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一管血」,就能預測你以後是否會患癌症?

2020-12-05 造就

最新的DNA科學可以將腫瘤類型與新療法相匹配,很快,血液測試也許能夠發現癌症的早期徵兆。

從血液檢測中看到癌症早期症狀

2018年夏天,49歲的斯塔爾·多爾比爾(Star Dolbier)因為左肺上有一個大腫塊而住進了馬裡蘭大學格林鮑姆癌症中心,她知道自己的情況非常糟糕,晚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僅為6%。此外,她可能必須要經歷痛苦的活檢手術(醫生從她的胸壁切除她的肺部組織),並等待數周才能得到進一步結果。

因此,當她與新來的腫瘤醫生會面時,多爾比爾驚訝地發現這個醫學中心在進行研究試驗,分析腫瘤在她的血液中脫落的微小癌症DNA片段。矽谷一家名為Guardant Health的公司所做的新測試結果在一周之內就可以出來。

結果表明,她是EGFR基因突變的15%肺癌患者的其中一員,這使她可以接受一種新藥療法,該療法在幾個月前剛剛被批准用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通過檢測患者血液中癌細胞的遺傳痕跡,醫學家可以為更輕鬆的診斷和更有效的治療打開方便之門

該藥物是新一代靶向療法的一部分,根據患者獨特的生物學功能發揮作用。部分得益於這種藥物療法,美國癌症協會於今年早些時候宣布,2016年至2017年癌症死亡率單年下降達到了最大,特別是肺癌人數巨減。2019年,美國近14300人因肺癌喪生。

一年半後,新藥有效地治療了多爾比爾的癌症,「因為發現了我的基因裡有特定的突變且可以服用某種特定的藥物,所以我現在可以過著正常的生活,」 多爾比爾說。

新治療方案

多爾比爾的治療過程體現了精準醫學在腫瘤治療中的潛力。新療法中,醫生利用患者的DNA更好地探查是什麼導致了他們的疾病,並據此開出個性化的藥物治療方案,而不是採用一刀切的護理標準。分析人士預測,未來兩年,新的個性化治療數量將超過普通癌症治療數量。截至2020年,已有針對30種癌症的靶向治療藥物。

作為創新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癌症中心正在建立基因測序實驗室,更多的腫瘤學家建議患者對他們的腫瘤組織進行基因測序。然而,科學家們也希望從血液中了解癌症的更深層次的秘密,他們堅信這些秘密可以提供有關患者癌症複雜性的更全面的信息。

波士頓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腫瘤學家帕西·雅納(Pasi A. Jnne)說:「一種腫瘤可能會告訴你一個信息,但並不是所有腫瘤都具有相同的基因改變,更何況它們還會不斷因治療而發生變異。事實上,腫瘤會把遺傳信息脫落到血液中,並體現不同癌症在全身會發生什麼事情,精準治療的方向就由此決定。」雅納補充說,「目前已經有五種經批准的肺癌基因亞型精確藥物。」

Foundation Medicine的科學家為DNA提取準備患者樣品

「我們現有的技術是成像掃描和手術組織活檢,兩者都很強大,但功能有限。」劍橋博德研究所癌症診斷中心副主任維克多·阿達爾斯泰因松(Viktor Adalsteinsson)說,「成像不能發現最小的癌細胞,這可能導致無定論的結果。手術活檢具有侵害性且很痛苦,不能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反覆進行。」根據Nature Medicine2018年的一項研究,超過30%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沒有足夠的組織進行標準檢測。

「除了確定患者的基因突變以選擇治療方法外,腫瘤學家還在術後檢查患者的血液,以查看是否在手術過程中清除了所有癌症,」阿達爾斯泰因松說,「這項新技術的目的是在新腫瘤長大到足以在常規掃描中檢測出來之前就能夠識別出復發癌症DNA的存在。」

血液檢查能否在早期檢測出癌症

該領域一直在等待的最大進步是在早期檢測出癌症的能力。如果這項技術可以被開發出來,那麼驗血可能會成為每年體檢的必檢部分,我們或許可以知道癌細胞何時首次出現在體內,何時可以治療。2016年,矽谷出現了一家開發這種早期檢測技術的初創公司GRAIL,在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和比爾·蓋茨(Bill Gates)等技術巨頭的支持下,它已籌集了超過16億美元的風險投資。

儘管GRAIL的首個產品距應用還有幾年的時間,但現在已經有50多家公司投身在所謂的「液體活檢」市場中。預計到2024年,這個市場將達到30億美元。基因測序最早商用大約在十年前,現在被稱為「非侵入性產前檢查」。測序儀可以分析母親血液中的胎兒DNA,並在懷孕9周初就檢測出嬰兒患有唐氏綜合症的風險,以及其他幾種遺傳性疾病,科學家們還發現這項技術可能會標記出孕婦的癌症。

