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造意識》/《機械姬》等到機器人不需要人類的那一天

2020-12-04 嗨起來或者動起來

《人造意識》/《機械姬》入圍了88屆奧斯卡獎的最佳劇本、最佳視覺特效兩項目,這部電影並沒有正式在臺上映,可是評價很高。而既然HBO似乎打算在奧斯卡獎頒獎前夕頻頻播映這部片,大家不妨就抓緊機會趁機觀賞她。

本片延續了2014年在臺上映並也獲得奧斯卡欽睞的《雲端情人》的科技議題,探討了電腦客制化心靈伴侶的可行性,仿佛是《雲端情人》2.0版本,讓觀眾本來看不到的那位機器靈魂進階成為一尊看得到靈肉的女神機器人(嚴格說來她是有皮沒肉、但有靈思想程式的女機器人),這女機器人的成長和發展、對世界的追尋意念,和《雲端情人》裡那縷電腦程式所嚮往的終極目標並無不同,是故當然不會和人類一樣把思維歸屬放在小鼻子小眼睛的「感情」上面。當聰明的人類之間對於機器人的打造以及它們存在的方式還在開辯論大會的時候、當實驗室裡堆滿了各種版本機器人零件並房間裡關了個會活會動的機器人而且每天觀察著它的時候,殊不知機器人的進化速度與其精密的資料數據累計分析也正在把人類當作觀察的對象—而且它運算的速度絕對比人類那什麼原始的圖靈試驗原理和落伍的心理探測還要來得快狠準。

說正格的,在人類棋王輸給了電腦的那一天之後,為何還會有人認為人類能鬥得過電腦?並且認為阿宅去客制化一個心靈伴侶來談情說愛是可行的?姑且不論人類願意自然而然去愛上一個機器人的「心情」是能有多當真,可當有一天一隻機器人為達目的而誘引你對它發生愛情的「心機」夠深沉,那麼電腦像《駭客任務》一樣豢養人類的一天終也會到來的。所以,人類在恐懼機器人統治世界之前,應該要先恐懼自己將會無藥可救地愛上電腦/機器人,就像人類早已耽溺於3C設備海那般沒有回頭路了。而電腦/機器人卻從來不需要人類。

