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疫苗百年紀實
作者:江永紅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2月
ISBN:9787010216768
內容簡介
《中國疫苗百年紀實》是第一部以紀實文學方式寫成的中國百年抗疫史,由著名軍旅作家、解放軍報原副總編江永紅撰寫。該書以1919年北洋政府成立「中央防疫處」,現代醫學進入中國防疫史為開端,生動講述了現代中國在「防疫戰場」上的代表性重大事件與人物,從一個特殊角度展現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對於今天的讀者特別是廣大黨員幹部具有重要啟迪意義。
本書撰寫歷時兩年,作者採訪利用了一大批疫苗研製領域老專家、老學者的珍貴口述史料,並得到中國生物技術集團黨委的全力支持,確保了全書質量。該書對於當下的我們正確把握疫情,科學應對,汲取經驗教訓,樹立信心決心,打贏防疫阻擊戰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作者簡介
江永紅,軍旅作家,《解放軍報》副總編,第二屆範長江新聞獎獲得者,作品三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著有長篇報告文學《藍軍司令》《軍營升起的群星》《看不見的回歸線》《名將解甲》等。
目 錄
上 卷
前 言 是誰為我們驅走了「瘟神」?
序 章 1910—1911 :哈爾濱的鼠疫與伍連德博士
——我國第一次現代醫學意義上的防疫戰
1910 年,東北發生大鼠疫
伍連德發現人傳人的肺鼠疫
是否該戴口罩?法國醫生賭掉了性命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集體火葬
「鼠疫鬥士」與「醫學進士」
第一編 萌芽紮根
(1919—1949)
第一章 中央防疫處,中國生物製品的發祥地
「萬國鼠疫大會」的敦促和綏遠鼠疫的逼迫
中央防疫處最初的編制與職能
俞樹棻——首位犧牲在防疫第一線的科學家
經費受制于洋人,處長 8 年換 10 任
天花「天壇株」和狂犬病「北京株」
第二章 抗戰時期在昆明創造的輝煌
抗日烽火中,湯飛凡臨危受命
重慶國民政府一毛不拔
服務抗戰,打響了 NEPB 的國際聲譽
中國的第一支青黴素
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成就
第三章 歷史關頭的選擇
次日就可飛往美國,湯飛凡突然不走了
處長還是處長,但換了人間
西北防疫處:藏好設備等解放
第四章 解放區的疫苗故事很精彩
窯洞裡出品的痘苗、疫苗和抗毒素
——晉綏衛生試驗所紀事
「偷」來的日本專家——貞子憲治
——東北衛生技術廠紀事
「特殊解放區」的特殊貢獻——大連衛生研究所紀事
第二編 花開千樹
(1949—1966)
第五章 新中國的防疫第一戰——撲滅察哈爾鼠疫紀事
鼠疫,從一個村到察哈爾省會
毛澤東親自出馬,董必武掛帥防疫
在天壇趕製鼠疫活疫苗的功臣們
第六章 六大生研所格局的形成
「預防為主」方針的提出
六大生研所——中國生物製品的「國家隊」
海納百川,人人爭先
第七章 愛國衛生運動的呼喚 ——研製斑疹傷寒疫苗和森林腦炎疫苗的故事
斑疹傷寒疫苗:人蝨的傳奇
森林腦炎疫苗:從抓「草爬子」開始
第八章 偉大的天花殲滅戰
免費種痘,打響消滅天花的戰鬥
《戰「痘」的青春》
「天壇株」險些毀於一旦
「200 個雞胚一頭牛」
挨家挨戶找麻臉,通過 WHO 證實
第九章 一項離諾貝爾獎最近的發現
為什麼要研究沙眼?
沙眼病毒在哪裡?
