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普】看不見的「生物建築師」

2020-12-08 澎湃新聞

作者 ∣裴 迪

責編 ∣霍 麟 吉 佳

你願意住在由細菌修築起來的房屋嗎?

隨著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

很多人都生活在由鋼筋混凝土築造的城市裡,

你有想過細菌也能修築起參天樓閣嗎?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細菌。

什麼細菌這麼牛?

這位微米級「建築師」的學名被稱為巴氏芽孢桿菌,是一種從土壤中分離出的革蘭氏陽性菌(但不具備致病性哦!)[1]。顧名思義,該細菌外形呈杆狀,並且會在缺少營養物質時以芽孢的形式繼續存活(類似於動物的冬眠)。

巴氏芽孢桿菌能夠在15~37℃下正常生長,是一種好氧菌,即在無氧環境下無法進行正常的生長代謝。能夠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其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這一特性也是眾多學者將其開發為自修復混凝土(水泥)的核心要素之一。

巴氏芽孢桿菌在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形態 [2]

如何「變身為建築師」?

想讓這位「師傅」幹活,也得給它工具和酬勞啊。那麼它是如何工作的呢?這就要依靠它在同行中無與倫比的礦化能力了。巴氏芽孢桿菌擁有足以傲視群雄的尿素酶活性(學名:脲酶),可以將環境中的尿素迅速分解為銨根和碳酸根,在環境中同時存在鈣離子的情況下,便會以細菌為晶核產生礦化產物方解石(碳酸鈣的一種晶型)。

產尿素酶的微生物水解尿素而產生碳酸鹽沉澱的礦化方式,是微生物礦化中最直接且最容易控制的,但並不是所有具備尿素酶的細菌都能做到如此高效的礦化。首先,巴氏芽孢桿菌的尿素酶活性是已知細菌當中最高的,提供了高效的「生產力」;其次,有研究表明巴氏芽孢桿菌表面負電荷比其他的細菌要多,因此,其對鈣離子具有更強的捕獲能力。綜合以上因素,巴氏芽孢桿菌成為微生物礦化研究和應用中最亮的那顆星!

產脲酶微生物誘導生成碳酸鈣沉澱的過程示意圖 [3]

說了半天,它倒是蓋樓啊!不急不急,咱們來了解一下為什麼它礦化出來的方解石就能修築我心目中的象牙塔?因為,巴氏芽孢桿菌礦化產生的方解石,具有一定的膠結能力。這就是它又被稱為「微生物水泥」的原因,叫水泥大家就都懂了嘛!可能有人會問,方解石有這能力?究其原因的話,該礦化產物的膠結能力也不能全歸功於方解石。有研究表明,作為「水泥」將鬆散的砂粒粘合在一起,發揮作用的正是有機質、石英砂和生物方解石之間形成的氫鍵[4]。這下可以蓋樓了!

讓我們來看看它的傑作

早在1996年,Ferris等[5]就利用巴氏芽孢桿菌誘導礦化的能力,對油田進行裂縫封堵,控制原油流動,提高了原油的開採率。2001年Ramachandran等[6]較早地利用微生物礦化技術,製備了常規水泥的替代品,並有效地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和剛度。Qian等[7-8]也利用巴氏芽孢桿菌誘導礦化技術對大理石文物表面進行防護,提高了文物的抗侵蝕能力。

2007年荷蘭科學家Jonkers發表文章提出了環境對傳統水泥建築長時間的侵蝕問題,並提出一種能夠自我修復的生物水泥,其可通過自身的修復能力完成對裂縫的修補工作,環保且省力。首先,為實現水泥的自修復能力需要在水泥中添加可實現生物礦化的微生物,但是水泥內部屬於高鹼性的乾燥環境,並不適合絕大多數微生物的生存,而且水泥的裂縫出現需要時間的累積,這樣就要求水泥內的微生物能在該環境下存活數年,可以完成數年後的裂縫修補工作[9]。他們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發現了巴氏芽孢桿菌,該菌可以適應鹼性的乾燥環境,並且其孢子能夠以休眠的狀態存活數十年,滿足生物水泥對其內部微生物的特殊要求。該項技術在2016年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ableNews Network,CNN)稱為「史上最受歡迎的建築材料」。

