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良心紀錄片,可千千萬萬不能被禁

2020-12-03 電影派

點 擊 關 注 電 影 派

從 此 過 上 沒 羞 沒 臊 的 觀 影 生 活

電影派

Vol.1443

在去年,派爺給寶寶們推薦過一些醫療紀錄片。

比如關注醫患矛盾的《人間世》;

比如關注急診室裡的爭端與堅守的《急診室的故事》。

最近,派爺又找到一部非常好的紀錄片。

鏡頭所聚焦的,是一個我們都將經歷、而生活中又常常忌諱的話題。

——死亡

這部紀錄片最大的意義是,它透過死亡,讓我們認清生命的意義

《生命裡》(2018)

《生命裡》,由雲集將來團隊嘔心瀝血打造而成。

這個團隊製作過一系列口碑不俗的紀錄片。

比如關注現代人睡眠危機的《追眠記》;

比如好看、好吃又好玩的科普紀錄片《水果傳》。

這一次,主創們心態更加嚴肅。

他們嘔心瀝血,花了三年的時間,耗時6000多個小時,記錄了40多人走向死亡的過程。

最終凝聚為三集的紀錄片。

豆瓣評分9.0分,派爺看完後,覺得它值這個分數。

演員萬茜擔任旁白,為這些「生命」發聲。

節目組將拍攝場地定在上海臨汾社區服務中心的舒緩療護區

這裡收治的主要是癌症晚期患者,生命所剩時間大多不到三個月

也就是說,這裡是他們人生的「最後一站」

舒緩療護是什麼?

來到這裡的人,原因各異。

有的人單純是不想死在家裡,比如這位老人,身患乳腺癌,

預計生存期1個月以上,自願選擇住院。

老人嘴上說得輕巧,實際上是不想為兒女添累贅

有的人,是無人照料,被拋棄在了這家醫院。

按說,這裡是距離地獄最近的地方,有痛苦、有掙扎

不過,它容納的,更多是溫情,是慰藉

他們是靠什麼度過生命中最後這段旅程的呢?

首先是他們以前的回憶

魯勝蘭老人一直記得幼時關於吃的印象。

當想起了在新疆吃瓜的時候,她興奮了起來。

情不自禁地做起了手勢,說那裡的水果最好吃。

吃起來像吹口琴。

患者陳曉軍想起來,一直沒見過的當兵的哥哥,突然出現在家裡。

他猜測那就是哥哥。

推開了門就喊,說到動情處,流淚滿面。

淚水的溫熱,記憶的鮮活,代表著生,衝淡死亡的冰冷

驅散死亡氣息的,還有醫護人員、親人和志願者的關懷。

陳曉軍的女兒,定期看護父親。

跟父親談心,為父親刮鬍須。

在這個紀錄片裡,志願者們有個共同的動作。

握住老人的手,輕輕摩挲

雖然動作細微,但能為老人們帶來心理上的慰藉和溫暖。

更加辛苦的,是那些醫護人員。

她們,要給老人們做身體的清潔,讓老人們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能儘量舒服些。

她們必得忍受著髒汙。

再體面的人,都會有生活難以自理的時候。

是這些護工,給老人們帶來了生命最後的尊嚴

這些臨死之人,在療護和陪伴下,漸漸開始克服了死亡的恐懼。

他們還有心願,有對這個世界的留戀

有人想再回到家鄉看最後一眼風景,有人想見女兒最後一面。

讓派爺看得最感動的,是沈和敏老人。

因為疾病,她頭髮被剪光了。

他一直與死神做著嚴酷的鬥爭,堅強地活著。

與周遭人開玩笑、打趣。

在她身上,我們絲毫看不出死亡的陰影。

更多的是生的活力

漸漸地,病情不斷惡化,她的笑容沒了,神情逐漸萎縮了。

而她一直有一個心願。

她經歷過疾病的折磨,活在死亡的黑暗裡。

她希望世界有一個人,因為她,能看到光明

她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在另一個人身上延續下去

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沈和敏老人沒有如願,她帶著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

