中國製作卡介苗的鼻祖

  在中國一波三折的卡介苗

  用煤油燈孵箱製造卡介苗

  淋巴結腫大率,從 0.79%到 0.18

  第十四章一口青鋒驅三魔

  ——鼠疫、布氏病、土拉熱、炭疽四聯疫苗的研製者董樹林

  在青島搶救工人受到的啟示

  一個足以把人嚇跑的實驗室

  神奇的氣霧免疫

   

  第三編 寒梅傲雪

  1966—1976

  第十五章黨外布爾什維克與流腦多糖疫苗

  只因看到了流腦流行的慘景

  老路走不通,逼出中國第一個組分疫苗

  只要流腦疫情不再來,此心足矣

  第十六章 一個右派與鉤端螺旋體疫苗

  賴型鉤端螺旋體的發現

  鉤端螺旋體疫苗的研製

  關於發現無黃疸鉤體的餘音

  第十七章 周恩來關注的狂犬病疫苗

  被瘋狗咬了,只能靠疫苗救命

  周總理關心,造反派幹擾

  聯合攻關,開花結果

  消滅狂犬病還尚待時日

  第十八章 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

  牢飯中埋著滷雞蛋

  在廁所裡寫出來的科研總結

  迎考,但不是為了應付造反派

   

  

   

  第四編 冬去春來

  1976—1989

  第十九章 春風第一枝

  第一個引進的單克隆抗體

  第一批用世行貸款建成的工業化疫苗生產線

  第一個中外合辦的培訓中心

  第二十章 全球最好的乙腦疫苗在中國

  一波三折的乙腦疫苗研製之路

  帶應急性質的地鼠腎乙腦滅活疫苗

  全球第一個通過 WHO 預認證的乙腦活疫苗

  世界上第一個 VERO 細胞純化乙腦滅活疫苗

  第二十一章 世界首創的A肝減毒活疫苗

  上海所應對A肝疫情的緊急行動

  難在找不到用於減毒的動物

  一個疫苗項目獲得兩個國家獎

  第二十二章 我國基因工程幹擾素的開拓者

  外國有的,中國也要有

  外國沒有的,中國也要有

  中國的幹擾素在美國的故事

  第二十三章 用生命博來的出血熱疫苗

  孫柱臣 40 年的出血熱疫苗情結

  死神已經抓住了他,但被他掙脫了

  要幹就幹別人沒有的

  第二十四章 甩掉B肝大國帽子

  B肝血源疫苗——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基因工程B肝疫苗——第二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美國默克公司總裁當了一回白求恩

  第二十五章 計劃免疫的疫苗從哪裡來?

  計劃免疫是國家行動,提供疫苗的是中國生物

  應急接種突擊隊的風採

  從全細胞百白破到無細胞百白破

  關於麻風腮三聯疫苗

   

  第五編 新的航程

  1989—

  第二十六章 那隻看不見的手

  ——水痘、23 價肺炎疫苗和肉毒素美容的故事

  馬克思曾引用亞當 · 斯密的話稱市場是一隻看不見的手」  

  出口轉內銷的水痘疫苗  

  去美國看兒女,回來搞出 23 價肺炎疫苗

  從肉毒類毒素的生產危機中創造商機

  第二十七章 一個扶杖老人與鬍子疫苗

  ——世界獨有的二價痢疾(FS)疫苗研製紀實

  痢疾疫苗簡史

  因心繫农民,走上不歸路

  用基因技術結束鬍子工程

  獲獎後的遺憾

  第二十八章 敢與世界先進水平並肩跑

  ——我國研製輪狀病毒疫苗的故事

  第一個輪狀病毒疫苗,中國與美國同時誕生

  市場是闖出來的

  到了該瞄準國際市場的時候

  第二十九章 只有中國兒童才有的福祉

  ——腸道病毒 EV71 疫苗的研製與生產紀實

  引發手足口病死亡的元兇

  創造奇蹟的年輕團隊

  被《柳葉刀》稱為世界首個 EV71 疫苗

  第三十章 中國生物研究院的年輕人

  微谷到中國生物技術研究院

  一群年輕人的夢想

  初試牛刀後的接連突破

  青春,在探索中燃燒

  第三十一章 在中國血液製品的旗艦上

  北有劉雋湘,南有張天仁

  戰國殺中傲然挺立

  目標: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第三十二章 打造中國生物製品的航母

  中國生物製品在世界上地位幾何?

