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檢查報告怎麼看?醫生揭秘3個重要信息,一文幫你全讀懂,快收藏

2020-12-05 騰訊網

作者:傅志勤(浙江省腫瘤醫院)

血常規檢查是臨床上最常見,也是最基礎的化驗檢查之一。

在患者就診時,如果醫生說「化驗個血吧」,那麼這個寬泛的「血」的概念裡,血常規基本就在裡面。

由於化驗對象是血液中所有的細胞,故而醫學上又稱全血細胞計數,即 complete blood count,簡稱就是醫生最常說的 CBC。

凡是病人有任何的不適症狀,如發熱、肚子痛、咳嗽咳痰、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CBC 是必檢項目之一。

一、血常規檢查的三大系統

血常規檢查包括有紅細胞計數( red blood cell count,RBC )、血紅蛋白( hemoglobin, Hb )、白細胞( 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 )、白細胞分類計數以及血小板(platelet count,PLT)等,通常可分為三大系統,即白細胞系統、紅細胞系統和血小板系統,也就是經常說的「血三系」。

通過「血三系」可以分別看出血液系統疾病、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疾病等,覆蓋面廣泛,可作為「常規」檢查。

常見的血常規報告單如下圖所示,不同醫院檢測項目相差基本相同。

通常每個項目都會給出「檢查結果」和「參考值」兩欄,因為檢驗科室的差異,不同醫院給出的參考數值可能會有細微的差別,但浮動不會太大,超過正常值上限或低於正常值下限分別由「」或「」表示。

圖片來源:騰訊醫典

血常規的解讀要分別從「血三系」分析評估,其中結合患者的病史、症狀及體徵的不同,關注重點也會不同。

1、白細胞系

首先來看「白細胞系」。其實,所謂的白細胞並不是一類物質,而是包含了中性粒細胞、嗜鹼粒細胞、嗜酸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這五種細胞的總稱(詳見下圖)。

圖片來源:騰訊醫典

以上這五種白細胞,它們的主要功能都可以理解為殺滅細菌或病毒,參與機體的免疫和防禦功能,就像身體的自衛隊保護著我們,抵禦著病原體的侵犯

其中,中性粒細胞是白細胞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吞噬殺菌作用,針對的對象主要是細菌,但自身組織遭到破壞時也會升高,如嚴重的外傷或手術等

當細菌等常見破壞分子入侵時,機體會調動大量白細胞去廝殺。因此,當發生細菌感染時,往往都伴隨著中性粒細胞為主的白細胞「計數」和「比率」的增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感染非常嚴重的時候,物極必反,會出現中性粒細胞減少甚至缺乏的情況,你可以理解為中心粒細胞們全軍覆沒,為「國」捐軀了,這種極端情況下敵軍也離消滅我們的機體不遠了。

除了細菌這種常見且低級的敵人,還有一類叫病毒的敵人比較難纏並且比較高級,單靠中性粒細胞對它沒有作用。

這時,淋巴細胞就像我們機體的特種部隊,針對每一種病毒去訓練一批特有的特種兵來消滅病毒。

當某種病毒第一次入侵時,因訓練特種兵需要時間,故而第一次的抵抗需一定時間,但當該病毒第二次入侵時,機體可以識別並記憶出這群壞東西,並在短時間內召喚大批特種兵將其消滅。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病毒傳染病如水痘、腮腺炎等,基本不會出現第二次。

此外,嗜酸/鹼性粒細胞常與寄生蟲和過敏相關。

當機體接觸到過敏原時,嗜鹼性粒細胞會發現異常,並分泌大量趨化因子,引起過敏反應,大量的嗜酸性粒細胞可以反過來抑制過敏產生的副作用。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2、紅細胞系

接下來再來看「紅細胞系」。紅細胞應該是最家喻戶曉的細胞了,顧名思義,紅細胞就是紅色的細胞,之所以呈紅色是因為該細胞中有血紅蛋白的存在。

紅細胞負責把體內的氧氣和養分運輸到全身,此時它呈鮮紅色,也就是動脈血的顏色;同時,也負責把身體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運輸至體外,此時呈現暗紫色,也就是靜脈血的顏色。

男女的紅細胞計數及血紅蛋白參考範圍不同,女性常低於男性,原因不贅述。

當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低於上述參考範圍時,最常見於貧血,常見的貧血包括再生障礙性貧血(紅細胞正常大小)、缺鐵性貧血(紅細胞偏小)、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紅細胞偏大)等血液系統疾病,以及慢性失血的消化系統疾病等。

化驗單中平均紅細胞體積、平均血紅蛋白含量、平均血紅蛋白濃度三項可用於提示不同的貧血類型,可以指導後續的診治。

3、血小板系

最後,來看看「血小板系」。

血小板只是細胞碎片,直徑非常小,一般在 2~3 微米之間,它主要用於修補破損的血管,負責凝血與止血,是我們血管裡的維修工,哪裡有損傷的血管哪裡就有他們扎堆出現,用自己嬌小的身軀填補缺口。

