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迎老師簡介
巧迎老師來自馬來西亞,是一所愛兒院院長,陪著17個單親孩子一起生活的媽媽!
從2018年跟隨孫強老師學習,隨後加入攜伴同行生命教育機構,是攜伴同行愛的教育踐行者。
在學習之前,愛兒青少年成長問題,讓她束手無策,導致情緒非常焦慮,緊張沮喪。通過學習孫強老師在馬來西亞的「智慧父母,生命能量」課程,讓她可以更有自信和力量地帶領孩子們茁壯成長,並且跟隨孫強老師在攜伴同行生命教育平臺學習,並深信只要堅持踐行,生命能量一定會越來越提升。
座右銘:孩子是生命的禮物 ,用「愛」教養他,使其走上當行的道…
我們的孩子都需要適性成長,別走得太快,慢下來,才可以和孩子一起體會每一步的美好和快樂。
大家好,我是攜伴同行的巧迎,歡迎收聽《愛的禮物》~公益微課系列之2~
慢慢的世界~接納孩子的憧景與期待
首先,我們先一起來心賞這本繪本~慢慢的世界
世界很慢......
慢到好像靜止了。
我身邊的世界動得好快、好快。
我學了很久都不會接球。
吃冰淇淋時,我常常會弄髒衣服。
我很努力地學發音,但一直學不好。
我好像常常忘東忘西。
老師說我時常在做白日夢,但我真的沒有。
跑步時,我總是比人家慢很多、很多。
我拼命的跑、拼命的跑,但還是追不上我的朋友。
要時候我很想躲起來,
不讓人們發現我的存在。
為什麼世界一直在轉動?
可以不要轉那麼快嗎?
花草的世界很安靜。我喜歡花草安靜又神秘的世界。
我喜歡靜靜地躺在地下,傾聽大自然的聲音。
有些事需要等待。
我每天都在等、等、等......
媽媽說,等待是美好的。
只要我們有耐心,花兒自然會盛開。
媽媽說,她喜歡慢慢的世界。
第一眼看到這本繪本是被裡面的插畫吸引著,感覺好簡樸,很直接,大自然的氣息代表著孩子的純粹,簡 單。看了內容,給我的感受是四個字~期待憧憬
*憧憬*~是對未知的未來充滿好奇,自信,美好,有力量不停向前的動力。
*期待* 是對憧憬美好的未來附加了努力及相信的力量。
當憧憬和期待發生在孩子身上時,那是一股最純潔和最有爆發力的力量。因此,這股力量需要及時被看見,被接納,孩子的美好憧憬和期待才會通過愛的能量流傳出來,讓美夢成真。
親愛的爸爸媽媽,現在,讓自己好好的想一想,此時此刻,我們知道寶貝們的憧憬是什麼嗎?他們的期待又是什麼呢?如果知道,我們是如何看待寶貝的憧憬和期待的呢?
是接納?
還是孩子憧憬希望自己擁有超能力時,我們卻說:「呵呵,孩子,那是不可能的!」 純真的心靈可能就因此而出現了裂縫呢?。
如果不知道,那就倒帶想想,寶貝是否曾經和我們提過,但卻被忽視了呢?
其實,無論是哪一個結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結果如何,親愛的爸爸媽媽都是無條件的愛著自己的孩子的,對嗎?
