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山是慈禧非常寵信的大臣,他善於逢迎,但又不是一味討好之徒。他非常懂得為官之道,一路升遷做到了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等高位,但因為憐憫光緒而被慈禧怒罵。他和李蓮英關係匪淺,幸得李蓮英保全才得以免受懲處。可是最後他卻被斬首於菜市口,甚至沒有人肯去為他收屍。
光緒時期,由於皇帝和太后之間關係的複雜走向,大臣們為官第一重要的便是頭腦。如果不了解這二人關係,栽了跟頭,可就再也起不來了。而楊立山就是其中一個。
戊戌變法失敗以後,皇帝被太后軟禁了起來,光緒身體虛弱哪受得住紫禁城的嚴寒。楊立山路過瞧見了,因為同情他便造了一片玻璃窗戶給他擋風。不巧,慈禧很快就知道了,於是怒斥楊立山說「我們大清本來就耐寒耐苦,皇上那麼年輕哪裡怕冷了?祖宗的規法森嚴,你裝個玻璃窗像什麼話,簡直是膽大妄為」說著就要治他的罪過。楊立山撲通一下跪倒在地,磕頭求饒。沒想到太后還是不消氣,素來和楊立山關係很好的李蓮英見狀急忙打圓場求情,這才保住了他的性命,不過慈禧對他的寵信卻大幅減少了。
後來義和團起義,載漪提議打擊,而楊立山卻站在了談和的立場,於是二人結下仇怨。載漪本來對自恃有太后撐腰就耀武揚威的楊立山看不慣,加上後面楊立山與義和團談判失敗,於是將他打入大牢。
本來楊立山罪不至死,但載漪非常想把他殺之而後快。當時,楊立山和一位宗室同時喜歡上了一個青樓女子,但是那個宗室沒有楊立山的大手筆,懷恨在心上書請脂將其處斬。楊立山死後,他的門客們紛紛逃難都來不及,甚至沒有人去菜市口為他收屍。雖然楊立山沒有犯什麼大錯,可是選錯人站錯隊加上得罪皇親,最後落得個悽慘下場也沒法說不是活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