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弱婦孺走向前線、居民焚屋絕不資敵,亞美尼亞的悲壯是一個教訓

2020-12-05 火星方陣

文/行走斯圖卡

最近幾年來,川普總統連續向中國發動了貿易戰、科技戰和極限施壓,中國也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戰,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美兩國都承受了相當大的損失。但在這個過程中,國內總有一些人在嚷著「美國太強了,向美國投降反而更好」這樣的言論,現在讓我們看看一個實例,放棄抵抗會有什麼結果。

前幾天,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圍繞納卡地區的衝突,以一份「全面停火協議」暫時停止了,但是圍繞這份協議的爭議依舊沒有停止,因為在很多亞美尼亞人看來,這份協議就是一份投降書。根據停火協議,亞美尼亞必須將納卡的克爾巴賈爾、阿格達姆、拉欽等多個地區移交給亞塞拜然,當地的亞美尼亞人只能離開自己的故鄉,前往亞美尼亞。

這場戰爭對亞美尼亞來說是悲壯的,在土耳其的幫助下,亞塞拜然擁有更加強大的軍事力量,軍隊動員規模是亞美尼亞的3倍、重型裝備則是6倍,戰爭中的亞美尼亞人承受了慘重的人員傷亡,老弱婦孺都拿起武器,準備走向前線;一些亞美尼亞軍人和民兵拒絕放下武器,他們準備組成遊擊隊,繼續抵抗亞塞拜然到最後一顆子彈;更加讓人動容的,很多亞美尼亞人在撤離時,一把火焚燒了自己的房子,絕不留給亞塞拜然。

在亞美尼亞國內,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也承受了巨大的政治壓力,民眾反對這樣的停火協議,這等於是將大片土地割讓給亞塞拜然,抗議和騷亂每天都在發生,有消息稱,一些反對派人士和強硬軍人準備發動政變,推翻帕希尼揚內閣、組建新政府並退出停火協議。

說實話,亞美尼亞並沒有徹底輸了,他們還有一些地盤,俄羅斯也控制著當地的一些交通要道,但是戰爭的結果就是亞美尼亞「割地賠款」,這是21世紀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這還是亞美尼亞進行了卓絕抵抗,自身損失慘重,但也差點讓亞塞拜然軍隊吃不了兜著走,也只是換來這樣的局面——如果不進行抵抗,將會是怎樣的結果?

很多網友都很同情亞美尼亞,對亞塞拜然和土耳其也沒有好感,但是不管衝突起因是什麼,這個世界是一個現實的世界,對於亞美尼亞要求退出停火協議的呼聲,俄羅斯總統普京直接警告,「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因為俄羅斯並不希望被亞美尼亞捲入戰爭.在此前的衝突中,俄軍只是做了最基本的事情:確保亞美尼亞本土沒有被亞塞拜然入侵,而亞塞拜然實際上也沒有攻擊亞美尼亞本土的意願。

亞美尼亞的遭遇是一個深刻的教訓,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我們沒有任何退路,如果一開始繳械投降,所有膽子大些的肯定會跟著美國一起撲上來咬一口,不管平時是狼還是羊,都會想辦法分一杯羹,就跟亞美尼亞一樣,跟前蘇聯解體一樣,有人會覺得惋惜,但很可能不會有其他國家願意伸手幫一把。

