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生化檢查就是大家常說的肝功能檢查,簡稱肝功。肝功能檢查是通過各種生化試驗方法檢測與肝臟功能代謝有關的各項指標,以反映肝臟功能基本狀況的檢查。
提到肝功能檢查,大家最先想到的是B肝五項檢查,即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總膽紅素。
事實上,肝細胞有沒有損傷,疾病有沒有進展,除了要進行B肝五項檢查外,還需要做影像學及肝生化指標檢查。
具體常規檢查包括:酶學檢查,膽黃素檢查,白蛋白檢查,凝血指標檢查和腫瘤標誌物檢查五個方面。
(圖源:全景網)
(1)酶學檢查
谷丙轉氨酶(ALT)主要存在於肝細胞中,正常值在0-40U/L。只要有1%的肝細胞被破壞,就可以使血清酶增高一倍。因此,ALT被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為肝功能損害最敏感的檢測指標。
只要ALT升高,就表明肝細胞發生炎症,肝細胞受損,說明肝臟出現問題。
另外,B肝發病時轉肽酶和鹼性磷酸酶水平也升高,同時表明膽管損害,發生膽管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膽鹼酯酶可以反映肝臟合成能力,如果膽鹼酯酶水平下降則表明肝臟合成代謝能力下降。
(2)膽紅素
膽紅素是膽色素的一種,是人膽汁中的主要色素,呈橙黃色。膽紅素是臨床上判定黃疸的重要依據,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標。
膽紅素分為總膽紅素、直接和間接膽紅素,出現黃疸,眼睛黃、皮膚黃就是嚴重肝損害表現,但出現黃疸不一定都是肝炎,黃疸有三種:肝細胞性黃疸,梗阻性黃疸以及溶血性黃疸。
肝病引起的黃疸主要是肝細胞性黃疸,通過測黃疸可以評估肝細胞損傷程度,黃疸越高說明肝細胞損傷越重。肝細胞變性水腫可以恢復,但是黃疸病人肝細胞損傷不可逆。
當然,膽紅素本身也是反映肝細胞功能的指標,膽紅素的攝取、處理、代謝、排泌都是肝細胞完成的。膽紅素作為肝病病人常規檢測項目,一方面可以判斷病人肝損傷程度;另外一方面可以鑑別肝損傷發生的原因。
(3)白蛋白
白蛋白是血漿中最主要的蛋白質,由肝臟合成,是維持機體滲透壓的重要指標。
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參考值:35-51g/L(3.5-5.1g/dl)。白蛋白水平降低常出現浮腫、胸腹水以及肝臟合成功能障礙等症狀;白蛋白水平升高與慢性感染等相關。
由於白蛋白是肝臟合成的,如果肝臟出現問題會導致白蛋白合成減少,因此,白蛋白是反映肝功能的一個指標。
(4)凝血指標
凝血因子大部分都是在肝臟合成,如果凝血因子減少,凝血功能減弱,出血不容易止住,表明肝臟損傷十分嚴重,大多肝病患者在肝病重症甚至晚期因大出血而死亡,所以,凝血指標也是反映肝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
(5)腫瘤標誌物
甲胎蛋白(AFP)是一種糖蛋白,它屬於白蛋白家族,主要由胎兒肝細胞及卵黃囊合成。
甲胎蛋白與肝癌和多種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在多種腫瘤中均可表現出較高濃度,可作為多種腫瘤的陽性檢測指標。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原發性肝癌的血清標誌物,是診斷原發性肝癌的常用檢查項目。
不同肝生化檢查指標可以評估肝臟損傷程度,及時檢查可防止肝病進一步發展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