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盈康製藥廠被爆用無功效山銀花雜質作原料入藥(圖)
近日,央視《經濟半小時》的「3·15在行動」,曝光了部分藥企用工業硫磺燻制山銀花以及沒有功效的山銀花雜質入藥,其中包括廣藥集團旗下廣西盈康製藥廠生產的維C銀翹片。3月27日,記者從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管局了解到,目前廣西藥監部門已對廣西盈康製藥廠展開調查,封存藥品並進行抽檢。
廣西盈康製藥廠被爆用無功效山銀花雜質作原料入藥(圖)
據報導,原材料採購地位於湖南省隆回縣小沙江鎮,當地的山銀花幾乎都通過有毒的工業硫磺燻制來保持新鮮,而且,本不能入藥的山銀花葉梗也通過工業硫磺燻制,被大量收購。這些用工業硫磺燻制的山銀花雜質流到了全國各大藥企,被製成藥品出售,其中包括廣西盈康製藥廠生產的維C銀翹片。
目前,廣西盈康製藥廠已經停產。廣西藥監部門正在展開核查,已有藥監人員駐廠監督,就地封存原料及成品,並對庫存藥品逐批次進行抽檢,將根據抽檢結果採取下一步措施。
廣西盈康製藥廠生產的維C銀翹片,原料是委託廣東一家製藥企業加工的。正是這家廣東企業被曝光使用山銀花雜質作為原料。
按照國家藥監部門的相關規定,購進藥材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且投料使用的、購買使用沒有國家標準的提取物、擅自委託加工提取以及弄虛作假、以次充好、以非藥材冒充藥材、擅自改變處方、違反生產工藝的,將依法嚴處。
據了解,維C銀翹片是廣藥集團自主研發的藥物,有幾家下屬企業都生產此藥。廣西盈康製藥廠為廣藥集團的下屬企業,維C銀翹片是其主要產品之一。作者:張若凡
相關新聞:
王老吉加多寶疑用山銀花替代金銀花 一字之差功效相反
廣藥維C銀翹片含劇毒砷汞殘留 公司封存停售
山銀花變臉:廣藥維C銀翹片用山銀花非法定部位入藥
山銀花
山銀花
忍冬科植物,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溫熱發病等。根據藥典規定,山銀花是指盛開的花朵或初開的花蕾,它的枝葉不能作為藥材使用。
維C銀翹片
中藥片劑,中藥成分主要有金銀花、連翹、荊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薄荷油、蘆根、淡竹葉、甘草;西藥成分主要有維生素C、馬來酸氯苯那敏、對乙醯氨基酚。功效為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用於外感風熱所致的流行性感冒,症見發熱、頭痛、咳嗽、口乾、咽喉疼痛。
調查
涉嫌問題產品
南寧部分藥店仍有售
3月27日下午,記者在南寧市朝陽大藥房看到,盈康藥業生產的維C銀翹片正擺放在貨架上銷售。隨後,記者還走訪了位於南寧市民主路、長堽路交界處的一心醫藥官橋大藥房、順心大藥房、國大藥房金牛橋店、老百姓大藥房長堽店,除了老百姓大藥房長堽店,其他3家藥店都有盈康藥業的維C銀翹片銷售;其中,30顆粒裝規格的維C銀翹片,售價在2元-2.5元之間。店員們都表示,還沒有接到要將該藥下架的通知。
友和古城大藥房總經理傅先生告訴記者,他從網絡上看到央視曝光銀翹幹膏藥涉嫌摻假事件的新聞後,馬上讓藥店將所有盈康藥業生產的維C銀翹片下架停售;不過,目前他還沒接到廠家的通知。
一名前來買藥的女顧客告訴記者:「我們家藥箱50年來都存放有維C銀翹片這種感冒藥,至於是什麼牌子的,我一直沒有留意。」
回應
廠家震驚「被摻假」
封存停售相關藥品
據了解,廣西盈康藥業前身是廣西醫藥研究所製藥廠,創建於1960年。2003年,廣西醫藥研究所製藥廠與廣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聯手,於2004年4月成立廣西盈康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針對盈康藥業維C銀翹片疑「被非藥材」,盈康藥業有關負責人說,得知此事後,他們也非常震驚。他表示,盈康藥業自從和廣東寶山堂合作後,對寶山堂供應的相關材料進行檢測時,檢測結果一直是符合要求的,沒有發現過問題。他說,如今消息傳出後,他們會配合調查,核實報導中說的原材料是否真的存在問題。廣藥維C銀翹片用工業硫磺燻制山銀花雜質來自寶山堂
他介紹說,事情發生後,盈康藥業已終止與寶山堂的合作,並馬上停止生產維C銀翹片,封存了涉嫌問題產品待查,並通知銷售商停止銷售相關藥品,「我們正在積極配合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作進一步的檢驗和調查處理。」
採訪中,盈康藥業負責人態度誠懇地表示,雖然目前未有消費者反映吃了他們生產的維C銀翹片後有不良反應,但以後將更嚴格地把好質量關、檢驗關,對消費者負責。
據了解,3月27日下午,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已到盈康藥業介入調查。
截至目前,盈康藥業所使用的原料是否存在問題,還未得到相關部門的確認。
記者手記誠懇應對誠可貴嚴格把關價更高
記者在此事件調查中發現,盈康藥業是廣西的一個老字號藥企,已有53年歷史。不少廣西人服用過盈康藥業的維C銀翹片,其產品因藥效顯著而讓大家記憶猶新。這樣一家企業「出了事」,不是消費者希望看到的。
可是,一家企業如果生產不合格產品,最終受害的卻是廣大消費者。從這個意義上講,所有企業都必須尊規守法,必須受到各種監督制約。從這樣的角度看,盈康藥業如果確實存在問題,那麼它依法受到懲罰,卻是必須的、不值得可憐的。
記者看到,事件曝光後,盈康藥業方面的態度是積極、誠懇的。記者希望,他們應將這種積極和誠懇,用在自己的產品上,用在對待消費者上,此前應該如此,今後更應該如此。
在衣食住行中,一個又一個誠信危機事件,觸痛著我們的神經。一方面,我們呼籲一個有效的監管體制,重塑社會誠信價值體系;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時時警醒,作為一個公民或一家企業,不要在成為受害者的同時,卻又成為誠信危機的製造者:這不僅是對消費者的傷害,也是對企業自身的傷害。(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