瑞士羅氏(Roche)製藥公司於2018年率先獲得FDA批准,進行液體活檢測試,以鑑定出肺癌突變可以選擇新藥的患者。

10月,Guardant提交了FDA批准的Guardant 360測試,該測試分析了70多種癌症基因來確定治療方案,該公司正在研究另一種治療癌症復發的產品,並於去年秋天啟動了一項針對大腸癌患者進行早期檢測的研究。

2018年,JAMA腫瘤學對接受組織和血液檢測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的研究發現,82例患者發生了重要突變,而47例患者僅組織發生了突變。同年,總部位于波士頓的基因組測試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獲得了FDA的「突破性設備」稱號,以加速批准液體活檢的審批,該測試將分析324個基因和生物標記物,為轉移性癌症患者的治療提供依據。

液體活檢在檢測耐藥性方面更勝一籌

弗雷德裡克國家癌症研究實驗室的科學家,以及普羅維登斯·聖約瑟夫健康分子基因組學實驗室的科學家,正在對聖地牙哥基因測序儀製造商Illumina開發的一項新測試進行研究,該測試可以分析關鍵癌症中的523個基因。聖地牙哥的Epic 科學公司正在開發液體活檢測試,以追蹤癌細胞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的基因變化。當患者對特定療法產生耐藥性時,這些知識將提醒腫瘤學家要改變治療方法。

「發現可能導致耐藥的機制的能力在血液中可能比在組織中更好,」弗雷德裡克國家癌症研究實驗室分子表徵實驗室主任米奇·威廉士(P. Mickey Williams)說。2019年,Nature Medicine對42位胃腸道癌症患者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與分析同一患者基因多樣化的多個腫瘤的組織樣本相比,液體活檢在檢測這種耐藥性方面更勝一籌。專家們說,這個現象解釋了為什麼有些患者對靶向療法產生了抗藥性,而這些療法一開始可能對他們有很好的效果。

液體活檢技術還需攻克難關

儘管液體活檢有望改變癌症治療,但一些專家表示,該技術仍有一些難題需要攻克,尤其是在早期發現方面。

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普羅維登斯癌症研究所的分子病理學家卡洛·比弗利科(Carlo Bifulco)說,「並非所有的癌症都會以相同的方式在血液中釋放DNA,這些癌症的信號可能很難被發現。另一個挑戰是,基因測序技術非常靈敏,它也可以識別健康人的基因突變,但這些基因突變不會對他們的健康構成威脅。」

液體活檢有望改變癌症治療

「會發生多少次虛假警報?」加州拉霍亞斯克裡普斯研究所所長埃裡克·託普(Eric Topol)問,「我們的細胞中有很多突變,但很少會變成癌症。我不希望它們導致許多不必要的焦慮和昂貴的診斷評估。一種更實用的方法是使用基因檢測來識別高危患者,然後使用血液檢測來進一步篩查他們。當癌細胞急劇擴散時,人們會死亡。但如果你可以在微觀階段(在醫學掃描可以看到任何腫塊之前)接觸到它,那將可能阻止擴散,但我們還沒達到這個技術。」

根據GRAIL的研究現狀,我們距離技術突破真的很近,也許就是一到兩年。 「我們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在降低死亡率方面產生巨大影響,」首席醫療官兼對外事務主管約書亞·奧夫曼(Joshua Ofman)說,「我們的測試旨在檢測任何癌症,並通過一次抽血檢測出其在體內的位置。我們的目標是將錯誤率降到1%以內,事實上我們已經做到了。」

該公司正在使用一種研究甲基化或基因表達方式的技術,並結合機器學習算法對非癌症信號進行分類,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會將最新研究結果反饋給醫生和患者。

事實上,液體活檢已經成為晚期癌症患者的主流醫學的一部分。「許多癌症患者不知道除了器官活檢和MRI、CAT掃描,還有另一種治療方式。」託普說。

(本文未經造就授權,禁止轉載。)

