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此次日本大地震所產生的核洩漏汙染的影響,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家居建築裝飾材料中放射性汙染問題日益為大眾所關注。
放射性核素由於其不穩定的原子核結構,會自發地放射出某種射線,並變成另一種核素,這一過程稱為核衰變。放射性核素進行核衰變產生的射線主要包括α、β和γ射線,其性質不同,其中α射線的電離能力**強,穿透能力**弱,是造成人體內輻射損害的主要射線,γ射線的電離能力**弱,但穿透能力**強,是造成人體外輻射損害的主要射線,β射線的電離能力與穿透力介於α、γ射線之間。
天然放射性物質的放射危害主要有兩方面,即體內輻射和體外輻射。體內輻射是指放射性核素在體內對人體細胞基本分子結構的電離,破壞分子結構和細胞而造成傷害。體外輻射主要是指具有強穿透能力的γ射線從人體外照射人體後所產生的生物效應,如放射性水平太高的話,會對人體內的造血器官、神經系統、生殖系統和消化系統造成損傷,嚴重者誘發癌變導致死亡。
放射性物質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各種對象中,人們家庭裝飾和建築材料中如陶瓷、石材、牆體材料等不同程度存在放射性物質。考慮到各种放射性核素在自然界中的存留量、輻射類型以及射線粒子的能量等因素,真正須引起警惕的是鐳-226、釷-232和鉀-40。其中釷-232和鉀-40帶來的主要是外輻射問題,鐳-226的情況比較複雜,它一方面放射較高能量γ射線,產生外輻射危害,另一方面它衰變後可產生氡氣體,也可產生內輻射危害。這些放射性物質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放射性物質可通過呼吸吸入,皮膚傷口及消化道吸收進入體內,引起內輻射,y輻射可穿透一定距離被肌體吸收,使人員受到外輻射傷害。內外輻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狀有疲勞、頭昏、失眠、皮膚發紅、潰瘍、出血、脫髮、白血病、嘔吐、腹瀉等。有時還會增加癌症、畸變、遺傳性病變發生率,影響幾代人的健康。一般來說,身體接受的輻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狀越嚴重,致癌、致畸風險越大。
為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權益,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我國於2001年 12月10日發布的GB6566—2001《建築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強制性標準中,對建築主體材料和裝修材料的放射性水平作了明確的規定,標準規定A類裝修材料產銷與使用範圍不受限制,B類裝修材料不可用於住宅、老年公寓、託兒所、醫院和學校等民用建築,C類裝修材料只可用於建築物的外飾面及室外其他用途。
因此消費者在選購建築和裝飾產品時,要留意其放射性水平,屬於哪一類別的產品,對產品有異議時,可以請專業的檢測機構檢測一下放射水平,以保護自身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