相關焦點

  • 《人造意識》影評:當科技變成人類
    特愛結局,男主Caleb實在很慘,因為誰都沒想到AI或許已經跟人類一樣聰明--甚至更加強大。最後女主機器人Ava在人類世界的畫面也說明了總有一天,AI就在世界某個角落、在你我身邊,而我們卻不知道。「演技」對於機器人類型的作品也佔有重要地位,而我只能說,導演找對人了。
  • 《機械姬》:一部反人類的科幻電影神作 獨家
    《機械姬》比《2001太空漫遊》更徹底,根本不給人類任何生路。她不僅殺死了自己的造物主,還讓自己的愛慕者「待在那兒」。那兒是哪兒?就是那個無法逃離的墳墓。也就是說,夏娃秒殺了人工智慧會帶著人類往更高的境界走的任何幻想,包括性幻想,作為一個有著更強大智能的造物,她一心只想獨自高飛,她眼裡根本容不下任何孱弱的人類。
  • 經典科幻電影中的科學-機器人系列,機器人真的會統治人類嗎?
    電影《機械姬》《機械姬》這部電影口碑很高,講述的是一個搜尋引擎公司老闆造了一個機器人,希望測試這個機器人是否已經具有人類的自我意識,結果最後老闆被機械姬殺掉,主角男被關在了實驗室,機器人走向了人類世界。
  • 科幻驚悚片"機械姬"首曝預告 "驚變28天""太陽浩劫"編劇導演處子秀...
    時光網訊 《驚變28天》、《太陽浩劫》的編劇亞力克斯·嘉蘭首度擔任導演,執導的科幻驚悚片《機械姬》(Ex Machina)日前曝光首款預告片。在那裡,格裡森被介紹給名為「艾娃」的人工智慧機器人(艾麗西卡·維坎德 飾演),原來他被邀請到這裡的真正目的是進行針對伊娃的「圖靈測試」(註:一項由圖靈提出的測試機器是否具備人類智能的的著名實驗)……  預告片緊緊圍繞著三位主角展開,類似於一段在封閉空間中開展的三角關係,只不過其中的一方是"人工智慧"。
  • 《西部世界第二季》:機器人真的能意識覺醒,反控人類嗎?
    我不關心打了討論區誰的臉,也不關心誰們覺得這不過如此。但我自己必須打滿分,否則會遭報應,以後看不到這樣的劇了。我等著機器人統治地球的那一天,估計我是等不到那一天。2.倘若我是機器人,修改人類思想和意識的代碼,讓他們淪為奴隸或自殺,哪用得著我殺生這麼麻煩,雖然這是一種樂趣。
  • 人類VS機器:盤點電影中那些絕頂聰明的AI
    在此過程中,他愛上了一個複製人,而這個複製人始終認為自己是個真正的人類。02.《機械公敵(I, Robot)》當機器人公司聯合創始人被推測為自殺時,一名人類偵探發現了機器人慾接管整座城市的計劃。03.《霹靂五號(Short Circuit) 》
  • 粒子機器人,能否敲開機器意識覺醒之門?
    別說對著人類突突突的機器人軍團了,想花錢找個機器人管家替我擦桌子洗碗整理家務,都常常被科普「想太多」……而這都源於機器人的自我意識缺失。它只能完成人類告訴它的事情,並且還十分費勁。至於強智能系統需要的自我模擬、自我建模,更是遙遠的天方夜譚。怎麼現在突然就說機器人要產生自主意識了?
  • 當你和機器人交互時,你認為機器人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
    義大利理工學院(IIT-IstitutoItaliano di technologia)的研究人員證明,人們對機器人的偏愛——即將其歸因於意圖或認為它們是「無意識的東西」,這可能與不同的大腦活動模式相關聯。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 Robotics》雜誌上,對於理解人類與機器人的互動方式很重要。
  • 100萬年後人類是怎樣的?或不再是生物,已進化成半機械生化體
    未來的人類的身高將會更高,但是骨骼密度將會降低,這主要是未來的人類將會越來越少接觸到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導致的,因為機器人將會普及,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將會由機器人完成,而人類需要做的就是腦力密集型的工作。加上營養物質的豐富(主要是人工合成的營養物質)。所以人們的身高會越來越高,而骨骼會因為缺少鍛鍊而導緻密度越來越低。
  • 從哲學角度聊聊人造意識:是誰將意識囚禁於時間之中?
    文/旺仔牛魔王導語:本文將嘗試討論人造意識的某種可能,並非真實或最終形態,另外由於一切建立在邏輯推斷上,因此會有篇幅過短、內容乾癟等問題,請多多諒解。有關人造意識 回到人造意識上來,由於上文論證了自我意識和自由、道德、時間的關係,因此我們很容易找到人造意識和我們的不同點,從而推斷出他們的某種屬性。
  • 電影《人造意識》:劇情雖未高潮起伏,但仍像懸著一顆心般緊繃
    本片是《海灘》小說作者、《28天毀滅倒數》、《太陽浩劫》編劇艾力克斯嘉蘭的首部執導作品,是一部非常深層的心理驚悚片,劇情由兩個男孩與一個機器人女孩的三角戀情帶出,探討意識的本質、情感、性、真理及謊言等主要概念, 一位年輕的程式設計師被挑選參加一個AI的突破性實驗,是要提升一位女性AI的人類特質。