但她,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可貴。

對這所醫院的醫護人員來說,讓他們最不忍面對的,

就是這些可能昨天還在活動的人,

匆匆地,只留下了空蕩蕩的床位,

變成了醫院資料裡一個個冰冷的數字

從另一個角度看。

這些老人在生命最後的時光,大都是快樂的。

他們被精心照顧,被無微不至地關懷。

重新獲得生命的體面和尊嚴

看這部紀錄片,派爺想到了日本電影《入殮師》。

入殮師的工作,是整修死者的面容和身體,讓他們恢復到未死時的樣子。

他們讓遺體重新煥發了生機

這部電影為什麼動人?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將面臨死亡,這些畫面讓看到,

人即便在死後,也能被善待。

《入殮師》從生命的反面——死亡——讓我們看到了生命應有的尊嚴

從這個角度看,《生命裡》是異曲同工的。

死亡,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有時,死亡給生者帶來的痛苦,要遠遠大於死者所承受的痛苦。

而這,正是這些醫療人員工作的價值所在——

他們用愛和關懷幫助臨死之人克服了死亡的恐懼,

同時,也給生者帶來了慰藉

他們,讓死亡變得不再那麼可怕。

千萬別隨便在文章下面留言

相關焦點

  • 被禁10年,觀眾嚇到拉褲子,BBC這檔靈異探尋紀錄片,玩笑開大了
    好吧,我承認我幹過這種蠢事,把女同學嚇哭,自己站著上了一天課。可能大家或多或少都這樣惡作劇地嚇過別人,或者被別人這樣嚇過。本意是開個玩笑,但有時真的會給別人留下很嚴重的心理創傷,所以這裡不提倡大家開這種玩笑。不過喜歡開這種無聊玩笑的不止以前的我們,著名英國廣播公司BBC在28年前就開過類似的玩笑。
  • 混沌:一部被禁的中國紀錄片
    ——周浩周浩是貴州人,當「記者型」導演之前,在新華社和南方周末都上過班,34歲開始「找自己」,有了之前的「社會」沉澱,所以他拍的紀錄片,個人風格鮮明。這部紀錄片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實打實的跟拍了一個市長整整3年時間,用片尾耿市長的原話來說:我都已經忘了你的存在了。
  • 視聽天地 紀錄片觀念的非暴力化價值取向
    不過,這個「個人化」對於紀錄片來說,是沒有太多好處的,原先紀錄片是為政治貼畫面,後來紀錄片為群體意識貼畫面,再後來紀錄片為民間個體者貼畫面,可以說我們始終沒有走出紀錄片的工具論窠臼。如同放風箏,一群人拽著一根繩子放風箏,是熱鬧或者說是無聊,一個人放風箏是放自己的心情。然而對於風箏來說,多人放與一個人放有什麼區別呢?我們能不能剪斷繩索,讓風箏在空中自由飛翔,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上靜靜地觀察?
  • 竹鼠禁賣也禁食,養殖戶能不能自己食用或者送給親戚朋友?
    最近由於疫情的影響,野生動物被推到風口浪尖處,為了防控疫情現在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不僅禁賣了,上個月又出臺規定禁食了。像竹鼠就屬于禁食的行列,對於養殖戶來說無疑是一個災難。竹鼠禁賣也禁食,養殖戶沒法外銷現在竹鼠是禁賣也禁食,雖說人工養殖的竹鼠看起來不是野生動物了,應該不被保護才對。但是為了防疫如今人工養殖也不被允許了。反正養殖戶的竹鼠是沒法外銷了,廣東是主要的竹鼠消費市場,如今被一紙禁令搞得沒人敢進貨,這種情況下可苦了養殖戶。長期以來廣西就是廣東省主要的農產品供應商,不僅供應大量的蔬菜水果,還供應大量的雞鴨以及野生動物。
