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猴子的基因可能有助戰勝愛滋病

2021-02-23 淡藍

研究人員在白眉猴的基因組中發現了抗愛滋病的線索:研究人員在西非發現了一種猴子,它們可以很好地處理愛滋病病毒SIV感染,避免發展類似愛滋病疾病,這一現象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注意。

為了了解這一機制,來自耶爾克斯國家靈長類研究中心的一組科學家對猴子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通過將其與人類和其他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進行比較,該小組找到了幫助感染愛滋病毒人類的線索。研究SIV和它的天然宿主在沒有愛滋病的情況下是如何共存的,可以轉化為改善對愛滋病感染者的長期護理,減少母嬰傳播,以及指導愛滋病疫苗的開發。研究結果發表在今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由埃默裡大學耶爾克斯研究中心微生物和免疫學的科學家們表示,這是第一個通過物種間基因組分析來識別和驗證調控一種重要疾病過程的基因。「我們正在利用經過數千多年的進化實驗,揭示出感染SIV的可能性。」

研究人員表示:「當我們將整個基因組序列進行分析,專家對疾病原因的了解結合起來時,這個項目是科學進步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這種情況下,對SIV感染的免疫反應。通過整合貝勒醫學院的基因組學專業知識,以及研究人員的長期經驗,我們已經產生了真正令人興奮和重要的結果。」

除了白眉猴之外,還有其他的猴子,如鑽頭和非洲綠猴都是病毒自然宿主。當它們被感染這種病毒,維持免疫細胞的健康水平並沒有發展成愛滋病。保護與非自然宿主的對比,如獼猴,就是類似愛滋病的疾病進展,使他們了解HIV感染的人體模型。遺傳分析表明,感染愛滋病毒的人是通過多個跨物種傳播SIV從非人靈長類動物,包括黑猩猩和烏白眉猴。

「我們發現在白眉猴基因組的免疫系統蛋白兩大差異,我們希望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為什麼烏白眉猴避免愛滋病或SIV感染。」其中一個主要區別是對免疫細胞粘附分子,叫ICAM2,在烏白眉猴沒有這種分子的功能。ICAM2基因的缺失似乎是白眉猴和其他SIV自然宿主或其他的靈長類動物的特徵,如狒狒和獼猴。

此外,烏白眉猴有改變的TLR4蛋白,TLR4是天然免疫傳感部分,觸發響應的細菌膜組件的激活。「這一發現是有趣的,因為腸屏障損傷及細菌釋放有助於慢性免疫活化,這是與HIV感染人類和非自然宿主SIV感染愛滋病的進展有關。」

在白眉猴中,低活性形式的TLR4可能減少針對SIV感染的免疫激活。TLR4的變化在白眉猴和其他自然宿主的基因組共同存在,科學家們跟蹤這些結果顯示這些差異如何影響免疫細胞的行為。下一步是探索微妙的基因組差異。

「這是愛滋病研究的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時刻,『柏林病人』是唯一被治癒的愛滋病倖存者,我們看到了愛滋病的治療是可能的。白眉猴和其他自然寄主為科學家提供了一個路線圖,一種應對愛滋病的路線圖,通過研究這些物種的整個基因組,我們團隊認為可以加速研究抗擊愛滋病毒和愛滋病的區別,徹底消滅愛滋病。」

文|來寶資訊

圖|網際網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淡藍網及Blued持中立立場。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轉載僅限於非商業性信息傳遞之用,如無特別聲明,本站轉載之各種內容之版權均屬其著作權人所有。 如我們的轉載行為侵犯了您的正當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刪除,並致以歉意。

下載Blued,和4000萬帥哥圍觀小手老溼的動態


投稿郵箱:bweekly@blued.com

廣告投放聯繫人:onionsir (微信)

