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陰穴,一穴開,百穴開

2020-11-23 搜狐網

原標題:會陰穴,一穴開,百穴開

【太極】

編輯 | 鹿鳴

在人體密處有一個重要的穴道:海底。此穴又稱會陰穴、陰蹺穴、生死竅、海底輪等。經解剖,在球海綿體的中央,有會陰淺和深橫肌;內有會陰動靜脈分支;布有會陰神經的分支。除了解剖學提供的有關知識外,海底還蘊藏著人體的許多奧秘,歷來為密宗和道家所重視。

海底--人體熱能供應的源泉

密宗認為,人體海底輪眠伏著一條威力巨大的靈蛇,成三蜷半之形,其頭向下垂落。一旦喚醒靈蛇,它就會噴發出一股強盛的「靈熱」(又稱拙火、靈力),使人得到健康的身體和過人的精力,還會出現不可思議的各種功能。故瑜珈云:「如果領悟了這火的秘密,這種人才是真正的覺者。」

據李旺華先生介紹:內功修練能使這股能量不斷增強。在這股能量未被喚醒之前,內功修煉完全依賴每個人的努力和意志。因此內功進展有一定的困難。但是,一旦這股能量被喚醒後,內功的修煉就不同了,它將會為我們修煉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由此可見,海底輪乃基礎輪,是人體熱能供應之源泉。它與性腺和腎功能有密切之關係。

海底--貫通全身氣脈之要隘

道家也對海底作了大量的研究。張紫陽特別重視此穴的功效,他在《八脈經》云:「陰蹺一脈,散在丹經,其名頗多……上通泥丸,下透湧泉。真氣聚散,皆從此關竅尻脈周流,一身貫通。和氣上朝,陽長陰消,水中火發,雪裡花開。天根月窟閒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得之者,身體康強,容顏返壯。在坤地尾閭之前,膀胱之後,小腸之下,靈龜之上。此乃天地逐日生氣之根,產鉛之地也。」道教龍門派千峰老人趙避塵所著《性命法訣明指》一書,則詳細介紹了開通奇經八脈的十個步驟,其每一步驟都圍繞海底為核心進行,使氣沿八脈上下、前後運轉,故稱海底為八脈之總根。

道家還認為海底是一扇鐵門,九箭難穿。只要開啟海底,展竅、開關也就不難了。方法是:凝神入氣穴,神光下照海底,忘形無我,使息息歸根。到一定階段,不交而自交,不接而自接,一氣感通,自然而然也。

海底--放鬆形體的有效部位

古今放鬆方法甚多,而松在海底,則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之效。海底一松,全身皆松。禪密功傳人劉漢文先生說:「松在會陰。古稱『體酥』,即放鬆會陰部,保持一種輕微的『性感』;做到這一點,可以導引全身肌肉和關節鬆散,並可導致精神的安逸,容易入靜和呼吸自然。

海底--具有防漏糾偏的作用

遺精,歷來被丹家視為大忌,稱作「漏丹」。古代丹家「採大藥」時要用狀如饅頭似的木座抵住谷道,以防漏丹。如此強制手段失卻自然,似非妙法。若著意守海底片刻,陽物漸倒,何來漏丹?

海底--一穴開而百穴開

筆者經長時間習煉道家養生功法,還加強對海底及中脈的修煉,進行了喚醒靈蛇的練功實踐。初期,海底產生像微風樣的氣流沿大腿下行。隨著練功的進展,海底逐漸出現一緊一松的開合感。緊時,海底內吸;松時,氣流下行伴有快感。海底呈開合現象,是靈蛇初醒的前兆。

在一次練功中,海底產生強烈的內吸—抽痛—鬆弛的節律性反應,伴隨溫度升高,似熊熊烈火在燃燒,當達到難以忍受的煬感時,突然,一股猛烈的熱能從海底噴射而出,沿中脈旋轉而上,直衝頭頂百會穴。剎那間,頭部產生裂痛,頭骨「啪啪」作響,眼吐金光,全身震動扭擺,其勢石破天驚!沉睡之靈蛇終於覺醒,巨大的能量正是來自海底!熱能貫通中脈達百會後,沿任脈下行,過海底,向上一衝,勢如破竹地攻下「三關」,循任督自然轉數圈,此即道家所稱的「小周天」,然後流向四肢百骸,實現了「大周天」。

據筆者親身體驗:海底不開,任督難通。李時珍說:「此脈才動,百脈俱通」。海底一開,百穴皆開;中脈一通,百脈俱通。抓住海底的開啟,無疑是提高練功層次之捷徑,將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注】:此文摘自《氣功與科學》1994年第4期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絡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

