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亮點工作回眸(三)
這段時間,張永富一直沉浸在感激之中。
張永富是涼山州雷波縣爛壩子鄉馬路口村村民。去年底,在該鄉清退草原補貼和生態補償金截留款現場會上,他領到了那張被某一村組幹部私自截留5年的補貼銀行卡。「會上,我使勁地鼓掌,拍到手心都紅了。」1月19日,電話那頭的張永富對記者談及此事,仍難掩激動。
2018年,我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發展好、維護好群眾利益作為監督執紀問責和監督調查處置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縱深發展。去年,全省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18368件,處分14963人,在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問題專項治理中,向群眾清退返還收繳的惠農惠民違紀款2359萬餘元。亮劍「微腐敗」,厚植了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
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堅決糾正
因冒領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等問題,資陽市雁江區雁江鎮二堰村原村主任李先洪受到黨紀處分;漢源縣大樹鎮黨委副書記鄭泓江等人在驗收木甘村幸福美麗新村建設項目時不履職盡責,受到黨紀政務處分……
去年12月13日,省紀委監委網站公開曝光6起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典型案例,向社會釋放出紀檢監察機關對「小微權力腐敗」零容忍的一個強烈信號。「人民群眾反對什麼、痛恨什麼,就堅決防範和糾正什麼」,緊盯資金密集領域、問題突出行業、群眾關注環節加強監督檢查,這是我省整治基層「微腐敗」的鮮明特色。
「老鄉,你的低保領了嗎?領了多少錢?」近日,廣安嶽池縣紀檢幹部劉靜、王奕翔在與喬家鎮陳家灣村群眾攀談中,開始了一天的監督檢查。像這樣跟群眾在擺「龍門陣」中收集問題線索,是我省各級紀委一竿子插到基層摸實情的真實寫照。2018年,我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聚焦主責主業,省紀委監委堅持正風肅紀聯席會和重點縣聯繫點制度,把責任壓力一直傳遞到「神經末梢」。
「我省市、縣、鄉三級紀委充分發揮一線監督作用,把查處基層『微腐敗』作為主要任務紮實推進。」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聚焦教育、醫療、低保、住房、養老等民生領域,嚴肅整治惠民政策落實中的腐敗和作風問題,查處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18368件,處分14963人,同比分別增長152.62%、66.18%,省紀委通報曝光典型案例62起。
在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中,我省還創新監督方式,探索運用「紀檢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監督新模式。2018年,我省各地全面開播「陽光問廉」節目,採取群眾反映線索、媒體直播曝光、紀委調查問責的方式,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問責2769人。
去年以來,我省把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和反腐「拍蠅」結合起來,嚴格落實「一案三查」,對涉黑涉惡問題和「保護傘」問題同步介入、同步核查,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嚴肅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694起,處分655人,移送司法機關97人,有效剷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真正讓老百姓擁有幸福感和安全感。
田間地頭摸情況,護好貧困群眾「奶酪」
去年9月11日,在省紀委常委會議室,來自我省貧困縣的16名縣紀委書記被集體約談,約談的原因是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工作不到位、成效差。「這既是警鐘又是鞭策,回去後一定加倍履職盡責,確保脫貧攻堅各項措施精準落地落實。」一位被約談的縣紀委書記說。
2018年,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實監督責任,對膽敢向扶貧資金伸手的嚴懲不貸。一年來,我省堅持脫貧攻堅任務推進到哪裡,監督執紀就跟進到哪裡。把堅持和完善省級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直查直辦、貧困縣紀委書記「一年兩例會」、貧困縣重點聯繫等「五項機制」,推動脫貧攻堅政治責任延伸落實到基層。
各級各部門責任落實沒有?扶貧領域潛藏深處的線索如何發現?我省開啟建立省、市、縣、鄉四級紀委(監委)聯動脫貧攻堅政策落實情況督查工作機制給出了答案。
「各級紀檢監察幹部緊盯扶貧領域問題突出、脫貧攻堅任務繁重的地區,事先不打招呼、不定線路,盯著問題線索、帶著反映的問題直接到田間地頭、農戶家中、項目現場,面對面向群眾了解情況、核實問題。」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僅省紀委監委去年開展的脫貧攻堅專項督查,就發現並督促整改問題185個,點對點發函督辦17個市(州)108個問題線索。
與之同步,我省將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納入巡視巡察工作規劃,省市縣三級聯動,對40個縣(市)、12個省直部門開展扶貧領域專項巡視,市、縣兩級對2018年脫貧摘帽的貧困村開展全覆蓋專項巡察。
動了貧困群眾「奶酪」,必被嚴懲。我省將2018年確定為專項查處年,一批扶貧領域「蛀蟲」被查處。嚴肅查處貪汙受賄、挪用私分、虛報冒用、強佔掠奪等扶貧領域突出問題8537件、處分7204人,同比分別增長350.03%、192.73%。
「一卡通」專項治理,2萬餘人限期說清問題
「吃不好也睡不好,壓力很大。」瀘州市江陽區丹林鎮丹松村黨支部書記汪某說,自從「一卡通」專項治理工作啟動以來,總擔心紙包不住火。最終汪某來到鎮紀委,主動交代了代領村民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問題。
針對「一卡通」多卡發放、多頭管理帶來的監管盲區,我省率先在涼山州全面啟動「清卡行動」。隨後的6月,省紀委監委聯合省委農工委、財政廳、審計廳、銀監局,在全省全域集中開展為期3個月的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問題專項治理,集中整治私自保管代管、違規扣留扣押群眾「一卡通」以及利用群眾「一卡通」雁過拔毛、截留挪用等問題。
專項治理期間,省紀委監委發布《關於限期主動說清問題的通告》,敦促有關人員限期向當地紀檢監察機關主動說清問題。治理工作啟動以來,21個市(州)均組成工作組,公開舉報電話和舉報網址,進村入戶開展察訪,聽取群眾反映,對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問題進行多輪次、地毯式監督檢查,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項、項無差錯」,做到搞清楚發了多少錢,每個部門有「哪些卡」「哪些補貼」;搞清楚辦了多少卡,每戶群眾「一卡通」到底「辦了多少張」「誰在用卡」;搞清楚錢到了哪裡,有沒有截留、滯留。
疾風厲勢整治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違紀違法問題取得顯著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共清理「一卡通」4481萬餘張,24972人主動向紀檢監察機關說清問題,上交違紀資金8044萬餘元。
專項治理既要治標,更要治本,在不放鬆專項治理的同時,我省已在涼山、樂山和內江等地先行先試,依託社保卡由財政部門集中直接發放財政補貼資金。積極推動「多卡」變「一卡」,變「一卡通」為「一卡統」。
目前,我省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問題專項治理有關做法經驗已在全國十幾個省份推廣。 (記者 石小宏 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