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大學開學 校長江綿恆現場致辭(圖)

2021-01-13 騰訊網

2015年9月18日,學生們聚集在上海科技大學內舉行開學典禮。 澎湃新聞記者 雍凱 圖

9月18日,上海科技大學成立以來的第二批299名本科生和第三批385名研究生出席了開學典禮,至此,在校生規模已達到了1600人。

開學典禮中有一場特別的宣讀新生名單的環節,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楊培東、光子科學與凝聚態物理部主任劉志,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林海帆、執行院長吳家睿,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馬毅、副院長丁峙,分別宣讀了本學院研究生和本科生新生名單,他們身後的大屏幕上,則同步展示由學生自己製作的個人介紹,整個過程持續了30分鐘。

上科大新校園建設按計劃全速推進,正在逐步投入使用,計劃於2015年底基本建成。該校除了設立物質、生命、信息三大科技領域的學院,還專門設立了創業與管理學院。創管學院院長李玫在發言中,鼓勵學生在上科大學習期間成為一名探險家,敢於創新和冒險,「我希望你們可以真正地『open your minds』開放思想,『open your heart』打開內心。如果你們帶著開放和開心的心態尋找創新的靈感火花,我相信你們會成功的!」

最後,校長江綿恆做了題為《信息化時代的科教創新》的講話,與在場師生共同探討信息科技領域的發展態勢和上科大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江綿恆從人類社會發展從農業社會(文明或時代)到信息社會(文明或時代)的「大歷史」談起,聚焦於當前方興未艾的信息化浪潮,提到了微信、淘寶、百度、慕課等熱點產品,談及了騰訊、阿里巴巴、谷歌、優步等知名公司,探討了國內外的產業動向和國家政策。他表示,大力發展信息產業,特別是促進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熱點領域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江綿恆表示,上科大所有的課堂教學資源在時機成熟時都要向社會開放,學校將為實現這一承諾而堅持不懈地努力。目前,上科大周圍已經聚集了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一批大科學設施和科研機構,接下來還要建設自由電子雷射、超強超短雷射等更多國家級大科學設施。「大科技」和「大學」的匯聚、融合,將形成一個新的科技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江綿恆指出,這是上海實現轉型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上科大實現加速發展的絕佳機遇,學校全體同仁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努力在張江創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附:信息化時代的科教創新——上科大校長江綿恆2015年開學致辭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各位同事、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隆重舉行上海科技大學2015級本科生暨研究生開學典禮,我謹代表全校教職員工,向今年入學的各位新生表示熱烈歡迎,向前來參加開學典禮的各位來賓表示衷心感謝,向為新生開學付出艱苦努力的建設者們表示崇高敬意!

上海科技大學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共同舉辦、全新建立的一所小規模、研究型大學,主要圍繞三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前沿科學技術研究的領域方向,即物質科學與技術、信息科學與技術和生命科學與技術,並在造就創業和管理能力方面,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希望他們未來能夠成為這些領域科學研究的佼佼者,技術創新的引領者,大眾創業的成功者。

去年我們迎來了首屆本科生和第二屆研究生,在去年的開學典禮上,我以「未來中國能源的科技創新」為主題,和大家探討了上海科技大學在能源科技領域的發展理念。今天,我們迎來上海科技大學第二屆本科生和第三屆研究生,我想借這個機會,以「信息化時代的科教創新」為主題,和大家共同探討這一領域的發展態勢和機遇挑戰。

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按照社會生產力發展階段的不同,可以分為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或者稱為各自的文明或時代。生產力發展水平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標誌,一是生產力發展所依賴的能源和資源,二是生產力發展所使用的生產工具。

農業社會(文明或時代),生產力發展所依賴的能源和資源是天然的自然稟賦,如太陽(能源)、土地、河流(水資源)等,所使用的生產工具主要是手工的農耕工具,也包括用牲口來替代人的勞力。

