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防治指南更新過後,B肝的抗病毒治療顯得更加積極,降低了B肝的抗病毒治療標準。在新舊標準的交替階段,B肝的抗病毒治療也給B肝病毒感染者帶來不少的困擾。一方面,不清楚自己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另一方面對B肝的抗病毒治療方法存疑慮。在不同的醫療機構看診的過程中,或許會出現不同的指導意見。

最近,22歲的凌先生陷入了是否抗病毒治療的矛盾中。凌先生從小就有B肝,兩對半多年的檢查都是大三陽,肝功能檢查正常。凌先生從小到大,看診了很多地方,醫生的觀點基本是一致的,如果肝功能正常是不需要抗病毒治療的。不過,最近在廣州出差的凌先生到某家醫院進行了複查,結果提示兩對半依然是大三陽,但是hbv-dna含量為10的8次方,B超檢查也是正常的,肝功能基本正常。該院醫生了解過情況後,建議凌先生採用幹擾素配合胸腺肽進行抗病毒治療。由於出差期間,並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具體治療方案的詳細了解,凌先生並未決定。
現在,距離抗病毒治療建議的提出已經過了將近三周時間,凌先生心理還是有些「打鼓」,不清楚自己目前到底是不是需要抗病毒治療,不明白廣州的醫生為什麼會建議他採取幹擾素和胸腺肽抗病毒治療。心中的疑慮無法得到解除,凌先生近日諮詢我們網絡醫生,詢問具體情況。通過網絡的簡單溝通,了解到凌先生為家族性B肝,其外婆和媽媽均是B肝病毒攜帶者,均沒有進行任何的抗病毒治療,目前身體都硬朗。那麼,為什麼廣州的醫生會建議其進行抗病毒治療,而且建議用幹擾素抗病毒呢,有沒有具體依據呢?

為了解清楚凌先生的情況,建議其到醫院面診。通過詳細的複查,肝功能alt為45IU/ml(與前階段的41IU/ml基本一致,也基本正常),hbv-dna定量結果6.21E+06IU/ml,腹部彩超和肝纖維化掃描均正常。對於凌先生的情況,依據之前的抗病毒治療標準,是不需要任何的抗病毒治療措施的。但是,隨著抗病毒治療標準的更新,其連續兩次檢查肝功能均出現輕度異常是,雖然沒有達到2倍的臨床最低指標,但是可考慮採取抗病毒治療措施。當然,也可以暫不進行抗病毒治療,持續檢測觀察。如果決定抗病毒治療,廣州醫生的建議可取嗎?
長效幹擾素抗病毒治療,在現階段多數情況下不被慢B肝患者接受,因為其有明顯的副作用,且並非所有使用者均能產生良好的應答。不過,對於廣州醫生的建議,並非完全沒有道理。凌先生,今年22歲,暫沒婚育計劃,採取幹擾素抗病毒可提升表面抗原轉陰概率,聯合胸腺肽可提升幹擾素的應答(並未充分證實,有少量臨床數據體現)。不過,我個人建議還是謹慎抗病毒治療,凌先生的情況儘量不採取抗病毒治療措施,嚴格做好定期複查。如果多次檢查,肝功能指標始終偏高一點點,再確定具體的抗病毒方案。

B肝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不能只根據簡單的檢查結果死搬硬套,還需要結合當事人具體的年齡、綜合身體素質、家庭情況、既往的檢查結果來判定,其方案的確定也需要更加嚴謹一些。另外,關於幹擾素的抗病毒治療,有其明顯的優劣勢和適應症,確定用藥之前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