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神光Ⅱ雷射相干性對背向散射影響研究

2020-11-27 OFweek維科網

  神光Ⅱ裝置建於上個世紀90年代,是當前我國規模最大、國際上為數不多的高性能高功率釹玻璃雷射裝置。它在規模上處於世界上正在運行的同類裝置的第四位,2000年運行以來性能穩定,光束質量及運行輸出指標要求已與當今國際高水平的大型雷射驅動器光束輸出質量水平相當,具備了高水平運行的綜合技術能力。該裝置上進行的物理實驗已取得一系列階段性重大成果,其中慣性約束聚變直接驅動打靶,獲得單發4×10中子,是國際同類裝置獲中子產額的最好水平,為我國慣性約束聚變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

  神光Ⅱ為我國慣性約束聚變、X光雷射、材料在極高壓狀態下的參數測量等前沿領域開展科學研究提供不可替代實驗手段,是該領域的重要實驗平臺。近日,研究人員利用神光裝置雷射對背向散射的影響研究。

  實驗利用「神光Ⅱ」高功率雷射裝置輸出兩路雷射進行,如圖1所示。

  圖1 實驗光路示意圖

  1#雷射水平入射,3#雷射從斜下方入射,兩路雷射以約42的夾角點聚焦疊加輻照Au平面靶,焦斑尺寸約f120mm。雷射均為倍頻,波長527nm,脈衝寬度約1ns,能量約250J。因為主要關心的是背向散射變化情況,所以在實驗中採用f25mm的平面小口逕取樣鏡取樣的方法來獲得部分背向散射信號進行測量。背向散射的主要成分為SBS和SRS,分別對兩路的SBS能量、SRS能量進行了測量,測量光路如圖2所示。

  圖2 1#背向散射測量光路排布示意圖

  各個元件以及測量儀器在實驗過程中保持不動,以保證所記錄的數據之間具有可比性。

  利用雷射都是線偏振光的特點,改變其中一路雷射的偏振方向,如轉動90°的情況下,倍頻轉換效率保持不變,但是從倍頻晶體中出射的雷射的偏振方向卻發生了90°的變化。因此,通過旋轉3#的倍頻晶體,實現了兩種不同的相干情況。利用參數ζ = cosq來表徵相干的狀態,其中q為兩束雷射偏振方向的空間夾角。

  實驗結果

  圖3給出了不同相干條件下1#和3#SBS、背向散射的能量測量歸一化後的結果,可以明顯看出,隨著兩束雷射相干程度ζ的增加,四組數據呈現一致的增長趨勢。在其他條件不變、只改變兩路驅動雷射之間的束間相干條件時,SBS、SRS能量都明顯地增長,表明兩束雷射存在著較強的束間相干性,並直接影響到背向散射。