有句話說,愛之深,責之切,很多時候,父母把愛孩子的焦點放在了:
孩子,我這樣做都是為你好的;
孩子,我要求你是因為要你有長進啊。
也因此,引發了有條件的愛。
因此,父母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從孩子一出生後給於無條件的愛,經過歲月的洗禮,漸漸演變成現在不斷要求,催促孩子成長的 *有條件的愛*。
臺灣著名成功學大師黑幼龍先生的家教心得,他說:「養孩子就像種花,要耐心靜待花開。」
在這裡我要和大家分享他的一篇我很喜歡的文章。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有的花開在春天,也有的開在別的季節。當人家的花在春天開放時,你不要急,也許你家的花是在夏天開;如果到了秋天還沒有開,你也不要著急跺他兩腳,說不定你家的這棵是臘梅,到冬天開得會更動人。
如果你的花到冬天還沒開放,你也不要生氣,沒準你的花就是一棵鐵樹,鐵樹不開花,開花驚豔四方,且炫麗無比。
真正的園丁不會在意花開的時間,只會默默耕耘,靜待花開……
多麼美好的一段話,但是,我發現,很多家長並沒有真正懂得這句話的含義。
他們只看到了「靜待花開」,而忽略了「默默耕耘」。
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表達能力強,寫得一手好作文的時候,請別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堅持親子共讀。一有空就帶孩子走到生活中,聞花的顏色,看樹在風中舞蹈,看滿天繁星,聽一池蛙鳴……
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體格很好,運動能力強,請別忽略了,人家一有空就帶孩子去遊泳,周末的時候一家三口爬山,露營,騎著自行車去郊外漫步,徒步到蒼翠的山頂,看到了天邊的雲捲雲舒,遠處城市的高樓……
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數學成績很好,邏輯思維很棒,請別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著孩子玩數學遊戲、搭積木,吃飯的時候有意識地讓孩子對應家裡的人口來分配碗筷,講數學繪本,和孩子一起玩數獨,亦或者也會給孩子尋覓一個好老師,帶領著前行。
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那麼有思想,那麼多規劃,那麼有創意的時候,你卻忽略了,在他還小時候,你從未為他打開過一扇窗,讓他看到這個世界的豐富,你也沒有在他的內心種下過一粒種子,讓他對他的未來產生過期待和憧憬,你也未曾在他迷惘懵懂的時候,給他一點指引,讓他看得清要走的路,也就離她的夢想更近一點……
我們習慣了說「別人家的孩子」,永遠那個「別人家的孩子」才是理想中的孩子。但是,又有哪個人家的孩子,是天生的那麼「好」呢?
每一個「理想中的孩子」,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生命蛻變的每一個階段,父母如何引領他們身體的發展、心靈的發展、精神的發展才是「理想中孩子」背後更需要討論的課題。
孩子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我們無法設計和幹預他的人生,但在他們成長早期的每一個關鍵驛站,我們都應該不做決定,只告訴他:關於這件事,我們的建議是……
在孩子的眼界和格局還沒有足夠大的時候,他需要我們的指引。只有等他有了足夠的視野、足夠大的力量的時候,他要選擇什麼樣的路,選擇走多遠,就是他的事情了。而那個時候你要做的,就是轉過身,默默祝福和想念。
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也讓我想起了四個字:拔苗助長。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拔苗助長》的故事。記得在我20多年的幼教生涯裡,有長達15年,每年5歲班的幼兒園華語講故事比賽中,我都堅持選擇《拔苗助長》這個故事為其中一個參賽講題。當時,老師是全班統一教導背讀故事,然後再從中選出最出色的做為班代表,所以基本上是每個孩子都得到公平的培訓,最後就是靠學生自己的努力和自帶的能力去爭取到成為班代表。而我說這個的目的是,每一年,我都讓孩子能夠把這個故事信息帶回去給父母和家人,提醒大家陪伴,教育孩子,需要依孩子學習和成長的節奏去引領,而不是跟隨填鴨式方法來造成《拔苗助長》的後果。
而引領孩子的過程中,多留意,關注孩子的憧憬和期待,從感受和體驗去理解孩子每個當下的情緒和思維,做到及時的共情,跟隨,鼓勵和肯定。
正如《慢慢的世界》裡這本繪本裡的小女孩,她當下的憧憬是可以慢慢的享受花草世界的安靜,去探究神秘的昆蟲世界,去傾聽大自然的聲音,期待花開,蝴蝶破繭而出,小堝牛的出生。幸運的是,雖然世界轉得很快,她總學得很慢,可是小女孩有媽媽的認可和陪伴,接納她的憧景和期待,時常共情她說:「孩子。。等待是美好的,只要我們有耐心,花兒自然會盛開。。親愛的寶貝。。媽媽喜歡慢慢世界。」
是的,親愛的爸爸媽媽,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讓時光不語,靜待花開,就是父母親給於孩子們最無條件的愛。
最後,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靜心感受周遭的世界,這樣我們就能更徹底的聆聽孩子心靈的呼喚。如此一來,我們和孩子大手牽小手,所走過每個成長的步伐,就更加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