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上午,為期兩天的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在京閉幕。本次視頻研討會以「加強國際合作:攜手應對全球安全新挑戰」為主題,邀請來自12個國家的共32位國際知名專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同分析世界大勢,預判安全風險,探究應對之策,尋求合作之道。那麼,中外專家學者在討論中達成了哪些共識?在新冠疫情全球流行的大背景下,各國應如何加強國際合作,攜手應對全球安全新挑戰?

此次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圍繞「亞太安全新形勢」「面向未來的全球戰略穩定」「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國際合作」「大國關係走向」等議題展開研討。北京香山論壇秘書處副主任趙小卓介紹,今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國際社會在非傳統安全領域面臨的安全挑戰尤為突出,各國應以團結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只有不斷加強國際合作,才能共克時艱。
趙小卓:往年,我們在非傳統安全領域面臨的挑戰是比較少的,但是今年新冠疫情全球流行,已經上升為一個國際安全問題。這次疫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類不是無所不能的。第二,就整個國際社會而言,這次疫情應對得並不好。為什麼說應對得不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國合作的缺失。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經歷了幾次這樣的危機,比如,9·11恐怖襲擊事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在應對這些危機的過程中,每一次幾乎都有大國合作。但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看到的卻是某些國家一味「甩鍋」,推卸責任,所以,我覺得,國際合作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它告訴我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重要倡議,是一個值得國際社會深入思考、身體力行、各國都應該去推動的理念。這個理念一旦成為現實,它將會變成強大的力量。

在本屆研討會上,「亞太安全新形勢」和「大國關係走向」也是與會代表關注的重點。參會專家、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江新鳳指出,中日關係在維護亞太地區安全形勢中發揮重要作用,未來雙方應抓住契機,開展更廣泛的國際合作,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
江新鳳:今年日本首相發生了更替,明年東京要舉辦奧運會,2022年我國也要舉辦冬奧會。同時,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我認為,應該利用好這些重要時間節點,促進中日交流合作。第二,經貿合作是中日之間合作意願最強烈,而且合作空間最大、共同利益最多的一個領域。最近RCEP已經籤署,中日韓三個主要國家都已納入其中。因此,應該儘快推動開展一些實質性的合作,合作共贏才是中日之間唯一的出路。另外,我覺得,中日之間的防務交流也很重要,能對兩國關係起到積極的作用。去年,我們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日本派出海上自衛隊「涼月」號驅逐艦來訪。所以我覺得,今後中日之間各個層次的交流合作,包括民間的和軍事的,以及高層的,都應該廣泛開展,這樣才有利於推動中日關係進一步向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今年以來,中美關係面臨自兩國建交以來最複雜的局面,圍繞中美關係問題,與會專家學者也展開了熱烈討論。參會專家、軍事科學院副研究員童真認為,中美兩國應聚焦合作,管控分歧,共同推動中美關係回到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正確軌道上來。
童真:會議期間,專家們在探討中美關係時,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競爭」與「合作」這兩個詞。我們認為,中美兩個大國在某些領域存在一些競爭,是完全正常的,但是也要認清,這種競爭應該是一種理性的、良性的競爭,而不應該是冷戰式的、對抗的競爭。
同時,我們也看到,大部分學者認為,中美之間雖然有競爭,但也有合作,都希望中美能夠進一步加強溝通與協調。只有多溝通、多協調,才能增進理解和信任,才能避免出現大家擔心的誤解誤判的情況。而且中美作為兩個大國,在很多領域都有合作的空間,尤其在一些全球性議題上,比如氣候變化、經濟穩定、數字安全等等。特別是現在,我們共同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這一重大危機。這時候,中美更應該攜起手來,多為世界作貢獻,真正體現出作為大國的責任與擔當。我們也一直致力於和美國發展一種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關係,所以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我們會繼續推動中美關係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來源:央廣軍事·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記者:李悅 趙敏 郝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