  圖3 SBS、SRS背向散射能量測量結果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雷射的相干性?什麼是諧振腔?
    其過程大致是這樣的:假設某一原子一開始處於高能級E2,當能量為hυ的外來光子正好等於某一對能級之差E2-E1,那麼該原子就可以在此外來光子的誘發下從高能級E2向低能級E1躍遷,然後發出與誘發光子全同的光子,不僅頻率(能量)相同,而且發射方向、偏振方向以及光波的相位都完全一樣(這個就是雷射的相干性)。這意味著,入射一個光子就會出射兩個完全相同的光子,這就是光信號被放大的原理,見圖1。
  • 雷射散射粒度分析儀工作原理及操作流程
    雷射散射粒度分析儀作為一種新型的粒度測試儀器,已經在其它粉體加工與應用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它的特點是測試速度快、重複性好、準確性好、操作簡便。雷射散射粒度分析儀對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能源消耗有重要意義。雷射散射粒度分析儀是利用粒子的布朗運動,根據光的散射原理測量粉顆粒大小的,是一種比較通用的粒度儀。
  • 雷射光散射譜儀測量原理
    雷射光散射譜儀是一種多用於物理學領域的測試儀器, 它包括靜態光散射和動態光散兩大功能。靜態光散射可以測定高聚物分子 量、均方半徑和第二維裡係數等重要數據。動態光散射可測定溶液中大分子或膠體質點的平 動擴散係數及流體力學半徑。測定高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一般採用靜態光散射的原理。
  • 物理所層狀量子材料的電子相干性研究取得進展
    量子材料電子相干性的產生對於多體相互作用及關聯調控有重要的意義。然而,這並非易事,許多先進精密的電學實驗方法是非相干的,不能誘導和測量集體激發態。相干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可以自然地將光場所固有的相干性傳遞給量子材料,可用於調控電子的相干性。這種相干性的傳遞是否能實現,取決於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形式,以及物質的電子結構。
  • 納米雷射器重要進展:有利於保證雷射相干性!
    一個輻射源要成為雷射,就需要滿足一系列要求,其中主要一點就是,它必須發出相干輻射。雷射器的一個獨特性質是與相干性密切關聯,也就是出現所謂的「雷射閾值」。當泵浦電流低於閾值時,輸出輻射大多是自發的,其特性與傳統的發光二極體(LED)沒有差別。但是一旦達到閾值電流,輻射就變得相干。此時,傳統的宏觀雷射器的發射頻譜變窄,輸出功率出現尖峰。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神光高功率雷射實驗裝置
    設施作為雷射驅動器發展和核物理研究的核心支撐平臺,滿足了指令性用戶在設施上開展慣性約束聚變(ICF)、高能量密度物理和新型材料機理等學科方面的研究需求,取得了若干具有標誌性的重要實驗結果,在出色完成各類研究課題任務的同時,也為國家培養了相關物理研究隊伍。此外,該設施也是國內唯一對外開放的高功率雷射開放共享實驗平臺。
  • 澳大利亞研究證明:雷射器的相干性可以大幅提高
    雷射器的相干性可以大幅提高澳大利亞量子研究人員已經證明,可以大幅提高雷射器的相干性,克服了60年來一直被公認為基本極限的約束。雷射是高度定向、單色、相干的光。這意味著光是以特定方向的窄束形式發射的,每個光子都具有相同的波長和相位。更具體來說,雷射光束的相干性是指以這種方式發射的光子數量,它是決定雷射在量子計算等精密任務中性能的關鍵屬性。1958年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阿瑟·肖洛和查爾斯·湯斯在一篇開創性的論文中確定了雷射相干性的量子極限。
  • 一種光纖傳感器光源驅動電路的設計
    本文所涉及的光纖傳感器採用的是半導體雷射器光源,半導體雷射器具有單色性好、方向性好、體積小、光功率利用率高等優點,但是,光功率輸出受外界環境變化的影響較大。因此,本文針對半導體雷射光源的工作原理和特性,設計了一種簡單可行的自動功率控制(APC)驅動電路,通過背向監測光電流形成反饋,實現恆功率控制。
  • 上海光機所等在隨機相位散射光的相干性與渦旋動力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光機所等在隨機相位散射光的相干性與渦旋動力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7-15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我校青年教授社會實踐隊赴綿陽參觀中物院參觀「神光-3雷射裝置」