(廣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五俞穴的五行生剋制化和按時辨證取穴原理
    現將它的具體運用,分述如下:       一、補母瀉子法       這是因為五俞穴之間,有母子的關係,治療時就可以根據疾病的虛實,採用虛補其母,實瀉其子的方法選穴治療。具體的說,如某經發生虛性疾病,就可以補本經的母穴,也可以補母經的母穴。又如某經發生實性病變,就可以瀉本經的子穴,也可以瀉子經的子穴。       這是因為五行的關係是「母能令子實,而子又能令母虛」,所以採用「補母瀉子」的方法,可以調整經氣的偏盛偏衰使之平衡,達到療疾去病的目的。
  • 痔瘡,取八髎穴、會陽穴、長強穴、承山穴!
    出現痔瘡症狀時可以選取八髎穴、會陽穴、長強穴、承山穴這幾個穴位。八髎穴之前的文章當中介紹過八髎穴,它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穴位按摩方法:刺激八髎穴可以用拇指先對八髎穴進行點按,時間大約10秒即可,然後鬆開,將掌根部位緊貼於骶部的八髎穴自上而下的進行揉擦,直至揉擦至尾骨的兩側,每次大約1-2分鐘。再按相同的方法按摩另一側的八髎穴。
  • 二十四山葬法、排龍立穴訣
    夫觀龍觀其起,明穴明其止。起乃動而生,止乃靜而死。死處又尋生,是名曰生氣。故一察其微,乃盡其大旨。象一其物而取其事,順其情而取其理,推分合以定淺深,明饒減以存克制。倚撞蓋粘,體勢情意,差之 毫釐,謬以千裡。一、擔傘:來龍急氣脈直衝,中無乳氣,穴粘右邊側受,倚其後託,左臂長而明堂寬展,如人之擔傘勢也。宜淺開金井。
  • 地理五訣:龍、穴、砂、水、向.
    龍脈的形與勢有別,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是遠景,形是近觀。勢是形之崇,形是勢之積。有勢然後有形,有形然後知勢,勢住於外,形住於內。勢如城郭牆垣,形似樓臺門弟。勢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單座的山頭。認勢惟難,觀形則易。勢為來龍,若馬之馳,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強,異而專,行而順。形要厚實、積聚、藏氣。在龍脈集結處有朝案之山為佳。朝山案山是好似於朝拱伏案之形的山,就象臣僚簇擁著君主。
  • 艾灸解壓三穴,調理氣血、釋放壓力!
    艾灸以下三個穴位,可以通過調理氣血運行,清腦寧神,緩解壓力大帶來的種種不適症狀,來釋放壓力,達到減壓解壓的目的:百會百會穴既是長壽穴又是保健穴,可以激發和增加體內的陽氣,調節心、腦血管系統功能,百會穴與腦密切聯繫,是調節大腦功能的要穴
  • 國醫大師賀普仁-火針臨床常用對穴30組
    因此,臨證配穴,除要考慮經脈的本經循行、相關脈象、所主病候、標本根結、別絡所屬、經筋皮部,及經脈之間的表裡聯繫、同名聯繫、交接聯繫、生克聯繫、氣街聯繫、奇正聯繫之外,充分注意到陰陽配伍的原則,對於提高臨床療效是很有幫助的。臨證擬取二穴,則最好按照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或一腹一背,或一表一裡的原則去選取最恰當的穴位。
  • 小腿抽筋有妙穴——承山穴!
    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有過小腿抽筋的經歷,當小腿抽筋發作的時候常給人帶來極大的痛苦,尤其是小腿抽筋常常會在人們酣睡時分突然發作,那真是一痛驚醒「夢中人」。小腿抽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感受寒邪、運動過量、或者是缺鈣所導致的。
  • 犢鼻穴——治療膝關節病的特效穴!
    犢鼻穴位於髕韌帶外的凹陷中,如同牛犢的鼻孔,故取名為犢鼻穴。取穴時屈膝,膝蓋的下方內外側各有一個凹陷,外側的凹陷,按之有明顯的酸痛感處即為犢鼻穴。按摩犢鼻穴,保護膝關節膝關節是全身各部位當中最容易受到風寒等外邪侵襲的部位,這是因為在膝關節的周圍有幾個可以直接通向膝關節內部的孔隙。
  • 擬穴青蟹轉錄組資源挖掘與利用獲進展
    近日,記者從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在擬穴青蟹轉錄組高通量454測序、組裝與注釋、信號通路分析、分子標記挖掘及與生長性狀相關的標記篩選研究中取得一系列新進展
  • 照海穴——月經不調的救星穴!
