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血可做多項檢驗!血檢流水線讓檢測速度「飛起來」

2020-12-03 瀟湘晨報

血糖、血脂、肝功、甲功幾個檢查項目,只需抽一管血,一次化驗就可以搞定。日前,市中心醫院引進的一臺先進的生化免疫流水線讓這個想法變成了現實。在市中心醫院鐵東院區檢驗醫學科,一臺超過十米,連接著眾多檢測終端的組合設備讓人眼前一亮。這個生化免疫流水線功能強大之處在於,將原來需要分別獨立操作的三臺生化檢測和一臺免疫系統檢測設備完美的串聯起來,組合成了一臺功能強大超級豪華的血液樣本檢測「群」。

市中心醫院鐵東院區檢驗科副主任楊衛紅介紹說,以前到醫院來化驗可能你就要抽好幾管血,現在有了這臺設備之後,抽一管血就能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而且速度也提高了好幾倍。隨著一個個血液樣本被傳送至不同終端,這些樣本的檢測結果也會按照醫生診療需要直接呈現出來。

記者看到,雖然設備在高速運轉,可流水線旁卻少有醫務人員操作的身影。據了解,原來流水線上的一臺設備就需要兩個工作人員操作,現在整個流水線就用一、兩個人就可以把所有的工作完成了。在方便了患者的同時,也大大節省了人力。全媒體記者 鐘鳴

