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戰友肯定都是看檢查報告的好手,一般我們去複查的時候會做B肝五項、HBV-DNA、B超等。
還有的時候會做血常規,血常規的檢查單常見於感冒發燒的時候進行監測,可以從白細胞、淋巴細胞的水平上來看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
今天小編跟大家整理了血常規上面的一項指標-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在B肝中的臨床意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什麼是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
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是實驗室檢查的常規參數,主要反映了紅細胞的體積大小及分布密度。
RDW升高多提示各種貧血、造血異常或者先天性紅細胞異常。近年來,一系列研究證明RDW可作為肺癌、肺動脈高壓、外周動脈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感染等多種疾病的獨立預測因子。
在肝臟疾病方面,RDW水平的升高是非酒精性脂肪肝進展為肝纖維化的獨立因素,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嚴重程度的一個預測指標,並且能預測戊肝患者肝衰竭的發展。
RDW與前白蛋白
與此同時,研究發現RDW的升高與前白蛋白水平呈負相關。那麼什麼是前蛋白呢?它在B肝疾病的進展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前白蛋白是一種穩定的四聚體,是肝臟合成功能的敏感指標,其降低可作為早期肝損傷的靈敏指標,故推測RDW的升高與肝臟損傷程度密切相關。
RDW與HBV指標
有研究團隊分析了RDW與HBV-DNA載量、HBeAg水平之間相關性,然而,沒有發現有顯著統計學意義,這表明RDW值不受HBV複製的影響。
研究發現,RDW水平在B肝肝硬化患者中顯著高於CHB組及健康對照組,且隨著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評分的升高而升高,而Child-Pugh評分最初是作為肝硬化患者圍手術期死亡率的一個指標,Child-Pugh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重,故RDW的升高可作為肝硬化進展的一個指標,有助於減少肝穿刺的需求。
RDW為什麼會變化
RDW的顯著變化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包括炎症、促紅細胞生成素生成異常、氧化應激、營養不良、紅細胞破壞等。
這些疾病和貧血常見於慢性肝病患者,並與肝病的嚴重程度相關。
再者,肝硬化患者門脈高壓可導致脾功能亢進,從而加速紅細胞的破壞,紅細胞壽命縮短促使未成熟紅細胞從骨髓中釋放出比成熟紅細胞更大的紅細胞進入循環,從而導致RDW增加。
綜上所述,RDW在B肝肝硬化患者中顯著升高,且隨著病情的加重而逐漸升高,能反映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為患者病情的判斷提供新的且簡便的參考指標。
各位戰友下次可以看看自己的血常規單子,RDW這一項有沒有顯著的升高,需要結合其他指標來監測B肝肝硬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