2012年,美國bio-MASON公司推出了「培養」生物磚的業務。他們首次採用微生物誘導礦化技術來生產磚塊,以替代傳統的磚窯生產。該過程主要分為3步:先是在磚塊模具中放入沙土;然後,將巴氏芽孢桿菌菌液接種在沙土中;最後,每隔一段時間將促進生物礦化的混合溶液澆灌在沙土上,通過多次礦化膠結,生產出足夠強度的生物磚。

bioMASON公司生產的生物磚 [10]

2018年,南非開普敦大學(UCT)也報導了關於生物磚的研究成果:該校學生SuzanneLambert等利用巴氏芽孢桿菌和人尿成功研製出「生物磚」[11]。據報導,這是首次利用人類尿液製備生物磚。他們通過特別設計的便池收集人的尿液,尿液中大部分成分可以變成固體肥料,剩餘液體通過滅菌等一系列處理後,與沙子和細菌進行混合,製成生物磚。據開普敦大學介紹,這種生物磚的強度和形狀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改變。如果想要更高強度的磚體,只需要讓製作時間加長,即可達到效果。

南非開普敦大學研製的生物磚

這位「建築師」的優勢在哪裡?

以生物磚為例,生物磚的生產比傳統磚窯生產具有很大的優勢。首先,生物礦化節約能源,不需要燒火高溫,因此也減少了碳排放量。其次,生物礦化磚可以實現多種外觀形狀,通過對模具和沙土固化模型的設計,可以實現礦化膠結物外觀形狀的特殊定製,以滿足特殊條件下的使用要求[10]。據bio-MASON公司官方數據表明,到2016年為止,該公司已經生產了1.23萬億塊生物磚,在二氧化碳排放上,為全球減少了8億噸的排放量。

另外,生物礦化需要的原材料主要是尿素,這種物質在各種生物的排洩物中比比皆是,將其利用起來,簡直是變廢為寶,點石成金,這樣的優勢夠明顯了吧!

講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對這個既環境友好又具有經濟效益的微生物建築大師產生了興趣?國防科技大學仿生生物學課題組系統地綜述了巴氏芽孢桿菌礦化作用的生物機制。(詳情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據《環球軍事雜事》報導,美空軍希望利用細菌和微生物在荒涼地帶生出一條跑道來,並將該項目命名為「美杜莎」工程。其利用的細菌即為巴氏芽孢桿菌,美軍已考慮將巴氏芽孢桿菌礦化技術用於修築飛機跑道了。

用微生物礦化技術修築飛機跑道

隨著巴氏芽孢桿菌礦化技術的廣泛研究,其對環境友好且社會經濟價值高等優良特性,在許多領域都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著眼微生物礦化技術的發展情況,目前還存在某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期待在不久的將來

隨著巴氏芽孢桿菌基因組的全面測序

巴氏芽孢桿菌的礦化作用能得到更大的拓展

參考文獻

[1] Dejong J T , Fritzges M B , Nüsslein, Klaus. Microbially induced cementation to control sand response to undrained shear.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6,132(11): 1381-1392

[2] Zhang W, Ju Y, Zong Y,et al. In situ real-time study on dynamics of 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at a single-cell leve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52: 9266-9276

[3] Muynck W D , Belie N D , Verstraete W . Microbial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inconstruction materials: a review.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0, 36(2):118-136

[4] Qian C X , Yu X N . A study on the cementation interface of bio-cement. MaterialsCharacterization, 2018, 136:122-127

[5] Ferris F G , Stehmeier L G , Kantzas A , et al. Bacteriogenic mineral plugging. Can Petr Technol, 1996, 35(8):56-61

[6] RamachandranS K , Ramakrishnan V , Bang S S . Remediation of concrete using microorganisms. ACI Materials, 2001, 98: 3-9

[7] 王瑞興, 錢春香,王劍雲,等. 水泥石表面微生物沉積碳酸鈣覆膜的不同工藝. 矽酸鹽學報, 2008, 36(10):1378-1384

[8] 王瑞興, 錢春香. 微生物沉積碳酸鈣修復水泥基材料表面缺陷. 矽酸鹽學報, 2008, 36(4):37-44

[9] Jonkers H M. Self healing concrete: a biological approach. Self Healing Materials, 2007, 100: 195-204

