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就聽各種寓言故事、學習成語故事,從中我們能得到很多的道理和啟示。其實在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中,有著很多很多的現象,或者說是效應、定律、原理同樣值得我們學習。了解這些,對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上都有很大的幫助和啟示。下面識財君就給大家分享20種效應,供大家學習。
01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是一種「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兩極分化現象,類似於物種進化中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舉個慄子,在網際網路界,有一個說法叫做「贏者通吃」,指的就是非常普遍的「馬太效應」現象。簡單理解就是「行業大佬的話語權大」,如網際網路細分行業領域中的第一名,就可以拿走不低於60%的市場份額,而留給其他人的利益卻少得可憐。以打車軟體為例,經過補貼戰和與快的軟體合併後,滴滴就形成了一家獨大的局面,成為了行業第一名,它就牢牢抓住了話語權,價格都由其決定。
02鯰魚效應
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市場上活魚的價格要比死魚高許多,所以漁民總是千方百計想辦法帶活沙丁魚回港。雖經種種努力,可大部分沙丁魚還是會在中途窒息而死。後來,有人在裝沙丁魚的魚槽裡放進了一條以魚為主要食物的鯰魚。沙丁魚見了鯰魚四處躲避,這樣一來缺氧的問題得到解決,大多數活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對於日常生活的其實就是,企業可以引入更多的人才,形成競爭機制,增強所有員工活力。
03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也稱羊群行為,是一種從眾心理。舉個最真實的慄子,大家肯定都遇到過,上班路上某銀行網點排著很多老年人,隨機去問一位他們在排什麼,很有可能這位老人也不知道,反正別人都在排,那我也排著唄。這就是典型的羊群效應。
04蝴蝶效應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位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蝴蝶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對我們的啟示是:有些小事如果經過系統放大,可能對組織甚至國家來說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小事也不能糊塗。
05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叫二八法則,帕累託法則。它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比如社會上20%的人擁有80%的財富。
06長尾理論
長尾理論是指只要產品的存儲和流通的渠道足夠大,需求不旺或銷量不佳的產品所共同佔據的市場份額可以和那些少數熱銷產品所佔據的市場份額相匹敵甚至更大,即眾多小市場匯聚成可產生與主流相匹敵的市場能量。「長尾理論」被認為是對「二八定律」的徹底叛逆。傳統的二八定律關注20%的部分,認為20%的品種帶來了80%的銷量,所以應該只保留這部分,其餘的都應捨棄。長尾理論則關注80%的長尾巴,認為這部分積少成多,可以積累成足夠大、甚至20%部分的市場份額。
07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也叫短板理論,是指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注重完善自己的短處,取長補短、揚長避短,以實現更加完美的自己。
08棘輪效應
也叫制輪作用,指人一旦形成某種消費習慣就具有不可逆性,而且很容易向上調整。司馬光《訓儉示康》:「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09搭便車效應
搭便車效用是指個人支付本錢取得的收益被集體中的其他成員免費分享的現象。由於個人支付全部本錢而只享受較少的收益份額,因此集體中的理性個人沒有動力去提供公共物品,並且組織規模越大,公共物品越是供給缺乏。「搭便車效應」的危害非常大,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如果更多地強調「合作規則」而忽視小組成員的個人需求,可能會使每個人都希望由別人承擔風險,自己坐享其成,這會抑制小組成員為小組的利益而努力的動力。而且「搭便車」心理可能會削弱整個合作小組的創新能力、凝聚力、積極性等。三個和尚沒水喝的例子就是搭便車效應的典型代表。
10手錶定理
手錶定律是指擁有兩塊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幫人更準確的判斷時間,反而會製造混亂,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時間的判斷。每個人都不能同時挑選兩種不同的行為準則或者價值觀念,否則那個人的行為將陷於混亂。手錶定律帶給我們的啟發在於,對於一個人,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他的行為將陷於混亂;對於一家企業,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否則將使這個企業無所適從。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以上的人來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人無所適從;而對於一個企業,更是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管理方法,否則將使這個企業無法發展。
11零和遊戲