沙眼病毒終於被逮住了
用自己的眼睛做實驗
第十章 艱難的麻疹攻堅戰
湯飛凡與「M9」株
朱既明與「長 47」株
194中國疫苗百年紀實·上卷
張菁與「滬 191」株
「嬌小姐」從此不再「耍嬌」了
連續 15 年的免疫持久性觀察
10 天接種近 1 億人的世界奇蹟
第十一章 消除脊灰,又一個漂亮的圍殲戰
去蘇聯學做脊灰疫苗
中國脊灰疫苗,誕生在北京所
「糖丸爺爺」不止一個
二倍體疫苗解放了猴子,造福了孩子
研製最後消滅脊灰的王牌——sIPV
第十二章 既可恨又可愛的肉毒素
肉毒素中毒事件
享受「專機」待遇的專家
第十三章 控制結核病的持久戰
舊中國「十有九癆」,癆病被稱為「國病」
王良——中國製作卡介苗的鼻祖
在中國一波三折的卡介苗
用煤油燈孵箱製造卡介苗
淋巴結腫大率,從 0.79%到 0.18%
第十四章 「一口青鋒驅三魔」
——鼠疫、布氏病、土拉熱、炭疽四聯疫苗的研製者董樹林
在青島搶救工人受到的啟示
一個足以把人嚇跑的實驗室
神奇的氣霧免疫
第三編 寒梅傲雪
(1966—1976)
第十五章 「黨外布爾什維克」與流腦多糖疫苗
只因看到了流腦流行的慘景
老路走不通,逼出中國第一個組分疫苗
只要流腦疫情不再來,此心足矣
第十六章 一個「右派」與鉤端螺旋體疫苗
「賴型」鉤端螺旋體的發現
鉤端螺旋體疫苗的研製
關於發現無黃疸鉤體的餘音
第十七章 周恩來關注的狂犬病疫苗
被瘋狗咬了,只能靠疫苗救命
周總理關心,「造反派」幹擾
聯合攻關,開花結果
消滅狂犬病還尚待時日
第十八章 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
「牢飯」中埋著滷雞蛋
在廁所裡寫出來的科研總結
迎考,但不是為了應付「造反派」
下 卷
第四編 冬去春來
(1976—1989)
第十九章 春風第一枝
第一個引進的單克隆抗體
第一批用世行貸款建成的工業化疫苗生產線
第一個中外合辦的培訓中心
第二十章 全球最好的乙腦疫苗在中國
一波三折的乙腦疫苗研製之路
帶應急性質的地鼠腎乙腦滅活疫苗
全球第一個通過 WHO 預認證的乙腦活疫苗
世界上第一個 VERO 細胞純化乙腦滅活疫苗
第二十一章 世界首創的A肝減毒活疫苗
上海所應對A肝疫情的緊急行動
難在找不到用於減毒的動物
一個疫苗項目獲得兩個國家獎
第二十二章 我國基因工程幹擾素的開拓者
「外國有的,中國也要有」
「外國沒有的,中國也要有」
中國的幹擾素在美國的故事
第二十三章 用生命博來的出血熱疫苗
孫柱臣 40 年的出血熱疫苗情結
死神已經抓住了他,但被他掙脫了
「要幹就幹別人沒有的」
第二十四章 甩掉「B肝大國」的「帽子」
B肝血源疫苗——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基因工程B肝疫苗——第二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美國默克公司總裁當了一回「白求恩」
第二十五章 計劃免疫的疫苗從哪裡來?
