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與良心:影響科學的驅動

2020-10-28 經濟觀察報

俞耕耘/文

「自然科學所體現的命題並不是通過精確規則處理實驗數據而得出的。起初,這些命題是被猜出來的,基於某些絕非無法避免甚至無法說明的前提而進行的某種形式的猜測;然後一個通過觀察結果鞏固命題的過程隨之而來。」換言之,猜測命題-實驗觀察-鞏固命題的邏輯,天然建立在一種倒置之上。科學發現和藝術創造有潛在相通,因為猜測和靈感有相似的心理機制,它有自由發揮的餘地。問題在於,如何確保科學家不會隨意濫用這種自由?20世紀英國科學家、哲學家麥可·波蘭尼的《科學、信仰與社會》,就從良心和權威兩種驅動因素界定了科學自由的限度,值得信任的來源。它側重闡述科學家主體心靈、個人判斷與良心信仰對科學傳統的建構力量。

波蘭尼認為承認科學的前提,承認科學家的良心值得信賴,是科學權威樹立的基石。這就像我們常說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那麼,我們有理由繼續追問信任的根基又何在?作者論述的深層意圖,在於實現科學的「自我治理」,搭建科學信仰的共同體。只有在這個系統框架內部,我們才能默認一種「相互擔保」關係,那就是科學家的良心保證了權威。由此,波蘭尼論述了關於「科學良心」漫長培育歷程。

科學家從年少時就接受了科學前提教育,用自然主義觀點(與魔法神話觀點相對)看待日常經驗。這種自然主義的思考方式並非先天,因為它並非言傳知識。它是通過後天給定,經過反覆實踐鞏固才能習得。「中小學的科學教育是一些僵死的科學文字,它只能教孩子們以科學術語為工具來闡釋教條。」大學開始了科學判斷教育,「教學生處理實驗數據,這使他們擁有了常規研究的最初體驗。」可見,前兩個階段,都停留在科學前提的灌輸和「慣性培養」。

只有邁入第三階段,才是科學家誕生的起點。那就是通過聯繫傑出大師的觀點與實踐,「感悟」到科學的重大前提,獲得「個人直覺」。「他們從中學習大師選題的方式、大師如何擇優採用某種研究方法、大師對新線索和突如其來的困難如何回應,大師怎樣討論同事的工作、怎樣時刻思索千百種也許根本不能實現的可能性――以上種種,諸如此類的日常工作都折射出大師的基本視界。」視界一詞讓人聯想到解釋學裡的「視域融合」,接受視界,其實就是承繼並認同大師的科學研究方法和科學價值標準。他們「敬佩大師的作品,將大師的風格與見解視作科學生涯的指南。這會兒,他的思想已逐漸被科學前提同化了」。

波蘭尼大費周章地陳述這三階段,目的在於說明:學習和理解建立在信仰之上。換言之,他要承認學習之事真實而有價值,師從之人具有權威,才會去學。毫不存疑地接受科學前提,就是成為科學家的絕對「信仰」。然而,科學家走向成熟卻要逐漸減少對權威依賴,加強與「實在」的直接聯繫,「轉而更經常地運用獨立的個人判斷來樹立他們的科學信念。權威日漸失色,學生的直覺與科學良心卻日漸承擔起更多的責任。」這其實與康德「什麼是啟蒙」的回答如出一轍,它描繪的就是科學家要獨立運用理性擺脫自己的不成熟狀態。

我們發現,絕對信仰與個體判斷,依賴良心並不矛盾。前者是科學賴以延續的基礎,是所有科學家得以對話、論爭的必要條件。科學判斷引發的衝突並非立場問題,相反,衝突雙方都對科學懷有足夠忠誠,「這使他們能在科學範域之內尋找到彼此一致的共同基礎。最終指導科學家行動的科學良心是協調的,這種協調足以保持他們彼此之間的和諧。」這種共同一致與協調和諧,奠定了功能良好的科學公斷機制。