[10] Ednie-Brown P, Burry M, Burrow A. BioMASON and the speculativeengagements of biotechnical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Design, 2013, 83(1): 84-91

[11] Randall D G, Naidoo V. Urine: The liquid gold of wastewater.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8, 6(2): 2627-2635

★作者介紹★

裴迪,博士研究生。本科專業為應用數學,研究生和博士階段專業為生物醫學工程,均就讀於國防科技大學。現階段主要從事微生物礦化機理及應用拓展研究。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由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主辦的

「第十八次中國暨國際生物物理大會」

將於2020年11月15-18日

在廣東省廣州市召開

歡迎全國各研究機構、高等院校

和企業的科技工作者參加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官方訂閱號,為BSC會員及生物物理領域專業人士服務。

投稿及授權請聯繫:bscoffice@bsc.org.cn。

微信號:BSC-1979

原標題:《【前沿科普】看不見的「生物建築師」》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日照市科技館:科普身邊科學 展示前沿科技
    館內收藏並展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以及相關科學家的珍貴科學文獻、研究成果、儀器設備和物品資料等,並延伸展示與其研究相關的前沿科技和身邊科學。科技館建築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建築師崔愷領銜設計。
  • 腦洞打開「新帝國」上海科普大講壇揭密腦機前沿技術
    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51講邀請華山醫院神經外科陳亮教授、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陶虎研究員來到講座現場,為觀眾揭秘這項最前沿的科學技術。陳亮教授多年來從事神經外科研究,他從臨床醫學的角度為觀眾介紹了腦機接口牽手生物醫療的各種可能性。陳教授首先介紹了大腦和機器結合的背景與方式,為什麼要將這項技術運用到人體內,我們的大腦如何適應該技術,以及在適應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未來還需要取得哪些方面的技術突破等。
  •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大家科普講堂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大家科普講堂於2015年正式啟動,以「匠人精神」為精神主旨,通過豐富、多樣的內容設計,以為未來建築師、在職青年建築師解決從業困惑,培養其作為一名中國建築師的職業素養和態度、幫助其更好的了解多元產業下的前沿發展為主要目的,幫助青年一代建築師更好的勝任城鎮建設者的角色!
  • 抵抗氣候危機,建築師能做什麼?
    建築師—— 建築締造團隊的重要組成。他們不止能讓建築在形態上巧奪天工,創造出一座又一座凝固的藝術作品,同時他們還能夠憑藉前瞻視野,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許多領先的建築師們,已經走在了可持續發展運動的前列。
  • 建築師負責制落地難
    中國有關部門領導進行決策時會受到一些學者的影響,而這些學者往往只是看到了一部分建築師專司工程管理的職能,所以提出實行建築師負責制,他們恰恰忽略了中國建築師並沒有完成這個分野,因此就會出現偏差。 有一些學者把建築師負責製作為國際慣例來宣傳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 瞄準人工智慧生物育種等前沿領域
    【瞄準人工智慧生物育種等前沿領域】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指出,加強基礎研究、注重原始創新,優化學科布局和研發布局,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礎技術供給體系。瞄準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量子科技前沿科普——量子計算機的「奧秘」是什麼?丨湘聲大講堂
    12月4日下午,湖南省政協舉辦湘聲大講堂第十二期「量子科技前沿科普——量子計算機」專題講座。湖南省政協老委員諮詢團成員、湖南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教授方卯發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對這些問題進行了逐一解答。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戴道晉、胡旭晟出席,省政協秘書長卿漸偉主持講座。全省政協委員通過政協雲可收看圖文直播。
  • UED青年建築師成長計劃
    「UED青年建築師成長計劃——為撫順而設計·城市再生建築設計競賽」 入圍名單公布! 緊張而忙碌的評審工作   「UED青年建築師成長計劃」是一項面向青年建築師及建築系學生的公益性計劃