    該隊是2017年工會舉辦的暑期社會實踐計劃中的一隊,由理學院鄭亞萍教授帶隊,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進行了研究成果交流、合作商討,並參觀了神光-3雷射裝置。8月16日,綿陽實踐隊在駐地集合,根據計劃前往神光-3雷射裝置大樓參觀。這裡擁有我國在該領域一流的科研團隊、一流的科學設備,目標是探索人類獲取能源終極夢想---雷射慣性約束聚變。
  • 雷射投影散斑的原理、消除方法
    根據屏幕表面的粗糙程度,分為強散射屏幕對應的高斯和弱散射屏幕對應的非高斯散斑。根據光源的相干性,分為完全相干散斑和部分相干散斑。根據光線傳播,分為遠場散斑、近場散斑和鏡面散斑。根據觀察條件,分為主觀散斑和客觀散斑,主觀散斑是鏡面散斑,近場散斑和遠場散斑是客觀散斑。遠場散斑的相干光線原點近似看成來自無限遠處,屬於夫琅和費衍射區,近場散斑的光線原點和屏幕的距離相隔不遠,位於菲涅爾衍射區。
  • 雷射雷達怎麼影響我們的生活?
    什麼是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以雷射束為信息載體,利用相位、振幅、頻率等來搭載信息,並將輻射源頻率提高到光頻段,能夠探測極微小的目標。它是現代光學的前沿技術,涉及到物理學的多個學科領域,融合了傳統雷達和現代雷射的優點,是一種主動遙感的先進技術產物。  雷射雷達可以為人類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 基於前向受激布裡淵散射效應的聲光相互作用的研究
    受激布裡淵散射效應在實現高解析度、高靈敏度的應力與溫度傳感、可變光學延遲線、微波光子學和全光信號處理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目前前向受激布裡淵散射效應主要在光子晶體光纖中實現,這需要較長的聲光相互作用距離以及較大的注入功率。
  • 中國「神光」超級雷射器項目已取得巨大成果
    雷射武器是新一代武器革命的關鍵,每個國家都投入巨資去研究雷射武器,比較著名的有美國的勞斯雷射系統。1994年,神光1退役,神光2立項啟動,到2000年,神光2的功率高達8萬億瓦。如今,「神光」雷射武器系統將擁有全球最大雷射輸出功率,達到史無前例的1000萬億瓦雷射脈衝,能夠攔截3000公裡以內的敵方飛彈。神光」雷射器最理想的載體還是戰艦或航母,對於擁有055型萬噸戰爭驅逐艦的中國來說,無疑是如虎添翼。
  • 在役套管的雷射測量法研究
    本文介紹雷射二角測量法在套損檢測中的應用,雷射二角法的測量原理、結構組成及ccD信號採集。提出雙層4探頭交義測量方法對套竹內壁腐蝕缺陷的檢測,實現了單探頭單通道測量,通過數據處理判斷腐蝕缺陷的位置和深度。
  • 「神光2」裝置四分幅X射線K-B顯微成像系統
    為了滿足「神光2」裝置上的物理實驗需求,上海雷射等離子體研究所聯合同濟大學和深圳大學研發了四分幅X射線K-B顯微鏡成像系統。為了驗證這套四分幅X射線K-B顯微鏡成像系統的整體性能並考核基數指標,通過在神光2裝置上開展了考核實驗,並成功地在物理實驗中使用了這套系統。
  • 新方法檢測高功率雷射裝置光束質量
    在首屆中國軍民兩用技術創新應用大賽獲金獎的高功率雷射物理聯合實驗室劉誠研究員和朱健強研究員團隊研製的「新型雷射光束光場在線測量儀」以波前分束編碼成像為基本技術,實現了光束復振幅的直接測量,能同時獲得光束同一位置的光場分布和波面,為高功率雷射裝置光束質量檢測提供了新的方法。
  • 物聯網後向散射研究的機遇與挑戰
    後向散射技術本身低功耗,一旦節點功能確定,在節點中實現計算功能,耗電佔大頭的FPGA可以流片做成AISC,這樣系統的功耗會進一步降低。雖然後向散射技術將無線通信的功耗降低了若干個數量級,並且有了多個後向散射通信系統實現,但是在生活中普遍使用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 細談二次電子和背散射電子(二)
    不同類型的背散射電子在襯度、作用深度上的表現完全不同,為了能在以後電鏡觀察中獲得最適合的條件,我們也要對BSE細緻的分類,並對其各自的特點進行詳細的了解。中角BSE由於出射角度降低,因此在其中混有的非彈性散射BSE相對高角BSE而言有所提高,在試樣表面的作用深度有所增加,其產額隨形貌不同開始受到較大的影響。
  • 60年前雷射極限被量子研究人員推翻
    一組澳大利亞量子理論家已經展示了如何打破60年來人們一直認為從根本上限制雷射的相干性的約束雷射束的相干性可視為連續發射到同一相(所有發射在一起)的光子(光粒子)的數量。它確定它執行各種精確任務的能力,例如控制量子計算機的所有組件。現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格裡菲斯大學和麥格理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表明,新的量子技術有可能使這種一致性大大超過人們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