科學公斷機制在總體上構成了一個科學價值共同體,它相互依賴、制約、規範和監督。在本質上,它如同一個龐大的功能系統,牽涉其中的科學家必須在其中自覺接受治理和規約。如科學家們相互的認同性,相互評價的同質性。在這裡,權威信譽就像硬通貨一樣廣泛流通。「它意味著任何一項科學的陳述,一旦被某部分科學家承認有效,即可視為被全體科學家所接受;同時,它也使不同學科的科學家之間具有廣泛的同質性,他們相互尊重,並組成有機整體。」然而,這種承認接受內置了評價科學成果的尺度。波蘭尼區分了科學的正確性和有效性。科學的正確性並非某個主張是否被接受的唯一標準。因為我們還要追求有效性(即科學意義),它要與科學系統有所關聯,在系統裡發揮功能。「正確性、深度和本然的人類利益――三者聯合奠定了評價科學成果的基礎。」

科學自治機構的功能是保護和調節科學實踐,科學家的觀點間從總體看,具有求同性、溝通性和普遍性。只有在趨向上有這種追求,「我們也就更貼近科學的真實基礎了。」更重要的是,作者在科學自治和科學公斷背後,探討了權威模式和權力關係。兩者作用於科學傳統和科學論爭的制衡協調。科學世界形成了新的權威模式,它的特點是散點化、抽象化的功能化權力。那種傳統中心化、人格化的權力並不存在。「科學世界中並不存在凌駕於整個科學生命之上行使權力的中心權威。」這種新的權威模式,既保證科學傳統的連續和一致,也保證了革命性、挑戰性的科學主張不被錯誤壓制。

即使革命性的學說遭遇科學公斷反對時,也會動用科學傳統裡的其他資源來應對質疑。因為科學中的革命和保守派仍然建立在「普遍傳統之上的整體生活系統之中」。「一旦科學公斷的一致性被破壞了,那麼無論樹立任何一種中心權威也無法將之修復。」波蘭尼旨在說明政府的行政權力並不能強行植入一個「中心權威」,取代科學世界的散在化權威。如果聯繫西方當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力的現實,就會發現這種危險。政客們對科學家的掣肘,其實是中心化權威的強行僭越。從本質上看,它是威權的濫用,道德信仰的退卻。可見,科學公斷系統的運行並非沒有漏洞,它的約束力既是鬆散的,也是外在的。作者認為只有內在的科學良心(道德信仰)才是本源自發力量。

因為直接屈從迎合,取媚於「科學公斷」,招引同行認可的「走捷徑」往往越發遠離科學理想。同理,科學一味讓步於政治威權,也是對科學共同體的背叛。科學良心的提出,是波蘭尼描述的內在尺度,它是「調解直覺性衝動和批判性程序的規範法則和師徒間關係的最終仲裁者」。這種良心最終指向科學理想,確保科學家在理想的引導下做出價值判斷(如發表論文、進行演講、批判同行或推薦候選人等事務)。本質上,科學良心臣服於實在,奉獻於科學的本真目的。我們能覺察到敘述的推進,那就是從科學公斷和科學自治層面上升到精神實體的共通聯合。個體的良心可以匯聚成為「科學良心的團體——有組織地共同根植於相同理想的團體——就出現了,它體現著這些理想,並成為這些理想之實在的鮮活明證。」

理想共同體依託於共同傳統。作者則用類比和推演的論述,將科學世界拓展到普遍的社會傳統,在法律和新教等領域也發現類似科學傳統的其他結構。從而,科學領域正是推導的「經典論域」,法律領域裡法官從以往判例裡引申出法律原則,在良心的指導下處理具體個案。在新教裡,《聖經》既是一種傳統得以堅守,也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聽從良心指引,進行重新解釋。這裡蘊含了傳統的通變觀,我們所依賴和尋求的從來都不是現成的、當下即時性的,而是應然的傳統。傳統原則總會留下餘地等待個體心靈,個人良心發揮判斷。這種重新闡釋的自由,每次都會引入全新元素進入傳統。「以科學、法律還有新教領域為例,這些現代文化團體都服從其自身的評價體系。科學公斷、法律理論以及新教教義均衍生於一個普遍傳統之上,並由獨立個體的公論所形成。」作者從不同群體的思想活動裡,進行相似性類比、推演性論述,使理論適用得到擴大化,最終涉及普遍化的社會信仰。但科學信仰和宗教信仰又有不同,這是由權威的性質差異決定。「前者預設普遍前提,我們可稱之為普遍權威;後者則強加最終結論,即特定權威。」這意味著科學和神學如果相互移借權威模式,是不可想像的。那將出現一個科學領域的「沙皇」,或出現一個被抹殺特定權威,喪失最終裁決功能的「神甫」。「建立一個凌駕於整體科學之上的命定權威必然對科學產生毀滅性打擊,這正如科學的持續存在必然需要由科學公斷正常運行而自然形成的普遍權威。」