  • 黑《流浪地球》的人,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可我看到的更多的套著「理性」的外衣的批評,居然是因為電影中的科學點不符合真實的科學而進行過猶不及的批評,這就讓我忍不住了。一個中國的科幻迷,這是我絕對不能忍的!大劉在我心中,那就是中國科幻界的第一人,甚至是奠基人,在中國科幻界,無人可超越!而且對不起,這個觀念,我不接受任何辯駁!
  • 被禁30年的紀錄片重剪上映,見證了時間的奇蹟
    不管歲月是把「殺豬刀」還是「整容刀」,都是你想留不能留的存在。來自義大利、法國、美國和日本的四位紀錄片大師不約而同地來到中國,用鏡頭記錄下了40年中國普通人的變遷——上世紀70年代,義大利著名導演安東尼奧尼,收到周恩來的邀請來中國拍攝紀錄片《中國》。
  • 這是千千萬萬萬萬千千個日夜是什麼歌 《千千萬萬》歌詞完整
    下面小編帶來:《千千萬萬》完整版歌詞在線聽歌。  這是千千萬萬萬萬千千個日夜是什麼歌千千萬萬 - 深海魚子醬  這是千千萬萬萬萬千千個日夜  是我對你說不盡的思念  你的溫柔予我無限的眷戀  青風音樂旗下藝人深海魚子醬年初新作《千千萬萬》零點上線!魚子醬打破「甜美嗓音就該唱小甜歌」的桎梏,用歌聲訴說無盡思念。歲月如梭,春去秋來,經歷分分合合過後的我依舊相信落日會回歸山川,星河會沉睡於夜幕,真心也終會得到回應。  我穿過千萬個日夜,路過清晨的雨和深夜的風。路口的燈閃爍著微光,被黑夜摺疊。
  • 紀錄片《天地神舟》觀後感
    壯歌激蕩天地間——紀錄片《天地神舟》觀後感  紀錄片《天地神舟》終於在中央電視臺九套和觀眾見面了。這種「小」與「大」的對比和結合,給該劇增加了不小的震撼力和衝擊力。  在表現手法上,它用一個個普通的「小崗位」、一個個平凡的「小人物」,一次次不為人知的「小插曲」來折射神舟十號發射的全過程,反映載人航天工程道路的曲折。
  • 取材於活體動物,你知道中國還有十大禁菜嗎?(上)
    你絕對想不到中國人有多殘忍,能做成令人心寒的十大禁菜!你以前可能也聽說過一些讓人出人意料的菜品,但你可能不知道中國十大禁菜到底具體指的是哪幾道,今天,小編就向大家介紹一下,也希望能喚起某些不法人的良知,別再嘗試這些禁菜了。而這些菜之所以成為禁菜,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取材於活體。
  • 發現紀錄片|不能錯過的五部震撼心靈的紀錄片
    這種對生的渴望似乎深刻在基因中隨著生命的繁衍交替生生不息。 古往今來這種對生命的態度,使我們不停的探索如何能更好的對待生命。迎接生命、延續生命的高發地點是醫院,這裡見證了一切「生」的可能性。 本期推薦五部發生在醫院的紀錄片。
  • 蘋果谷歌App商店微信或被禁 假如iPhone不能用微信咋辦
    不僅在美國這些App將無法使用,蘋果谷歌App商店中微信或被禁。如果事件一旦發生,你會做出什麼選擇呢?假如iPhone不能用微信咋辦針對蘋果谷歌App商店中微信或被禁的消息,其實幾天已經在網絡上充分發酵,並展開激烈的討論。
  • 權威與良心:影響科學的驅動
    問題在於,如何確保科學家不會隨意濫用這種自由?20世紀英國科學家、哲學家麥可·波蘭尼的《科學、信仰與社會》,就從良心和權威兩種驅動因素界定了科學自由的限度,值得信任的來源。它側重闡述科學家主體心靈、個人判斷與良心信仰對科學傳統的建構力量。波蘭尼認為承認科學的前提,承認科學家的良心值得信賴,是科學權威樹立的基石。這就像我們常說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 被禁20年!
