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大月亮 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 收錄於話題#APLAR 20204個
血小板指數(PDW、MPV和P-LCR)是預防APS血栓事件發生簡單而有效的指標。
2020年10月24日,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史昱醫師在第22屆APLAR中報告了他們最近發現的預測抗磷脂症候群(APS)患者血栓事件發生簡便而有效的指標,這可能為預防APS患者發生血栓事件提供新的思路!
01
小血栓,大危害!
抗磷脂症候群(APS)是一種以反覆發生的血栓形成事件和流產為主要臨床特徵,並伴有血清中抗磷脂抗體(APL)存在的臨床症候群。
歐洲的一項大樣本研究顯示,APS患者中總血栓事件發生率為87.9%[1],且在隨後10年隨訪的過程中31%患者發生血栓事件[2]。在APS引起的血栓事件中,最常見的包括深靜脈血栓、肺血栓栓塞、中風、急性心肌梗死等[2, 3]。
圖1:一項歐洲多中心研究中1000位APS患者發病時的症狀表現[1]
此外,研究發現APS患者10年總死亡率高達9.3%。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就是嚴重血栓形成事件,包括心肌梗塞、中風和肺栓塞[2]。
02
血栓如何形成?血小板要活化!
既然血栓的形成對APS臨床表現和預後影響這麼嚴重,今天我們就來說說APS中血栓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史昱醫師簡明扼要地向我們解釋了anti-β2GPI抗體(APS中的一種血清抗磷脂抗體)激活血小板的過程。
APS患者血清中有針對β2GPI的自身抗體anti-β2GPI,anti-β2GPI與呈開放構象的β2GPI結合為免疫複合體,並進一步與血小板表面GP I bα受體結合,促使血小板活化,釋放一系列血小板微粒(包括血栓素A2、血小板因子PF4等),這些微粒又進一步促進血小板黏附聚集和活化,最終形成血小板血栓,極大地增加了血栓事件發生風險。
圖2:血小板激活的機制(源自Yu Shi)
基於這樣的機制,史昱醫師提出用血小板活化相關指標來預測APS患者血栓事件發生風險的可能性。
03
預測血栓,這兩項指標很好用!
史昱醫師指出,已有研究證明:與血小板活化有關的血小板指數包括血小板分布寬度(PDW),平均血小板體積(MPV),大血小板率(P-LCR)。
因此,他們納入2010-2019年間就診於清華醫學院附屬醫院207位原發性APS患者[血小板不低於50(10的9次方)]。其中150位患者發生血栓事件,57位未發生血栓事件。他們發現:
①與非血栓組比較,血栓組的PDW,MPV,P-LCR均顯著升高(註:兩組間的年齡,白細胞計數,超敏C反應蛋白和補體C3均無差異)。
圖3:血栓組和非血栓組的實驗室檢測數據
②PDW和LA陽性是血栓事件發生的危險因素。
單因素邏輯分析和多因素邏輯分析中均對血栓事件發生有意義的指標為PDW和LA陽性。
圖4:單因素邏輯分析和多因素邏輯分析確定APS患者血栓事件的預測因子
多元回歸分析顯示,隨著PDW升高,尤其是PDW>13.6 fl後,血栓事件發生率顯著升高,說明PDW預測作用顯著。
圖5:PDW的多元回歸分析
③PDW結合LA陽性可以有效預測血栓事件。
ROC曲線顯示PDW結合LA陽性是預測血栓事件的有效值,且其AUC為0.796。預測的敏感度為72.0%,特異度為77.2%。
圖6:APS患者的ROC曲線分析
由此,史昱醫師指出,對於APS患者來說,PDW是預測血栓事件最簡單有效的指標,PDW升高和LA抗體陽性的患者更可能發生血栓事件。
對於這些最新前沿進展
青年風溼免疫科醫師持何種觀點?
醫學界特邀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風溼免疫科謝曉韻醫師分享她的見解~
謝曉韻 主治醫師
臨床上,APS以反覆血栓事件、復發性自然流產、血小板減少等為主要表現。其中,血栓事件也是影響疾病預後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臨床上對於APS疾病活動度缺乏統一和有效的評估體系,對於血栓風險的評估和治療方案的選擇,主要基於既往血栓發生部位、次數,以及抗磷脂抗體(aPLs)種類和滴度。更多準確和簡便易獲取的生物學標記亟待被發現和應用於APS患者血栓事件的精準預測。
本研究從APS血栓發生機制出發,圍繞血常規中與血小板活化的相關指標,包括PDW,MPV,P-LCR,通過臨床分析驗證了APS血栓組(n=150)對比非血栓組(n=57)這三個指標具有顯著性差異,並提出了PDW升高(>13.6 fl)聯合LA陽性對血栓事件的預測作用,為APS血栓風險因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對臨床上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例如血小板活化指標與aPLs的相關性,對血栓事件種類和嚴重血栓事件的預測價值,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探索。
專家簡介
謝曉韻 主治醫師
2012年畢業於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畢業後一直在湘雅醫院風溼免疫科從事臨床工作。期間,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課題一項,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兩篇。在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痛風等風溼免疫科常見疾病的診治方面,以及相應疾病的慢病管理、臨床研究和教學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
參考文獻:
[1]CERVERA R,PIETTE J C,FONT J,et al.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clinical and immunologic manifestations and patterns of disease expression in a cohort of 1,000 patients[J].Arthritis Rheum,2002,46(4):1019-27.
[2]CERVERA R,SERRANO R,PONS-ESTEL G J,et al.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during a 10-year period:a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study of 1000 patients[J].Ann Rheum Dis,2015,74(6):1011-8.
[3]趙久良,孫伊多,張遙,et al.原發性抗磷脂症候群107例臨床特點及血栓事件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內科雜誌,2016,55(5):386-91.
本文首發: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
本文作者:大月亮
文末觀點:謝曉韻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責任編輯:風禾 茜茜
版權申明
原標題:《抽個血,就能預測「抗磷脂症候群」患者血栓風險? | APLAR 2020》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