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晶體是做什麼的_電晶體的三個工作區是什麼

2020-11-25 電子發燒友

電晶體是做什麼的_電晶體的三個工作區是什麼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3-14 10:31:50

  電晶體是做什麼的

  電晶體,本名是半導體三極體,是內部含有兩個PN結,外部通常為三個引出電極的半導體器件。它對電信號有放大和開關等作用,應用十分廣泛。輸入級和輸出級都採用電晶體的邏輯電路,叫做電晶體-電晶體邏輯電路,書刊和實用中都簡稱為TTL電路,它屬於半導體集成電路的一種,其中用得最普遍的是TTL與非門。TTL與非門是將若干個電晶體和電阻元件組成的電路系統集中製造在一塊很小的矽片上,封裝成一個獨立的元件。電晶體是半導體三極體中應用最廣泛的器件之一,在電路中用「V」或「VT」(舊文字符號為「Q」、「GB」等)表示。

  電晶體是現代電器的最關鍵的元件之一。電晶體之所以能夠大規模使用是因為它能以極低的單位成本被大規模生產。

  目前數以百萬計的單體電晶體還在使用,絕大多數的電晶體是和二極體|-{A|zh-cn:二極體;zh-tw:二極體}-,電阻,電容一起被裝配在微晶片(晶片)上以製造完整的電路。模擬的或數字的或者這兩者被集成在同一塊晶片上。設計和開發一個複雜晶片的成本是相當高的,但是當生產時,設計和開發晶片的費用被分攤到數以百萬計的晶片上,因此在市場上每個晶片的費用通常並不會非常昂貴。一個邏輯門包含20個電晶體,而2005年一個高級的微處理器使用的電晶體數量達2.89億個。

  特別是電晶體在軍事計劃和宇宙航行中的重要性日益顯露出來以後,為爭奪電子領域的優勢地位,世界各國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為實現電子設備的小型化,人們不惜成本,紛紛給電子工業以巨大的財政資助。

  自從1904年弗萊明發明真空二極體,1906年德福雷斯特發明真空三極體以來,電子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迅速發展起來。但是電子學真正突飛猛進的進步,還應該是從電晶體發明以後開始的。尤其是PN結型電晶體的出現,開闢了電子器件的新紀元,引起了一場電子技術的革命。在短短十餘年的時間裡,新興的電晶體工業以不可戰勝的雄心和年輕人那樣無所顧忌的氣勢,迅速取代了電子管工業通過多年奮鬥才取得的地位,一躍成為電子技術領域的排頭兵。

  電晶體的三個工作區是什麼

  電晶體輸出特性曲線是指當基極電流IB為常數時,輸出電路(集電極電路)中集電極電流IC與集—射極電壓UCE之間的關係曲線IC=f(UCE)。在不同的IB下,可得出不同的曲線,所以電晶體的輸出特性曲線是一組曲線。電晶體有三種工作狀態,因而輸出特性曲組分為三個工作區

  (1)放大區

  輸出特性曲線的近於水平部分是放大區。放大區也稱為線性區,因為IC和IB成正比的關係。對NPN型管而言,應使UBE》0,UBC《0,此時,uce》UBE。

  (2)截止區

  IB=0的曲線以下的區域稱為截止區。IB=0時,IC=ICEO(很小)。對NPN型矽管,當UBE《0.5V時,即已開始截止,但為了使電晶體可靠截止,常使UBE《0,截止時集電結也處於反向偏置(UBC《0)。

  (3)飽和區

  當UCE《UBE時,集電結處於正向偏置(UBC》0),電晶體工作於飽和狀態。

  在飽和區,IC和IB不成正比。

  當電晶體飽和時,UCE≈0,發射極與集電極之間如同一個開關的接通,其間電阻很小;當電晶體截止時,IC≈0,發射極與集電極之間如同一個開關的斷開,其間電阻很大,可見,電晶體除了有放大作用外,還有開關作用。

  更多精彩閱讀推薦:

