犢鼻穴——治療膝關節病的特效穴!

2020-12-06 百家號

犢,牛子也,也就是小牛。犢鼻穴位於髕韌帶外的凹陷中,如同牛犢的鼻孔,故取名為犢鼻穴。取穴時屈膝,膝蓋的下方內外側各有一個凹陷,外側的凹陷,按之有明顯的酸痛感處即為犢鼻穴。

按摩犢鼻穴,保護膝關節

膝關節是全身各部位當中最容易受到風寒等外邪侵襲的部位,這是因為在膝關節的周圍有幾個可以直接通向膝關節內部的孔隙。在寒冷的冬季,如果下身穿的衣服薄了,或者在炎熱的夏季,下肢對著風扇或空調吹得時間過長,這些情況下最先表現出不舒服的地方就是我們的膝關節。年輕時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炎,等人們上了年紀之後,隨著人體各項功能和結構的逐漸退化,很容易出現退行性骨關節炎疾病的發生。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注意愛護好膝蓋的健康,膝蓋保護好了,也就等於是將風寒等外邪侵入人體的門戶關閉掉了。

犢鼻穴又叫外膝眼,是膝關節病變的敏感反應點和特效治療部位。經常按摩外膝眼,可以預防下肢、膝關節病變引起的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痺等症狀。本穴又是膝關節日常保健常用穴,對膝關節的各種疾病有特效。

祛風除溼,治療運動系統疾病

犢鼻穴隸屬於足陽明胃經,穴位位於人體膝關節部位,刺激犢鼻穴具有祛風除溼、通經散寒、除痺止痛、疏利關節的功效,是現代中醫治療膝關節病的常用穴位之一。主要用於治療膝關節炎、膝部神經痛或麻木、下肢癱瘓、足跟痛等運動系統的疾病。

指壓方法

刺激按摩犢鼻穴時取端坐位屈膝,雙手掌心置於膝蓋外側,中指內扣,分別點揉雙腿的犢鼻穴。點揉的力度要深達深層組織,但不可用蠻力,以免對膝蓋造成損傷。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2~3分鐘,雙側的犢鼻穴同時點揉。

小貼士

選擇合適的按摩環境對於按摩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按摩是人人可操作的放鬆及保健方法,在任何環境下都可以進行,但是一個幽雅、整潔、安靜、舒適的環境必然有利於病人心理及生理上的放鬆。按摩時可同時播放自己喜歡的輕音樂,噴灑少量的香水或者空氣清新劑,營造一種良好、自然的氛圍,減少按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打擾,如電話鈴響等。

