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神秘治癒系。該文要分享的內容是關於肝硬度值檢查,以及其與肝纖維化結果診斷之間的關係。對於長期處於B肝小三陽狀態的朋友來說,是一項非常必要的檢查項目。文章的主題是:B肝小三陽,在抗病毒治療,肝硬度值檢查8.2kPa,是不是肝纖維化。
肝纖維化,又被稱作為早早其肝硬化,是肝炎發展為肝硬化的一個中間階段。B肝肝纖維化的診斷在臨床上是一個難點,但是在治療方面卻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肝纖維化的診斷,可有效的評估B肝是否需要開展抗病毒治療,發現及時,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可有良好的預後。
蔡煥學(化名)是B肝小三陽,抗病毒治療有三年多的時間,也經歷了不少的波折。初始抗病毒治療效果良好,病毒量下降的非常明顯,但是用藥一年後,病毒量下降緩慢。蔡煥學由於當時對治療效果不滿,進行了藥物的更換,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改用抗病毒治療用藥方案已經有兩年多的時間,在上次的複查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意外,讓蔡煥學一夜沒睡好。
根據蔡先生提供的化驗單來看,其肝功能檢查結果正常,病毒量為9000IU/ml,對比之前的檢查上身過了7000多。另外,之前沒做過的肝硬度值檢查結果為8.2kPa,診斷建議明確的寫著肝纖維化,具體結果請結合臨床。蔡先生一方面擔心病情嚴重,另一方面也對這個檢查結果非常不解。為什麼自己發現B肝發病就開始抗病毒治療,治療了將近三年的時間,卻出現了肝纖維化呢?肝硬度值檢查結果為8.2kPa,是不是就可以確定是肝纖維化。
其實,肝纖維化的確定不僅僅需要依據肝硬度值檢查,還需要綜合其他檢查結果。一般來說,長期有肝臟炎症,且肝臟有一定實質性損傷者,肝硬度值均會稍高於正常值。一般認為,肝硬度值小於6.5kPa,說明肝臟實質性損傷得到緩解,是B肝治療效果的一項測評指標。那麼,對於蔡煥學的情況,如何確定是否存在肝纖維化。
通常情況下,確診肝纖維化我們不僅僅要看某一次的檢查結果,還要對既往的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另外,對於瀰漫性損傷的肝纖維化,可以通過肝穿刺活檢來進一步確定。當然,對於蔡先生的情況,根據其檢查結果,暫時並沒有太大的必要。重點需要關注的是其治療方案是都得當,病毒定量值是否出現了波動。通過上面的檢查結果,蔡先生的病毒量出現了上升,雖然排除了B肝變異的情況,但是其換藥後診療效果變差,需要調整治療用藥方案,必要條件下需恢復之前抗病毒用藥。
B肝小三陽肝纖維化,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而又不容易發現的一個中間過程。一般,對於發病時間較長的慢B肝患者來說,如果肝硬度值檢查超標,伴隨肝臟瀰漫性病變,其治療方案需要按照肝纖維化狀態進行制定。必要情況下,抗病毒治療需要配合軟肝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