  弄潮兒向濤頭立

  朝著疫苗強國的夢想航行

   

  第六編 百年灼見

  第三十三章 科技之水漲 疫苗之船高

  百年疫苗史,鏡鑑察古今

  病原學研究,基礎的基礎  

  踩準應用技術的節拍

  樹立邁向疫苗強國的自信心

  第三十四章 吹響人才集結號

  想起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帥才稱職,將才如雲

  栽好梧桐樹,且等鳳凰來

  第三十五章生物製品就是生命製品

  疫苗事故與疫苗法規

  在疫苗的檢定上,中國的標準更高

  國家隊率先達到 GMP 要求

  優質疫苗是設計和生產出來的

  第三十六章 對愛與責任的詮釋

  驅魔滅疫的上醫精神

  以身試藥的精神  

  甘坐冷板凳的精神  

  願做綠葉襯紅花的精神  

  鳳凰涅槃的精神  

  

   

  部分內容

  前言

  是誰為我們驅走了「瘟神」?

   大戰、大災、大疫,是世界上三大「人口收割機」。發生一次,死 者少則數萬,多則千百萬。這裡且不說大戰和大災,只說大疫。在古漢 語中,大疫與瘟疫是同義詞,並非鼠疫的專指,而是泛指烈性傳染病。

  有人統計,在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大約留下 1700 餘次發生 大疫的記錄,也就是說,平均兩三年就發生一次。每次發生,正史的記 載大都只有某年、某月、某地「大疫」「大疾疫」等幾個字,但數以萬 計的生命都隨著這幾個字沒了!

  漢代王充在《論衡·命義》中說:「溫氣疫癘,千戶滅門。」筆者 是吃文字飯的,隨手拈出兩個與文學相關的例子。第一個:漢獻帝建安 二十二年(公元 217 年)發生瘟疫,曹植在《說疫氣》一文中描繪其 慘狀曰:「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 或覆族而喪。」「闔門而殪」就是全家都沒了,「覆族而喪」就是全族死 光光。文學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中,就有徐幹、陳琳、應瑒、劉楨 四人死於建安瘟疫。第二個例子: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北宋首都 開封發生瘟疫,城內冥錢蔽天,哭聲動地,死者數以十萬計。著名歷史 學家司馬光在《傳家集》中記錄了當時的慘景,寫了《七哀詩》來悼念他的七位友人,其中有三位是《宋史》上有傳的著名詩人——江休復、 梅堯臣、韓宗彥。他們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相繼死於這場大疫。

  歷史上有的政權的滅亡也與大疫有關。明朝滅亡當然首先在於自 身的腐敗,但饑荒與瘟疫又加速了它滅亡的步伐。據《明季北略》記載: 崇禎年間京城大疫,「沿街小戶,收掩十之五六……有棺無棺,九門計 數,二十餘萬也。」1232 年,來自蒙古草原的元兵圍攻金人統治的汴京 (今開封),金屈膝求和,剛解除戒嚴,就是一場大疫。據《金史·哀宗 紀》稱,天興元年(1232 年)五月,「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諸門出死 者九十餘萬人,貧不能葬者不在是數」。一下死了那麼多人,加上病的, 哪還有人上陣殺敵?所以,次年金就徹底投降了。

  我的家鄉在江漢平原,魚米之鄉,素稱富庶,但在舊社會也深受 瘟疫之苦。當地把發雞瘟叫「走雞症」,把人瘟疫叫「走人症」。父親告 訴我,有一年「走人症」,全家都病倒了,爺爺見村裡好幾戶人家都死 絕了,以為難逃這一劫,便把家裡養的幾隻雞全殺掉,燉了一鍋,準備 讓大家好好吃一頓後再死,誰知平時聞著香的雞湯,這時卻一聞就令人 作嘔,最後一鍋雞都倒到廁所裡了。也許本家血脈不該絕,最後全家靠 運氣扛了過來。這次「走人症」究竟是什麼病?他說不清。當地老百姓 所說的「走人症」,指的是不明病因的瘟疫,是不包括天花在內的,因 為天花雖然曾經是死人最多的烈性傳染病,但病因清楚,僥倖不死的大 多會給人留下一臉麻子。記得小時候,我們村裡一半家庭中都有麻子, 有的甚至是一屋麻子,父母子女都是麻子。那時候,在我家鄉一帶,一 是麻子多,二是瘸子多。腿不是因為外傷而致殘,而是因患了脊髓灰質 炎,就是小兒麻痺症。我家隔壁就有一個。如果你出門上趟街,一般都 會看到瘸子,有時還不止見到一個。