  • 課程推薦 | Minecraft大建築師
    快來Minecraft大建築師找答案吧!本課程採用項目式學習,綜合人文歷史、三維設計和3D列印技術,通過老師引導,同學將穿越時空,縱覽古今中外建築的歷史演變,體會建築/工程之美,掌握3D建模技術,激發創造熱情,用Minecraft式的3D建模軟體完成模型製作,用3D列印技術創造出自己的世界。
  • 中科院-湯森路透《2014研究前沿》之生物科學篇
    10月27日,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與湯森路透旗下的智慧財產權與科技事業部聯合舉辦《2014研究前沿》報告發布暨科學家論壇,共同發布《2014研究前沿》報告,遴選出2014年排名最靠前的100個熱點研究前沿和44個新興研究前沿。《2014研究前沿》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10大學科領域。現公布生物科學篇如下。
  • 前沿科學的炮聲 |「智識前沿學者計劃」上線
    在知識分子創刊五周年、智識學研社成立一周年之際,我們正式發布 「智識前沿學者計劃」,計劃在影響人類未來生活的若干前沿科技領域,招募一批為科學進步或其應用做出努力的傑出青年學者,資助和鼓勵他們持續追蹤和分析前沿科技領域的新發現、新動向和新機會,並積極分享他們的專業判斷,促進前沿科技信息的交流和公共討論,為正在快速進展的前沿科技留影、存檔,為讀者提供重要的文獻式的科學指路牌
  • 【午間冷知識】石蛾幼蟲:水底建築師與首飾匠
    石蛾類的幼蟲生活在清潔的冷水中,又稱「石蠶」,它們是昆蟲中的著名建築師。石蛾幼蟲在水底用鰓呼吸,以水底的有機碎屑為食。從孵出不久開始,它們會從口中吐出絲線,粘起一堆砂粒、植物碎屑和貝殼碎片等裹在身上,形成一層硬殼。這樣既能隱蔽又能護身,活像住在小房子裡。待到幼蟲化蛹、蛹發育成熟,就用強壯的上顎咬穿繭殼浮出水面,變成帶翅膀的成蟲。
  • 小嘿俠科普|喜歡小嘿俠的你,一定喜歡上海科普電影周!
    即刻獲得最新文旅、科技、藝術、創意、設計等前沿資訊您好,我叫「小嘿俠」!
  • 加強腦科學科普 上海成立腦科學科普專項基金
    據《勞動報》報導,為加強腦科學方面的公眾科普宣傳,上海科技館和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與全球領先的生物製藥企業優時比昨日籤署三方合作意向書。優時比製藥將向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資100萬元,設立「優時比腦科學科普教育專項基金」。
  • 偷師白蟻的「火星建築師」
    未來誰會成為第一批「火星建築師」?如果是機器人,那麼這樣的機器人應該具備哪些本領呢?令人嘆服的白蟻建築大師在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人類已經創造出了很多「摩天級」的建築物,如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加拿大多倫多的集餐飲、觀光等多功能於一身的電視塔就高達553.34米。
  • 建築師怪癖實錄!
    「世界頂尖建築師」,WOW!多麼令人嘆為觀止的頭銜。在大家印象中,這群「極客」大都是奮戰在科技尖端,為人類未來絞盡腦汁的英雄人物。然而,他們的某些「特點」有朝一日也會讓你發出這樣的感嘆:「哎,這說的不是我嗎?」在如今這個眾人憐憫程式設計師的時代,假髮製造商開心地笑了。然而他們有所不知的是,建築師群體同樣是潛力巨大的「藍籌客戶」。
  • 神奇的生物反應器 走進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無論是魚類疫苗還是阿維菌素,在研發和生產過程中都離不開生物反應器的「幫助」。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微生物、動物細胞及細胞治療的規模性培養為對象,以合成生物學的發展引領各製造專業的學科交叉,通過生物反應器大數據分析並向智能化發展,形成生物過程流程型智能化新模式。
  •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國內進展與國際前沿
    ,是土壤微生物學和微生物生態學等領域的研究前沿。近年來,儘管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研究取得了巨大進展,但仍面臨諸多難題與挑戰。論文簡要回顧了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的發展歷程,並檢索了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發文量隨時間的動態變化及其相應的研究技術(圖1)。
  • 在英國成為註冊建築師需要幾步?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英國建築師體系,看看如何在英國成為一名改造世界的建築師吧! RIBA: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 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 1834年以英國建築師學會名稱成立,1837年取得英皇家學會資格。
  • 百科 | 碳元素:大自然的「建築師」
    「真的沒騙你,大自然的建築師,就是碳!」讓我們一起從化學的角度來認識碳元素吧。作者系武漢市第二十中學化學教師、武漢市科學家科普團成員來源:科普時報作者:宋丹編輯:吳桐終審:尹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