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舊貨、藝術壁畫、相機博物館、甲殼蟲聚會……從吉隆坡到檳城,與可愛的T VAN一起,感受馬來西亞的多彩世界。
初訪馬來西亞,對這裡的好奇還僅僅停留於「榴槤的純正味道究竟是怎樣的」,以至於剛下飛機,便跑到機場的便利店裡買了根榴槤冰棍兒,拆開包裝的瞬間,撲鼻的榴槤味道果然沒有讓人失望,隨著濃鬱的香氣在口中瀰漫,六個多小時的旅途勞頓也隨之緩解了不少。相比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到馬來西亞旅行相對輕鬆一些,英語和中文基本上可以暢行無阻。走出機場,為此行提供車輛的Franky先生已經開著他的一部軍綠色T1皮卡來到了事前約好的地點。雖然已經是大叔的年紀,但依然熱衷「恐高」風格的Franky先生,日常通勤座駕基本都降低了車身高度。在他看來,無論開哪個年代的車,都應該保證出行有範兒,不應該像對待老爺爺一樣對待它們。六天五晚的馬來西亞之行,無盡的美食誘惑之外,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和Franky先生的各種T VAN一路同行。
抵達吉隆坡市內,告別了T1皮卡,又坐進了一部天藍色的T1裡,透過小窗灑下的陽光,讓整個人像是身處一間溫暖的陽光房之中,隨著路面起伏,陷入後排柔軟的沙發椅的我,因為「鬆軟得可以彈起來」而笑得合不攏嘴。窗外的景致時而如江南漁村一般寧靜質樸,時而又好似回到了往昔南方的繁華街區,濃豔魅人。儘管馬拉西亞街頭的舊車並不在少數,但當一部車況極佳的T1駛過街頭,回頭率依然很高。小窗裡拂進的微風,雖然遠不能消解炎熱之苦,卻也絲毫不覺難耐。
車燈、車標和保險槓組成的「賣萌」表情,
賦予了T VAN與生俱來的親和力,
開著它,總會有路人向你微笑致意,
無論身處何處,都能馬上交到朋友。
在茨廠街唐城美食中心裡午餐之後,便迫不及待地來到了Amcorp Mall購物城淘舊貨。這座看似普通的大型購物中心,每逢周末,都會搖身變成一個復古市集。除了原本的固定商鋪,很多人會開車帶著貨物到這裡的中庭廣場上擺攤。儘管很多商品看上去少了些東瀛的精緻,但異常豐富的品類,還是會讓「收破爛兒」愛好者有種步入天堂的感覺。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more+
古董家具、樂器、瓷器、留聲機、廚房用具、老式翻蓋手機、相機、雕塑、裝飾擺件、舊雜誌、車模、變形金剛、動漫手辦、遊戲機,甚至還有很多恐怕年輕人根本不知道如何操作的舊物,比如像老式收銀機、機械計算器,以及未知年代的彩票等。為數眾多的商鋪和攤位遍布於商場,若不是有明確的目標或是擁有極強的眼力,來到這裡可能會和筆者一樣有些迷失自我。
在一家佔地面積很大,名為「想當年」的舊貨店入口處,可以看到很多舊包裝的玻璃瓶碳酸飲料,感覺沒準兒真能翻出一瓶82年的雪碧。細看之下還發現了在NATIONAL尚未更名成松下時生產的宣傳周邊,經典的藍紅配色,讓人不禁想起了在日本STANCENATION聚會上曾經見到過的一部BUBU 501,車主同樣以NATIONAL為主題,向那個無法從記憶裡抹去的時代致敬。
舊貨市集裡不可或缺的商品非黑膠唱片莫屬,和廣州盛賢大沙頭舊貨市場三層的唱片攤位相比,Amcorp Mall裡的「唱片店」應該算是隨性之舉。簡單幾張桌子,攤開紙箱,就是一片音樂的天地。披頭四、伍德斯託克音樂節,曾經的絢麗色彩在馬來西亞生根發芽,那個娛樂形式相對簡單的年代寫下的每一個音符,如今看來,都是一則屬於青春的美好故事。
