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養豬」串起種養結合「生態鏈」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智能養豬」串起種養結合「生態鏈」

  2018年4月,重慶鼎圜農業有限公司與綦江區達成合作意向,在三角鎮塘埡村共同建設一個生態養豬場——重慶市綦江區鼎圜農業桐埡種豬場。該場總投資9000萬元,佔地400畝。一期建設投入3000餘萬元,於2019年底竣工,設計存欄能繁母豬3000頭。目前,二期工程正在籌備建設中。據豬場負責人介紹,該場的生物安全級別、自動化程度、人均效率目前在整個西南片區領先。

  今年4月底,第一批300頭祖代母豬進場。8月底,3000頭母豬全部進場。預計2021年可新增仔豬產能7萬頭。

  加強防控是保障。養殖場工作人員上工前必須執行「場外隔離48小時—場內隔離24小時—血清檢驗陰性—洗消—生活區觀察24小時—洗消—生產區」一系列流程。車輛和物資不能進入生產區內,並採用紫光燈照射、70烘乾、消毒液霧化噴灑、臭氧消毒等多種技術,保證達到百分百洗消。

  「智能養豬」提質增效。為了讓豬「住得好」「吃得好」「長得好」,養殖場配套了殺菌、餵料、通風、環保等多套自動化系統,豬舍內始終保持豬只適宜的恆溫。除人工注射藥物,該場其他程序全部達到自動化、智能化,打造了「智能養豬」的新模式。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手機APP或電腦端控制平臺實現對圈舍內溫度、溼度、氨氣濃度、飲水、飲食等一鍵操控,不僅節約成本、提升效率,還大大降低疫病發生率。養殖2400頭種豬只需要8名工作人員。

  「種養循環」助增收。豬場與綦江區牟坪生態園形成生態循環鏈條,實現了種植業與養殖業的緊密銜接。養殖場設置了較為先進的「倒T型」漏糞板,通過豬的踩踏,將糞尿漏到下面的積糞池,當池內儲存量達到設定值時,再通過虹吸效應進入收集池,進行固液分離。豬糞固液分離後的糞渣進入堆糞棚,堆肥後還到農田、花田中,用於改良土壤;糞液經發酵池發酵處理後通過地下管道輸送至牟坪生態農業園,用於施肥灌溉。豬糞變廢為寶,節約了豬糞處理及生態農業園化肥、人工等費用,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雙收」。綦江區農委果樹專家羅玉東算了一筆帳,單就生態農業園來說,採用沼液管道施肥,6000餘畝果林每年可節約化肥費用120萬元、人工費50萬元。

  葉昭輝

(文章來源:山西農民報)

(責任編輯:DF052)