  然而,似乎就在不經意之間,人們突然發現:不知從哪一年開始,中國就很少有人變麻子了,也很少見到因患小兒麻痺症而變成的瘸子 了,還有許多讓人聞之喪膽的烈性傳染病也難得聽說了。母親告訴我: 「還是共產黨有狠(方言,厲害之意),連麻子都沒有了。」她的語言很 樸實,但說到了根上。

  毛澤東主席在《實踐論》中說:「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 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

  據有關資料顯示,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生物技術戰線的科學工作 者們同衛生防疫戰線的同仁們一起,通過免疫手段實現了消滅天花,消 除脊髓灰質炎,基本消滅了鼠疫、霍亂,有效控制了其他傳染病的發病率。據國家衛健委的權威發布:從 19782014 年,全國麻疹、百日咳、 白喉、脊髓灰質炎、結核、破傷風等主要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降幅 達 99%以上。再看下列分類數據:

  麻疹,1959 年全國報告近 1000 萬病例,死亡近 30 萬,至 2017 年, 發病人數已不到 6000 例,近 30 年至少避免了 1.17 億人發病、99 萬人 死亡。

  B肝,在實施B肝疫苗接種以前,全國有 6.9 億人曾感染過B肝病毒,每年因B肝病毒感染引起的相關疾病死亡人數約有 27 萬人。1992 年以來,隨著疫苗的使用,全國約 9000 萬人免受B肝病毒的感染,5 歲以下兒童B肝病毒攜帶率從 9.7%降至 2014 年的 0.3%,兒童B肝表 面抗原攜帶者減少了 3000 萬人。2012 5 月,世界衛生組織證實我國 實現了將 5 歲以下兒童慢性B肝病毒感染率降至 2%以下的目標。

  流腦,20 世紀 60 年代我國流腦發病最高年份曾高達 304 萬例,至 2017 年,發病人數已低於 200 例。 乙腦,最高年份報告近 20 萬例,2017 年發病數僅千餘例。

  百日咳,1959 1963 年大流行中有近萬名兒童死於百日咳,年歷史最高報告病例數 220 餘萬例,至 2017 年,發病人數已降低至 1 萬例。

  白喉,普及兒童計劃免疫前,白喉每年可導致數以 10 萬計兒童發 病,2006 年後,我國已無白喉病例報告。

  破傷風,2012 11 月,世界衛生組織證實我國已成功消除了孕產 婦和新生兒破傷風。

  有計劃的疫苗接種使中國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居民平均壽命由解放初期不到 35 歲提高到 2018 年的 77 歲;嬰兒死亡率從解 放初期千分之 200 下降到 2018 年的千分之 6.1。什麼叫天壤之別?這就是天壤之別!