相關焦點

  • 【做自己的推拿師】慢性鼻炎的自我推拿治療
    迎香迎香:鼻翼外緣中點,旁開0.5寸,當鼻唇溝中。足三裡足三裡: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犢鼻:髕骨下緣,髕韌帶外側凹陷中)豐隆豐隆:外踝高點上8寸,條口穴外1寸。(條口:犢鼻穴下8寸)治療方法1.拇指與食、中指相對用力,上下往返拿捏鼻翼兩旁,約30次。
  • 這個書上沒有的穴位,竟是治療頸椎病的特效穴
    這個地方也叫頸消穴,頸消穴是經驗穴(書上沒有的穴)。 其中頸消穴是主穴,承漿穴是副穴,兩個穴位配合使用就能達到一定的效果。
  • 小腿抽筋有妙穴——承山穴!
    由於小腿抽筋一般發作比較突然,而且疼痛劇烈,因此如果能夠及時的進行治療和緩解疼痛,才能使人免受這一痛苦。而我們小腿上的承山穴就是治療小腿抽筋的重要穴位。承山穴很好找,在小腿後面正中,在委中穴和崑崙穴之間。取穴時伸直小腿,或者將腳跟向上提,在腓腸肌的肌腹下面會出現一個尖尖的凹陷,這就是承山穴。承山穴一個最大的作用就是防治小腿抽筋。
  • 照海穴——補腎又滋養,治療咽疾要穴!
    照海最早見於《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陰腎經,是八脈要穴之一,通陰蹺脈,具有「滋腎清熱、通調三焦」的功用,可以用於治療慢性咽炎等咽喉疾病,還可用於治療胸悶、氣短、肩周炎、失眠、便秘,癲病以及月經不調等疾病。取穴時正坐垂足或仰臥位,於內深尖垂線與內踝下緣平線之交點略向下之凹陷處取穴。
  • 五俞穴的五行生剋制化和按時辨證取穴原理
    現將它的具體運用,分述如下:       一、補母瀉子法       這是因為五俞穴之間,有母子的關係,治療時就可以根據疾病的虛實,採用虛補其母,實瀉其子的方法選穴治療。具體的說,如某經發生虛性疾病,就可以補本經的母穴,也可以補母經的母穴。又如某經發生實性病變,就可以瀉本經的子穴,也可以瀉子經的子穴。       這是因為五行的關係是「母能令子實,而子又能令母虛」,所以採用「補母瀉子」的方法,可以調整經氣的偏盛偏衰使之平衡,達到療疾去病的目的。
  • 列缺穴——精氣四溢通陰陽!
    「頭項尋列缺」是說這個穴位可以治療頭部頭面頸項部的疾病,列缺屬肺,咽喉、食道、氣管都屬於肺系,所以它可以治療咳嗽、感冒、哮喘、慢性咽炎、梅核氣、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等肺系疾病。「肺主皮毛」,此穴還可以治療皮膚方面的疾病,如調節汗腺功能、治療汗症。
  • 承山穴,專業醫生告訴你,它不止治小腿疼痛,也是治療痔瘡的要穴
    今天的穴位科普,我們來講下承山穴,從名字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穴位,承受著山的重量。承山穴歸屬足太陽膀胱經,在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承山穴具有治療痔瘡,轉筋,腳氣,便秘,腰痛的作用。解剖來看,這邊扎進去,滿滿的是肌肉。針體穿過皮膚→淺筋膜→深筋膜→腓腸肌兩肌腹下緣→比目魚肌。支配該皮區的神經是腓腸內側皮神經。來聊聊它的作用機理及運用。承山乃足太陽膀胱經穴,具輸布陽氣、舒筋通絡、調理腸腑、涼血療痔之功,為治療腰腿痛、痔瘡、便秘、腳氣病之要穴。
  • 照海穴——月經不調的救星穴!
    照海穴具有滋陰清熱,調經止痛的功效,臨床當中主要用於治療咽喉腫痛、便秘等病症。照海穴是調理女性帶下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的要穴,照海穴具有非常不錯的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女性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病症,都有非常不錯的治療效果,是各種婦科病症的救星穴。照海穴位於內踝尖下一寸處,內踝下緣邊際凹陷中。取穴時由內踝尖垂直向下推距下緣凹陷處按壓有酸脹感,即為照海穴所在的位置。
  • 會陰穴,一穴開,百穴開
    原標題:會陰穴,一穴開,百穴開 【太極】 編輯 | 鹿鳴 「 在人體密處有一個重要的穴道:海底。此穴又稱會陰穴、陰蹺穴、生死竅、海底輪等。經解剖,在球海綿體的中央,有會陰淺和深橫肌;內有會陰動靜脈分支;布有會陰神經的分支。除了解剖學提供的有關知識外,海底還蘊藏著人體的許多奧秘,歷來為密宗和道家所重視。