工業社會(文明或時代),生產力發展所依賴的能源和資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和礦產原料,仍然是物質世界的自然稟賦;工業社會(文明或時代)生產力發展所使用的生產工具可以籠統地稱之為機器,包括蒸汽機、燃氣機和電動機等,其本質是提供比人的體能大成千上萬倍的動力,是人類體能的巨大擴展和延伸。

人類利用信息並非現代的事,早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就用烽火臺來產生敵軍入侵的信息,並通過火光向遠方傳遞信息; 「馬拉松」長跑是為了紀念雅典人斐迪庇第斯傳遞勝利信息的壯舉,信鴿則是武俠小說中最常用的信息傳輸方式,印刷術是人類把信息固定在物質介質上的存儲技術。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文明向信息社會進化。信息社會生產力發展所依賴的能源將不再是化石能源,而是可再生能源或新能源,例如太陽能、核能和氫能;資訊時代所依賴的原材料將是數據信息,其生產工具是信息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所形成的各種能力手段,包括信息的產生、獲取、傳輸、存儲、處理、和應用,其本質是人類智能的巨大擴展和延伸。

如今,信息的利用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工作和生產的所有方面,並由此催生了信息技術製造業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兩大新興產業,形成社會生產力發展新的生態系統,人類社會則進入了信息化的時代。

何謂「化」?「……『化』者,徹頭徹尾徹裡徹外之謂也」(毛澤東主席語),它既是狀態的描述,也是過程的表達。當代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特點,就是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和信息化三化並舉。

雖然我們很難確切地劃分人類是從何時開始進入信息化時代,但是今天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已經親身體驗到信息化對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所帶來的種種變化,以及這些變化所引起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深刻變革:

微信 — 信息化方式的社交;

淘寶 — 電商對實體店的挑戰;

百度 — 是名詞還是動詞(「谷歌」已經作為一個動詞被編入《牛津英語大辭典》)

滴滴快的和優步之爭 — 消費者受益;

順豐快遞 — 足不出戶,一應具有;

大眾點評、美團、攜程…— 生活更方便;

慕課(MOOC)— 教育信息化;

掛號網 — 健康醫療信息化;

新浪微博 — 言論自由,不要過頭;

推特(Twitter)— 歐巴馬總統的競選工具;

……太多太多。

於是乎,出現了對這一信息化發展態勢的各種描述: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提出網際網路+(Internet+)的概念。馬化騰解釋說,「網際網路+」戰略就是利用網際網路的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網際網路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

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在參加清華經管學院2014年畢業典禮並做演講時說:「這世界從IT(信息技術)正在走向DT(數據技術)。」阿里研究院發布了《網際網路+,中國經濟新機遇》 和《雲計算開啟信息經濟2.0》的研究報告。

製造業強國德國則提出工業4.0的概念,其核心是信息物理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 CPS)與製造業的融合。

於是乎,國家也紛紛出臺一系列政策意見:今年以來,國務院已經出臺了《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中國製造2025》、《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以及最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

與此同時,人們也在密切關注太平洋彼岸,特別是矽谷的創新動態。美國納斯達克資本市場在經歷了2000年的.COM泡沫破裂後,經過15年的調整,最近已突破5000點的歷史最高。在2000年納斯達克泡沫破裂和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間,只有不到10%的美國工商管理學院的畢業生進入高科技的職場,如今這一百分比已達到20%,伯克利的MBA進入高科技領域的比例甚至超過40%。2000年至今,除了谷歌、臉譜、推特公司成功在資本市場上市,全美國又產生了74家價值超過10億美金的創業公司,佔全球這類公司數目的61%。這些公司雖然還沒有上市,但其估價總值已接近3000億美元,其中Uber獨領風騷,公允市場價值已超過400億美元。

美國資本市場高科技股的再次上揚,是一帖對極客和創客極具刺激的興奮劑,也激發了各大公司對創新的投入熱情,新概念、新技術和新產品不斷湧現,例如無人駕駛汽車、各種可穿戴設備、虛擬實境體驗、3D列印技術、智慧機器人、遙感衛星網、空間WiFi網等等,有學者稱美國已進入「新硬體時代」。