相關焦點

  • 中國消滅傳染病歷史紀實
    ★中國消滅傳染病歷史紀實點上疫苗,用一支較粗的針在酒精擦過的皮膚上劃一道,傷口不能出血。隨後,傷口處會出現紅色斑疹,後變為丘疹,2—3天後變為皰疹,再轉為膿皰疹,逐漸幹縮結成厚痂,大約1個月後痂皮開始脫落,留下疤痕。
  • 向病毒發出挑戰,向科學探尋答案——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研發團隊攻關紀實
    疫苗的發明可謂是人類發展史上一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繁衍生息的歷史就是不斷同疾病和自然災害鬥爭的歷史,控制傳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預防,而接種疫苗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事實證明也是如此,威脅人類幾百年的天花病毒在牛痘疫苗出現後便被徹底消滅了,迎來了人類用疫苗迎戰病毒的第一個勝利,也更加堅定了用疫苗控制和消滅傳染性疾病的信心。
  • 中國新冠疫苗發展水平如何?我們專訪了中國疫苗行業協會會長
    封多佳曾先後擔任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所長、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所長、北京天壇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現任中國疫苗行業協會會長。履歷中,封多佳曾任職的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前不久獲批新冠病毒滅活疫苗附條件上市的企業。去年,封多佳一直處於臨戰狀態。
  • 新型肺結核疫苗有望成功 為近百年來首次
    一種新的肺結核疫苗在白鼠試驗中展現希望曙光。如果成功,將成為近百年來首支新肺結核疫苗。
  • 《百年巨匠——李苦禪》第三集在北京衛視、騰訊等聯播
    《百年巨匠·美術篇》第四部(李苦禪、蔣兆和、石魯、黃胄)12月9日起在北京衛視、中教一套、廣東衛視、深圳衛視、寧夏衛視、新疆衛視、北京科教、上海紀實、湖南金鷹等11家衛視及騰訊、愛奇藝、優酷、搜狐、B站、咪咕6家新媒體平臺臺網聯播。
  • 紀錄片《山河無恙——影響中國的疫情檔案》明起開播,梳理百年中國...
    紀錄片《山河無恙——影響中國的疫情檔案》將於明天起在紀實人文頻道播出,帶觀眾探尋我國防疫的歷程。《山河無恙》紀錄片共分五集,每周更新一集,從重大公共衛生防疫事件入手,通過權威專家解讀、親歷者傾情講述,結合國內外一手歷史資料,梳理百年中國防疫史。《山河無恙》由優酷和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聯合出品,策劃從今年大年初三開始。
  • 北京電視臺紀實頻道全新打造文化系列微紀錄片《我們的傳承》
    2018年12月21日,由北京電視臺紀實頻道全新打造的文化系列微紀錄片《我們的傳承》新聞發布會在中國紫檀博物館舉行。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讓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傳承。
  • 致敬中國疫苗背後的英雄!
    面對質疑,楊曉明說:「中國生物是國企,首先是國家,其次才是企業;中國生物是央企,是國家疫苗行業的頂梁柱,關鍵時刻必須頂上去。」回顧歷史,我國消滅天花、消除脊灰用的是中國生物的疫苗,控制其它法定傳染病,至今80%以上的疫苗是中國生物提供的。中國生物剛剛度過了她的百年生日,百年奮鬥,百年輝煌。改革開放後,尤其是近10年來,中國生物人讓中國疫苗從跟跑階段進入到與世界先進國家並跑和部分領跑的新階段。
  • 中國最經典十大紀實劇,好看的紀實片電視劇盤點
    2、中國刑偵一號案(電視劇)該劇講述了白寶山原本擁有一個正常的家庭,卻因為一念之差墮入了罪惡的深淵。那個年代,他被收監,在長達十多年的改造過程中,性格變得越來越偏執冷酷。他偽裝積極改造,為的是爭取減刑,從而早日實施報復計劃。3、犯罪升級(電視劇)該劇是根據90年代在東北煤礦的震驚全國的特大武裝搶劫案(1995年鶴崗一。
  • 第十九屆中國生物製品年會暨慶祝中國生物百年華誕大會會議通知
    由中國疫苗行業協會(原中國醫藥企業發展促進會)、中國藥學會生物藥品與質量研究專業委員會、中華預防醫學會生物製品分會、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疫苗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微生物學會生物製品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的第十九屆中國生物製品年會(CBioPC)暨慶祝中國生物百年華誕大會定於
  • 中國疫苗試驗成功!菲律賓預訂中國首批疫苗
    不過在疫苗問題上,中國領導人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上就已表明態度:「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中國貢獻。」在研發進展上,7月21日,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敬楨在接受央視新聞《相對論》連線採訪時談及新冠疫苗研發進展時表示,國藥集團已於6月底獲批開始進行國際三期臨床試驗,年底或可上市。