文字 | 歡歡

版面 | 田曉娜

相關焦點

  • 抽管血就知道癌細胞去哪了 抗擊腫瘤還有這些招
    原標題:抽管血就知道癌細胞去哪了 抗擊腫瘤還有這些招   CTC檢測先進在哪?  更早發現癌細胞轉移  目前監測癌細胞轉移一般通過影像學資料,做CT、核磁共振,其缺陷在於,只有癌細胞已有遠處轉移的症狀後才會在CT上顯現出來。CTC檢測能夠比影像檢查提早14周左右。
  • 刮一刮口腔黏膜就能預測癌症?真的靠譜嗎
    之所以進行這兩項手術,是因為朱莉進行了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她攜帶有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這使其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較高,分別為87%和50%,而預防性切除手術可使這一機率驟降至5%。事件一經報導,瞬間引發熱議。自此,腫瘤基因檢測也正式走入大眾視野。隨後的幾年,腫瘤基因檢測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熱度居高不下。
  • 驗血能否只抽一管血?
    ■商報記者 張婷 實習生 黃冉  檢查一項要抽一管血,是幾乎每個去醫院抽血化驗的人都會遇到的事。不料,這事卻被患者質疑:為啥不能只抽一管血就做完所有的化驗呢?  為何不用一管血完成所有檢驗  1月2日,王女士在鄭州市婦幼保健院看病,被要求做血常規和傳染病三項化驗。
  • 明明一管血可以多個指標,為什麼要抽好幾管血,不會導致貧血嗎?
    經常有患者提問,醫生呀,聽說一管血可以查很多指標,為什麼一次要抽那麼多管的血,這樣天天抽血,不會貧血吧!一管血確實可以檢測多項指標,現在的檢測技術很先進,只需要一管血液,可以查好幾十個指標。因此需要抽多管血來檢測。所以,很多指標不能用同一管血,需要採用不同的採血管,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護士給你抽血的時候,會有很多種,不同顏色的管子,管子的「帽子」是不同顏色的。
  • 體檢要抽我那麼多管血,會不會對身體不好啊?
    「一下子抽我這麼多血,估計要吃兩個月的豬肝才能補回來了!」「哇,一下子抽我這麼多管血,會不會把我血抽乾了啊?」為什麼體檢要抽血在日常體檢中,最普遍的檢查方式就是抽血。不過,有的時候你可能檢查了7個項目,結果卻只抽了4管血,有些人就會問了,「醫生,你們是不是把我項目漏查了?」其實並不是,我們的檢驗科也分為很多不同部門,有常規檢查、生化檢查、免疫檢查、細菌實驗室、分子生物實驗室等等。
  • 為啥每次去醫院抽血,一抽就是好幾管?為何抽出來的血還是黑色?
    日常生活中我們去醫院體檢的時候,往往會有一項項目就是血液檢查,不過有時候我們去檢查的時候,醫生或者護士一抽就是好幾管血。這讓很多人感到疑惑,難道檢查就需要這麼多血嗎?到底有什麼用呢?剛剛住院一個多月的老王就心裡就有這個疑惑,基本上每天護士都會過來抽點血,老王心裡就很疑惑,檢查用得著這麼多血嗎?不是只要抽一小點就行了,為什麼抽這麼多管呢?但是這些疑惑,他卻不敢說出來。生活中我們往往像老王一樣,可能有類似的疑惑,但是面對醫生或護士的針管時往往不敢發聲詢問。
  • 為什麼一到醫院就要抽血?抽出來的血,最終去了哪裡?
    小亮看著自己的體檢報告上的結果,心裡一驚。醫生看了眼報告,告訴他三個月後再來複查,即便如此,小亮仍然心裡有個疙瘩。血常規是體檢裡最常見的指標,基本只要來到醫院,醫生都會讓抽幾管血,它可以查血糖、血脂、貧血等,近幾年血常規裡加了很多腫瘤標誌物的檢查,很多人就好奇,這樣一項簡單的血常規可以發現癌症蹤跡嗎?
  • 孕期產檢一共要抽多少管血?做完的孕媽給出答案,看著都疼
    那麼,究竟在孕期一共要抽幾管血呢?來看看走完「流程」的孕媽給出的答案——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1、HCG血檢抽血量:3毫升左右,約在同房8~11天後檢查,一次抽1管血。3、肝、腎功能檢查抽血量:大約4毫升,整個孕期共3次,孕早、中、晚期各一次,一次1管。目的:查看孕媽是否存在肝炎、腎炎等疾病,由於妊娠會加重這些疾病,可能會威脅到孕媽的生命健康。每次收費在200~500元左右。
  • 醫院抽血化驗為什麼要抽這麼多管,抽一滴不行麼?
    許多人去醫院看病,一遇到化驗,就要抽血,每次看看那滿滿一管子血,許多人就開始抱怨,不能少抽點麼,本來身體就不好,血那麼金貴,就不能少抽點麼?其實這抽血,你說了不算,醫生說了不算,護士說了不算,那誰說了算?
  • 那麼抽出來的血,都到哪裡去了?
