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免疫球蛋白對產科抗磷脂症候群死產的二級預防(上篇)

2020-12-04 牟方祥醫生

產科抗磷脂綜合症(APS)定義為在存在抗磷脂抗體(aPL)(即狼瘡抗凝劑(LA)、抗心磷脂抗體(aCL)或抗β2糖蛋白-I(aβ2GPI)抗體)的情況下復發妊娠 。

已知產科APS與妊娠併發症風險顯著增加有關,包括早產、妊娠早期或晚期損失、胎盤介導的併發症、先兆子癇(PE)和嚴重的PE、HELLP(溶血, 肝酶升高和低血小板症候群、對於新生兒胎齡(SGA)、宮內生長受限(IUGR)、血小板減少和圍生期窒息。在妊娠晚期併發症中,高aPLs水平與死產風險增加有關,死胎的發生率定義為在妊娠第20周後死亡,在死胎的第20周至第27周時為早期死產。儘管存在不同的定義,但在第28周後發生妊娠或晚期死產。

死胎協作研究網絡(SCRN)進行的一項大型、多中心、多種族、基於美國人口的前瞻性研究,已經證明了aPL和死胎之間的緊密聯繫。尤其是,在懷孕20周後,582例胎兒死亡中,aCL和aβ2GPI水平升高與死產機率增加3至5倍相關。換句話說,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在高危APS中尤其增加,即是在三重aPLs陽性、中等至高滴度的持續性aCL陽性或LA陽性的情況下,尤其增加了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此外,先前的流產次數已被確定為妊娠結局的關鍵預測因素。

用於預防產科APS不良妊娠結局的常規預防性治療包括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療,即低劑量阿司匹林(LDA)和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LMWH),旨在抵消與APS相關的血栓形成前狀態並改善胎兒胎盤交換。此外,羥氯喹(HCQ)作為一種附加療法出現,因為它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和輕度的抗凝集作用。確實,有關人類胎盤的研究表明,HCQ起到抗炎劑的作用,減少aPLs抗體與合體滋養層細胞的結合,恢復膜聯蛋白A5的表達,並拮抗aPLs抑制滋養層細胞遷移、侵襲和分化。

然而,大約20%的孕婦APS患者似乎不受常規療法的控制,尤其是在三抗體陽性的情況下。

在這些情況下,建議採取其他預防措施。其中,靜脈內免疫球蛋白(IVIg)是一種分餾的血液產品,已被批准在原發性和繼發性免疫缺陷中用作替代治療,並在幾種免疫介導的疾病(即初次免疫血小板減少、格林-巴利綜合症、川崎病,慢性炎性脫髓鞘多神經根神經病和多焦點的運動神經病變)。儘管尚未闡明其確切的作用機制,但IVIg似乎在其免疫功能的許多可能中,通過抑制和中和自身抗體、降低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改變細胞因子的產生、抑制補體結合、以及激活和抑制超抗原,發揮非特異性的免疫抑制作用。

第一例產前APS患者成功用標籤外IVIg治療以預防妊娠併發症可追溯到1988年。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臨床試驗和觀察性研究報導,單獨或與LDA,肝素和/或類固醇聯合使用IVIg治療的APS婦女,活產率增加,妊娠併發症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關於在產科APS中預防性使用IVIg的文獻證據都集中在復發性早孕流產的婦女上,而對IVIg在先前妊娠晚期流產(特別是死產)史上的婦女的保護作用知之甚少。

#抗磷脂症候群##懷孕##快問中醫超能團#@快問中醫

在本研究中,我們描述了四例妊娠(三例單胎和一對雙胞胎)中三例接受IVIg治療的死產史的APS患者。此外,我們對IVIg在有死產史的產科APS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了系統的文獻綜述。

病人的特點

表總結了3例經IVIg治療的具有死產史的產科APS病例。

(1) Ruffatti等描述了9例APS患者使用血漿置換(PEX)作為預防APS相關嚴重妊娠結局的預防性二線治療。只有1 / 9的婦女有死產史,並接受IVIg和PEX治療。

她是一名28歲的女性,患有血栓性和產科APS。她有兩次妊娠流產(妊娠第17周時流產,妊娠第24周時死胎)和血管血栓形成。另外,她具有MTHFR的C677T基因的純合突變。在確認懷孕時,她正在接受華法林的長期治療。在妊娠的第6周,將她轉移到LMWH,並在第7周開始預防PEX。此外,在妊娠的第18周前後添加了LDA。然而,在第29周,實驗室檢查顯示血小板計數減少,並且開始使用IVIg治療來控制血小板減少症。

(2)Shimada及其同事描述了一例38歲的產科APS婦女,在她的第一次妊娠(妊娠第7周)有自然流產史。儘管已接受潑尼松龍,LMWH和LDA的治療,但在第二次妊娠中仍出現輕度先兆子癇和IUGR,並在妊娠第22周導致IUFD。在非妊娠期,她的抗CL和抗β2GPI陰性,而LA陽性。儘管缺乏凝血因子XII,但在第三次懷孕之前就開始了LDA治療。確認懷孕後(自然受孕後單胎妊娠),開始使用普通肝素(最大劑量12,000 IU /天)和潑尼松龍(最大劑量40 mg /天)。