相關焦點

  • 長著藍蛋蛋的猴子,或許是戰勝愛滋的關鍵
    (註:由於分類變化,這些綠猴的種類尚無正式中文名,上面的名字是作者為便於交流暫擬)人與猴同病相憐02這些非洲的猴子怎麼分,分成幾類,好像跟我們普通人不相干。其實不然。對於猴子的了解,有助於我們了解和戰勝一種著名的流行病——愛滋病。
  • 愛滋病源頭是黑猩猩,第一個得愛滋病的人,究竟對猩猩做了什麼?
    2003年6月13日美國科研人員在《科學》雜誌發「黑猩猩SIV病毒的混合起源」的文章中,認為HIV-1的前身可能來自於非洲黑猩猩。相信大家都很好奇,畢竟大家對愛滋病的認識基本就局限在通過性行為和血液傳播,那麼這人和猩猩間的傳播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
  • 愛滋病蔓延大揭秘:怪人類太汙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通過對人類社會事件的研究,揭開了愛滋病病毒首次闖入人類生活的時間和地點,以及後來的傳播方式和特點。愛滋病病毒最初起源於西非中部猿猴感染的某種病毒,因為人類獵食叢林動物,這種被稱為HIV-1型病毒跨越物種進入人類世界。
  • 愛滋病大流行揭秘:人類真是太汙了
    科學家通過對人類社會事件的研究,揭開了愛滋病病毒首次闖入人類生活的時間和地點,以及後來的傳播方式和特點。愛滋病病毒最初起源於西非中部猿猴感染的某種病毒,因為人類獵食叢林動物,這種被稱為HIV-1型病毒跨越物種進入人類世界。
  • 一圖了解愛滋病:來源於西非猿猴,「零號病人」至今無法定論
    一圖了解愛滋病:來源於西非猿猴,「零號病人」至今無法定論 2020-12-01 13: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愛滋病》:對HIV的天生免疫源於特殊基因
    《愛滋病》:對HIV的天生免疫源於特殊基因
  • 基因變體可能有助於治療愛滋病
    中國網8月27日訊 據巴西《聖保羅頁報》8月25日報導,裡約熱內盧奧斯瓦爾多·克魯茲基金會的調查員發現,一種DNA變體可能有助於更好地治療愛滋病。這一DNA變體被稱為HLA-B*52,研究發現,體內帶有這種DNA的患者往往在很長時間內都不會表現出愛滋病的症狀。
  • ...人類終將戰勝HIV|HIV|抗艾|戰勝|免疫系統|愛滋病|病毒|細胞|...
    科學家明明知道愛滋病病毒(HIV)是如何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為何各類藥物對它還是久攻不下?人類到何時才能真正降服愛滋病?擁有「高智商」,讓免疫軍團淪陷HIV可能是目前人類發現的最聰明的病毒。人體內有一套強大的免疫系統,外界的細菌、病毒想要進入人體興風作浪,都會受到免疫系統的迎頭痛擊。
  • 科學網—設計蛋白質 抵禦愛滋病
    設計蛋白質 抵禦愛滋病科學家嘗試「哄騙」免疫系統製造廣泛中和抗體
  • 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詳情曝光 基因編輯嬰兒是什麼?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如果這一消息屬實,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中國新聞周刊》:基因工程有望治癒愛滋病?
    但是,常規的疫苗還有其局限性,人們研究了幾十年,都沒有研製出對瘧疾和愛滋病有明顯效果的疫苗。  遺傳工程學,是指那些有助於免疫系統上到一個新水平的技術。藉助一個普通疫苗,遺傳工程可以讓免疫系統更準確地定點發起免疫攻擊,或者取消不恰當的攻擊,更厲害的是,這裡不需要依靠免疫系統的自然力量,細胞被賦予了戰勝疾病的新能力或裝備。  舉個癌症的例子。
  • 「健康」這是關於愛滋病的最強科普!