正當我們被鋪天蓋地的各種APP和商業模式徹頭徹尾徹裡徹外滲透時,人們往往容易忽略了所有這一切得以發生的本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本質是人類對數據信息處理能力的不斷提高。這裡所說的處理能力不僅僅是指計算,而是包括數據信息的獲取、存儲、傳輸及應用的全過程。

顯然沒有可能在如此篇幅綜述所有信息科學和技術發展歷史的成果,但是有兩項裡程碑式的創造發明,是奠定今天信息化進程的兩大基石,沒有這兩大基石,今天所有信息文明帶來的體驗都無從談起。

其一是約翰·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計算機模型。馮·諾依曼是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在現代計算機、博弈論和核武器等諸多領域內有傑出建樹的最偉大的科學全才之一,被稱為「計算機之父」和「博弈論之父」。1945年,他提出數字計算機的數制採用二進位;計算機應該按照程序順序執行,把程序本身當作數據來對待,程序和該程序處理的數據用同樣的方式存儲,並確定了存儲程序計算機的五大組成部分和基本工作方法。自從1946年全世界第一臺通用計算機ENIAC問世,計算機製造技術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從IBM的商用計算機,到80、90年代的個人電腦(PC),再到今天的雲計算伺服器和超級計算機,馮·諾依曼的體系結構沿用至今。

其二是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眾所周知,標誌集成電路發展裡程的經典描述就是摩爾定律。1965年,Intel公司創始人之一的高登·摩爾(Gorden Moore)預言,集成電路單位面積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每兩年(後來被修正為18個月)將翻一番。由於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主要是半導體矽(Si)的平面加工工藝,摩爾定律也可以用加工精度(線條寬度)和矽電晶體的主頻提高(材料本徵特性和線條寬度有關)來表徵。目前最新一代已經量產的加工線條寬度為Intel的14nm工藝,單核矽電晶體的主頻尚未超過5GHz。

今年恰逢馮·諾依曼模型問世70周年,摩爾定律發表50周年,人們普遍在問的一個問題是,這兩大信息科學和技術的發明創造是不是走到了盡頭?的確,這兩大信息化發展的基石碰到了嚴峻挑戰。如前所述,計算機體系結構雖然始終沿用馮·諾依曼模型,但使用的硬體核心是矽電晶體,因此計算機能力的提高是和摩爾定律同步的。我國研製的天河二號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級計算機,峰值運算速率達到每秒5.49億億次。但是這一數據處理能力同大數據時代目前已經和未來將要產生的數據量相比,要差若干個數量級,沿用現在的體系結構,其信息處理能力顯然不堪重負。

摩爾定律同樣遇到一系列的困擾;平面工藝的加工線條不可能無限制地縮小,由此引發的巨額投資回報風險,以及不斷上升的能源消耗,摩爾定律的邊際效益開始下降。

因此,有遠見的國家政府、科研機構和大學都在部署突破局限的前沿研究。許多實驗室在探索量子(光子)計算、生物(基因)計算的新概念。惠普公司更是高調宣布,他們已研發出突破傳統馮·諾依曼體系結構的計算機「Machine」,樣機即將問世。由於半導體矽的材料特性不可能逾越它的本徵最高頻率,人們在不斷探索新的器件材料。當平面工藝加工精度碰到物理極限時,人們開始朝著3D工藝路線的方向發展。今年7月,IBM公司宣布研製成功7nm線條寬度的12吋晶片,把摩爾定律推向了新的高度。雖然上述研究目前都還在實驗室的範圍,但一旦突破,就會促發新的生產力,就會形成新的文明進步。

中國雖然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我們失去了摩爾定律的競爭。在信息化發展進入到大數據時代,13億人口的中國成為世界網際網路和手機用戶最多的國家,因此也成為數據資源最豐富的大國,我們再也不能失去這次機會,一定要爭得大數據時代信息科學和技術發展的主動權,這是在座一代年輕人的崇高使命,也是上海科技大學的奮鬥目標。