離開Amcorp Mall步行不遠處有一間馬來西亞郵政局,在這裡按照提示,把照片發送到指定郵箱,即可定製一版專屬樣式的郵票,自拍紀念照或是風景圖均可,對於有在異國他鄉寄明信片習慣的朋友來說,絕對再特別不過。
穿行於街巷之間,感覺東南亞人最不吝惜的就是揮灑於各個角落的色彩,即便是匪夷所思的顏色搭配,在馬來西亞街頭似乎也變得合情合理。同樣是步行距離,始建於1888年的中央市場映入眼帘,最初這裡只是一個傳統的自由市場,改建之後也變成了一座大型綜合商場。在裝飾藝術風格的影響下,翻修之後的中央市場,從外到內色彩也格外鮮明。從日用雜貨到模型玩具,從即興創作的水墨畫到博物館級別的舊貨,琳琅滿目。鱗次櫛比的店鋪裡既可以看到中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生產的上海遊覽巴士模型,也能和上世紀三十年代加拿大製造的復古兒童三輪車偶遇。
炸雞飯、娘惹小金杯、摩摩喳喳、椰漿飯……在被無盡的香料、辣醬打開味蕾之後,最需要的應該就是中央市場OLD TOWN White Coffee裡的一杯白咖啡,可可的柔滑就像是東南亞風味專屬的互補選項。
一部T VAN、一段旅途、一種生活方式,
與其同行方能體會它所講述的那則飽含
自由、愛、友情、破壞與冒險的古老傳說。
完成了吉隆坡的「暴走」計劃,更換了一部明黃色的T2,繼續踏上通往檳城的旅途。一款車、一段歷史、一種生活方式,坐進T VAN,更能體會它所講述的那個飽含著自由、愛、友情、破壞與冒險的古老傳說。正如2012年《The Bus》電影裡曾經說過的,只要開著T VAN無論你走到哪裡都能馬上交到朋友。車燈、車標和保險槓組成的「賣萌」表情,賦予了T VAN與生俱來的親和力,窗外總有路人衝你微笑致意。人們喜歡駕駛T VAN的原因當然還不止於此,簡單的機械結構讓它們極易維修和養護,輕鬆成為車主相伴一生的家人。開著它,就像是面對著電影屏幕,從眼前划過消失於身後的世界,彷如一部自導的人生紀錄片。T VAN好像有種魔力,它可以讓周圍的時間變慢,讓坐在車裡的人們可以拋下煩惱,享受當下的時光。
沿著海岸盤山而行,伴著南洋獨有的愜意,很快到達了檳城寶盛榴槤莊園。對於不喜歡榴槤的人來說,馬來西亞或許是一塊禁忌之地,不過真正到了遍布榴槤樹的地方,倒也並沒有什麼刺鼻的味道。據莊園老闆的兒子介紹說,榴槤可以根據樹枝分叉的數量來判斷結果的個數,而為了保證果實的品質,莊園的工作人員通常會砍掉一些枝幹,以保證弱小的枝幹也能正常結果。根據與榴槤殼相連的枝幹顏色以及榴槤果肉邊緣的皮的顏色可以判斷出榴槤的品種,至於級別的評判還要從三個方面來考量,首先是有機栽培,其次是新鮮度,最後還要看樹齡。通常20多年樹齡的榴槤,味道相對單一,基本上只能嘗出甜或苦,而60年以上的老樹,味道和口感則更為豐富,比如含酒味且帶有不同程度的粘喉感等。假如趕上五月的榴槤季,在寶盛榴槤莊園裡既可以以很便宜的價格享用不同品種、不同等級、口味豐富的榴槤自助,還能安排一晚帶露天泳池的住宿,在密林之中和榴槤一起醉生夢死。
檳城形式豐富的街頭藝術更具親和力也更強調互動性,
人們來此的目的之一就是「擺pose」。
