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企業研製的一款新型固定翼無人機「蜂群」系統在網絡上曝光。在媒體公布的視頻中,研發團隊進行了一場陸空協同飛行試驗,分別展示了無人機的陸地發射和空中投放兩種起飛模式,並模擬執行了對地偵察、精確打擊等任務。由於這是我們首款實用化的「蜂群」無人機系統,所以此次公開展示吸引了很多軍迷的關注。從視頻中看,這款無人機還是可圈可點的,不僅能夠車載快速部署和發射,還可以空中懸停投放、非懸停投放,這說明它的兼容能力很強,具備全疆域部署能力。
與在亞阿衝突中大量使用的土耳其TB-2察打一體無人機、以色列「哈洛比」自殺式無人機相比,新型「蜂群」式無人機在價格和戰術上屬於一種全新的無人作戰理念,代表了無人機發展的最新方向。「蜂群」無人機系統的概念最早由美國提出,它不僅可以執行常規的對地偵察和精確打擊等任務,還可以利用自身造價低、數量多的優勢,大量消耗敵方的防空飛彈儲備,趁著敵人裝填飛彈的空檔或者飛彈耗盡之時,再使用大型無人機或者有人機發動打擊,以確保已方高價值飛行器的空中安全。這種戰法很好地抓住了現代武器裝備造價高昂的命門,在雙方高端武器性能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通過大批廉價武器來消耗對手的核心戰力,一旦對手防空飛彈打光,其地面部隊就只能像亞美尼亞那樣被亞塞拜然的無人機挨個「點名」,這實質上是一種「田忌賽馬」的策略。
「蜂群」無人機的關鍵優勢在於數量和成本,而它之所以能做到價格低廉,是因為實現了功能單一且分工明確的設計。在一組「蜂群」無人機中,負責偵察的無人機只攜帶偵察設備,沒有其他多餘功能,負責打擊的無人機也是如此,而且使用的導引頭精度也不是很高,這就降低了成本。反觀中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一架飛機要同時負責精確打擊、遠距離偵察、中繼通信等多種任務,集成了大量價值不菲的精密電子設備和光電探頭。除了導致造價高昂外,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裡的結果就是給了敵人一發飛彈一鍋端的機會。
雖然「蜂群」無人機走的是廉價路線,引導設備和機體結構都很簡單,但是它在協同作戰方面蘊含的科技含量卻很高。「蜂群」無人機相互之間可以通過數據鏈連接組網,並依託先進的人工智慧系統協同作戰,根據戰場作戰環境的不同,無人機能夠自主調整隊形和攻擊姿態,使無人機的打擊效率提升至最大。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陸軍於今年3月也曾試驗過一款從直升機上發射的管式無人機,其外觀和性能與我們的這一款無人機比較類似。當時曾有美國民眾驚呼,這簡直就是在模仿好萊塢電影《白宮陷落》中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