信息化時代的教育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首先是知識傳播的方式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在線教育不僅突破了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也為教育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提供了最有效的手段。在線教育可以為邊遠、貧困地區的學生提供與城市、發達地區同等質量的課程,促進教育資源共享的公平和公正;當優質課程資源上線時,也讓那些過時陳舊、一成不變的教學無地自容。

去年6月,星巴克咖啡CEO Howard Schultz宣布,星巴克將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手,通過在線教育的方式,為13萬5千美國本土員工任何一位取得兩年制學位但未完成本科學位的員工,提供免費教育的機會。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開放40個專業的在線課程,學員完成學分要求,將獲得與在校生同樣的學位文憑。

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教育資源的地域、人群配置極不平衡,如何在短期內最大限度利用優質教育資源,提高創業大眾和創新萬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教育信息化的作用,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大有可為!上海科技大學在成立時,就在章程中明確規定,我們所有的課堂教學資源在時機成熟時都要向社會開放,我們將為實現這一承諾,堅持不懈地努力。

信息化時代教育發生變化的另一個特徵就是教學內容的變革。如果摩爾定律的突破不再是半導體材料的器件原理,如果下一代的計算機構架不再是馮·諾依曼的體系結構,那麼我們的器件工程師和軟體工程師都要重新回到課堂,我們的教學內容就要有深刻改變,就像當年真空管電子學被電晶體電子學替代一樣。縱觀目前國內高校的學科建設,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課程內容陳舊過時,將這樣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很難培養出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上海科技大學,要為新的學科建設和知識體系的建立,做出積極的探索和應有的貢獻。這也是在座的年輕教授面臨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信息化是人類文明進程的下一個主旋律,是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改變新常態的必由之路。信息化浪潮既有波濤洶湧的挑戰,也有乘風破浪的機遇。上海科技大學這條船,必定航行在歷史潮流的風口浪尖;只要我們不懈努力,永遠追求,就能勇往直前!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各位同事、各位來賓,

上海科技大學是一所剛成立兩年的全新大學,我們的新校園也將在年內落成。在此我謹代表全校師生,向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在學校建設過程中所給予的全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向中科院各研究所的特聘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謝,更要向為校園建設付出艱辛努力的全體勞動者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當前,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上海正在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其重要內容就是加快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上海科技大學正處於這個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位置。目前,上科大周圍已經聚集了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新藥研發平臺等一批大科學設施和科研機構,接下來還要建設自由電子雷射、超強超短雷射等更多國家級大科學設施。 「大科技」和「大學」的匯聚、融合,將形成一個新的科技創新創業生態系統。這是上海實現轉型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上科大實現加速發展的絕佳機遇,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就在此時,就在此地,艱苦奮鬥,只爭朝夕,努力創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今天,新入學的各位同學都呈現了你們的人生感言,我深切地希望同學們能堅持正確的人生道路,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條件和環境,以宏大的志向和艱苦的努力,以優異的成績和突出的能力,來實現各自的中國夢。今天在座的老師絕大部分都是年輕教師,希望各位教師把培養學生作為第一要務,與同學們共同成長。我相信這樣的事實,年輕教師未來能否成為各自領域的大師,關鍵在於是否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堅持正確理念信念的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致全國青聯十二屆全委會和全國學聯二十六大的賀信中指出:「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當代中國青年必須和必將承擔的重任。」「當代中國青年要在感悟時代,緊跟時代中珍惜韶華,自覺按照黨和人民的要求錘鍊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遠,德才並重,情理兼修,勇於開拓,在火熱的青春中放飛人生夢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業華章。」我相信,正在建設中的上海科技大學,一定會成為年青一代放飛人生夢想的起點,成就事業華章的地方。

謝謝大家!