來到檳城,毫無疑問要和街頭巷尾極具特色的壁畫合影,與美式嘻哈風格的街頭塗鴉不同,檳城牆上的壁畫出自一位名為歐內斯特·扎卡列維奇(Ernest Zacharevic)的立陶宛籍藝術家之手。2012年,他將百年老街裡的各種生活見聞用相機記錄下來,並重新在牆面上完成了「喬治市鏡像計劃」系列。這些壁畫全部源自檳城人的真實生活,一部分還與實物相結合,營造出了立體畫效果,也由此吸引來了大量的遊客拍照,其中比較著名的當屬一幅姐弟倆騎單車的壁畫。每一幅壁畫好像凝聚了一段時光,讓想要找回溫情的人們得以重新回到那段時間裡,與銘刻於心的美好故事重逢。
每一幅壁畫都像是凝聚了一段時光,
讓想要找回溫情的人們得以與銘刻於心的
美好故事重逢。
除了遍布在街巷裡的壁畫,在打銅仔街附近還可以看到大約52處鐵藝牆面裝飾。從街名不難看出,這裡曾經坐落著不少冶金鋪,如今據說只有一些收購金屬廢料的外國人還會來此。為了不讓街道從此荒廢,檳城政府請來了藝術家,用鐵藝的形式營造出了獨有的文化氛圍,也藉此幫助後人和來訪的遊客們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想要依次打卡的朋友,別忘了拿一張鐵藝地圖,上面記錄了每一個鐵藝作品背後的故事。
復古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它就像是一間包羅萬象的商店,你可以僅憑一張黑膠唱片、一盤磁帶或是一件被時光賦予了獨特色彩的古著,即可穿越回任何一個你所嚮往的時代裡,或享受舊時的迷人風光,或重溫曾經的苦澀與溫馨。除了有助於舊物循環再利用的跳蚤市場,在檳城也能遇到一些真正意義上的復古商店,店內稀有的鐘表、李小龍的海報、從未見過的舊牌匾、愛克髮膠卷宣傳牌,甚至還有曾經流行一時的鐵皮卡車模型等,同樣可以讓來訪者享受淘貨的樂趣。
極富親和力、形式多樣的檳城街頭藝術,不僅看得懂,還很強調互動性。就算看不到任何繁複的高新科技,也一樣能夠讓人們獲得不同程度的沉浸式體驗,比如正在表演的街頭藝人可能會突然遞給你一個鈴鼓或是一把琴,一起用即興的節奏,讓所有參與其中的人們都能感受到藝術的快樂。
佔地面積不算大的相機博物館內,
收藏了上千部珍貴的古董相機,
絕對是攝影愛好者的必訪之地。
距離檳城皇家酒店不遠處的相機博物館(Asia Camera Museum)也是一處必訪之地,這間始建於2014年1月15日的博物館,雖然佔地面積並不算大,卻收藏了上千部珍貴的古董相機和一些舊時使用的拍攝用品。除了為萊卡和蔡司開設的特別展區,館內可以參觀到很多稀有的展品,包括1900年代早期Magic Lantern的投影儀,大畫幅手繪彩色玻璃幻燈片,35毫米的老式無聲放映機,甚至還有日本海軍曾經使用過的機槍造型相機。展品之外,暗房、修復相機的工作間、1960年代相機師傅們修相機時候使用的工具、老相機上的機械配件等等,都可以在這裡一飽眼福。
買完紀念品,不舍地離開相機博物館,趕在夕陽西下前,支開了T2的頂棚,擺上沿途買來的各種酒水,坐在酒店前安靜的街道上等待著又一天落日時分,陽光賦予這座城的最後的精彩。儘管對有著經典車文化的國度的人來說,T VAN不算是稀有之物,但正如前文所說,它與生俱來的「搭訕體質」,很容易吸引路過的旅人靠近這個「快閃吧檯」,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人們在某一個時間,在地球上的某個地方相遇,交流見聞,然後繼續踏上各自的旅程,這大概也是旅行最有趣的地方吧。
風格復古的Abah & Sons Motocafe
類似於橫濱的MOON Cafe,
每逢假日經常會有很多經典車