在我看來,權威模式決定了良心的使用方式。科學和法律領域的普遍權威機制將權力還原到分散的個體(每個成員),宗教領域的命定權威則把權力匯聚在具體之人。普遍權威相信團體成員的良心能指引直覺,它的權威性類似均值合力,交融而成。它預設了一種有效性:每個成員都能與傳統中的「實在」產生聯繫,也有能力重釋、生成新的傳統。命定權威則成了一種中心化、自上而下的「給定」(強制賦予),認為只有位於中樞的首腦才能在傳統中找到革新因素。在本質上,它是對個體良心的否定與不信任。「兩個完全不同的權威概念,一個呼喚自由,另一個要求服從。」

波蘭尼對權威與良心的關係,預設出某種理想狀態,他不免對良心抱有過高估量。在他看來,良心和道德責任能催生才能、洞察和直覺。科學家們的個人判斷只要遵從良心,就不會被其他力量推翻,因為他們本就已成權威。只要出於合法決定就是正當的,儘管它總有指摘之處,「但這些批判分毫未損科學家個人選擇的效力。」這是否是價值理性的樂觀——正當性和有效性先於正確性?值得我們反思的是,這是否也會造成一種集體編織的幻覺?在堅持科學前提的基礎上,「他們聽從良心做出抉擇,與所有信奉科學的人們一起,承認其他科學同事所做結論之效力,並通過信任科學家的觀點整體為真而承認科學本身為真。」我們發現,波蘭尼陳述的條件雖很難同時兼具,頗有願想色彩,但又確實成為一種必要默認。

「實在」對科學家的吸引,與科學發現的聯動關係被波蘭尼講得相當簡明。「一切創造性猜想的過程都被接觸實在的衝動所驅策,主角們約略能感覺到這實在是既在的,正等著自己去統攝,這是所有創造性猜想的共性」。波蘭尼關切一個非常有意味的地帶,既不是科學觀念史,也不如純粹意義的科學哲學,而是側重闡釋科學中的心理學因素,道德哲學的內核。心靈意識是如何作為潛在力量,參與到科學發現及個體選擇的全過程。這種傾向其實是人本主義哲學在科學領域的滲透。在作者看來,科學在本質上也有人學意義的基底,它始終離不開「作為個體的科學家」做出個人選擇,這種主體性和意向性,不言而喻。