  • 艾灸解壓三穴,調理氣血、釋放壓力!
    艾灸以下三個穴位,可以通過調理氣血運行,清腦寧神,緩解壓力大帶來的種種不適症狀,來釋放壓力,達到減壓解壓的目的:百會百會穴既是長壽穴又是保健穴,可以激發和增加體內的陽氣,調節心、腦血管系統功能,百會穴與腦密切聯繫,是調節大腦功能的要穴
  • 一個穴位利尿消腫——水分穴,通調水道消消腫!
    水分穴出自《針灸甲乙經》,是隸屬於任脈的穴位。中醫認為水分穴具有通調水道、理氣止痛、消除水腫的功效。水,指水液;分,指分開。穴內為小腸,小腸能分清泌濁,穴當其處,善於利水,故名。刺激水分穴能夠促進胃腸代謝,達到消除水腫的目的。
  • 國醫大師賀普仁-火針臨床常用對穴30組
    對穴療法又稱雙穴療法,就是選用兩個在治療上互相配合,發揮協同作用的穴位進行治療的方法。賀老在臨證治療中非常重視各個穴位的基本特性和主治性能。勞宮配照海治療口腔潰瘍,在《景嶽全書》中記載:「口瘡者,下焦陰火也……」勞宮為心包經滎穴,五行屬火,照海為腎經,五行屬水,兩穴相配既滋腎陰又清心火。
  • 純蛇粉治療青春痘無特效
    在一家商店櫃檯前,售貨員正拿著一盒純蛇粉向兩個少女介紹,說這蛇粉治青春痘特效,你看這盒上印得多清楚,治療青春痘和皮膚病效果「卓著」,還可美容呢?說得讓人心動。   但據我觀察,這些「靈丹妙藥」的包裝盒上並無什麼國家衛生藥政部門審核批准的「藥準字」批號,只印著「衛食健字」的批准文號。這說明市售的蛇粉是保健食品而不是藥品,真的像廣告宣傳中說的那麼靈驗麼?
  • 董氏奇穴:首英穴【穴位講解】
    【首英穴】 取穴: 手臂下垂,天並穴與肩穴之間的連線上,距肘橫紋四寸五分處是穴。 3.後椎、首英位於上臂中段,治療脊椎及腰痛也有全息之意在內。 按董師在此處首先提出:後椎、首英兩穴通常同時用針(即所謂回馬針),解說了回馬針的意義,董老師書中並無倒馬一詞,回馬針老師常稱之為倒馬針,餘於1975年著作之《針灸經緯》中,將其稱為倒馬針並詳述此一針法,書出版在老師逝世前,經老師看過認可,之後即以倒馬針名之。
  • 調肝要穴期門穴,啟動內藥養肝、治肝病!
    期門穴為肝經的募穴,是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特定穴位。由於這個穴位與臟腑比較接近,所以經常用來治療臟腑方面的疾病。期門穴相當於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煩了,它就會站出來幫「將軍之官」出謀劃策、排憂解難。《傷寒論》即認為此穴為疏洩肝膽的首選穴位,對調理肝臟有很好的效果,臨床上常用它來治療肝炎。取穴方法:該穴位於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 痔瘡,取八髎穴、會陽穴、長強穴、承山穴!
    出現痔瘡症狀時可以選取八髎穴、會陽穴、長強穴、承山穴這幾個穴位。八髎穴之前的文章當中介紹過八髎穴,它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穴位按摩方法:刺激八髎穴可以用拇指先對八髎穴進行點按,時間大約10秒即可,然後鬆開,將掌根部位緊貼於骶部的八髎穴自上而下的進行揉擦,直至揉擦至尾骨的兩側,每次大約1-2分鐘。再按相同的方法按摩另一側的八髎穴。
  • 艾灸取穴之「五輸穴」應用五:足太陽膀胱經五輸穴詳解!
    接下去,我們直接進入正題,足太陽膀胱經上五輸穴究竟是哪5個?這5個穴位的具體位置和主要功效是什麼?在上面的詩中,已經描述了這5個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五輸穴分別是:井穴至陰穴,滎穴足通谷,輸穴是束骨穴,經穴是崑崙穴,合穴為委中穴。
  • 針藥並用治療過敏性鼻炎
    目前已有治法 對於該病的治療迄今尚無特效、理想的方法,現代醫學治療以免疫療法和藥物治療為主,均存在不足 。 藥物治療,以抗組胺藥、縮血管藥、糖皮質激素、抗膽鹼能藥、肥大細胞穩定劑等為主,此類藥物多為對症治療,雖然改善症狀較快,但毒副作用大。 神經切斷術、電灼術等手術治療。
  • 【每日一穴】人體自帶一顆十全大補藥,遠勝蟲草,是生命至寶!​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 報導,前北京鼓樓醫院針灸科主任張士傑因擅長用太溪穴及針藥配合治療疑難雜症,被譽為「張太溪」。 ▲國家級名老中醫張士傑幫患者按揉太溪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