和改裝車愛好者來此小聚。
從檳城返回吉隆坡,意味著馬來西亞之行漸進尾聲,然而意外的是,此程最大的驚喜就留在了彩蛋部分。最後一晚,隨Franky先生來到了一間類似於日本MOON Cafe的咖啡廳Abah & Sons Motocafe,紅綠燈裝飾、塗鴉牆面、讓人目不暇接的模型手辦,將咖啡廳內裝點得像間復古玩具店,據說本地玩經典車或是改裝車的車主們經常來此小聚。
最後才亮出自己是經典甲殼蟲協會主席身份的Franky先生,當晚駕駛的是一部1952年款的黑色甲殼蟲,車尾漂亮的W造型相當迷人。除了座艙內的一些小裝飾燈,這部經過修復的藏車基本遵循原廠,只是由於收音機已經無法使用,Franky先生為它改裝了一部可以通過USB連接的小型音響,前排下方左右兩側配有兩個揚聲器。經典款甲殼蟲身上最有意思的部分莫過於側窗處的轉向燈,開啟時會像觸角一樣抬起,因為馬來西亞街頭的摩託車比較「猖獗」,所以打轉向燈的時候Franky先生都會比較小心,因為有時候會嚇到騎車的人。
一同驅車隨Franky先生來此小聚的其他座駕也是個個有趣,一位名為Ruka的日本車主駕駛的1963年款甲殼蟲,除了基本的修復工作之外,外觀被他進行了「鏽範兒」處理,細節透著日本人做事的執著。Ruka來自名古屋,移民到馬來西亞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日本太冷,而且他本人不太喜歡日本緊張壓抑的工作狀態,真是令人羨慕的隨性。
據說在馬來西亞只有過戶的時候才需要驗車,之後全憑自願,只要別太過分,就算永遠不驗車也不會有警察來找麻煩。這大概也是為什麼當晚小聚的車隊裡會出現一部「殭屍」級別的老MINI CLUBMAN,沒有側後視鏡還能合法上路這種事,我們大概想都不用想,而在馬來車主看來,它依然是位日常通勤的好幫手。
規整的經典甲殼蟲,
在深夜的吉隆坡公路上組成了可愛的「蟲蟲特工隊」。
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一部警車塗裝的「警龜車」的車主Kean,他同時也是當地一個改裝組織的主理人,據他說,馬來人在玩車方面也很下功夫,除了同樣體現個人風格之外,他們對於經典車的態度就跟對普通新車沒什麼兩樣,不會把舊車當成舊車來對待。
從吉隆坡到檳城一路相伴的T2,
沿途也偶遇了不少它的好友。
和東瀛的精緻復古不同,堪比一座主題影城的馬來西亞,讓豐富而多元的文化元素碰撞出了一種獨有的風格。待疫情過去,一定要參加一次每年夏季都會舉行的Art Of Speed聚會,和歷年在橫濱舉行的HOT ROD CUSTOM SHOW類似,Art Of Speed是馬來西亞規模最大的定製改裝展,每年從世界各地受邀前來參展的藝術家和車主的水平也非常高。秉承將藝術融入汽車文化的宗旨,Art Of Speed用豐富的形式,呈現著速度的藝術。從2013年開始,美國MOONEYES開始對這一活動提供官方支持,《座駕》曾經採訪過的KaliforniaLook的主理人神田先生也會作為官方攝影師,隨日本本土的MOONEYES團隊一同出席。除了定製改裝案例展示之外,Art Of Speed同樣包括車輛動態展示、藝術海報製作以及種類繁多的周邊商品販售。馬來西亞,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再會了。
文、圖 /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