    照海穴是調理女性帶下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的要穴,照海穴具有非常不錯的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女性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病症,都有非常不錯的治療效果,是各種婦科病症的救星穴。照海穴位於內踝尖下一寸處,內踝下緣邊際凹陷中。取穴時由內踝尖垂直向下推距下緣凹陷處按壓有酸脹感,即為照海穴所在的位置。刺激照海穴可以採用按揉的方式,用食指的指尖按壓在照海穴上,以穴位為中心進行旋轉按揉。
  • 列缺穴——精氣四溢通陰陽!
    「肺主皮毛」,此穴還可以治療皮膚方面的疾病,如調節汗腺功能、治療汗症。列缺穴絡大腸經,大腸經走肩部,其分支從鎖骨窩上行,經頸部至面頰過下齒,因此可以治療頭痛、面神經麻痺、三叉神經痛、牙痛、頸項痛、落枕、肩周炎等病症。「顛高之上,唯風可到」。
  • 董氏奇穴:首英穴【穴位講解】
    【首英穴】 取穴: 手臂下垂,天並穴與肩穴之間的連線上,距肘橫紋四寸五分處是穴。 按董師在此處首先提出:後椎、首英兩穴通常同時用針(即所謂回馬針),解說了回馬針的意義,董老師書中並無倒馬一詞,回馬針老師常稱之為倒馬針,餘於1975年著作之《針灸經緯》中,將其稱為倒馬針並詳述此一針法,書出版在老師逝世前,經老師看過認可,之後即以倒馬針名之。
  • 艾灸取穴之「五輸穴」應用五:足太陽膀胱經五輸穴詳解!
    為了讓大家更系統、更全面的了解五輸穴的相關知識,今天我們接著來聊一聊我們身體最大的排毒通道—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五輸穴。關於五輸穴,有位中醫愛好者曾寫過一首關於它們的詩,文採優雅、意境優美,小編摘取了其中關於膀胱經的一段描述,詩中已經羅列了所有膀胱經上的五輸穴。詩文如下:雨暗空寂夜,風回忽至陰。 淡雲漠漠負娉婷。通骨不堪煢煢、淚飄零。扶頭酒未醒,束骨夢難成。 崑崙雪落覆白蘋。
  • 總是胃脹氣可以按按這四個穴
    太白穴:   如果吃飯的時候總覺得剛吃一點就胃脹,甚至還不斷打嗝,有想嘔吐的感覺,不妨在平時多按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對調理脾氣虛弱有好處。它在足內側緣,第1蹠骨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另外,常按太白穴還能緩解運動後肌肉酸痛感。
  • 按摩承山穴,趕走全身溼氣
    俗話說「千寒易去,一溼難除」,現代都市人普遍處於亞健康狀態,而且往往都飽受溼氣困擾。溼氣重的人,總是覺得身體沉重,四肢乏力,容易疲累;臉上出油,脾胃虛弱,大便溏軟;睡眠質量差,總是感覺沒睡夠。承山穴是人體祛溼第一大穴。溼氣重的人,按揉承山穴時,脹痛感會非常明顯。
  • 一個穴位利尿消腫——水分穴,通調水道消消腫!
    水分穴出自《針灸甲乙經》,是隸屬於任脈的穴位。中醫認為水分穴具有通調水道、理氣止痛、消除水腫的功效。水,指水液;分,指分開。穴內為小腸,小腸能分清泌濁,穴當其處,善於利水,故名。刺激水分穴能夠促進胃腸代謝,達到消除水腫的目的。
  • 郵票上的穴鴞——加勒比海阿魯巴島神奇的貓頭鷹
    阿魯巴國第一套普通郵票中的穴鴞1986年之前,阿魯巴一直使用荷屬安地列斯郵票,拿回郵票發行權後發行的第一套普通郵票就有阿魯巴穴鴞(35分),可見,阿魯巴穴鴞在當地是認知度比較高的一種動物。我收集到的第一種阿魯巴穴鴞郵票,是1994年發行的「世界自然基金會」系列郵票(全套四枚),分別表現了警覺的站立的、捕捉昆蟲、夫妻以及洞穴哺育等阿魯巴穴鴞的生活場景。
  • 蔬菜基質育苗穴盤的主要類型和規格和選擇
    為了提高單位面積的產出率,在不影響育苗質量的前提下,應儘量選擇孔穴較多的穴盤。育苗穴盤的主要類型和規格20 世紀 80 年代初,中國開始使用塑料穴盤、護根缽代替土坨和紙缽育苗,但是穴盤基本依賴進口,價格昂貴。
  • 《蜀門手遊》雲靈山蛇穴突破秘籍
    《蜀門手遊》雲靈山蛇穴突破秘籍 來源:www.18183.com作者:糾結的烏龜時間:2017-04-05 分享到:
  • 糖尿病常用穴——然谷穴:增津液,消煩渴!
    然谷穴是人體足少陰腎經的經穴,是腎經的滎穴。腎經屬性為水,滎穴屬性為火,而然谷穴可以起到平衡水火的作用,多用於陰虛火旺之症。 按揉然谷穴不僅可以將人體的心火降一降,同時刺激然谷穴可以促進口中大量分泌唾液,嘴裡有了很多的積液,這樣就不怎麼想喝水了。同時然谷穴還可以祛除虛火,對於咽喉腫痛、不能下咽,以及失音等症,都具有不錯的緩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