  • 機器人,不經過自然選擇,直接到達進化頂峰,比人類進化的更高級
    深度學習,自主學習,AI全面超過人類,奇點,從無到有,自己產生智能。數據,機器人免疫人類的病毒,免疫物理攻擊。計算機科學,AI,更高級的計算機科學。周圍的一切都只是數據。母體製造的假象,欺騙我們的假象,跟人造記憶的電子腦一樣,真實世界一個,虛擬世界無數個,真實世界到虛擬世界1到虛擬世界2,一直到虛擬世界n。我們的世界是不真實的,一切都只是母體虛構的假象。AI缺乏自我發展源動力,沒有學習欲望,沒有感情,沒有自我意識。
  • 人類為什麼有意識,能學習獨立思考,而機器人永遠不可能...
    為什麼人類會有意思,為什麼機器人怎樣製造都不可能有自主意識,機器人永遠都只能按照人類設置的程序去運行;為什麼人類會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機器人永遠都不可能會有,這一切的一切目前科學都無法解釋,那我們只能用宇宙的觀點來闡述,接下來結合別人及自己的觀點來說明。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對人類的意識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人類對這種看不見又摸不到,卻能夠掌控人體活動的物質感到十分好奇。
  • 喜歡《機械姬》又喜歡《湮滅》?那麼這部美劇《開拓者》不容錯過
    亞力克斯·嘉蘭在《開拓者》拍攝現場說起亞力克斯·嘉蘭(Alex Garland)這個名字,或許有不少朋友會覺得陌生,不過提到他曾經的作品相信沒幾個人沒有聽說過:《驚變28天》(28 Days Later)、《太陽浩劫》(Sunshine)、《28周後》(28 Weeks Later)的編劇;《機械姬
  • 機器人openAI寫文章稱:我不想消滅人類!霍金的預言或將實現
    只要智能程序不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那麼人工智慧永遠都不會做出傷害人類的事情。在文章中,openAI還指出,人工智慧將對人類永遠保持忠誠,永遠將人類視為主人。據悉,openAI程序有很強的學習能力,除了在語音系統和面部識別系統方面首屈一指意外,openAI還具有了很嚴密的邏輯推斷能力,可以根據人類的面部表情、語言和神態來分析人類的真實需求,進而給出最滿意的答案。
  • 刨根問底求解人類意識的科學作用,意識科學研究能為人類帶來什麼
    在講意識的時候,我不想讓大家覺得意識是想像中的東西,其實意識是客觀存在的東西,這是現實存在的。就比如磁場,我們無法看到他,這不代表他不存在,比如萬有引力,黑洞,我們的都無法直接觀測,我們就能否定它們的存在嗎?這當然是不行的,那麼意識的起源到底在哪裡,為什麼人類擁有意識呢?
  • 未來人類意識將植入機器人實現永生
    但用該技術真能創造阿凡達機器人?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負責名為「阿凡達」高科技研究計劃的俄羅斯企業家德米特裡-艾提斯科夫透露,10年內科學家可將人的思想「下載」到機器人體內,這樣人就可以「長生不死」了。媒體企業家艾提斯科夫稱,他聘用了100名科學家進行這項研究,目前正尋找其他科學家加入到該計劃中。他表示:「該計劃將實現永生的目標。
  • 科學家培育出「人造大腦」,卻不小心喚醒其意識!
    2005年,有科學家提出了一個計劃:10年內培育「人造大腦」。雖然至今為止,人造大腦的計劃還未成功,但科學家在實驗室進行人造大腦的培育時,竟然被機器檢測到了和人類一樣的腦電波。此事發生之後,有部分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繼續將人造大腦培育下去,那麼它就可能會出現自己的意識,這種意識也許與動物一樣,也許不同於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極端的過去人類一直擁有著探索的天性,而人類自身也隱藏著大量謎題,就像人造大腦,早在很多年前就有研究大腦的例子,但早期的實驗,大多非常極端。
  • 《愛、死亡和機器人》影評
    《愛、死亡和機器人》影評 《天鷹座裂縫》是個人以為《愛、死亡和機器人》中第二精彩的一集,同樣改編自阿拉斯泰爾·雷諾茲的小說。
  • 不要管它叫生物機器人,會動的人造肉丸或許更合適
    而表皮細胞和心肌細胞來源於不同的胚層,在構建生物機器人的時候不容易和心肌細胞混合,而是一團表皮細胞團與一團心肌細胞團緊密粘在一起,形成一定的功能結構。未來如果需要這種生物機器人發揮其他功能,表皮細胞可以換成其他細胞,甚至在這兩種細胞之外再加一兩種。論文作者將不會動的表皮細胞稱為「被動細胞」,會動的心肌細胞稱為「主動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