波蘭尼與客觀主義劃出了一道界線。如何看待客觀經驗與科學發現的關聯?兩者之間其實並沒有必然的確定性,「客觀經驗無法幫助我們在關於日常生活的魔化式解釋或自然主義解釋之間做出抉擇,也不能讓我們在關於自然的科學觀點或神學觀點中分出優劣;經驗可能支持其中的某種立場,但最後的抉擇只能由一個心靈仲裁的過程來做出,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精神天平將逐一掂量那些可能令心理得到滿足的形式。」這種論述實際說明信仰對闡釋的可能性與指向性。客觀經驗總是一種素材,它有賴於心靈的「仲裁」得到言說解釋。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國家和個人良心
    愛因斯坦 學人Scholar一個人,如果政府指示他去做的事,或者社會期望他採取的態度,他自己的良心認為是錯誤的,那麼他該怎麼辦,這實在是一個老問題。雖然外界的強迫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一個人的責任感,但絕不可能完全摧毀它。在紐倫堡審判中,這種立場實際上被公認為自明的。我們目前制度中存在著的道德標準,以及我們一般的法律和習俗,都是各個時代的無數個人為表達他們認為正義的東西所作的努力積累起來的結果。制度要是得不到個人責任感的支持,從道義的意義上來說,它是無能為力的。
  • 構建科學權威的發布平臺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河南省委專職副主委花亞偉將一份題為「健康資訊傳播需要構建科學權威的發布平臺」的建議,帶到了今年的全國兩會上。    從醫多年的花亞偉對當前健康信息亂象充滿憂慮:「網際網路上的『健康資訊』可謂五花八門,公眾很難準確辨別它們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其中有些內容甚至自相矛盾,讓人無所適從。」    「健康信息亂象頻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科學觀察顯微鏡觀察精子_愛科學良心品質看得見
    科學觀察顯微鏡觀察精子,愛科學良心品質看得見,深圳市愛科學教育創新有限公司是一家堅持自主創新的科技型公司,專注於研發和探索新一代顯微鏡,掌握了數十項核心技術,擁有50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
  • 人類最偉大的科學與科學家,兩部趣味又權威的書為你講透
    真實的科學與科學家,究竟是怎樣?這兩部傑出的大書,必須結合起來向讀者們推薦。因為,二者具有強烈的內在關聯,且呈現出深度的互補特性,共同努力之下,趣味而又權威地講透了那些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與科學家。其一,《現代科學史》。作者是曾任英國科學史學會主席的彼得·J.鮑勒,國際科學史大家,影響深遠的科普作家。
  • 當權威的命令與良知的衝突,你是否選擇服從?
    《對權威的服從》這本書的作者斯坦利·米爾格拉姆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這本書記錄了他在上世紀60年代做的一系列服從實驗。這個實驗在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的歷史上都極具影響力,甚至可以說是顛覆性的。因為它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心理現象:人不僅會服從權威,而且會違背良心盲從權威。第一,實驗過程。
  • 人類影響已成為冰川融化最大驅動因素
    一項新的研究表示,過去20年,人類因素已成為冰川融化的最大驅動因素。(自蓋帝圖片) 《科學》雜誌近日發表一篇研究報告稱,在過去的20年裡,人類影響已經成為冰川融化的最大驅動因素。 研究帶頭人、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博士本·巴澤恩(Ben Barzeion)說,從19世紀中葉「小冰期」結束開始,人類活動就開始影響冰川融化。
  • 新華經典·每周一書|《對權威的服從》:一場實驗,揭露人性差異
    《對權威的服從》(中文版由新華出版社出版)完整地記錄了此項實驗。實驗的基本方法是:實驗者招聘40名來自不同職業的市民,告訴他們參加一項名為「懲罰對學生學習影響」的研究。他們充當「教師」,在實驗者的指令下,當「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錯誤時,對「學生」施加強度和痛苦程度不斷增加的電擊。儘管「學生」以各種形式反抗,有26名受試者在實驗者的命令下堅持到最後,對「學生」施加了強程度的電擊。
  • 評米爾格拉姆的《對權威的服從》
    戰後,作為納粹頭號人物之一的艾希曼在審判中儘管承認參與大屠殺的事實,但卻提出,這並非自己的本意,而是服從希特勒權威的結果。如果不服從權威,那他自己就很可能同樣被解決。艾希曼的辯護由此也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即面對邪惡的權威,人們是否真的會違背良心地選擇服從?在多大程度上人們會違背自己良知而服從權威?時為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的米爾格拉姆正視這一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