    很多夥伴會發現,無論我們的身體哪裡不舒服,到了醫院會先讓我們抽血化驗。很多人很好奇,為什麼要先抽血呢?其實抽血化驗在醫院叫做血常規檢查,通過查血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我們的身體狀況,具體會查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一、血常規主要查哪些呢?在抽血檢查時,從血液中會提取很多數據。最為常見的就是血紅蛋白和血細胞以及血小板。那麼能反映什麼問題?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 懷孕後一共要抽多少次血
    其中做得最多的項目就是抽血了,究竟整個孕期要抽幾次血呢? 在整個懷孕產檢的過程中,一共要抽 7~13 次血,具體抽血次數根據孕婦個人情況和所在醫院決定。 除常規抽血檢查外,如果孕婦的唐篩結果高危時,若選擇加做無創 DNA 檢查,需多抽一次血。此外,Rh 陰性血型的孕婦要多進行一次抗D滴度複查,可以和其他抽血項目一起抽。
  • 抽管血就知道
    該院檢驗科主任張鵬教授表示:「現在只需抽患者10毫升血液,就能檢測出癌細胞有沒有經血液轉移擴散。」「腫瘤轉移是一個複雜隱秘的過程。具有轉移潛能的腫瘤細胞脫離腫瘤組織,通過外周血液循環轉移到血液、骨髓、淋巴結或其他器官,這些腫瘤細胞就稱為循環腫瘤細胞。」張鵬介紹說,循環腫瘤細胞是具有高度活力、高度轉移潛能的「高危」細胞。
  • 一上午連抽三管血!孕24-28周為什麼一定要做這項檢查?
    但有的孕媽媽一聽說這個檢查要連抽三管血,就打起了退堂鼓:懷孕前沒有糖尿病,也沒有家族史,不做行不行啊?答案當然是:建議每一位孕媽媽都要做,因為孕期容易患糖尿病!看完下面的這些,你就知道為什麼糖篩這麼重要了。
  • 研究發現:癌症受血型影響,A、B、O和AB型血,哪種會不易得癌?
    研究發現:癌症受血型影響,A、B、O和AB型血,哪種會不易得癌?導語:對於我們人體的血型大家並不陌生,常見的血型除了有A型、B型、AB型、O型以外,還有一種非常特殊的熊貓血型,全稱叫Rh陰性血。對於自己的血型大多數人都有一定的了解。
  • 張蕾博士:研究「一管血測癌症」
    福州晚報記者 徐文宇 通訊員 馬瓏元 文/攝在近日舉行的第九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上,福州數據技術研究院的癌症液體活檢大數據分析平臺項目,成功晉級全國總決賽。該項目的負責人,就是福州濱海新城人才集體戶落戶第一人張蕾博士。昨日,記者在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會場採訪了張蕾。
  • 一管血可做多項檢驗!血檢流水線讓檢測速度「飛起來」
    血糖、血脂、肝功、甲功幾個檢查項目,只需抽一管血,一次化驗就可以搞定。日前,市中心醫院引進的一臺先進的生化免疫流水線讓這個想法變成了現實。在市中心醫院鐵東院區檢驗醫學科,一臺超過十米,連接著眾多檢測終端的組合設備讓人眼前一亮。
  • 把血抽出來「洗一洗」就能美美噠?小心被收智商稅
    把血抽出來「洗一洗」就能美美噠?這樣的美容項目你信嗎?這兩年,有個美容項目很火叫「洗血美容法」聲稱可以排毒美容、改善膚質、延年益壽過程並不複雜,說白了就是把你身體裡的血抽出來、搖一搖,那為什麼抽出來的血顏色深注入進去的顏色就變鮮紅了呢?其實,把血抽出來再加點玻尿酸,只是因為血紅蛋白和氧結合了,血自然會變鮮紅。
  • 抽個血,就能預測「抗磷脂症候群」患者血栓風險?
    APS患者血清中有針對β2GPI的自身抗體anti-β2GPI,anti-β2GPI與呈開放構象的β2GPI結合為免疫複合體,並進一步與血小板表面GP I bα受體結合,促使血小板活化,釋放一系列血小板微粒(包括血栓素A2、血小板因子PF4等),這些微粒又進一步促進血小板黏附聚集和活化,最終形成血小板血栓,極大地增加了血栓事件發生風險。
  • 住院時天天抽血,還抽那麼多血,會不會造成貧血,很多人都搞錯了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會經歷抽血,很多人都是比較怕抽血的,但有的時候體檢或是生病去看病的時候不得不抽血,特別是住院期間,經常會需要抽血,每次還都抽很多,那抽著這麼多的血會不會對身體有什麼傷害,會出現貧血或是身體素質降低的情況嗎,每天抽那麼多的血,最後去了哪裡,會不會被另作他用了,小編今天來幫你解答一下
  • 孩子抽血呈黃色抽5管才能配型 軍嫂捐骨髓救子
    由於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比常人少得多,他抽出來的血竟呈黃色,需要連抽5試管血才能達到配型要求。與此同時,王菁也抽出一試管血,中午,承載著希望的6試管血樣被送到協和醫院。  捐髓救子邁出第一步  上周五,協和醫院兒科專家張志泉教授為杜新武會診,經過兩天思索,王菁堅定了捐髓救子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