    >猩猩和猴子具有較強的免疫能力30%至70%的猴子被「類愛滋病毒」感染後只是攜帶病毒,並不發病一旦該病毒進入人體就會肆無忌憚地在人體內攻城略地逐漸進化成人類愛滋病病毒並且,經過3年多的臨床觀察他體內再找不到愛滋病毒原來,捐獻者骨髓裡的CCR5變異基因能抵禦愛滋病病毒!
  • 【Nature子刊】基因編輯猴子胚胎產生HIV抗體為研究人員提供了研究...
    導言:基因技術對人類的影響很大,利用的好可以造福人類。最近有研究人員把基因編輯技術運用與猴子身上,發現基因編輯的猴子胚胎為研究人員提供了治療HIV的新方法!基因編輯(gene editing),又稱基因組編輯(genome editing)或基因組工程(genome engineering),是一種新興的比較精確的能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基因工程技術。因為基因編輯應用於人類是違法與違背倫理的,所以最近有研究人員把基因編輯技術運用與猴子身上,發現基因編輯的猴子胚胎為研究人員提供了治療HIV的新方法!
  • 窺探歷史 專家在西非人DNA中發現「幽靈人」基因
    (原標題:窺探歷史 專家在西非人DNA中發現「幽靈人」基因)
  • 從伊波拉到愛滋病,你可能想不到,這6種致命的病毒都和動物有關
    伊波拉病毒首次被發現於1976年的蘇丹和剛果(金),而2013年-2016年在西非出現爆發,造成上萬人的死亡。醫學界多次 研究都表明,蝙蝠可能是伊波拉病毒的源頭。 馬爾堡病毒也是一種絲狀病毒,它的症狀類似伊波拉,會導致高熱和出血,它首次出現於1967年西德馬爾堡市的科研研究室,當時研究者從烏幹達 引進了一批猴子進行研究
  • 在今天西非人的基因裡發現了以前從未見過的滅絕人種
    在今天西非人的基因裡發現了以前從未見過的滅絕人種 一項新的研究比較了405名西非人與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組序列,揭示了一種神秘的、此前不為人知的古人類的「幽靈」,它曾與我們的祖先生活在一起。
  • 愛滋病起源於黑猩猩,第一個感染的人,到底對黑猩猩做了什麼?
    科學家很早就把目標鎖定在了非洲大猩猩身上,科學家很早就知道 HIV病毒與一種名叫SIV (猿免疫缺陷病毒)的動物病毒在基因大小和組成上基本相同,這種SIV病毒 就是動物體內的「愛滋病毒」,但是這種病毒只存在於西非地區人工養殖的黑猩猩身上,究竟是人傳染給黑猩猩,還是黑猩猩傳染給人類,就無法確定。
  • 第二例愛滋病被治癒,愛滋病要被攻克了?其實還為時尚早
    據多家媒體3月4日的報導,一名「倫敦病人」可能成為全球第二位被成功治癒愛滋病的患者。專家表示,與第一位被成功治癒的病人一樣,這名患者也接受了含有CCR5蛋白質基因突變的骨髓移植,目前已經停用抗愛滋病藥物16個月,用目前最先進的方法檢測,在患者的體內未發現愛滋病病毒。該研究成果獲得了廣泛的關注,相關的結果發表在著名的學術期刊《自然》(Nature)。
  • 「Nature子刊」基因編輯猴子胚胎產生HIV抗體為研究人員提供了研究HIV治療的新方法
    最近有研究人員把基因編輯技術運用與猴子身上,發現基因編輯的猴子胚胎為研究人員提供了治療HIV的新方法!基因編輯(gene editing),又稱基因組編輯(genome editing)或基因組工程(genome engineering),是一種新興的比較精確的能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基因工程技術。
  • 基因療法解題②:從愛滋病「超級倖存者」到「柏林病人」
    前面說過,對理解人類的疾病幫助最大的,常常是攜帶罕見基因的個體。1994年,紐約洛克菲勒大學艾倫戴蒙德愛滋病研究中心(Aaron Diamond AIDS Research Center)的一位年輕醫生William Paxton冒出了這麼一個想法:如果能找到高危群體中具有「超級抵抗力」的個體,研究他們的基因組,有沒有可能更好地理解愛滋病的機制呢?