另外,在妊娠的第12周加入了IVIg的預防性治療,安排如下:第20周每天5天,每天20克;第16周的2天每天20克;第20周和第22周20克;第24和28周每天2克/天,每天20克;第32周的5天每天20克/天。

(3)Watanabe及其同事描述了三例IVIg聯合抗凝劑和類固醇治療的嚴重產科APS。其中只有一例有死產史。她是一名35歲的女性,患有血栓和產科APS,在24歲時被診斷為兩次妊娠失敗(妊娠24周發生IUFD,妊娠29周發生死產)和第一次妊娠後發生產後腦梗塞。 她具有三重抗體陽性,並且在受孕前接受了LDA和華法林治療。在確認懷孕後,停用華法林,並開始用LMWH和潑尼松龍(最大劑量20 mg /天)治療。此外,在妊娠的第7周左右,她接受了為期5天的IVIg療程(400 mg / kg劑量)以預防妊娠併發症。

未完待續。

翻譯文獻:

Urban M L , Bettiol A , Serena C , et al.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for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tillbirth in obstetric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 case series and systematic review of literature[J]. Autoimmunity Reviews, 2020, 19(9):102620.

相關焦點

  • 2019 EULAR建議:成人抗磷脂症候群的管理要點一覽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2019年5月,歐洲抗風溼病聯盟(EULAR)發布了成人抗磷脂症候群的管理建議。文章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回顧系統性綜述以及專家觀點的文章制定成人抗磷脂症候群的管理建議。最終共提出了3條總體原則和12條管理意見。
  • 抗磷脂症候群的處理
    抗磷脂綜合症(APS)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現為血管血栓形成和/或妊娠發病, 在抗磷脂抗體的血清測試持續呈陽性。APS的管理重點在於預防這些臨床事件以及這些事件造成的慢性損害。對於血栓性APS患者,大多數情況下建議長期抗凝治療。儘管直接作用的口服抗凝藥有希望代替華法林預防APS患者的血栓形成,但從最近的試驗結果來看這種可能性較小。
  • 抗磷脂症候群,真有那麼可怕麼?
    晨起時關節僵硬, 查出抗磷脂症候群 最近,我院產科208區收治了一位妊娠合併抗磷脂症候群、妊娠期肝功能異常的特殊患者王女士。
  • 流產的原因竟然是「它」 解讀抗磷脂症候群
    在風溼免疫科門診,我們經常碰到一些愁眉不展的育齡期女性,她們因反覆流產或者多次人工輔助生殖失敗而不能實現媽媽夢。那麼讓寶媽和寶寶失之交臂的罪魁禍首是什麼呢?一項大型回顧性研究表明,在發生妊娠丟失、但沒有自身免疫病史的患者中,抗磷脂抗體陽性率約為9%,抗磷脂症候群是導致妊娠失敗的重要禍端。
  • 專家:警惕抗磷脂症候群
    在風溼免疫科門診,經常碰到一些愁眉不展的育齡期女性,她們因反覆流產或者多次人工輔助生殖失敗而不能實現媽媽夢。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醫師張建瑜提醒,當出現不明原因的血栓、習慣性流產、不孕不育、移植後反覆胎停、不著床、過敏等情況時,一定要警惕抗磷脂症候群,儘早到醫院進行免疫方面的篩查。
  • 再次懷孕,遇到抗磷脂症候群如何精準保胎?
    在反覆流產病因中,免疫及血栓類因素就佔到一半以上,以抗磷脂症候群為例,懷孕後該如何精準保胎呢? 抗磷脂症候群(APS)在反覆流產(RSA)患者中約佔5%-20%,是RSA最重要的可治病因之一。APS出現病理妊娠概率為51.0%-68.4%,主要表現為早期反覆流產、死胎、子癇前期、胎盤功能不全、胎盤早剝、晚期早產、≥2次不明原因的體外輔助生殖失敗、血栓形成。
  • 抗磷脂症候群,這有是種什麼病?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也稱為抗磷脂抗體症候群(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syndrome,APLS),是指由抗磷脂抗體引起的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使患者處於高凝狀態而導致的一系列臨床症候群。
  • 孕期反覆流產、病態妊娠,要當心「抗磷脂症候群」!
    於女士做了很多檢查,但是自身免疫系統相關的檢查並沒有做過,醫生建議於女士再做一次這方面的檢查。結果很快出來了,於女士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她患有一種並不少見的疾病叫「抗磷脂症候群(APS)」。給予抗凝、激素等治療,雖然32周分娩,後來卻因嬰兒體重極低而夭折。
  • 非經典抗磷脂抗體在中國抗磷脂症候群患者中的臨床表現(上)
    包括LA,IgG aCL和IgGaβ2GPI在內的經典aPL與動脈血栓形成和靜脈血栓形成均顯著相關,而包括IgG aPS,IgM aPS,IgG aPI和IgG aPC的非經典aPL與動脈血栓形成顯著相關,但沒有靜脈血栓形成。
  • 劉湘源教授:復發性免疫相關不良妊娠的診治進展及思考
    1.3 復發性不良妊娠與免疫相關的化驗指標 如果復發性不良妊娠患者出現以下指標,往往提示與免疫相關:自身抗體(抗核抗體譜,抗磷脂抗體譜,抗甲狀腺抗體和抗生殖抗體等)陽性;封閉抗體陰性,與配偶HLA的組織相容性高;免疫球蛋白多克隆增高和補體降低;淋巴細胞亞群(外周血CD56+CD16+NK細胞比例