零和遊戲是指一項遊戲中,遊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遊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零和遊戲原理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能發現與「零和遊戲」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
12鱷魚法則
這是經濟學交易技術法則之一,也叫「鱷魚效應」,它的意思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有點類似虎怒決蹯。最長應用於證券投資中,止損是證券投資的一項基本功,也是美國投資界有一個有用而簡單的交易法則,就是「鱷魚法則」。所有世界上成功的證券投資人在進入市場之前,都在反覆訓練對這一原則的理解程度。
13青蛙效應
青蛙效應是指把一隻青蛙扔進開水裡,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會用力一蹬,躍出水面,從而獲得生存的機會。當把一隻青蛙放在一盆溫水裡並逐漸加熱時,由於青蛙已慢慢適應了那愜意的水溫,所以當溫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時,青蛙便再也沒有力量躍出水面了。於是,青蛙便在舒適之中被燙死了。對我們的啟示是:我們的組織和社會生存的主要威脅,並非來自突如其來的事件,而是由緩慢漸進而無法察覺的過程形成。人們目光短淺,只看到局部,而無法縱觀全局,對於突如其來的變化,可以從容面對,對於悄悄發生的大的變化,而無法察覺,最終會帶給我們更加嚴重的危害!
14刺蝟法則
兩隻睏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於被扎。刺蝟法則主要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15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指如果一個房子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會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的拋,絲毫不覺羞愧。這真是很奇怪的現象。心理學家研究的就是這個「引爆點」,地上究竟要有多髒,人們才會覺得反正這麼髒,再髒一點無所謂,情況究竟要壞到什麼程度,人們才會自暴自棄,讓它爛到底。任何壞事,如果在開始時沒有阻攔掉,形成風氣,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一個小缺口沒有及時修補,可以崩壩,造成千百萬倍的損失。
16暈船效應
暈輪效應又稱成見效應、光圈效應等,是指人們在交往認知中,對方的某個特別突出的特點、品質就會掩蓋人們對對方的其他品質和特點的正確了解,所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
17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就是當人們在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或者觀察的時候,會刻意去改變一些行為或者是言語表達的效應。這個效應告訴我們,當同學或自己受到公眾的關注或注視時,學習和交往的效率就會大大增加。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明白什麼樣的行為才是同學和老師所接受和讚賞的,我們只有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讚賞,也才可能讓我們的學習不斷進步,充滿自信!
18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一般而言,這種效應主要是因為教師對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別期望著不同的行為,並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從而維持了他們原有的行為模式。
教育實踐也表明:如果教師喜愛某些學生,對他們會抱有較高期望,經過一段時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愛護和鼓勵;常常以積極態度對待老師、對待學習以及對待自己的行為,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誘發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激情,這些學生常常會取得老師所期望的進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師忽視、歧視的學生,久而久之會從教師的言談、舉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師的「偏心」,也會以消極的態度對待老師、對待自己的學習,不理會或拒絕聽從老師的要求;這些學生常常會一天天變壞,最後淪為社會的不良分子。儘管有些例外,但大趨勢卻是如此,同時這也給教師敲響了警鐘。
19酒與汙水定律
管理學上一個有趣的定律叫「酒與汙水定律」,意思是一匙酒倒進一桶汙水,得到的是一桶汙水;把一匙汙水倒進一桶酒裡,得到的還是一桶汙水。顯而易見,汙水和酒的比例並不能決定這桶東西的性質,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汙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汙水。酒與汙水定律說明對於壞的組員或東西,要在其開始破壞之前及時處理掉。
20滾雪球效應
一個小小的冰塊、石頭或者就是一把雪,在雪地上滾幾下就會迅速膨脹成一個大雪球。所以,滾雪球效應是指一旦獲得了起始的優勢,雪球就會越滾越大,優勢會越來越明顯。只要你有足夠的力氣和興趣,這個雪球會滾成足夠驚人的體積,這就是所謂的滾雪球效應。
好了,今天就介紹到這裡!學習就像滾雪球,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雪球越來越大,學識越來越淵博。跟識財君一起努力,強大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