【來源:千山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3毫升血可測157個項目 出檢驗報告時間縮短40%
    今後,患者只要抽3毫升血就能測157個生化和免疫項目,2.5小時後可取檢驗報告,等候檢驗結果時間比之前縮短了40%,並且全程自動化,更準確,更高效。1管3毫升血就能測157個項目 小孩子到醫院做檢驗,最怕的就是抽血。「智能化整合實驗室上線後,深圳三院99.9%的患者做生化和免疫檢驗都是1管血搞定。」深圳市三院檢驗科負責人曲久鑫透露,智能化整合實驗室落地後,1管3毫升的血量樣本最多可完成157個生化免疫檢測項目,減輕了兒童、老人及特殊人群的採血負擔。
  • 驗血能否只抽一管血?
    ■商報記者 張婷 實習生 黃冉  檢查一項要抽一管血,是幾乎每個去醫院抽血化驗的人都會遇到的事。不料,這事卻被患者質疑:為啥不能只抽一管血就做完所有的化驗呢?  為何不用一管血完成所有檢驗  1月2日,王女士在鄭州市婦幼保健院看病,被要求做血常規和傳染病三項化驗。
  • 「特寫」HIV檢測之爭:選擇尿檢還是血檢?
    「做什麼檢查?現在都這麼晚了,醫院都下班了。」「HIV檢測。如果門診下班了,急診可以做麼?」「急診不做的,醫生5點半就下班,你試試吧。」幾分鐘前的這段對話一直圍著吳函轉,他知道這裡還夾著身邊那些被好奇支起來打量自己的旁人眼光。2天前,激素戰勝了理智,吳函和網上聊起來的男性網友發生了無保護性行為。
  • 國內超30%感染者未被發現 HIV檢測選尿檢還是血檢?
    如果門診下班了,急診可以做麼?」「急診不做的,醫生5點半就下班,你試試吧。」幾分鐘前的這段對話一直圍著吳函轉,他知道這裡還夾著身邊那些被好奇支起來打量自己的旁人眼光。2天前,激素戰勝了理智,吳函和網上聊起來的男性網友發生了無保護性行為。
  • 明明一管血可以多個指標,為什麼要抽好幾管血,不會導致貧血嗎?
    經常有患者提問,醫生呀,聽說一管血可以查很多指標,為什麼一次要抽那麼多管的血,這樣天天抽血,不會貧血吧!一管血確實可以檢測多項指標,現在的檢測技術很先進,只需要一管血液,可以查好幾十個指標。例如抽血查生化全套,只需要一管血,可以查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血糖,電解質等幾十個指標。但是,抽血查生化的血液,不能用來查血常規、凝血功能、腫瘤指標、B肝或者愛滋病等指標,這些項目,需要另外來抽血,採用不同的採血管,裡面添加的抗凝劑或者其他製劑是不一樣的。
  • 3毫升血可測157個項目!中國首家智能化整合實驗室落地深圳市三院
    今後,患者只要抽3毫升血就能測157個生化和免疫項目,2.5小時後可取檢驗報告,等候檢驗結果時間比之前縮短了40%,並且全程自動化,更準確,更高效。深圳市三院院長劉磊表示,這將進一步提升醫院的綜合診療能力、服務能力,進一步打造智慧化醫院,目前,醫院已擁有智能化整合檢驗和感染性疾病檢驗兩大特色平臺,將為大灣區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 這種標本採集前需要先扔掉一管血!
    話題來源 一天,和實習同學聊天過程中,他問我:「在其他醫院實習的同學說,凝血四項採集前要先扔掉一管血,才可以採集血標本,是這樣的嗎?怎麼咱們科老師採血時沒有這樣操作?」
  • 抽了2管血,如果和孕檢血尿常規一起檢得抽四...
    前天一早去醫院做的糖耐。自此,孕早中期的幾項非常重要的大檢查都順利通過了。沒做和即將做糖耐的孕媽們不要緊張。在這裡和你們分享一下糖耐檢查的過程。糖耐檢查需要早上空腹去醫院,孕媽們最好由一位家人陪同前往。
  • 血細胞形態學檢查在血常規檢查中的應用
    血常規檢驗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檢測項目,能夠檢測血液中的多項指標,醫生通過對相關指標的分析,能夠對疾病的早期發現、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臨床中血常規檢驗多是採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自動化的儀器能夠提高檢驗的效率,減少人工的工作強度,但有時候細胞形態結構複雜,變化多端,導致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在異常細胞的篩選上不能準確識別出體積過大、細胞和異常的血液細胞,特別是異型淋巴細胞、幼稚細胞、有核紅細胞,從而導致漏診和誤診[1]。
  • 無創血檢可提前4年發現癌症
    ctDNA已被證明在癌症的非侵入性檢測、晚期癌症的個體化治療,以及治療期間和治療後的監測方面具有重要價值。日前,復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和人類表型組研究院聯合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等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成果稱,團隊開發的一種非侵入性的血檢——ctDNA甲基化多癌篩查技術PanSeer,或能在常規診斷前4年對5種常見的癌症做出早期檢測。
  • 化驗完的血去哪了?揭秘抽血化驗「背後的故事」
    ,並不是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樣一滴血就能夠了,可以說除了血常規用血量較少以外,其他檢測項目都至少需要一毫升或數毫升血。 並且很多化驗項目是需要將患者抽的血離心後,選取血清部分才能做檢測的,也就是說如果抽2毫升血液,經過離心後才能提取大概1毫升血清。 現在各大小醫院的檢驗科基本都是全自動儀器,一次可以進行很多項指標參數的檢測,每一個項目都需要血清,這可不是一滴血就能完成的任務!
  • 我做了一次價值3999元的基因檢測,發現原來是這樣的(上)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朱莉的血檢結果顯示,她是BRCA1基因突變攜帶者,罹患乳癌的風險估計達87%,而患卵巢癌的風險有50%,而她的母親、外祖母和姨媽均死於癌症。明星光環下的BRCA1/2而且她也確定流水線上,有個工人有很大機率生病罷工,所以為了整個廠不垮,她決定停掉整條流水線,以保證其它流水線順利運作。這是朱莉根據家庭病史情況及自已的檢測結果所做的決定,但這也讓基因檢測步入了不少人的視線內。而基因檢測,就是發現「工人」是否生病的一個可能性篩查。
  • 這些廠家的血細胞分析儀,你了解多少?(附自主研發企業名錄)
    20世紀初期,莫爾德蘭採用光電器進行血細胞計數;1947年拉格克蘭茨採用高效光電倍增管加上光電掃描技術及暗視野照明法進行血細胞檢測分析,克服了莫爾德蘭光電法中存在的問題,可試用於臨床;1958年,庫爾特在前人的基礎上,採用電阻率變化與電子技術相結合的方法,研製出性能比較穩定、操作比較方便的血液分析儀,稱為庫爾特電子血球計數器。
  • 孕期產檢一共要抽多少管血?做完的孕媽給出答案,看著都疼
    那麼,究竟在孕期一共要抽幾管血呢?來看看走完「流程」的孕媽給出的答案——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1、HCG血檢抽血量:3毫升左右,約在同房8~11天後檢查,一次抽1管血。4、血型檢查抽血量:約3毫升,在第一次產檢時檢查一次即可,1管。目的:主要是為了方便醫生判斷胎兒發生ABO溶血或Rh溶血的可能性,此外,還可檢查出孕媽是否是Rh陰性血(俗稱熊貓血),以防止將來孕產過程中需要輸血時,能夠提前備好血源,防止發生意外。
  • 抽管血就知道癌細胞去哪了 抗擊腫瘤還有這些招
    原標題:抽管血就知道癌細胞去哪了 抗擊腫瘤還有這些招   CTC檢測先進在哪?  更早發現癌細胞轉移  目前監測癌細胞轉移一般通過影像學資料,做CT、核磁共振,其缺陷在於,只有癌細胞已有遠處轉移的症狀後才會在CT上顯現出來。CTC檢測能夠比影像檢查提早14周左右。
  • 為什麼一到醫院就要抽血?抽出來的血,最終去了哪裡?
    小亮看著自己的體檢報告上的結果,心裡一驚。醫生看了眼報告,告訴他三個月後再來複查,即便如此,小亮仍然心裡有個疙瘩。血常規是體檢裡最常見的指標,基本只要來到醫院,醫生都會讓抽幾管血,它可以查血糖、血脂、貧血等,近幾年血常規裡加了很多腫瘤標誌物的檢查,很多人就好奇,這樣一項簡單的血常規可以發現癌症蹤跡嗎?
  • 新型血檢 3天內指導肺癌的靶向藥使用
    由於這些靶向藥與基因變異的關係,好比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所以,肺癌基因精準檢測,是確保患者能夠合理選用最佳靶向藥的關鍵前提。基因檢測怎麼做?大多數的肺癌患者,通常會接受侵襲性組織活檢(直接取下鮮活腫瘤組織樣本送檢)。
  • 抽管血就知道
    記者日前從天津市腫瘤醫院獲悉,天津首個循環腫瘤細胞檢測系統落戶腫瘤醫院。該院檢驗科主任張鵬教授表示:「現在只需抽患者10毫升血液,就能檢測出癌細胞有沒有經血液轉移擴散。」「腫瘤轉移是一個複雜隱秘的過程。具有轉移潛能的腫瘤細胞脫離腫瘤組織,通過外周血液循環轉移到血液、骨髓、淋巴結或其他器官,這些腫瘤細胞就稱為循環腫瘤細胞。」
  • 新血檢方法可提前16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病
    新華社華盛頓1月24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等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醫學》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開發出一種血液檢測方法,在患者出現症狀16年前就能發現阿爾茨海默病跡象。醫生在未來有望通過這種方法快速、廉價地檢測各類神經退行性病變。
  • 護士把血常規的血倒進了生化管,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