  • 小兒抗磷脂症候群的治療與飲食
    抗磷脂症候群(APS)是由抗磷脂抗體(APL抗體)引起的一組臨床徵象,是一種免疫紊亂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血栓形成和血小板減少等。雖然該疾患在成人多見,但兒童也有發生。兒童抗磷脂抗體症候群以女性更為常見(男女之比約為2∶3)。發病年齡為8個月至16歲(平均為10歲)。表現為反覆動脈或者靜脈血栓。
  • 小兒高免疫球蛋白E症候群的診斷與治療
    高免疫球蛋白E(hyper-IgE)症候群是一種相對罕見的疾病,以血清IgE水平顯著增高(常超過2000U/ml)、皮膚和下呼吸道反覆發生嚴重葡萄球菌感染、肺膨出、慢性瘙癢症、骨骼和牙齒發育異常為特徵。患者的中性粒細胞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嚴重趨化性缺陷。遺傳類型尚不清楚,但家族發病的趨勢提示其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可見散發病例。
  • 抽個血,就能預測「抗磷脂症候群」患者血栓風險?
    原創 大月亮 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 收錄於話題#APLAR 20204個血小板指數(PDW、MPV和P-LCR)是預防APS血栓事件發生簡單而有效的指標。2020年10月24日,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史昱醫師在第22屆APLAR中報告了他們最近發現的預測抗磷脂症候群(APS)患者血栓事件發生簡便而有效的指標,這可能為預防APS患者發生血栓事件提供新的思路!01小血栓,大危害!
  •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微信專欄】之349 自身免疫性疾病子癇前期的防範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和抗磷脂症候群(APS)患者妊娠期子癇前期發生的風險更高。對SLE和APS患者在妊娠期間子癇前期發病機制的理解有助於解釋這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為什么子癇前期發生率增加。對高危SLE和APS患者的子癇前期進行早期預測和識別,對這些高危患者進行密切監測和治療,是改善不良母兒結局的關鍵。對高危SLE和APS患者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預防治療是迄今為止最好的子癇前期的預防方法。
  • 抗磷脂症候群的皮膚表現知多少?
    抗磷脂症候群(APS)是一種以反覆動靜脈形成、流產、血小板減少及血抗磷脂抗體持續陽性為特徵的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包括皮膚在內的全身任何器官。臨床上皮膚表現可作為其首要症狀,多見於網狀青斑、皮膚潰瘍壞死、指端壞疽、假性血管炎病變和Degos病等。了解APS的皮膚表現對其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十分重要。
  • 抗磷脂症候群引起的復發性流產是怎麼回事?如何治療和保胎?
    女性復發性流產的病因都非常複雜,有遺傳的問題、有內分泌的問題,也有免疫的問題。其中,因為免疫因素導致的復發性流產,有3成以上的患者是由於抗磷脂症候群引發的。廣東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郭仲傑指出,抗磷脂抗體實際上不是一個抗體,而是一組抗體。目前人類已知的抗磷脂抗體有20多種,這些抗體在體內總是跟磷脂結合併且誘發免疫反應。在人體,磷脂是廣泛存在的。在神經系統有大量的磷脂,在血管系統也有大量的磷脂。磷脂抗體可以跟血管內皮細胞上面的磷脂相結合之後誘發免疫反應,免疫細胞會去攻擊血管內皮。
  • 抗磷脂症候群如何診斷?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抗磷脂症候群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 作為引發流產的常見風溼病之一而被公眾矚目。它常跟系統性紅斑狼瘡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共存,但也可以單獨存在。我們知道 APS 主要帶來:血栓事件、妊娠失敗、心臟瓣膜病、網狀青斑、神經系統病變等。
  • 免疫球蛋白--體液免疫監測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lg)是由漿細胞合成分泌的一組具有抗體活性的球蛋白,存在於機體的血液體液、外分泌液和部分細胞的膜上。Ig有著極為重要的生理功能,血清及體液Ig含量可因疾病而發生變化。Ig的異常變化可反映機體的體液免疫功能狀態,與臨床表現相結合,有助於感染性疾病、免疫增生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等的鑑別診斷、疾病監控和預後。
  • 從機制到治療:全面解讀抗磷脂症候群腎病
    抗磷脂症候群(APS)是一種常見的由病理性抗磷脂抗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特點為血液循環中存在抗磷脂抗體(aPLs),血管血栓和妊娠併發症。抗磷脂抗體可導致多種腎臟表現,如腎臟大血管血栓,腎動脈狹窄和一系列腎臟損害—稱之為抗磷脂症候群腎病(AP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