相關焦點

  • 荷葉底下泥鰍鑽 鴨吃浮萍來除草 荷塘裡串起「生態鏈」
    荷葉底下泥鰍鑽 鴨吃浮萍來除草 荷塘裡串起「生態鏈」2016-08-12 14:4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新農村周刊-安陽日報        瀏覽量: 5000 次在科農雪蓮種植場,除了蓮魚共養的立體種養模式,記者還看到荷塘旁邊有一群鴨苗,牛運書隨手抓起一把水草,成群的鴨苗就攆著他搶水草吃。最初,牛運書夫婦也為打撈荷塘裡的浮萍發愁,如果浮萍不及時清理,不但影響水質,還會消耗水中的氧氣,使水下缺少光照,影響蓮藕產量。
  • 用蒼蠅串起生態鏈
    蒼蠅串起生態鏈  昱潤養殖場裡養了3000多頭豬,每天大約要產生4噸糞便。以往,養殖場要僱人將這些糞便填埋。蒼蠅來了以後,一切都變了。  「工程蠅的壽命是28天,這期間大約要下20多萬枚卵。除了留下5%左右做種蠅,其他的卵在孵化1天後,就可以直接撒到豬糞上。」顧場長說。
  • 首個農業農村部種養結合重點實驗室落戶南京
    日前,由江蘇省農業農村廳主管、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承建的「農業農村部種養結合重點實驗室項目」成功通過專家組驗收。農業農村部種養結合重點實驗室(南方農區)是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與模式學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開展種養結合循環系統中碳氮轉化規律及調控、農田土地承載及養分利用、種養結合關鍵技術及模式、適宜南方區域特點的種養結合技術模式構建及示範等方面的研究,將在江蘇農業綠色發展中發揮著巨大的支撐作用。
  • 5000新能源斑馬將跑入上海 斑馬紋串起生態鏈
    斑馬快跑在上海啟動新能源綠色通行項目,推動綠色城市與智能交通建設,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在上海新能源汽車及物流行業引起了廣泛關注。蘇州金龍汽車、上海利豐物流、上海駒馬物流、安能物流、上海時焦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雲溪上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等30餘家企業應邀出席了此次發布會。
  • 河北邯鄲冀南新區林壇鎮種養循環實現穩定脫貧
    楊窪村昊然種養合作社理事長、村黨支部書記楊從吉介紹,去年600萬元財政扶貧資金及時注入合作社,解決了資金缺口問題,幫助他擴大了菌棚和冷庫規模,合作社則發揮脫貧帶動龍頭作用,吸納全鎮133戶貧困戶按年度參與分紅,解決常年就業30多人。「脫貧產業,關鍵是如何平穩可持續發展。」
  • 河北冀南新區林壇鎮壯大扶貧產業探訪:種養循環產業鏈 穩定脫貧...
    河北日報記者 劉劍英 張晶 通訊員 陶建洋攝製種養循環產業鏈楊窪村昊然種養合作社理事長、村黨支部書記楊從吉介紹,去年600萬元財政扶貧資金及時注入合作社,幫助他們擴大了大棚和冷庫規模,合作社發揮脫貧帶動龍頭作用,吸納全鎮133戶貧困戶按年度參與分紅,解決常年就業30多人。「脫貧產業,關鍵是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楊從吉說,經過多年摸索,合作社從單純養豬到以種帶養、以養促種,構建了種養結合的循環產業鏈,增強了抵抗市場風險和帶富能力。
  • 連接還是生態鏈,智能家居的痛點何解?
    幾經預示之後,華為正式發布了智能家居戰略,舉步維艱的智能家居市場再度引來一位行業巨頭。和小米極力打造的封閉生態鏈不同,華為似乎更傾向於做「連接」,試圖通過技術驅動建立一個開放的智能家居生態。但不管怎樣,智能家居早已成為各方覬覦的香餑餑,華為的模式有希望解決智能家居當前所存在的痛點嗎?
  • ...養豬「共同體」——重慶萬州以工業化思維探索鄉村產業發展路徑
    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2+86,看似簡單的數學題,背後卻是一個複雜的工業化生態養豬「共同體」。  在重慶萬州,2家業內知名的農業生物企業和當地86個養豬合作社,在統一管理標準、統一技術支持、統一飼料供應、統一市場開拓下,結成了一個讓多方獲利的「共同體」。記者近日深入萬州多個村鎮採訪發現,這正是當地一直在探索的如何用工業化發展模式,讓農業產業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性產業。
  • 美圖美妝發布皮膚測試儀 完善美膚智能服務生態鏈
    本次新發布的beautymore皮膚測試儀,結合美圖美妝APP的AI測膚功能,可以實現從肌膚檢測、問題預警、肌膚持續跟蹤、解決方案、護膚計劃、護膚提醒一整套完整體驗閉環,幫助用戶科學美膚,真正改善肌膚狀態。
  • ...生態鏈創米小白眾籌高顯色智能看護燈:有攝像頭,家長看著你寫作業
    IT之家11月28日消息 今日上午 10:00,創米小白髮布「小白智能看護燈」,在小米有品平臺開啟眾籌,眾籌價¥399 元。此款智能看護燈最大的特點是在燈座上搭載1080P攝像頭,並且有著一鍵呼叫、實時視頻通話功能,方便家長與孩子隨時聯繫。
  • 小米生態鏈企業雲米科技上市 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發展如何?(圖)