當血小板過少時,例如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化療抑制骨髓造血等,會導致機體出血風險升高,必要時候需要輸注血小板治療。

而當血小板過高時,機體的血液凝集風險升高,會導致血栓及栓塞等疾病,常見的例如下肢靜脈血栓、腦栓塞等,此時需要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療。

總而言之,至於血常規上其他指標也並非主要指標,需要強調指出的是,診治疾病僅靠一張血常規遠遠不夠,還需要結合患者的病史及其他輔助檢查,切勿自作主張,診治要去找醫生!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一圖讀懂血常規,門診坐班有訣竅
    血常規是臨床中最常見的檢驗項目之一,血常規結果可以反映出人體許多的變化,但眾多的檢查結果你真的都完全掌握了嗎?這項基本功你是否夯實了呢? 接下來看一下,你對血常規的解讀到了哪個階段吧。
  • @所有家長 孩子血常規報告怎麼看?醫生教你一秒讀懂
    這幾天,家住渝北區4歲的聰聰感冒了,咳嗽發燒,折騰了3、4天都不見好轉,於是媽媽帶上聰聰來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門診就診。醫生聽了聰聰的病情後,建議先做一項血常規檢查。當拿到檢驗報告時,聰聰媽媽看著箭頭朝上朝下的指標,宛若看著天文數字,一頭霧水。
  • 孩子感冒為什麼總要扎手指 兒科醫生告訴你血常規報告怎麼看
    「先帶去扎個手指吧。」每當家長聽到這句話時,總是不由得「虎軀一震」。不少家長表示,每次孩子發燒感冒去醫院看病時,都有被要求化驗血常規的經歷。發燒感冒不是常見病嗎?直接開藥治病不行嗎?看著自己孩子被扎手指嚇得哇哇大叫時,家長更是既不理解也不情願。為什麼孩子感冒發燒會經常被要求扎手指?
  • 血常規報告怎麼看?這三項指標最關鍵!
    血常規報告怎麼看?這三項指標最關鍵!>(圖片來源於網絡)3項最重要指標要知道,一個血常規報告裡共有二十幾條項目。對於醫生而言,每一條都要知道其意義,但對於普通檢查對象而言,只需要關注其中最重要的3項:白細胞計數、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這3項指標最直觀反映我們血液中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這3種主要成分的情況。
  • 一表讀懂兒童血常規檢查
    一表讀懂兒童血常規檢查 2021-01-06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手把手教你看寶寶的血常規化驗單
    朋友的寶寶6個月了,第一次做指尖採血,拿到血常規化驗單,咦,怎麼有幾項不在參考範圍內?寶寶不會有啥問題吧?朋友急性子,等不及排隊問醫生,隨手就把化驗單拍了照片給我看。這讓我想起咱們粉絲也在文章下留過幾次言,讓糕媽教大家解讀下血常規報告。好的,之前一直沒有專門說過這個問題,今天糕媽就來手把手實例分析,教大家初步讀懂寶寶的血常規,心裡先有個底,跟醫生交流時也更能理解醫生說的話。
  • 血常規報告怎麼看?教你看懂這三項,輕輕鬆鬆弄明白
    每次生病的時候去做檢查,首先要做的就是血常規檢查,因為血液指標能反應出身體的健康狀況。但是人們在拿到血常規,都是一頭霧水,看不懂報告也不知道報告的意義是什麼。就算做這個檢查很便宜,人們也有很大的牴觸心理,甚至還會覺的被騙錢了。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清楚,血常規檢查有什麼作用,如何看懂血常規報告。
  • 驗血單上的各種箭頭看得你心慌?醫生教你看懂血常規報告
    血常規報告拿到手了該怎麼看?報告上這麼多箭頭,情況是不是很嚴重?相信每個去醫院就診的病人心裡總會有這樣的「三連問」。日前,記者就帶著疑問採訪了嘉興市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郭曉珺,請專家手把手教大家看懂血常規報告。  為什麼醫生總叫人驗血?  幾乎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咳嗽、發燒或者肚疼腹瀉去醫院,醫生總是會說「先去驗個血」。
  • 體檢經常做的血常規,可以檢查出什麼病?看懂3個指標,很重要