  • IGSS對柵極驅動漏電流的影響
    IGSS對柵極驅動漏電流的影響 玩轉單片機 發表於 2020-06-05 09:18:47 MOS管數據手冊上的相關參數有很多,以MOS管VBZM7N60為例,下面一起來看一看
  • 小米USB插線板拆解:一體銅條良心
    小米USB插線板拆解:一體銅條良心 年近歲晚辭猴迎雞,準備又到了鞭炮煙花紅包滿天飛的日子,走過2016縱觀行業各種產品新舊交替,規範標準日漸嚴謹成熟。雖然小米並不是第一個把USB模塊做到插線板內的品牌,但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模式讓USB插線板市場價格迅速回落到平民階段,進而得到大範圍普及,白色修長簡約設計也影響到了後續整個行業的設計風格。銅質三腳AC插頭無磁吸反應,插頭並沒對指壓位置進行易插拔凹陷設計,插頭個頭比較小可以避免相鄰打架現象,出線位膠套包裹防勞損。
  • 良心遊戲可以良心到什麼地步「原子能實驗室」真的釙-210、鈾-238
    現在的遊戲絕大部分都是各種禮包,抽獎和VIP之類的,要找一款真正良心的遊戲真的非常難。《This war of mine》在發售不久之後,便收到如潮好評,就在賺錢的黃金期,遊戲開發商卻在BT資源網站上傳了該遊戲的完全破解版。在遊戲版權意識如此強烈的今天,簡直不可思議。
  • 提質增效、創新驅動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
    「在報導全球創新的15年裡,我從未見過矽谷如此關注中國對西方技術的影響,」全球創新研究專家麗貝卡·范寧為美國《福布斯》雜誌撰文說,「『拷貝中國』的新趨勢常被論及。」   庫克接受美國《財富》雜誌採訪時專門談到,「蘋果之所以把最多的代工放在這裡,是因為中國的技術和人才」。
  • 權威期刊《科學》總編輯發文怒批川普:這可能是美國科學政策史上...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侯佳欣】「這可能是美國科學政策史上最羞恥的時刻。」當地時間9月11日,全球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誌總編輯霍爾登·索普在該雜誌官網上發表一篇題為《川普對科學說謊》(Trump lied about science )的文章,嚴詞批評美國總統川普。
  • 權威機構報導:預防乳腺癌新方法!
    據全球醫官網權威報導:在美國,八分之一的女性在其一生中很可能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因此許多人認為,預防這種疾病是消除乳腺癌的唯一方法。但不幸的是,目前尚未找到這樣的方法,但這並沒有阻止研究人員嘗試。作為領先的乳腺癌組織,蘇珊·科門(Susan G.
  • 絕對權威—法系科學芳療協會簡介
    法系科學芳療協會(Ecole d`Aromatherapie Scientifique Francaise )簡稱EASF,該協會根據法國1901年有關行業協會的立法成立,為非營利性行業協會。
  • 脆皮雞鸚鵡兄弟你的良心不會痛嗎表情包 我的良心活蹦亂跳的
    脆皮雞鸚鵡兄弟最近的你的良心不會痛嗎表情包很火,面對這哥表情包,怎麼才能化險為夷不顯尷尬了。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我的良心不會痛表情包:  我的良心活蹦亂跳  良心這種東西我沒有  當然不會!
  • 黑《流浪地球》的人,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可我看到的更多的套著「理性」的外衣的批評,居然是因為電影中的科學點不符合真實的科學而進行過猶不及的批評,這就讓我忍不住了。你若是要講究每一個點都符合科學常識,請你去看科技之光那樣的節目吧,不要看電影了,科幻,是對科學的幻想,是不符合如今人類所認知的科學常識的。而且,我想說,當年凡爾納寫科幻小說的時候,他的科幻小說中的科技都是被世人所批評的不符合科學原理的,和當時人們對於科學的認知是不同的,可幾百年過去了,世界的發展給了那些人狠狠一巴掌!
  • 心理學:一個逼近人性真相的實驗——對權威的服從
    當你大肆譴責和審判他人時,也許並不是因為你有多高尚,而是足夠幸運地沒有被裹挾進對邪惡權威的服從中。更可怕的是,在權威的影響下,即使你真的作了惡,也可能不會認為自己違背了道德,甚至在內心裡認可這種行為,作出各樣的解釋。這個結論是由著名心理學實驗——米爾格拉姆實驗得出。
  • 良心!英偉達461.09版驅動發布 修復GTX750Ti藍屏
    近日,NVIDIA發布了2021年的第一版顯卡驅動——GeForce 461.09,此版驅動主要修復了GTX 750 Ti、GTX 1080 Ti等老顯卡所出現的藍屏死機、桌面閃爍、系統卡死等兼容性問題。
  • 驅動神光Ⅱ雷射相干性對背向散射影響研究
    該裝置上進行的物理實驗已取得一系列階段性重大成果,其中慣性約束聚變直接驅動打靶,獲得單發4×10中子,是國際同類裝置獲中子產額的最好水平,為我國慣性約束聚變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  神光Ⅱ為我國慣性約束聚變、X光雷射、材料在極高壓狀態下的參數測量等前沿領域開展科學研究提供不可替代實驗手段,是該領域的重要實驗平臺。近日,研究人員利用神光裝置雷射對背向散射的影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