  電晶體是什麼器件_電晶體的控制方式

  三款電晶體逆變器電路圖

  電晶體是怎麼生產出來的_晶片上電晶體怎麼種植

  電晶體的主要功能是什麼_電晶體放大的外部條件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電晶體是什麼器件_電晶體的控制方式
    電晶體是什麼器件   電晶體(transistor)是一種固體半導體器件(包括二極體、三極體、場效應管、晶閘管等,有時特指雙極型器件),具有檢波、整流、放大、開關、穩壓、信號調製等多種功能。
  • 電晶體工作原理
    導讀:電晶體,只是對所有以半導體材料為基礎的元件的統稱,那麼問題來了,電晶體工作原理是什麼呢?電晶體根據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為矽材料電晶體和鍺材料電晶體;根據極性的不同可分為NPN型電晶體和PNP型電晶體;根據結構和製造工藝的不同可分為擴散型電晶體、合金型電晶體和平面型電晶體;其還可根據電流容量的不同、工作頻率的不同、封裝結構的不同等分類方式分為不同的種類。但電晶體多指晶體三極體,主要分為雙極性電晶體(BJT)和場效應電晶體(FET),接下來我們就以BJT和FET為例來講述電晶體的工作原理。
  • 什麼是電晶體?又是如何工作的?
    令人驚訝的是,首個可運行電晶體於 1947 年 12 月 23 日面世,距今已有 70 年!
  • 電晶體工作的條件和電晶體工作狀態的判斷
    二、電晶體工作狀態的判斷 晶體三極體工作在放大區時,其發射結(b、e極之間)為正偏,集電結(b、c極之間)為反偏。如果我們在檢測電路中發現晶體三極體極間電壓為上述數值,即可判斷該三極體工作在放大區,由該三極體組成的這部分電路為放大電路。 另外,在由電晶體組成的振蕩電路中,其三極體也是工作在放大區,但由於三極體的輸出經選頻諧振迴路並同相反 饋到其b、C極之間,使電路起振,那麼b、e極之間的電壓Ube,對於矽管來說就小於0.7V 了(一般為0.2V左右)。
  • 雙極性電晶體工作原理
    什麼是雙極性電晶體   雙極性電晶體(英語:bipolar transistor),全稱雙極性結型電晶體(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BJT),俗稱三極體,是一種具有三個終端的電子器件,由三部分摻雜程度不同的半導體製成,電晶體中的電荷流動主要是由於載流子在PN結處的擴散作用和漂移運動。
  • 電晶體工作原理是什麼?
    利用半導體的特性,每個管子工作原理個不同,你可以找機電方面的書看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86047.htm下圖中的S是指源極
  • 有機場效應電晶體是什麼_有機場效應電晶體介紹
    打開APP 有機場效應電晶體是什麼_有機場效應電晶體介紹 發表於 2018-01-03 14:20:44 自1986年報導第一個有機場效應電晶體(OFET)以來,OFET研究得到快速發展,並取得重大突破。 有機場效應電晶體是什麼----有機場效應電晶體基本結構 傳統的有機場效應電晶體的主要包括底柵和頂柵兩種結構,其中底柵和頂柵結構又分別包括頂接觸和底接觸兩種結構,如圖1所示。
  • 功率場效應電晶體的工作特性
    打開APP 功率場效應電晶體的工作特性 發表於 2019-10-11 10:26:31   功率場效應電晶體   功率MOS場效應電晶體,即MOSFET,其原意是:MOS(MetalOxideSemiconductor金屬氧化物半導體),FET(FieldEffectTransistor場效應電晶體),即以金屬層(M)的柵極隔著氧化層(O)利用電場的效應來控制半導體(S)的場效應電晶體。
  • 電晶體的工作狀態判斷和工作條件
    二、電晶體工作狀態的判斷  晶體三極體工作在放大區時,其發射結(b、e極之間)為正偏,集電結(b、c極之間)為反偏。如果我們在檢測電路中發現晶體三極體極間電壓為上述數值,即可判斷該三極體工作在放大區,由該三 極管組成的這部分電路為放大電路。  另外,在由電晶體組成的振蕩電路中,其三極體也是工作在放大區,但由於三極體的輸出經選頻諧振迴路並同相反 饋到其b、C極之間,使電路起振,那麼b、e極之間的電壓Ube,對於矽管來說就小於0.7V 了(一般為0.2V左右)。