(轉自上海科技大學官網)

相關焦點

  • 重慶一小學開學典禮校長英文致辭 學生:很震撼
    小學開學典禮 校長為啥英文致辭  「今天武隆實驗小學校長英文致辭,讓同學們震驚了!」「嘗試不一樣的東西,給校長點讚!」2月26日,武隆區實驗小學校長陳曉平在開學典禮上用英文致辭的短視頻刷爆朋友圈。
  • 中外合作創業與創新碩士項目在西安交大上海研究院開學
    開學典禮現場 新華網發    2020年11月14日,西安交通大學—法國SKEMA商學院創業與創新碩士(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管理)2020級MSc上海班開學典禮在上海舉行。為此,中法兩校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由於今年的新冠疫情,法國SKEMA商學院的嘉賓們雖然無法來到現場與大家交流,但也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參與了本次開學盛典。
  • 寧波諾丁漢大學校長開學致辭:學問是學習問問題,而不是答問題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梁建偉昨天,在寧波諾丁漢大學2019級新生開學典禮上,楊福家校長和尼克·邁爾斯校長進行全英文致辭,寄語新生。(以下為楊校長、邁爾斯校長講話的中文大意,英文原稿請下滑至後文。)楊福家校長在2019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節選)大家早上好,熱烈歡迎大家加入寧諾的大家庭。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知道英文Provost是什麼意思嗎?如果查閱字典,你會發現字典上的釋義是「教務長」。
  • 開學典禮上,復旦、上海交大、同濟、華師大的校長各說了什麼
    9月,上海各大高校陸續迎來開學。疫情防控之下的開學典禮,除了對新生表達祝賀、歡迎,更有叮嚀、希望。校長們發出寄語,引導新生思考時代與個人的關係,堅定理想。上海交大校長:大學的成長既有順境,也難免會遇到逆境「如期相聚來之不易」,上海交通大學迎來四千多名2020級本科新生。9月13日,在開學典禮上,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寄語同學們,志存高遠,與日俱進。
  • 上海科技大學開學典禮680多名新生逐個秀
    人民網上海9月18日電 (記者姜泓冰)每個學院的領導、知名教授親自登臺介紹自家新生;大屏幕上滾動播放每位學生自製的簡介、照片和座右銘;100分鐘儀式裡,學生介紹就用去了30分鐘;主持會議的副校長介紹名字有誤,登臺發言的學生代表直率「聲明」,副校長當場「正名」;校長演講中使用的圖片文字資料都注釋了出處,結尾還不忘感謝學校建設者和辦公人員…
  • 香港多所高校開學,校長:遵守法律 校園不容仇恨誹謗
    進入9月,香港各大高校相繼開學。由於疫情原因,不少開學典禮在網上進行。多所香港高校校長在開學致辭時呼籲學生互相尊重,遵守法律,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校園內不容仇恨及誹謗。
  • 上海交通大學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舉行
    9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舉行。校黨委書記楊振斌,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及全體校領導,導師代表、學生代表及全校10000餘名研究生,相聚在閔行校區霍英東體育中心等33個會場及線上平臺,以青春告白祖國,以誓言開啟未來,共同見證秋季學期開學的莊嚴時刻。
  • 湖南雅禮中學2020年上學期開學典禮:劉維朝校長致辭
    4月13日,2020年上學期開學典禮在信息樓千人報告廳舉行,典禮以「在抗'疫'中成長」為主題,並通過校園電視臺進行全校直播,全校師生激蕩抗「疫」力量,抒發愛國之情,共展美好未來。劉維朝校長致辭「疫情所帶來的陰霾正在逐漸散去,病毒終究吞噬不了春天,綻放在大地上的希望,如同綻放在雅禮校園林蔭道上的香樟樹之花,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催人奮進。
  • 深圳大學舉行開學典禮,校長李清泉寄語新生書寫「詩和遠方」
    9月11日晚,深圳大學舉行2019年開學典禮。本文圖片 龐審 圖「願你們知行趁年華,哪怕今天默默無聞,也希望是厚積薄發,在歲月中埋下彩蛋,給未來的自己創造驚喜。願你們以夢為馬,將希望的火種高高舉起,這座城市的表情等待你們點亮!」
  • 西湖大學今舉行開學典禮,校長施一公寄語博士新生
    校長施一公寄語博士新生。今天,西湖大學274位博士研究生開學典禮在杭州雲棲小鎮舉行。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點擊查看視頻開學典禮上,西湖大學施一公校長發表了精彩致辭,他有幾句話與自己的學生們共勉:「一是誠實的學問、做正直的人;二是保護好奇心和原動力;三是做好長期奮鬥的心理準備和體力儲備;四是傳承西湖的包容文化。」
  • 求實求真 追求卓越——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
    求實求真 追求卓越——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 2020-09-21 14: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北地質大學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