    生病去內科檢查身體,一般都躲不掉血常規檢查,雖然價格不貴,但每次被針扎一下也是很難受的。每次血常規檢查做完後,都感覺沒有效果沒查出什麼病,好像白白浪費錢了。做血常規可以查出來的病有很多,很多人覺的血常規檢查沒用,都是因為你不懂得怎麼看檢查單。
  • 一圖讀懂,原來解讀血常規可以這麼簡單
    在醫院,醫生常開的血液化驗項目裡,血常規大概最常見了。感冒,發燒,拉肚子,頭暈,頭痛等等常見小毛病去醫院做檢查,也是從血常規開始的。化驗單上那麼多項目,是怎麼看的?別急,我們先來看如何讀懂血常規。
  • 血常規檢查不會看結果?只需要看懂這3類數據就足夠了!
    >但實際上很多人並不了解為什麼要做血常規檢查,也看不懂報告,看到報告裡有升降的箭頭↑↓,就開始亂懷疑。那血常規檢查到底如何看呢?>血常規報告項目非常多,多數人看不懂,很多人在做了血常規檢查後,即使看不懂檢查報告,一旦發現自己的報告中有↑↓箭頭,就以為得大病了,但其實不管是抽血還是大小便的檢驗報告,一般都有個正常的參考值範圍
  • 神奇的血常規檢查,不會看結果?只需要看懂這3類數據就足夠了!
    但實際上很多人並不了解為什麼要做血常規檢查,也看不懂報告,看到報告裡有升降的箭頭↑↓,就開始亂懷疑,那血常規檢查到底如何看呢?血常規檢查可查出身體多種問題很多人認為血常規=所有抽血的檢查,包括肝功、血脂、血糖等等,而血常規主要是用來看有沒有血液病,其他的沒必要,甚至認為血常規檢查做了沒多大用處,浪費錢還浪費血。
  • 一圖讀懂:3分鐘教你看懂血常規
    一圖讀懂:3分鐘教你看懂血常規 導語 血常規報告單不會看?
  • 去醫院醫生就要檢查的項目——「血常規」到底能查出什麼病?
    相信很多人去到醫院都會查一大項檢查——血常規。每次去看醫生,有醫生詢問完病症之後,啥都沒說就開了一張血常規化驗申請單說:先做個血常規。
  • 怎麼看懂孩子血常規?兒科醫生教你三分鐘看懂血常規化驗單
    四、感冒發燒需要檢查血常規嗎?多久檢查血常規?五、孩子感冒發燒時,醫生怎麼評估血常規?但是有些感染時,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改變和上面說的不相符,如果家長們還有鑽研精神,請看下面的第五條,孩子感冒發燒時,醫生怎麼評估血常規?3、C反應蛋白是什麼?能提示感染嗎?好多血常規檢查裡面,會順帶著把C反應蛋白也檢查了。
  • 血常規可以查出什麼病?3個指標教你看懂血液透露的問題
    血常規是醫院檢查的一個常見項目,在體檢的時候,或是確診某些疾病的時候,我們都會被要求檢查一下血液指標,那你了解血常規嗎?從這項檢查中可以看出哪些疾病問題?
  • 血常規化驗單看不懂?不要擔心,讀懂8個數據,基本就明白了
    血常規是最基本的血液檢驗,血液是由有形細胞和血液組成的。血液中有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三種不同功能的細胞,通過觀察數量變化和形態分布來判斷疾病。但很多人拿到血常規化驗單時,不知道該如何看,不妨多了解一下,在文章中找出答案。
  • 孩子生病一定要做血常規嗎?3步帶你讀懂報告單
    血常規檢查是輔助對病原體性質的檢查,臨床上對準確判斷孩子病情有一定幫助,但並不是孩子生病就必須做的檢查。面診時,望聞問切能解決確診的,也就不需要過於依賴化驗科。不過有時候醫生面診時,只給孩子開幾種藥,叮囑幾句注意事項,有的家長還有些不放心呢。感冒發燒必須要做血常規檢查嗎?什麼情況下才需要檢查血常規?血常規報告單太複雜看不懂?需要重點關注哪些項目?
  • 為什麼醫生總讓你「查個血」?看完就懂了!
    血常規是孕期經常要做的一項檢查,然而很多孕媽並不是太明白血常規到底檢查的什麼,報告又該如何看。 血常規其實就是檢查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這三大細胞數量是否異常增加或減少,形態是否異常改變。
  • 三分鐘看懂寶寶血常規報告
    作者:寶寶知道 教育不好成焦慮這年頭當爹媽的技能要掌握很多,尤其是孩子一生病,掛號-問診-驗血-出報告,一個環節也少不了,只是當面對一份血常規報告時,懵了!首先,我們先來看下面這張血常規報告:看這密密麻麻幾十項的指標還有上上下下的箭頭是不是讓你心亂如麻又各種怕怕?別擔心,Parents教你三分鐘(?)看懂寶寶血常規報告單,立馬感覺自己棒棒噠!通常來說,報告單的主體表格包含4個核心指標:白細胞(WBC)、血紅蛋白(HGB)、血小板計數(PLT)及C反應蛋白(C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