    9月25日,小米生態鏈企業雲米科技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作為小米生態鏈企業的重要一員,雲米成立至今一直專注於全屋網際網路家電產品的設計與研發,此次上市成功也意味著雲米將成為「家庭物聯網第一股」。  雲米科技開盤即漲5.56%,報9.50美元,且很快漲21.67%至10.95美元的日內高點,但是很快下滑。至午盤時段,雲米科技一度破發,最低觸及8.97美元。
  • 養豬用上智能系統後帶來的便利
    近年來,我國生豬生產發展越來越快,人們對於農牧產品的質量標準日益增長,提高出欄,安全和質量已經成為養豬業的迫切需要,智能養豬最大的好處是節省大量人工,降低用工成本,降低飼料使用量,縮短平均出欄時間,降低環境汙染,提高管理效率,為豬創造良好的生存和生產條件,達到投入飼料少,獲取數量多
  • 江西上饒鍛造大數據產業生態鏈
    1200多家大數據企業在此匯聚成鏈,串起上饒發展新「美景」。5年前,地處贛東北的上饒成為全國唯一兩條高鐵十字交匯的設區市,渴望在「高鐵時代」尋找產業轉型的突破口。「2015年9月,市黨政代表團前往貴州省貴安新區考察大數據產業後認為,上饒具備發展大數據產業的基礎條件,因此提出了發展大數據產業的設想。」
  • 一根數據線串起脫貧路
    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一根小小的數據線把東莞和昭通兩座城市連在了一起,串起了一條山區百姓的脫貧路。數據線串起資金鍊工作要做在點子上,扶貧要扶到根子上。區域經濟學中有一個「貧困惡性循環理論」,認為落後地區由於人均收入水平低,儲蓄和消費能力都不足,這就限制了資本形成,使落後地區長期陷於貧困中。
  • 種養行業迎新騙局,農村3大騙局,農民擦亮眼睛別上當了
    在這幾年裡,農村的種養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空間,不少人也紛紛來到農村中,走上了養殖行業中,為的就是可以多賺上一筆錢。不過很多黑心商販也趁機進行了各種宣傳,稱哪些項目投資小回報大,並免費提供種苗,還會高價進行回收等,農民聽了後自然是激動不已,卻不知養了一段時間後,根本就賣不出去,此時商家也已經跑路。
  • 依託生態鏈模式,小米金融推動「投資+孵化」
    王翔指出,未來,小米集團將充分發揮商業模式競爭力帶動整個智能產業的轉型升級。在實踐中,如何補短板、重構產業鏈?他強調了三方面:一是建立小米生態鏈,推動「投資+孵化」幫助企業創新創業。「目前我們的生態企業達到了200多家,其中專注智能硬體的有100多家。疫情期間,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在科創板上市,專注掃地機器人,在國際上都非常有競爭力。」他介紹,小米集團還將物聯網平臺開放,幫助合作夥伴實現產品便捷聯網,提升用戶體驗,從而提升產品的競爭力。二是促進產業投資,幫助核心供應鏈企業智能升級。
  • 揭秘小米公司生態鏈野心:飛米雲米綠米藍米都是啥
    相信大家對紫米移動電源、智米空淨以及華米智能手環已經相當熟悉。但飛米、綠米、雲米、藍米卻幾乎沒有任何音訊,儘管如此,雷鋒網還是找到了蛛絲馬跡,揭開小米生態鏈神秘的面紗。             1.雲米:佛山市雲米電器科技有限公司雲米科技位於佛山市順德區,成立於2014年5月,距今只有不到8個月。
  • 「豬叫識別」,讓你足不出戶在家輕鬆養豬
    但當養豬用上AI,這似乎足夠接地氣了。Oops,21世紀養豬都開始用AI了昨天,畢業後許久不發動態的直系師兄突然轉發了一條題為《京東數科籤下中國智能養殖第一大單 助力元寶楓養殖千萬頭AI豬》的推送連結。
  • 小米生態鏈智能燈泡,採用Mesh技術,可以同時接入50個!
    近幾年隨著智能家居產品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產品開始進入到用戶家中。對智能家居產品熟悉的用戶來說,對智能燈泡應該也並不模式,它可以讓我們無需進行過多改裝,就能讓家中的普通照明產品秒變智能。不過對於以往的智能燈泡來說,由於大都採用內置WiFi模塊的方式來實現智能控制,無法實現對多個燈泡同時進行控制。近期小米生態鏈Yeelight推出了全新的Yeelight智能光源套裝(Mesh版),由筒燈、射燈、球泡燈和燭泡燈組成,這裡和大家分享的是Yeelight智能球泡燈(Mesh版),到底它和其他智能燈泡有何不同?
  • 「復興網評」立體種養,為現代農業發展開拓「多維空間」
    寧夏賀蘭縣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通過立體種養實現多產融合、提質增效的實踐,就給出了良好的示範。稻漁空間裡稻魚和諧共生稻漁空間的「稻漁綜合種養」,是基於稻田養魚發展起來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在這裡,田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田,而變成了山水林田湖草的「大合唱」,水稻、魚、鴨、螃蟹、田螺等和諧共生,實現了立體種養、一田多用;空間也不再是單一的耕種空間,通過對原有稻田、魚塘及田園景觀重新規劃設計,稻漁空間將自然生態和農業、漁業、休閒旅遊相結合,讓現代農業有了更廣闊更多維的「空間」。這樣的詩意田園,早已超越傳統的農業概念,形成了跨產業的生產和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