  • 電晶體,它們如何工作?
    電晶體的發明徹底改變了人類文明,智慧型手機的核心處理器只能依賴這個技術,處理器擁有約20億個電晶體,它們的作用令人難以置信。那麼,微型設備是如何工作的呢?電晶體就像開關一樣,沒有活動部件,它們可以放大微弱的信號,實際上放大器就是電晶體的一個基礎應用。
  • 電晶體的主要參數與電晶體的開關特效
    它們都有三個區:集電區、基區、發射區;從這三個區引出的電極分別稱為集電極c(Collector)、基極b(Base)和發射極e(Emitter)。兩個PN結:發射區與基區之間的PN結稱為發射結Je,基區與集電區之間的PN結稱為集電結Je。   兩種管子的電路符號的發射極箭頭方向不同,箭頭方向表示發射結正偏時發射極電流的實際方向。
  • OptiMOS™線性場效應電晶體兼具低RDS(on)值與大安全工作區
    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推出OptiMOS™線性場效應電晶體系列。這個全新產品系列兼具溝槽型功率場效應管的低導通電阻(RDS(on))與平面MOSFET的大安全工作區。
  • 一文看懂縱向電晶體與橫向電晶體的原理及區別
    電晶體有三個極;雙極性電晶體的三個極,分別由N型跟P型組成發射極(Emitter)、基極(Base) 和集電極(Collector);場效應電晶體的三個極,分別是源極(Source)、柵極(Gate)和漏極(Drain)。
  • 【技術】什麼是雙極性電晶體(Bipolar Transistor)?
    雙極性電晶體,英語是「Bipolar Transistor」,全稱為「雙極性結型電晶體」,英語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 電晶體作為劃時代的發明,手機CPU中就有百億個,它的原理是什麼
    1947年貝爾實驗室發表第一個以鍺半導體做成的點接觸電晶體,隨後肖克萊在理論上設計出了結型電晶體,結型電晶體能耗小、耐衝擊、耐震、壽命長久、製造廉價。1956年巴丁、布拉坦、肖克萊因為半導體及電晶體效應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 第一個電晶體是如何工作的?
    能夠小型化非常關鍵,電晶體帶來了微電子的革命變化。Brattain所製作的電晶體是所有電晶體的基礎。 為了理解第一個電晶體的工作原理,可以把它左右分開,看成兩個並聯在一起的單向導電的二極體。
  • 電晶體和二極體區別
    三極體是在一塊半導體基片上製作兩個相距很近的PN結,兩個PN結把正塊半導體分成三部分,中間部分是基區,兩側部分是發射區和集電區,排列方式有PNP和NPN兩種,如圖從三個區引出相應的電極,分別為基極b發射極e和集電極c。    發射區和基區之間的PN結叫發射結,集電區和基區之間的PN結叫集電極。
  • PNP電晶體
    PNP電晶體
  • 筆記本、手機裡的電晶體的工作原理是……
    法律顧問:趙建英律師 LearnEngineering製作的動畫,視頻中我們可以很直觀的學習電晶體的工作原理,電晶體有三個極;雙極性電晶體的三個極,分別由N型跟P型組成發射極(Emitter)、基極(Base) 和集電極(Collector);場效應電晶體的三個極,分別是源極(Source)、柵極(Gate)和漏極(Drain)。
  • 數字電晶體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與普通電晶體相比,數字電晶體的輸入-輸出呈線性關係,而且工作狀況穩定。   數字電晶體的工作原理   數字電晶體的工作原理與與普通電晶體一樣,如圖1。在這個電路中,在NPN電晶體的基極(B)-發射極(E)之間輸入一個正向電壓,注入基極電流。就是說,在基極(B)領域注入+空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