    被禁20年!《死神來了》影片主要講述了一班高中生乘坐飛機去法國度假時,遭遇飛機爆炸,一個預知災難的男生糾結一幫同學提前下了飛機,但這幾個倖存者依然無法逃出死神魔掌的故事。《閃靈》該片講述了為了尋找靈感,帶著他的妻兒接受了一份旅店冬天看門工作的作家傑克·託蘭斯被幻象逼瘋的故事。
  • 紀錄片《尋味·王家沙》:老字號也可以是"網紅"
    由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與王家沙聯袂打造的財經美食紀錄片《尋味·王家沙》,將於今天22:00在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播出。該片由上海電視臺導演申紅主導,歷經一年拍攝,特邀美食家顧佳斌擔任主演,不但呈現了「舌尖上的上海點心」,更還原了這一滬上老字號75年來的風雨歷程。
  • 豆瓣9.4分,央視又一良心紀錄片又要刷爆朋友圈了
    繼推出一檔只有上下五千年的年輕節目《國家寶藏》後,央視又製作出一檔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雖說是借著文化綜藝的東風,但其實是個正正經經以賣萌為己任的紀錄片。今天的我們總感嘆生活節奏太快,可在六千年前,先人們就已告訴我們要耐心平和,才能把事情做好。
  • 「禁塑」新起點,可降解塑料的春天來了嗎?
    「可降解」原材料火了,但因產能有限價格飛漲。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振天9月2日,廣東「禁塑」新政實施第二天。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24個省份相繼發布了當地的「禁塑令」。
  • 國家頒布了「禁野令」有些養殖的也不能吃,注意有這些
    學校不能開學,施工現場不能動工,個體工商戶無法開業。 很多個體工商戶也因這一疫情況影響紛紛倒閉。希望有這樣的「禁野令」,更多的人期待的是能夠用法律來保護野生動物。 在下達禁令之後,特別擔心的是養殖野生動物的動物們能否繼續下去的聲音也很多。 養殖場該如何經營下去? 又有哪些動物能人工侍養?哪些人工養殖的動物能吃?
  • 豆瓣8.9分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這座「植物天堂」
    我國第一部植物類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上映,其由北京世園局發起拍攝,李成才執導創作。該紀錄片呈現了21科28種植物的生命旅程,並講述它們如何影響世界的故事。該紀錄片共分植物天堂、茶樹、桑樹、水稻、大豆 、本草、竹子、水果、園林、花卉等十集,每集50分鐘。該片用震撼而溫暖的鏡頭語言,呈現了21科28種植物的生命旅程,並講述它們如何影響世界的故事。
  • 5種被禁止飼養的狗,比特犬在內,德牧為啥也被禁養?
    第一種禁養狗:比特犬這種狗是肯定會被禁養的,因為它的脾氣太過暴躁,性子太過剛烈了。它雖然對主人還算忠誠,也不會傷害主人。可是那些它對那些陌生人可就不是這個態度了。要是過往的路人做了一件讓它特別生氣的事情的話,它有很大的可能會暴起傷人。而且以比特犬的戰鬥力而言,普通的成年人絕不會是它的對手,肯定會被它給咬傷。
  • 這部紀錄片今晚開播!
    這部紀錄片今晚開播!該片堅持「政論情懷、故事表達」,既客觀反映歷史的進程,又注重接地氣的故事表達,既講述奠基歲月中的重大歷史事件,也反映了千千萬萬天津人民日常生活的巨大變遷。紀錄片《奠基歲月》正是圍繞這一歷史時期,以發生在天津的歷史事實為主題展開講述,同時立足現實與歷史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