面對強盜,不抵抗就投降是懦夫的行為,也不是一個大國該有的行為,對於美國的極限施壓和訛詐,唯一的應對方式就堅決鬥爭到底,從川普打到拜登,如果拜登還想繼續打,那我們繼續奉陪,不管換幾屆,我們一定奉陪到底!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屠殺:30多萬軍民慘遭殺害,為何大多數都是老弱婦孺
    可是在南京城6周的大屠殺中,30多萬軍民慘遭殺害,其中大多數是老弱婦孺。為什麼這麼多老弱婦孺喪生呢?為什麼他們事先沒有疏散?一個倖存者說出了這個理由,他就是路洪才。一九三七年,日軍二十餘萬人大舉進攻南京,無數潰兵和難民逃亡。難民們謠傳日軍會很快將路洪才殺死,勸他趕快逃走。路家人頓時驚慌起來。那時母親臨產行動不便。
  • 南京大屠殺,為什麼那麼多老弱婦孺被殺害?一位倖存者講述了原因
    南京大屠殺中,為何有那麼多老弱婦孺被害?一位倖存者說出了原因作為中國人,想必沒有人不知道南京大屠殺這場空前絕後的國難。在一個多月的血腥屠殺中,南京有30多萬軍民被殺害,並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和老弱婦孺。災難後,舉國震痛,人們紛紛痛斥日本人的暴行和南京政府的無能。
  • 南京大屠殺中,為什麼那麼多老弱婦孺被殺害?一位倖存者講述了原因
    南京大屠殺中,為何有那麼多老弱婦孺被害?
  • 南京大屠殺中,老弱婦孺被姦污到什麼程度?牧師:未料到如此恐怖
    一位在南京大屠殺中,救助多位老弱婦孺的牧師,記錄下了最恐怖的一幕!  那麼,在南京大屠殺中,老弱婦孺被姦污到什麼程度呢?  今天,我們通過一位美國牧師的記載,揭開日軍姦污凌辱老弱婦孺的暴行!  這位美國牧師叫約翰·馬吉,讀者可能對這位牧師不熟悉,但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真實南京大屠殺的影視資料,就是這位仁兄拍攝的,他冒著生命危險,拍攝了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的各種慘無人道的暴行。成為今天研究南京大屠殺歷史最重要的影視資料!
  • 南京大屠殺中,為何有那麼多老弱婦孺被害?一倖存者說出了原因
    作為一個國家的首都,面臨這樣的災難,可謂是國之大恥。即使到了今天,每每提起南京大屠殺,很多人都忍不住會咬牙切齒。有這麼一個現象,在南京大屠殺之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遇難者都是老弱婦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一名叫做路洪才的倖存者說出了其中的原因。
  • 史料解讀:南京大屠殺中,老弱婦孺被姦污到什麼程度?牧師:未料到如此恐怖
    一位在南京大屠殺中,救助多位老弱婦孺的牧師,記錄下了最恐怖的一幕!那麼,在南京大屠殺中,老弱婦孺被姦污到什麼程度呢?今天,我們通過一位美國牧師的記載,揭開日軍姦污凌辱老弱婦孺的暴行!約翰·馬吉在給友人麥金牧師的信中,寫下這樣幾段日軍的獸行:「我曾送一個15歲小姑娘到醫院,她告訴我事情經過。她的哥哥、嫂嫂、姐姐和父親、母親被當著她的面用刺刀殺死,然後她被帶往一個軍營,那裡有200~300個士兵。
  • 南京大屠殺中,為何有那麼多老弱婦孺被害?一位倖存者說出了原因
    這些漢奸混在難民中到處散播日軍尊重老弱婦孺,不危害老人婦女和兒童的謠言。當時情況複雜,不少民眾聽信了漢奸的謠言,一些來不及逃走的老弱婦孺便選擇就地留了下來。日軍既然不殺老弱婦孺,而且當時要帶著老人小孩和孕婦逃走也非常危險,在難民群中很容易走丟或者遇到土匪襲擊。所以路洪才的父親帶著家中年輕的男人——6歲的路洪才和15歲的大舅兩人跑到江邊的漁好灘去,與一群難友挖了一個地洞躲藏。
  • 從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到百年世仇
    ,公元301年,就定基督教為國教,成為一個單一宗教國家。兩國又開始日常打仗,結果土耳其戰爭部長帕夏的部隊在前線被俄軍打得大敗,驚恐之餘,必須要給國家一個交代,憑啥吃敗仗了。 帕夏心生一計,頗有懂王的作風,大吼一聲: 「都怪亞美尼亞人,所以我們打敗了!」
  • 直擊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衝突前線 (2/4)
    直擊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衝突前線 (2/4) "← →"翻頁 亞美尼亞方面表示,正為進行長期戰爭做準備。
  • 大新聞大歷史:亞塞拜然跟亞美尼亞打來打去爭的啥?
    高加索山脈是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山脈南邊有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排列在一起就像一個直角三角形,高加索山脈就是三角形的斜邊,三角形的北部頂端那個角是喬治亞,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就在這個三角形的底端,亞塞拜然在東,亞美尼亞在西。亞塞拜然跟亞美尼亞之間有一個地方,叫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簡稱納卡地區。