    9月17日上午,我校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分別在北校區和校本部舉行。4300名本科新生和535名研究生新生參加典禮,共同聆聽開學第一課,正式開啟在河北地大學習的新旅程。校領導邢承國、王鳳鳴、南振興、侯書文、張小平、蔡建章、閆軍印、馮鴻雁、王濱、趙永強出席,各學院、各職能部門負責人,教師代表、老生代表和新生代表參加了開學典禮。校長王鳳鳴代表學校致辭。
  • 上海30多所中學2020年高考喜報來了
    特殊類型上線率特殊類型控制分數線(往年稱自主招生控制線)主要應用於部分招生項目的錄取分數控制,例如:綜合評價批次、特殊類型招生(指高校的高水平藝術團和高水平運動隊招生等),以及教育部批准的部分軍隊院校和具有特殊要求的高校(專業)招生,如上海科技大學、上海紐約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院校。
  • 大連化物所赴華東師範大學參加菁英班開學典禮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導師代表及華東師範大學菁英班的師生參加了本次典禮。典禮由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孫真榮主持。  楊學明代表大連化物所致辭。他表示,菁英班擁有獨特的教育資源,希望在今後的教學科研方面,雙方能進一步合作,為共同培養一流的人才做出貢獻,也歡迎將來菁英班的優秀畢業生加入大連化物所。
  • 西湖大學宣告成立 校長施一公致辭
    大會現場,全國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主任,教育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杜玉波受教育部長陳寶生委託宣讀了教育部賀辭。賀辭指出,教育部對西湖大學的正式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衷心的祝願,西湖大學的創辦,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之先河,對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計劃2022年9月開學
    11月22日下午,廣州大學舉行合併組建20周年大會,大會同時線上直播。兄弟高校代表、院士專家、省市有關廳局負責人以及校友代表、師生代表等齊聚一堂,共賀廣州大學合併組建20周年,共話高水平大學發展建設大計。據悉,廣州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籌建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計劃於2022年9月開學。廣州大學舉行合併組建20周年大會。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舉辦2020年「開學第一課」 黨委書記校長主講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7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田馳正 苗劍飛) 9月6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在小營校區面向全校師生舉辦2020年「開學第一課」。該校黨委書記王傳亮,校黨委副書記、校長王永生作為主講人授課。開學第一課由該校黨委副書記周志成主持。
  • 自然與上海科技大學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於11月5日與上海科技大學籤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全面擴大和加深雙方合作,助力上海科技大學實現其辦學使命及發展成為高水平、國際化的研究型和創新型大學的目標,同時積極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上海科技大學副校長江舸先生及施普林格·自然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先生在籤約儀式上分别致辭。
  • 南開101從「新」出發——曹雪濤校長在南開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
    南開101 從「新」出發——曹雪濤校長在南開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親愛的2020級新同學,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家長、各位老師: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南開大學新百年的第一屆開學典禮,首先 我謹代表全體師生員工,向2020級的每一位新生表示誠摯的歡迎和熱烈的祝賀
  • 法國頂尖商學院今日鄭州開課,校長視頻致辭祝賀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陳沛 實習生 孫海玉 文 馬騰飛 攝影)12月5日,第十六屆大河財富中國論壇·大家講壇暨法國諾曼第管理學院2020級工商管理博士班開學典禮在「大玉米」58樓舉行。法國諾曼第管理學院校長艾利昂·皮爾凡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為2020級工商管理博士班的師生致來賀詞。艾利昂·皮爾凡對法國諾曼第管理學院鄭州工商管理博士項目第二個班開班表示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