計劃免疫是國家行動,提供疫苗的是中國生物
應急接種「突擊隊」的風採
從全細胞百白破到無細胞百白破
關於麻風腮三聯疫苗
第五編 新的航程
(1989— )
第二十六章 那隻「看不見的手」
——水痘、23 價肺炎疫苗和肉毒素美容的故事
馬克思曾引用亞當 · 斯密的話稱市場是一隻「看不見的手」
出口轉內銷的水痘疫苗
去美國看兒女,回來搞出 23 價肺炎疫苗
從肉毒類毒素的生產危機中創造商機
第二十七章 一個扶杖老人與「鬍子疫苗」
——世界獨有的二價痢疾(FS)疫苗研製紀實
痢疾疫苗簡史
因心繫农民,走上「不歸路」
用基因技術結束「鬍子」工程
獲獎後的遺憾
第二十八章 敢與世界先進水平並肩跑
——我國研製輪狀病毒疫苗的故事
第一個輪狀病毒疫苗,中國與美國同時誕生
市場是闖出來的
到了該瞄準國際市場的時候
第二十九章 只有中國兒童才有的福祉
——腸道病毒 EV71 疫苗的研製與生產紀實
引發手足口病死亡的元兇
創造奇蹟的年輕團隊
被《柳葉刀》稱為「世界首個 EV71 疫苗」
第三十章 中國生物研究院的年輕人
從「微谷」到中國生物技術研究院
一群年輕人的夢想
初試牛刀後的接連突破
青春,在探索中燃燒
第三十一章 在中國血液製品的旗艦上
「北有劉雋湘,南有張天仁」
在「戰國殺」中傲然挺立
目標: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第三十二章 打造中國生物製品的「航母」
中國生物製品在世界上「地位幾何?」
「弄潮兒向濤頭立」
朝著疫苗強國的夢想航行
第六編 百年灼見
第三十三章 科技之水漲 疫苗之船高
百年疫苗史,鏡鑑察古今
病原學研究,基礎的基礎
踩準應用技術的節拍
樹立邁向疫苗強國的自信心
第三十四章 吹響人才集結號
想起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帥才稱職,將才如雲
栽好梧桐樹,且等鳳凰來
第三十五章 「生物製品就是生命製品」
疫苗事故與疫苗法規
在疫苗的檢定上,中國的標準更高
「國家隊」率先達到 GMP 要求
「優質疫苗是設計和生產出來的」
第三十六章 對愛與責任的詮釋
驅魔滅疫的「上醫」精神
以身試藥的精神
甘坐冷板凳的精神
願做綠葉襯紅花的精神
鳳凰涅槃的精神
後 記
部分內容
前言
是誰為我們驅走了「瘟神」?
大戰、大災、大疫,是世界上三大「人口收割機」。發生一次,死 者少則數萬,多則千百萬。這裡且不說大戰和大災,只說大疫。在古漢 語中,大疫與瘟疫是同義詞,並非鼠疫的專指,而是泛指烈性傳染病。
有人統計,在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大約留下 1700 餘次發生 大疫的記錄,也就是說,平均兩三年就發生一次。每次發生,正史的記 載大都只有某年、某月、某地「大疫」「大疾疫」等幾個字,但數以萬 計的生命都隨著這幾個字沒了!
漢代王充在《論衡·命義》中說:「溫氣疫癘,千戶滅門。」筆者 是吃文字飯的,隨手拈出兩個與文學相關的例子。第一個:漢獻帝建安 二十二年(公元 217 年)發生瘟疫,曹植在《說疫氣》一文中描繪其 慘狀曰:「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 或覆族而喪。」「闔門而殪」就是全家都沒了,「覆族而喪」就是全族死 光光。文學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中,就有徐幹、陳琳、應瑒、劉楨 四人死於建安瘟疫。第二個例子: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北宋首都 開封發生瘟疫,城內冥錢蔽天,哭聲動地,死者數以十萬計。著名歷史 學家司馬光在《傳家集》中記錄了當時的慘景,寫了《七哀詩》來悼念他的七位友人,其中有三位是《宋史》上有傳的著名詩人——江休復、 梅堯臣、韓宗彥。他們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相繼死於這場大疫。