  • 俄軍公布納卡前線照片,亞美尼亞騙了全世界,民眾要親美首腦陪葬
    根據前線俄軍拍下的照片顯示,納卡地區的戰鬥比想像中激烈得多,隨處可以看到屍體,絕大部分都是亞美尼亞/納卡士兵的,用屍橫遍野這種大詞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評價此次衝突時表示,已經不能用衝突來形容了。這就是國與國之間的一場現代化戰爭,雖然兩個國家的人口加起來不過1300萬人左右,但是激烈程度跟近年來多場戰爭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 放開那些老弱婦孺,別衝他們來!
    這些「人」四處襲擊老弱婦孺,頓時哭聲四起。「黑人生命很重要」和Antifa襲擊了一對正在離開集會的年長夫婦。他們用擴音器對老人大聲侮辱、跟蹤騷擾,兩名極端女子還試圖毆打老人,對著老人大聲尖叫。「黑人生命很重要」和Antifa追趕一個家庭,對他們進行騷擾。那些人跟著他們大吼大叫,敲鑼打鼓。家庭成員流下眼淚。年幼男孩不停的問發生了什麼事。
  • 婦孺造句和解釋_婦孺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婦孺(fù rú)。近義詞有:婦幼。 [老舍《四世同堂》:「日本人要節省糧食,所以任憑婦孺出走。」] 婦孺參考例句: 1、老弱婦孺皆受益,又防又治社區醫。 2、婚姻法的宣傳,要做到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 越南再從北歐接回老弱婦孺,安全、強大的國家成為每個公民的依靠
    2020年6月初,真實版的「戰狼」儼然已經上演: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各職能機關從北歐國家接回越南公民,其中老弱婦孺佔了大多數。在幾天之間,越南開始從全球各國接回公民,越南公民也表達了對國家的感激、熱愛。越南再從北歐接回老弱婦孺,也體現了安全、強大的國家成為每個公民的依靠。
  • 奈及利亞空軍誤轟炸 或致170人死多為老弱婦孺
    在這起事故發生地點派有人道工作者的無政府組織「無疆界醫生組織」指出,經過當地居民及社區領袖提出的線索及數據,死亡人數應為170人。  無疆界醫生組織的總經理傑歐舒進一步說明:「該數據還必須經過查核確認。」該組織強調說,轟炸行動發生在人道救援正在進行時,大部分罹難者都是老弱婦孺。
  • 反擊土耳其,亞美尼亞興奮:敘利亞譴責奧斯曼帝國實施種族大屠殺
    亞美尼亞方面報導稱在2月18日,受到土耳其全面扶植的亞塞拜然士兵與在亞美尼亞停火線上死亡,亞塞拜然國防部報告說,由於亞美尼亞武裝部隊違反了前線停火,亞塞拜然軍隊的一名士兵被殺。亞塞拜然士聲明說:「 2月18日,嚴重違反前線停火的亞美尼亞武裝部隊再次發動攻擊。由於敵人開槍,亞塞拜然軍隊的士兵阿萊斯克·塞穆爾·埃爾達爾·奧盧被殺。」
  • 澎湃思想周報|亞美尼亞戰敗之後;馬克龍的「共和價值」危機
    不過根據停戰協議本應在本周早些時候完成的交接工作,卻又由於納卡前線的混亂局面而陷入混亂,並且被一再拖延。但針對已經重新由亞塞拜然接管的領土,阿利耶夫當局正在謀劃一項「極具野心」的重建計劃,旨在徹底重建這一地區。阿利耶夫在視察新佔領土時表示,當地將建起政府機構、公共服務機構、學校以及醫療設施,與此同時街道、公園等基礎設施也將一應具備,而一座勝利紀念碑也將會在當地豎起。
  • 亞塞拜然突襲亞美尼亞,找回強大感覺
    炮彈落在亞美尼亞的前線城市。俄羅斯專家維克託·穆拉霍夫斯基認為:「亞塞拜然使用以色列』羅拉『彈道飛彈可能會對人道主義局勢造成負面影響。」 「在人口稠密的地區使用如此強大的彈藥是非常危險的。這種以色列彈道飛彈具有強大的破壞力,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半噸彈頭的飛彈。」據報導稱,亞塞拜然用以色列『羅拉』戰術彈道飛彈被用來摧毀連接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和亞美尼亞土著領土的橋梁。
  • 中國人度假的這8天,那邊70歲白髮老人和女人們正衝向前線…
    我們所有人都必須致力於一個單一的目標:勝利!」 亞塞拜然方面則放出豪言: 要完全將亞美尼亞勢力,從納卡地區驅趕出去。 但在這場看不到盡頭、前景也不容樂觀的衝突中, 戰火給雙方人民造成的痛苦,卻絲毫不弱於世界上其他的任何一場戰爭。
  • 納卡衝突:納卡地區為什麼會成為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死結?
    如今納卡地區是一個不被國際承認的「納卡共和國」,面積約1萬平方公裡,人口僅15萬,亞美尼亞人約佔90%。這個以亞美尼亞人為主的地區,長期以來都歸屬於亞塞拜然,這樣的行政劃分是怎麼來的,又是怎樣成為雙方心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