  • 非洲豬瘟疫苗研發有重大突破,離疫苗上市還有多遠?
    ,非洲豬瘟是最大的攔路虎,2019年9月1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召開非洲豬瘟防控與生豬復養技術推介會,在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宣布,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在前期基因缺失疫苗自主研發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篩選出一株非洲豬瘟雙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現階段已經完成了實驗室研究,突破了以原代骨髓巨噬細胞實現疫苗規模化生產的重大技術瓶頸,完成了獸藥GMP條件下的中間產品製備和檢驗,近期已經提出生物安全評價申請。
  • 北京臺紀實頻道隆重推出系列紀錄片《中國夢我的夢》首播
    由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出品的《中國夢我的夢》將於2014年3月3日起在北京電視臺紀實頻道首播。北京電視臺紀實頻道與豐臺、密雲、通州、石景山、朝陽、順義、平谷、延慶、懷柔、海澱、房山,共計11個北京各區縣廣電中心聯合攝製的《中國夢我的夢》講述一個個在北京生活的普通人追求夢想的故事,片中拍攝了北京市各區縣各行各業的普通老百姓工作和生活情景,以及對人文生態的真實記錄和圓夢故事的點滴挖掘。
  • 中國需要有多少人接種新冠疫苗?
    接種疫苗能保護多長時間?中國疫苗產能如何?老人小孩何時能預約接種?需要多少人接種疫苗才能群體免疫? 中國疫苗行業協會會長封多佳近日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獨家專訪時稱,中國滅活新冠疫苗的效用前景較樂觀,希望到今年年底國產新冠疫苗總產量能達到18億劑次以上,而距離18歲以下年齡組開展接種疫苗的時間不會太久,需要多少人接種才能建立穩固的群體免疫屏障,目前只能估算一個概數。
  • 中國「兒童之家」向世界展示中國蒙特梭利教育
    (本網訊)10月23日下午,在義大利米蘭世博會上,坐落於鄭州圖書館的「兒童之家」以5分鐘紀實短片向世界展示中國蒙特梭利教育。
  • 名家視點|張幼琪:寫給歷史的時代報告·貴州地質紀實文學大觀
    1985年進貴州日報社,為記者、編輯,先後任《新報》副總編輯、《貴州日報》總編室副主任、金黔在線總編輯總經理,貴州省記協副主席,全國記協常務理事,第二十二屆中國新聞獎、第十二屆長江韜奮獎評委。現為貴州省中華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研究媒體發展,關注貴州歷史文化。著有《雲帆》《全球化視野下的網絡傳播》《神奇的喀斯特王國》《貴州、開發引出的考量》(合著)等。主編《我與貴州的故事一一貴州建省六百年文集》等。
  • 挖掘近代史的精神富礦,上海作協回到「紅色起點」獻禮建黨百年
    ,往小了說是每個作家創作的新起點,文學界有責任為中國共產黨誕辰一百周年做自己的書寫和記錄。」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閻晶明這樣感慨。中國作協「建黨百年」系列首場大型線下研討會日前舉行,京滬評論家、作家相聚在上海作協,圍繞「紅色起點」主題紀實文學創作項目各抒己見。  「紅色起點」項目自2016年啟動,是上海作協為了迎接建黨百年策劃推進的一項文學創作工程,圍繞建黨時期黨中央在上海艱苦卓絕的奮鬥,撰寫一批文學作品,用文學生動再現那段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歷史。
  • 四大疫苗巨頭亮相進博會,阿斯利康和強生展示新冠疫苗進展
    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預防性質的疫苗備受關注,特別是新冠疫苗的研發進展。此前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國藥集團、科興生物兩家企業的新冠疫苗包裝盒亮相,引發關注。 澎湃新聞記者在輝瑞展臺發現,此次進博會期間展示的疫苗產品是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據了解,該疫苗已經在中國上市,不過只批准用於15月齡以下兒童的適應證,而在全球120多個國家則實現了全人群接種。因此,此次進博會上,輝瑞主展臺強調了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在中國老年人群適應證的拓展。
  • 中國疫苗,YES
    今天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鍾南山院士出席並針對咱們國內的疫情進行了研判,其中就提到了關於中國疫苗的問題:「目前世界對疫情發生的規律還沒有摸清,也未進行溯源,治療也沒有極具針對性且非常有效的藥物,部分藥物如瑞德西韋僅在一開始發現對治療新冠有用。」鍾南山說,「哪怕瑞德西韋等,一開始有些效,後來就差了。」
  • 紀錄片《中國》 以純紀實手法追溯歷史之源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人文歷史紀錄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