歷史上有的政權的滅亡也與大疫有關。明朝滅亡當然首先在於自 身的腐敗,但饑荒與瘟疫又加速了它滅亡的步伐。據《明季北略》記載: 崇禎年間京城大疫,「沿街小戶,收掩十之五六……有棺無棺,九門計 數,二十餘萬也。」1232 年,來自蒙古草原的元兵圍攻金人統治的汴京 (今開封),金屈膝求和,剛解除戒嚴,就是一場大疫。據《金史·哀宗 紀》稱,天興元年(1232 年)五月,「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諸門出死 者九十餘萬人,貧不能葬者不在是數」。一下死了那麼多人,加上病的, 哪還有人上陣殺敵?所以,次年金就徹底投降了。
我的家鄉在江漢平原,魚米之鄉,素稱富庶,但在舊社會也深受 瘟疫之苦。當地把發雞瘟叫「走雞症」,把人瘟疫叫「走人症」。父親告 訴我,有一年「走人症」,全家都病倒了,爺爺見村裡好幾戶人家都死 絕了,以為難逃這一劫,便把家裡養的幾隻雞全殺掉,燉了一鍋,準備 讓大家好好吃一頓後再死,誰知平時聞著香的雞湯,這時卻一聞就令人 作嘔,最後一鍋雞都倒到廁所裡了。也許本家血脈不該絕,最後全家靠 運氣扛了過來。這次「走人症」究竟是什麼病?他說不清。當地老百姓 所說的「走人症」,指的是不明病因的瘟疫,是不包括天花在內的,因 為天花雖然曾經是死人最多的烈性傳染病,但病因清楚,僥倖不死的大 多會給人留下一臉麻子。記得小時候,我們村裡一半家庭中都有麻子, 有的甚至是一屋麻子,父母子女都是麻子。那時候,在我家鄉一帶,一 是麻子多,二是瘸子多。腿不是因為外傷而致殘,而是因患了脊髓灰質 炎,就是小兒麻痺症。我家隔壁就有一個。如果你出門上趟街,一般都 會看到瘸子,有時還不止見到一個。
然而,似乎就在不經意之間,人們突然發現:不知從哪一年開始,中國就很少有人變麻子了,也很少見到因患小兒麻痺症而變成的瘸子 了,還有許多讓人聞之喪膽的烈性傳染病也難得聽說了。母親告訴我: 「還是共產黨有狠(方言,厲害之意),連麻子都沒有了。」她的語言很 樸實,但說到了根上。
毛澤東主席在《實踐論》中說:「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 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
據有關資料顯示,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生物技術戰線的科學工作 者們同衛生防疫戰線的同仁們一起,通過免疫手段實現了消滅天花,消 除脊髓灰質炎,基本消滅了鼠疫、霍亂,有效控制了其他傳染病的發病率。據國家衛健委的權威發布:從 1978—2014 年,全國麻疹、百日咳、 白喉、脊髓灰質炎、結核、破傷風等主要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降幅 達 99%以上。再看下列分類數據:
麻疹,1959 年全國報告近 1000 萬病例,死亡近 30 萬,至 2017 年, 發病人數已不到 6000 例,近 30 年至少避免了 1.17 億人發病、99 萬人 死亡。
B肝,在實施B肝疫苗接種以前,全國有 6.9 億人曾感染過B肝病毒,每年因B肝病毒感染引起的相關疾病死亡人數約有 27 萬人。1992 年以來,隨著疫苗的使用,全國約 9000 萬人免受B肝病毒的感染,5 歲以下兒童B肝病毒攜帶率從 9.7%降至 2014 年的 0.3%,兒童B肝表 面抗原攜帶者減少了 3000 萬人。2012 年 5 月,世界衛生組織證實我國 實現了將 5 歲以下兒童慢性B肝病毒感染率降至 2%以下的目標。
流腦,20 世紀 60 年代我國流腦發病最高年份曾高達 304 萬例,至 2017 年,發病人數已低於 200 例。 乙腦,最高年份報告近 20 萬例,2017 年發病數僅千餘例。
百日咳,1959 和 1963 年大流行中有近萬名兒童死於百日咳,年歷史最高報告病例數 220 餘萬例,至 2017 年,發病人數已降低至 1 萬例。
白喉,普及兒童計劃免疫前,白喉每年可導致數以 10 萬計兒童發 病,2006 年後,我國已無白喉病例報告。
破傷風,2012 年 11 月,世界衛生組織證實我國已成功消除了孕產 婦和新生兒破傷風。
有計劃的疫苗接種使中國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居民平均壽命由解放初期不到 35 歲提高到 2018 年的 77 歲;嬰兒死亡率從解 放初期千分之 200 下降到 2018 年的千分之 6.1。什麼叫天壤之別?這就是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